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棘阿米巴是Acanthamoeba sp.属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广泛存在于土壤、海水、淡水、矿泉水及腐败物等自然环境中.目前已发现棘阿米巴有27种[1],其中某些致病性虫种可引起人类严重的致盲性眼部感染-棘阿米巴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Jones等[2]于1973年报道了首例棘阿米巴性眼部感染,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角膜接触镜的广泛使用,AK病例报道显著增多[3].  相似文献   

2.
棘阿米巴角膜炎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宏  管怀进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5,25(1):75-76,F003
棘阿米巴(Acanthamoeba)是一类自由生活的小型原虫,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棘阿米巴原虫可引起人原发性脑炎和角膜炎。自1974年Nagington等首次报道棘阿米巴角膜炎以来全世界已相继有数百例报道。棘阿米巴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主要临床特点为眼部剧烈疼痛和环形角膜基质炎、角膜放射状神经炎。角膜轻度受损和局部抵抗力降低如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适当使用使棘阿米巴病原体易于侵入角膜而致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评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延误诊断后会产生的后果。方法:回顾分析了14例诊断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病例,分析延误诊断与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最终视力以及需要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最早出现症状到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确诊之间的时间跨度,将这些患者大至分为两组:早期治疗组(组1)包括6例患者,在症状出现后18d内确诊并治疗;晚期治疗组(组2)有8例患者,在症状出现超过18d后才被确诊并治疗。两组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准确性及诊断方法上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只是组2的角膜病灶范围更大、累及角膜更深一些…  相似文献   

4.
自1973年Jones首先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直至80年代中期本病仍属一种罕见的寄生虫性眼病.但自1985年角膜接触镜(contact lens CL)的推广普及,由棘阿米巴原虫引起的眼角膜病报道逐渐增多。金秀英于1992年首先报道了我国第一例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是由角膜接触镜配戴不当而致.自此.我国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报道呈快速上升趋势。本就近10年来我国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棘阿米巴角膜炎系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顽固性、进行性角膜炎。因其破坏性明显,且易被误诊而贻误治疗,故常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本病显著增多是由于它不仅可因外伤感染引起,也可作为配戴角膜接触镜(contactlenses,CL)的严重并发症而出现[1,2]。自1992年以来我国曾有过10余例报道[1,3]。本文报告1例经药物和手术联合治疗获得满意视力的棘阿米巴角膜炎。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6岁,因左眼红肿、疼痛、流泪、视力明显下降3天收住院治疗。患者曾戴角膜接触镜3年,发病前左眼有被孩子手碰伤病史。左眼角膜炎按一般抗炎治疗半个月无效,加用…  相似文献   

6.
棘阿米巴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自由生活的致病性阿米巴,可引起人体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1],在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还会引起阿米巴性肉芽肿性脑炎、皮肤感染等[2-3].棘阿米巴原虫包括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当周围环境不利于生长或受到药物作用时,滋养体就转化为包囊而增强对环境和药物的抵抗能力.因此,临床上有关棘阿米巴感染的治疗效果不理想.阿奇霉素为新型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上用于多种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但尚未见用于有关棘阿米巴感染的报道.我们通过体外研究观察阿奇霉素对棘阿米巴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实验室诊断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找出快速诊断和鉴定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方法 ,建立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动物模型。方法 :10 %氢氧化钾 (KOH)湿封片镜检、棘阿米巴原虫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作HE染色和PAS染色检查。通过家兔应用激素 3天后 ,经角膜基质内注射棘阿米巴原虫悬液。结果 :角膜刮片及手术切除的角膜材料 ,经 10 %氢氧化钾 (KOH)湿封片镜检 ,前者查到 8例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 ,后者确诊 5例 ;手术切除的角膜材料经原虫培养 ,分离出 6株棘阿米巴原虫 ;应用倒置显微镜直接观察 ,见到棘阿米巴原虫的包囊、滋养体和棘刺。建立了家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结论 :应用 10 %KOH湿封片镜检以及通过倒置显微镜直接观察培养的原虫可对棘阿米巴角膜炎作快速诊断 ;倒置显微镜可直接观察和鉴定棘阿米巴原虫 ,方法简便、不污染、快速 ;家兔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动物模型建成快速及实用  相似文献   

8.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1].近10年来,本病在我国有明显增多趋势.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单用药物治疗不仅病程长,而且疗效差,易导致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近年来,角膜移植手术已成为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手段.2009年10月~2010年4月我院应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治疗真菌性角膜炎3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初步探讨吴萍芦王英顾建中淮南铁路医院眼科(淮南232038)棘阿米巴(Acanthamoeba)是一类小型自由生活阿米巴。Jones等于1975首次报道了此类阿米巴引起的一种眼角膜疾病,称之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棘阿米巴角膜炎的病原学检钡4方法及对其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2007年3月-2009年8月共收治怀疑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18例(18眼),均采用角膜刮片镜检和原虫培养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18例怀疑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中,有16例刮片镜检阳性,阳性率为89%,14例原虫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8%。结论怀疑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应尽早行棘阿米巴病原学检测,对于棘阿米巴的早期诊断、防止误诊、早期治痔和预冶奄童妥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阿米巴原虫多见于水、土壤和腐殖质中。其滋养体以细菌为食,以二分裂的简单方式增殖,可形成包膜应付不利的生活环境。1965年阿米巴原虫被首次报道可偶尔侵入人体引起疾病,受损皮肤和眼腈是阿米巴原虫常见的入侵途径。棘阿米巴是阿米巴的一种,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是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顽固性、进行性角膜炎和角膜溃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病灶清除联合药物治疗棘阿米巴角膜炎15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眼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采用早期病灶清除联合药物治疗3~6个月,随访6~18个月。结果:15眼中11眼症状消失,角膜上皮愈合,视力提高,2眼反复发作,2眼角膜坏死穿孔。结论:早期病灶清除联合药物治疗是棘阿米巴角膜炎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琳  唐莉  杨涛 《四川医学》2004,25(5):523-525
目的 探讨OK镜和软性角膜接触镜所致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与棘阿米巴角膜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眼科病房同期(2000年3月至2002年1月)收治的与角膜接触镜相关的16例严重角膜炎/角膜溃疡病例,对其病原学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OK镜所致角膜炎病程长,较多发生棘阿米巴原虫感染,软镜所致角膜炎起病急,多为铜绿假单胞茵性角膜炎。结论 配戴OK镜是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相关因素,软镜所致角膜炎以细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4.
棘阿米巴原虫是一种机会致病自由生原生生物,主要引起人类两种疾病,即棘阿米巴脑炎和棘阿米巴角膜炎。本文综述了阿米巴角膜炎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1例年轻患者的重症淋病性角膜炎的表现及其处理。设计:病例报道。方法:1例年轻患者,表现为重症淋病性角膜炎,局部及全身抗生素治疗后无好转,角膜进行性溶解。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观察角膜植片状态、透明度及术后视力。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角膜植片透明,感染未复发,矫正视力为20/25。结论:对于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重症淋病性角膜炎,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可作为治疗的备选方案之一。前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淋病性角膜炎导致的后弹力层膨出1例@Tan D.T.H.$Singapore National Eye Cent re, 11, Third Hospital Avenue, Singapore 1687…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对角膜接触镜保存盒棘阿米巴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饮用水的棘阿米巴污染情况,研究其与角膜接触镜保存盒棘阿米巴污染的关系.[方法]对延吉市居民饮用水棘阿米巴污染情况及大学生角膜接触镜保存盒和保存液的棘阿米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将103份饮用水和93份角膜接触镜保存液及保存盒擦拭液接种于有灭活大肠杆菌的无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在28℃条件下培养1周,观察棘阿米巴生长情况.[结果]93份角膜接触镜保存盒擦拭液及保存液中有1份(1%)检出棘阿米巴污染,103份饮用水中有41份(40%)检出棘阿米巴污染.[结论]角膜接触镜保存液和保存盒棘阿米巴污染可能与不正确地使用饮用水清洗和保存角膜接触镜有关.  相似文献   

17.
致病性自由生活棘阿米巴(Acanthamoeba sp.)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腐败物等自然环境中,某些虫种可引起人体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和肉芽肿性阿米巴性脑炎(granulomatous amoebic encephalitis,GAE)[1-2].棘阿米巴不仅可直接对人体致病,还可作为部分致病性细菌的宿主,如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57)、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等[3-5].  相似文献   

18.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4):310-312
<正>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淤泥、水体和腐败植物中,其中棘阿米巴属Acanthamoeba spp.的阿米巴是小型的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某些致病棘阿米巴虫种可引起慢性、进行性、致盲的角膜炎,因各种原因造成免疫功能不全时亦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肉芽肿性阿米巴性脑炎,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还可能导致皮肤病变、肺部感染和全身弥漫性感染.近年来,NEHETE等[1]报道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棘阿米巴后引起的肉芽肿性阿米巴性脑炎的病例  相似文献   

19.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调查报道[1],角膜病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并且以每年增加150~200万病例的速度递增.角膜移植是目前治疗角膜盲的有效方法,但是面临着角膜供体严重缺乏、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和医源性散光等问题[2].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组织工程角膜将为角膜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角膜移植的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皮质类固醇是目前治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最广泛的免疫抑制剂,具有抗炎、抗免疫药理特性较好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1],给药途径有局部滴药、结膜下注射和全身用药等.据文献统计,常规的给药剂量治疗成功率不甚理想[2,3 ].大剂量皮质激素疗法在眼科重症炎症及视神经损伤中有所应用[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