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以大学生为被试编制上网诱惑情境量表(ISTS),用以评估不同情境诱发大学生上网的程度,从而为有针对性的干预奠定基础。方法:在前期访谈的基础上,并参考Velicer等有关吸烟行为的诱惑情境量表编制ISTS。方便选取1174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444)确定因子结构后,再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n=730)。从某高校选取33名大学生(有效被试31人),间隔两周后进行重测。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每周上网时间作为效标。结果:上网诱惑情境量表共22个项目,由无聊放松、刺激暴露、交流与信息和消极情绪4个维度构成;量表的模型拟合良好(χ2/df=4.48,RM SEA=0.07,SRM R=0.06,NNFI=0.96,CFI=0.97)。无聊放松、刺激暴露和消极情绪与每周上网时间呈正相关(r=0.20、0.11、0.17,P0.05),而交流与信息维度和每周上网时间无相关(r=0.06,P0.05)。除交流与信息维度外,网络成瘾者的ISTS得分均高于正常群体。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92,4个维度的α系数0.80~0.86;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3,4个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46~0.75。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上网诱惑情境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6,自引:5,他引:56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1-3 ] (PIU ,pathologicalinternetuse) ,又称网络成瘾[4-8] (IA ,internetaddiction)、网络成瘾障碍[9] (IAD ,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强迫性网络使用[8] (compulsiveinternetuse)等 ,每个术语均反映了对过度上网 (excessiveInternetuse)性质的不同理解。纽约市精神病学家Ivan博士[9] 于 1995年首次提出“网络成瘾障碍 (IAD ,internetaddictiondis order)”…  相似文献   

3.
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 概述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作为一种快速便捷获取信息的来源,已经渗透到了每个现代人的生活中,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1月发布的<第二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的上网用户总数已突破2.1亿,35岁以下的人群占81%,其中18-24岁的青年占31.8%,18岁以下占19.1%[1].  相似文献   

4.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互联网正在成为个体与社会发展的一个载体。许多经验性的事实表明 ,适当的互联网使用可以对人的心理行为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反 ,过多的卷入互联网或者病理性的互联网使用可能引起用户的时间管理或身心健康问题 ,并且 ,可能与他人或其它日常活动发生冲突[1 ] 。尽管不同研究者使用不同词汇 ,如互联网成瘾、互联网依赖、互联网滥用来定义病理性的互联网使用模式 ,但是这些词汇的内涵却趋于一致 ,即错乱的互联网使用 (disturbedinternetuse)。众多研究者围绕互联网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2 - 4 ] 。同时 ,研究者尝试用心理学中…  相似文献   

5.
雷雳 《心理与健康》2008,(12):46-4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因过度沉迷于此而造成的网络成瘾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心理学研究中,网络成瘾大多采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一词,主要强调人们对互联网的非理性或不当的使用。其实,青少年的网瘾现象不仅与人有关,也与网络的特点有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04年7月发布了《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相似文献   

6.
一般性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的初步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般性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Generalized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Scale,GPIUS)进行修订,考察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将翻译后的GPIUS在165名大学生中进行试测.确定正式版本后以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共654名,采用GPIUS中文翻译版和Young量表同时施测,考察中文版GPIUS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GPIUS涵盖6个维度:过度使用、网络渴求、社交认知、功能损害、心境转换和网络社交,可解释总方差的60.19%。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六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数分别为:x^2=-1021.9,NNFI=0,94,NFI=0.92,CFI=0.94,RMSEA=0.080。该量表的重测信度(r=0.73,P〈0.01),各维度和总量表的分半信度(0.70-0.87)和α系数(0.68-0.91)均符合测量学要求。GPIUS总分、各维度分与Young量表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GPIUS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诊断网络社交成瘾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编制适用我国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类型问卷。方法:根据访谈、开放式问卷施测结果,编制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调查样本为733名武汉地区大学生,91名大学生作为重测样本;检验了问卷的同质信度、重测信度、结构效度等。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3个因素,即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及网络信息成瘾,各因子负荷在0·50~0·82之间。总问卷及各分问卷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α)、分半信度及重测信度分别为0·80~0·92、0·79~0·90和0·81~0·9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的三因素模型各项参数(RMSEA=0·07,CFI=0·98,NFI=0·97,IFI=0·98,TLI=0·97,RFI=0·96)均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结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的测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学业受挫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特点。方法:以365名广东某大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学业受挫学生73名,一般学生292名,采用CIAS、OCS、网络使用调查表等测验,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学业受挫的大学生在上网时间、上网目的、自知网瘾程度、求助心态、学习态度、专业兴趣、上网后学业成绩等方面与一般学生相比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2)学业受挫学生在时间管理、人际和健康、逃避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一般学生。结论:过度使用网络是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业受挫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较一般大学生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交成瘾者和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共654名,采用问卷法,将一般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GeneralizedPathological Intemet Use Scale,GPIUS)中文版、大学生网络游戏认知一成瘾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elfmting Checklist,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Eysene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同时施测.结果:在心理症状方面.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网络社交成瘾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除恐怖和偏执因子外,网络社交成瘾者的SCL-90其余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游戏成瘾组(P<0.01).在人格特质方面,网络社交成瘾者的精神质得分高于游戏成瘾组和对照组(P<0.01).精神质、外向性、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与GPIUS总分呈正相关(P<0.01).精神质和外向性对网络社交成瘾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结论:网络社交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均存在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以网络社交成瘾者更为严重.精神质和外向性人格是网络社交成瘾的易感因素,未发现游戏成瘾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人格易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研究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上网动机的关系.方法 使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和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对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生网络成瘾倾向比较严重;网络成瘾倾向组与非网络成瘾倾向组在性别(x2=8.69,P=0.003)、年级(x2=12.58,P=0.002)、生源地因素(x2=7.54,P=0.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校上网大学生中病理性因特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预防和控制大学生PIU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长沙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20个班级,所选班级的上网大学生现场无记名填写问卷.结果:上网大学生PIU检出率为1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周上网时间多、在网吧上网、上网浏览色情为危险因素,上网目的是学习为保护因素.结论:长沙地区上网大学生PIU的检出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从多方面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12.
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大五人格问卷(NEO-PI-R)、自编的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调查了207名大、中学生被试。结果:①不同网络成瘾倾向组在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神经质(N)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瘾倾向与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呈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正相关;②不同网络成瘾倾向组在娱乐动机、学习动机、信息动机和交际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瘾倾向高者动机更强;③信息上网动机、娱乐上网动机以及神经质人格维度可以对网络成瘾倾向进行有效预测。结论: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动机影响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3.
14.
医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其与情绪状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及行为特点,对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收回有效问卷189份(占95.5%).其中男生95名、女生94名,平均年龄为20±1岁.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结果:医学生中诊断为网络成瘾倾向者的有14名,占所有受试者的7.4%;网络使用过度者的53名,占所有受试者的28.0%.网络成瘾量表得分与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交往焦虑量表总分显著相关.结论:医学生网络使用程度与抑郁、交往焦虑等人格特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中学生手机网络使用情况、手机网络使用自控力特点及其与手机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本信息问卷、修订的中学生手机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的中学生手机网络使用自控问卷对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现象比较普遍,并且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存在手机网络成瘾现象,但比例不大;②手机网络成癌总分不具有性别、...  相似文献   

16.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对中学生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抑郁、焦虑发生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广州市城区完全中学1所,农村初中、高中各1所,整群抽取全体高一、二年级和初一、二年级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1618份,采用Zung焦虑、抑郁量表和网络成瘾诊断问卷(IAT)为测试工具,筛查出没有抑郁、焦虑但有不同程度互联网使用的中学生1122名,并对其中的1041名随访9个月,之后再次测量其焦虑、抑郁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组发生抑郁的风险增加了将近1.5倍(IRR=2.5,95%CI=1.3~4.3)。结论病理性使用互联网可导致中学生发生抑郁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使用因特网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初步探讨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心理因素,并将成瘾者与未成瘾者进行对比.方法: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自编了问卷.用自编问卷对8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因素分析得到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心理因素.结果:大学生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1.5%.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心理因素包括交际、学习、娱乐、从众、交易、逃避现实.成瘾者和未成瘾者在各项的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