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primary bile reflux gastritis,PBRG)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PBRG的患者1060例为观察组,无痛胃镜下未查见有PBRG的体检者10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GERD的发生率;依据内镜下PBRG的诊断标准,将260例PBRG伴有GERD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组,对比各组食管黏膜损伤的程度以及GERD症状积分的分布.结果:PBRG组GERD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4.5%vs9.8%,P<0.05).食管黏膜损伤程度加深的发生率随着PBRG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BRG的程度与GERD症状分级无相关性.结论:PBRG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 sophagitis,RE)形成存在正性相关,PBRG并非是引起GERD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颖  丁士刚 《胃肠病学》2014,(5):305-308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过量十二指肠胃反流(DGR)引起的化学性胃病。病理性DGR系由幽门解剖结构异常或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失调所致,反流的胆汁酸可诱导胃黏膜细胞凋亡,高浓度胆汁酸是引起胃黏膜肠化生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对DGR的发生机制、胆汁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以及BRG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正确判断和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去年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104例,本文就其病因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1.临床资料:2001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我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内镜检查共8 175例,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104例,检出率1.27%。其诊断标准为:内镜见黏液池呈黄色或黄绿色胆汁样,胃黏膜上可见胆汁淤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青年患者体重减轻的相关因素.方法 40例原发性BRG青年患者为观察组,20例青年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行胃镜检查、体重指数测定、24 h胃内pH和胆汁反流监测.观察组还记录临床症状,然后分别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体重指数为19.41±2.31,对照组为20.97±2.0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观察组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1级9例,2级5例,3级1例;对照组1级1例,无2,3级者.胃内胆红素abs>0.14的时间百分比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r=-0.304,P=0.018),与症状程度呈正相关(F=23.54,P=O.001).结论 原发性BRG可引起体重减轻,部分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其机制可能与BRG引起的消化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5.
胆汁反流性胃炎X线诊断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 (BRG)的X线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我们对 188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胃镜、X线钡餐检查及胃液胆汁酸浓度测定 3种方法对照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系经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证实的慢性胃炎 188例 ,其中男 10 3例 ,女 85例 ;年龄 2 2~ 5 8岁 ,平均 38 7岁。对所有病例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均注意观察有无胆汁反流及幽门口形态、关闭情况 ,并进行X线钡餐检查、空腹 1h胃液三羟胆酸 (GC)浓度测定。1 2 胃镜检查 :镜下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符合文献[1]。BRG胃镜诊断标准[2 ] 为 :①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黏膜ghrelin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07-06/2007-11就诊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胃返流患者96例,分为低反流组和高反流组,同时选取胃镜检查大致正常,没有胆汁反流者30例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ghrelin的表达.结果:ghrelin在浅表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不典型增生组和萎缩性胃炎组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653.822±99.303,98.913±14.079,65.875±13.844,52.290±11.463VS 9 884.420±1 26.362,均P<0.05).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和肠上皮化生组中的Hpylori阳性组的ghrelin表达与H pylori阴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599.320±87.300 VS 721.950±67.836,47.157±9.582 VS 55.283±11.580,92.700±10.372 VS 107.600±17.560,均P<0.05).结论:胆汁反流是造成胃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随着胆汁反流程度加重,胃黏膜萎缩程度加重,ghrelin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对老年人胃黏膜组织损伤的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于我院经胃镜检查诊断的77例老年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患者为观察组,同时取同期诊断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非BRG慢性胃炎的78名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变化特点。结果原发性BRG患者Hp感染率为19.5%。胆汁反流组与Hp感染的非BRG慢性胃炎病理组织特征比较:轻、中、重慢性炎分别为32.5% vs 11.5%、58.4% vs 34.6%和9.1% vs 53.8%,中性粒细胞浸润分级(无、轻、中、重)分别为83.1% vs 41.0%、11.7% vs 20.5%、5.2% vs 32.1%和0.0% vs 6.4%。淋巴滤泡、肠上皮化生和胃黏膜萎缩检出率分别为4.3%vs 26.9%、5.2%vs 17.9%和6.5%vs 25.6%;胆汁反流组中,Hp阳性和Hp阴性患者轻、中、重度慢性炎分别为:13.3% vs 37.1%、53.3% vs 59.7%和33.3% vs 3.2%,中性粒细胞浸润分级(无、轻、中、重)分别为53.3%vs 41%、20.0%vs 9.7%、20.0%vs 0.0%和6.7%vs 0.0%,淋巴滤泡、肠上皮化生和胃黏膜萎缩检出率分别为53.3%vs 4.8%、0.0% vs 6.5%和0.0%vs 8.1%。结论原发性胆汁反流可引起老年患者胃黏膜组织慢性炎症反应、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但其发生率低于Hp感染的慢性胃炎。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淋巴滤泡形成主要与Hp感染相关,Hp感染并未增加原发性胆汁反流患者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胃镜直视下诊断的一种常见病,目前X线对该病报道其少,现将我院在胃肠透视中发现有价值的X线征象,经与胃镜检查对照分析,制定的胆汁反流性胃炎X线诊断与分型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检查方法患者空腹口服3克产气粉,5毫升温水送下,然后口服70毫升双重造影钡剂,取右测卧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黏膜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标本取自74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其中低反流组42例和高反流组32例,24h胃内胆红素监测及电子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MTL和VIP表达,并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低反流组较对照组胃黏膜MTL表达明显降低(558.93±223.63,787.09±252.97vs 941.50±275.87,均P<0.05);VI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1700.06±486.55.1241.19±359.34 vs 959.00±335.78,均P<0.01).高、低反流组胃黏膜化生性萎缩检出率均较对照组高(50.0%,26.2% vs 7.1%,P<0.01或0.05).化生性萎缩组较浅表性胃炎组胆汁反流程度重(59.3% vs 30.5%,P<0.05).随着胆汁反流程度的加重,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下降(64.3%,47.6%vs 25.0%,P<0.01或0.05).结论:胃黏膜MTL及VIP分泌紊乱可能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中起作用.胆汁反流是胃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胆汁反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胃内24小时胆汁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胃内24小时胆汁的影响。方法1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均经24小时胃内胆汁监测证实,其中5例为胃大部切除术后毕氏Ⅱ式吻合患者。铝碳酸镁10g,每日4次,治疗1周后观察腹痛、反酸、恶心、呕吐胆汁等症状变化,并复查24小时胃内胆汁监测。结果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均明显减轻(P值<001),总有效率为9/10。24小时胃内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由治疗前2076%±1332%降至493%±459%(P值<001),反流次数由736±436降至345±152(P值<005)。结论铝碳酸镁可结合胃内胆汁,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炎的差异,并探索影响原发性BRG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宁夏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168例慢性胃炎患者,按是否有胆汁反流及HP感染将纳入研究对象分为2组。A组为内镜诊断为BRG伴或不伴HP感染患者67例,B组为有明确的HP感染的慢性胃炎但无胆汁反流患者101例。对2组人口统计学数据、合并疾病、上消化道受累模式及病理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A组患者年龄在61~70岁的发病人数最多,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2组患者发病年龄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男女比例接近1: 2,而B组男女比例为2: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均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A组为71.64%,B组为7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1);A组患者次最常见的症状是反酸和胃灼热(40.29%),与B组(15.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发现糖尿病、高血压、胆囊切除在A组患者的检出率均较B组明显高;体重过轻在A组患者中更常见,超重在B组患者中更常见,2组患者BM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而反流性食管炎在A组患者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对于溃疡性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则在B组中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理显示化生性萎缩在A组患者中更常见,而非化生性为萎缩则在B组中更常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原发性BRG与HP感染相关性胃炎相比较,有相似之处,但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合并疾病及病理学相关表现上仍有差异。女性患有反流食管炎及糖尿病、既往有胆囊切除病史与原发性BRG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多潘立酮及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多中心临床观察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目的 探讨多潘立酮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胃内 2 4h胆汁的影响。方法  5 5例经胃内 2 4h胆汁监测证实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 3组。A组 2 0例 ,予以多潘立酮 10mg ,3次 /d治疗 4周 ;B组 15例 ,予以铝碳酸镁 1.0 g ,3次 /d治疗 4周 ;C组 2 0例 ,予以多潘立酮 10mg ,3次 /d及铝碳酸镁 1.0 g ,3次 /d治疗 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 4周后观察 3组患者腹胀、上腹痛、恶心及呕吐症状变化 ,并于治疗后复查胃内 2 4h胆汁监测。结果 治疗后 3组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 (P <0 .0 5 ) ,多潘立酮对患者腹胀、上腹痛、恶心及呕吐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5 .0 % ,6 6 .7% ,84 .6 %及 87.5 % ;铝碳酸镁组分别为 6 0 .0 % ,80 .0 % ,83.3%及 10 0 .0 % ;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组分别为 88.9% ,82 .4 % ,83.3%及 10 0 .0 %。但各组间症状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组患者治疗后胃内 2 4h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但下降幅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多潘立酮可减少胃内胆汁反流 ,铝碳酸镁可结合胆酸 ,均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排空和胃窦平滑肌电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胃排空改变以及胃窦平滑肌电节律紊乱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BRG组);17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NRG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HC组)用双核纱记标的固,液体混合标准餐用γ照相机以1帧/2分钟连续动态照相120分钟检测胃排空,根据胃排空拟合曲线计算固体相延滞期(SLP)和滞后期半排空时间(HSET),以及液体相半排空时间(HLET),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的内镜表现、相关病因及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胃镜检查确诊的206例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6例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患者的病因有手术史49例(毕I式46例,毕II式3例)占23.79%,合并胆囊疾患60例(胆囊切除术后32例,胆结石18例,慢性胆囊炎10例)占29.13%,不明原因97例占47.09%,H.pylori阳性者90例,阳性率43.69%。内镜以胃黏膜充血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胆汁附着。结论十二指肠胃反流性疾病呈逐年增高趋势,胆囊疾患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病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H.pylori阳性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胃内24小时胆汁的影响。方法 3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经胃内24小时胆汁监测证实,并随机分为3组。一组服用西沙必利5mg,3次/d;一组服用铝碳酸镁1.0g,3次/d;一组同时服用西沙必利和铝碳酸镁。治疗4周后观察腹痛,腹胀,呕吐胆汁等症状变化,并复查胃内24小时胆汁监测。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症状减轻(P〈0.01),有效率分别为90%、100%和100%。2  相似文献   

17.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Jiang J  Wang H  Wang M  Wagn T  Bi C  Liu B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2):822-824
目的 探讨酸及胆汁反流在胃食管反流病 (GERD)中的发生情况及二者在GER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2例有反流症状的患者行内镜检查及 2 4hpH值和胆汁反流检测。结果  5 2例受检者中 ,42例测得明显反流 ,其中混合反流占 5 9 5 % (2 5 /4 2 ) ,单纯反流仅占 40 5 % (17/4 2 )。在单纯反流中 ,以单纯酸反流为主 ,占 76 4% (13 /17) ;在混合反流中 ,以酸反流为主 ,反流程度较重 ,胆汁反流程度较轻 ;反流性食管炎在混合反流中的比例显著大于单纯酸反流 (P <0 0 5 ) ,且混合反流中的食管炎显著重于单纯反流 (P <0 0 5 ) ;反流症状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与酸反流指数呈线性相关。结论 GERD中以混合反流为主 ;在混合反流及单纯反流中均以酸反流为主。酸反流和胆汁反流存在正性协同作用。酸反流是引起反流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胆汁反流检测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目的研究食管胆汁反流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酸、碱反流的关系及其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便携式24小时p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同步检测反流性食管炎(RE)、胃切除术后者及健康志愿者共34例的食管内24小时pH变化及胆汁反流情况。结果RE组食管酸暴露时间比对照组及胃手术后组均显著增加。各组间pH>8总时间百分比结果相似,均较低。食管胆汁反流用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表示,以胃手术后组为最高,RE其次,二组均较对照组明显为高。食管胆汁反流与酸暴露时间之间密切相关(r=0.75,P<0.05)。63.6%的RE患者同时存在酸及胆汁反流。结论食管胆汁反流并不少见,可与酸反流同时存在,其在GERD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同步动态检测食管内pH值及胆汁对GERD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784例胃内胆汁返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胃内胆汁返流现象的相关因素,提供有助于胆汁返流性胃炎诊断的临床依据。方法 对784例近2年胃镜检查时见黏液湖黄染和黏膜有胆汁斑块附着、且无胃手术史的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和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其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 黏液湖黄染和黏膜黄染者多见于30~60岁的慢性胃炎患者,其它多见球部溃疡,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者占51%,病理组织学改变见胃小凹增生者极少。临床表现以上腹饱胀、进食胀痛多见,但无特异性表现。结论 胆汁返流是慢性胃炎时内镜下多见的一种表现,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重要的损害因素。Hp感染和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互相独立的致病因素。胆汁返流现象多数不够条件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内镜见黏液湖黄染和胃窦、胃体均广泛充血,散在糜烂可临床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时病理组织学改变并不以胃小凹增生具特异性,其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