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PRK与LASIK矫正近视性散光准确性及预测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对比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矫治近视性散光的疗效及预测性,进一步分析两种手术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LASIK及PRK,对40例近视散光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结果:近视球镜矫正的准确性,LASIK组高于PRK组;近视散光度数的矫正及散光轴位矫正的准确性两组无明显改变;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LASIK组大于PRK组;解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及角膜表现非规则性指数(SAI)在手术前后的变化,LASIK及PRK组无明显差异。结论: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的疗效优于PRK。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的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2眼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患者行再次PRK治疗,并连续随访两年以上。术前残余球镜屈光度-3.75±1.32D,残余柱镜屈光度-2.36±1.25D,最佳矫正视力均≥0.8。结果:术后6个月球镜屈光度-0.32±0.24D,柱镜屈光度-0.78±0.37D,裸眼视力≥1.0者42眼(80.7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R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术前欲矫正球镜屈光度将88眼分为A(≤-6D,62眼)、B(≥-6.25D,26眼)两组,回顾性分析随访1年后的残留球镜度、散光度和非矫正视力情况.结果术后B组球镜度仍高于A组(-0.83D和-0.44D,P=0.0005).两组除术后3个月时,手术前后散光度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间非矫正视力在整个随访期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由于对高度近视矫正得不够彻底,PRK仅对球镜度低于-6D以下的复性近视散光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 PRK治疗 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的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日本 NIDEK EC- 5 0 0 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 3例 (5只眼 ) 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施行 PRK治疗 ,5只眼术前平均球镜度为 - 2 .5 5 D,平均柱镜度为 - 2 .5 5 D。术后随访 7年。结果 术后 1年时 ,5只眼平均球镜度为 +0 .35 D,无散光 ,屈光度均在预定矫正度± 0 .5 0 D以内 ,裸眼视力均≥ 1 .0 ,最佳矫正视力均大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角膜透明。术后 7年时 ,5只眼平均球镜度为 - 0 .9D,平均柱镜度为 - 0 .5 5 D。 3只眼屈光度在预定矫正度± 0 .5 0 D以内 ,4只眼裸眼视力≥ 0 .5 ,3只眼裸眼视力≥ 1 .0 ,5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大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3只眼角膜透明 ,2只眼有 3级 haze。结论 PRK治疗 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安全 ,有效 ,有良好的预测性、准确性及稳定性 ,是 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补救治疗的有效方法。但对 RK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疤痕粗大的病例却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PRK和LASIK矫正近视术后的角膜形态变化及其对矫正视力的影响。方法 对98例(175只眼)近视患者进行PRK与LASIK,术后1、3月时做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 二组角膜形态随时间的延长,平滑型比例增加,LASIK组较PRK组的平滑型角膜更多,角膜形态的异常和偏心切削是PRK和LASIK术后矫正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结论 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对术后角膜形态的改变提供了定量的方法,有利于手术者经验的总结和技术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角膜放射状切开术(RK)后残留近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法 采用美国COMPAK-20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帮SCMD公司的可调节器气动微型角膜刀,分别对RK后残留近视的38眼和9眼行PRK和LASIK术,并随访半年以上。PRK组根据屈光状态分为3组:Ⅰ组〈-3.00D;Ⅱ组-3.00~5.75D,Ⅲ组-6.0  相似文献   

7.
LASIK术后散光增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炜  郑洁  黄蕊  何正瑞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0):2068-2070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散光增大的变化及处理时机。方法:在连续的812例接受常规LASIK的近视术者选出有临床意义的散光增大者13例,回顾手术前和术后1~6mo的角膜散光度,全眼散光度以及散光轴位。用SPSS13.0分析术前和术后1,3,6mo全眼散光度和散光轴、角膜散光度和散光轴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的全眼散光度增加非常显著(F=12.373,P=0.000),角膜散光度增加非常显著(F=7.819,P=0.000)。术后1、3、6mo之间的全眼散光度差别无显著性(P1=0.954,P3=0.600,P6=0.301),角膜散光度差别无显著性(P1=0.791,P3=0.943,P6=0.983)。手术后全眼散光轴改变45°以上6眼(46%),角膜散光轴变化45°以上7眼(54%)。术后1,3,6mo的角膜散光轴和全眼散光轴的差异均无显著。结论:LASIK术后发生的散光增大是由于角膜瓣水肿和角膜基质床泪液过多所致,术后1~6mo角膜散光度和轴位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德国Wavelight公司的鹰视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对62例83眼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2.00D)患者进行LASIK治疗。随访6mo,比较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度、散光及其散光轴位的变化。结果:术后6mo,视力在0.8以上(≥0.8)和1.0以上(≥1.0)者分别为78%和47%,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57眼(69%),散光度数在±1.00以内64眼(77%),残留散光平均为-0.80D,散光矫正(±0.50以内)37眼(45%)。结论: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效果明显,患者术后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二次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及散光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1996年3月至1 998年7月间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的二次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及散光病人29例41眼进行观察,依术前病人屈光度分为两组,第一组<-3.00D,17例25眼,第二组≥-3.00D,12例16眼.随访时间1年以上.结果术后1年第一组裸跟视力为0.90±0.1 6,第二组为0.87±0.12.第一组最佳矫正视力为1.02±0.1 6,第二组为0.96±0.17.第一组球镜屈光度下降2.29±0.451),第二组下降4.37±1.66D.病人散光度下降2.11±0.73D.结论准发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及散光的预测性好,疗效确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复性近视散光LASIK术后角膜散光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规律 ,研究LASIK术对角膜各区散光度及散光轴的影响。方法 对 6 5例复性近视散光患者 (12 6眼 )行LASIK手术 ,术前、术后 1月、 3月、 6月分别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将患者按散光程度不同分为两组 ,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角膜不同区的散光度及散光轴的变化规律。结果 复性近视散光患者LASIK术后角膜散光度降低以 3mm区最为明显 ,而 5mm、 7mm区表现为散光轻度增加 ,术后 3~ 6月恢复至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角膜 3mm区散光部分欠矫与非角膜散光因素呈正相关系 :角膜 3mm区散光欠矫度 (D) =1 196×非角膜散光因素 +1 117;角膜各区之间散光轴位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复性近视散光LASIK术后角膜散光以 3mm区散光值减少明显 ,且散光高度组减少更明显 ,而 5mm、 7mm区早期散光轻度增加 ,术后 3~ 6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角膜 3mm区散光部分欠矫与非角膜散光因素密切相关。手术前后角膜各区散光轴均保持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LASIK与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LASIK及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LASIK手术152眼,等值球镜-2.00D~-6.00D平均-4.97±0.90D;PRK手术230眼,等值球镜-1.00D~6.00D,平均-4.11±1.03D。术后随访12月以上,比较两种方法的可预测性、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结果LASIK及PRK术后12月裸眼视力≥1.0者分别达95.4%及96.5%;屈光度在±1.00D以内的分别达94.7%及94.8%;各有1眼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超过2行以上;各有2眼及13眼眼压较术前升高超过1.07kPa。结论LASIK术和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PRK治疗白内障术后散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PRK治疗白内障术后散光的疗效。方法 :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散光 17例 2 1眼 ,随访时间 1年以上。结果 :术后 1年病人的视力均明显提高 ,散光度有较大下降。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散光的预测性好 ,疗效确定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术前散光度将复性近视散光220例316眼分为3组:A组,-0.50--1.50DC,173眼;B组,-1.75--2.50DC,89眼;C组,-2.75--5.0DC,54眼。回顾性分析LASIK术后3-24月(平均6.7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残留散光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01),对近视与散光的矫正均有确切效果,术后矫正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一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散光残留度在3组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结论;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PRK和LASIK偏中心切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 ,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近视偏中心切削及其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 对术前屈光度为 -3 0 0D~ -10 0 0D ,平均 (-6 0 8± 1 2 1)D76例 (15 0眼 )行PRK ,75例 (15 0眼 )行LASIK ,分为PRK和LASIK组。术后 1、3、6、12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 两组偏中心距离大部分≤ 0 5 0mm ,偏中心方位大多位于鼻上象限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偏中心距离 >0 5 0mm时 ,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2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偏中心距离≤ 0 5 0mm者 (P <0 0 0 1)。结论 偏中心切削与PRK和LASIK的手术方式无关。偏中心距离≤ 0 5 0mm ,对视力的影响不大 ,偏中心距离 >0 5 0mm时 ,术后裸眼视力较差。  相似文献   

15.
Li Y  Li JH  Zhou F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981-98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残留近视及散光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4月至2004年1月间用LASEK治疗LASIK术后残留近视及散光患者34例(66只眼)进行随访,观察术后症状、角膜上皮瓣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数、波阵面像差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形成情况。随访时间平均13.2个月。结果34例(66只眼)平均等效球镜为(-3.20±0.32)D,所有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有3只眼上皮瓣周边部有破损,其余完好。术后1d上皮瓣基本透明者55只眼,11只眼有轻度的水肿。取镜时间平均为(3.35±0.49)d。术后3个月有56只眼(85%)屈光度数介于±0.50D之间,64只眼(97%)屈光度数介于±1.00D之间。有3只眼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1行,2只眼提高2行,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者。术后3个月高阶像差较术前增大。术后3个月haze0.5级者10只眼(15%),1级者2只眼(3%)。结论LASEK治疗LASIK术后残留近视及散光的预测性好,疗效确定,安全可靠。(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81-985)  相似文献   

16.
LASIK手术前后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 L ASIK手术前后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应用 DGH- 40 0 0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分别测量6 37例 (12 10只眼 )近视患者在施行 L ASIK手术前及术后 1月、3月的角膜中央厚度 ;根据术前的屈光度分为 4组 ,对各组所测得角膜中央厚度的数值进行分析。结果  >- 6 .0 0 DS近视患者的屈光度每增加 1.0 0 DS,角膜中央厚度平均减少 1.31μm ;手术后 1月及 3月的实际角膜厚度与预计切削角膜厚度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其差值与剩余屈光度≤± 0 .5 0 DS及≤± 1.0 0 DS的百分率呈负相关 (r =- 0 .1及 r=- 0 .3,P <0 .0 1)。结论 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的角膜厚度随着屈光度的增加而变薄。 L ASIK术后 1月及 3月的实际角膜厚度大于预计角膜厚度 ,实际与预计角膜厚度的差值与术后剩余屈光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   总被引:68,自引:5,他引:63  
Lian J  Zhou D  Ye W  Wang K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287-290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在治疗近视眼中的作用。方法 将678例(928只眼)近视眼患者(-2.00 ̄-20.00D)分为3组:I组为-2.00 ̄-6.00D、Ⅱ组为-6.10 ̄-10.00D及Ⅲ组为-10.10 ̄-20.00D,均采用LASIK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年(6 ̄18个月),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组:术后1年时平均残余屈光度为-0.24±0.50D,屈光度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矫正散光的准确性及预测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u G  Xie L  Yao Z  Hu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82-384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refractive kerectomy,PRK)矫正散光的准确性及预测性。方法 根据角膜地形图提供的角膜屈光力数值,用Holladay法计算复性近视散光30例(53只眼)和单纯近视23例(33只眼)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角膜屈光力的差值,确定实际矫正散光度及轴位,及预期矫正散光度及轴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复性近视散光组53  相似文献   

19.
采用VIS×20/2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169例(281眼)近视患者进行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为-1.75—16.00D(-8.19D±1.52D)。分为两组:Ⅰ组:-1.75—-6.00D,153眼:Ⅱ组:-6.25—-16.00D,128眼。随防一年以上。术后1年实际矫正屈光度在预测矫正度±1.00D者在Ⅰ、Ⅱ组分别为87.6%,54.7%,裸眼视力≥0.5,1.0者在Ⅰ组分别为97.4%,74.5%,Ⅱ组分别为86.7%,35.9%。并发症主要有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其中Ⅱ组有9.5%的术眼发生了2—3级的Haze。全组1.9%术眼发生了激素性高眼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