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惊恐发作1例苏州市广济医院钱连华报道患者女性,门岁,学生。因发作性紧张、恐惧、濒死感4月十1992年4月人院。发作前无任何先兆,无固定地点场合和诱因,与情绪因素、环境因素无关。发作时意识清晰伴大声哭泣喊叫呼救,每次历时数分钟到近2小时,对发作经过...  相似文献   

2.
尽管常报道有惊恐发作的成年人,其首次发作是在青春期,但关于这一年龄组的发作频率所知甚少。本文通过调查一九年级学生样本以判定青春期惊恐发作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3.
尽管患惊恐发作的成年人常叙述他们在青少年时代曾经历过第一次惊恐发作,但对这一年龄组惊恐发作的出现率所知甚少。我们为此调查了一组九年级学生,以便了解惊恐发作在青春期的流行情况,并探讨了青春期惊恐发作与嗜烟、嗜酒、吸毒及抑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惊恐发作与DS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环抗抑郁剂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对自发性惊恐发作有效。因为抑郁心境常伴有惊恐发作,所以抗抑郁剂有抑郁作用同时兼有抗惊恐发作的作用,因此认为惊恐发作与重性抑郁症有着相同的生物学改变。为进一步说明这种看法,本文选择了门诊51例诊断为伴有惊恐发作的广场恐怖的患者进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方法:对51例惊恐发作患者用药物双盲试验方法进行研究。51例中女34,男17,年龄在21~61岁,平均37.6±10.3岁,首先接  相似文献   

5.
许多符合DSM—Ⅲ惊恐发作的病人,据认为有低血糖和5小时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异常。早在19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低血糖可以引起几乎所有类型的精神病。对于低血糖与精神病症状之间的关系,常存在争论,但却极少有对这一问题的系统的研究。据我们所知,还没有一个研究说明在低血糖时确实有精神症状。所以,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是证实在低血糖时出现精神症状而这些症状与病人通常发作时的表现相同的。但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因为必须在病人诉说症状开始出现时抽血检查血糖。我们根  相似文献   

6.
<正> 在临床上惊恐发作(panic attacks)与空洞症毫不相干,但这两个词的起源却有一定联系。惊恐发作亦称急性焦虑发作,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发作伴濒死感或惊慌感和严重的自主神经症状为特点。惊恐、恐慌或恐惧的英文词为panic,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Pan神的名字。Pan是山林之神和畜牧神,是一头冷酷、浑身长满密毛的乡间野兽,他的上半身为人身,下半身为山羊,头上有角。因为他的长相怪异,一生下来就被母亲抛弃,之后被其他神救起并抚养,起名为Pan。Pan和其他森林之神及仙女经常在山林之间闲游,过着完全无拘无束的生活。他喜欢在山林里游荡,以洞穴和山野为家,以狩猎或指挥仙女唱歌舞蹈自娱。他经常从山岩后面突然出来,用自己古怪的声音和怪相恐吓行人,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6例非典型惊恐发作患者伴颞叶脑电图(EEG)异常的情况。例1,男,40岁。越战退伍军人。有15年惊恐发作史。发作时出现严重现实解体、惧怕死亡。发作后变得愤怒、冲动伤人、不与外界接触,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从战场归来时已开始惊恐发作。酗酒,15年来,社交及工作能力逐渐减退。曾为戒酒多次住院。幼时有癫痫大发作史,接受过苯妥英钠治疗。2  相似文献   

8.
对28例符合CCMD-2惊恐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对误诊原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Petna等人最近的研究提示:惊恐发作者都有亚临床的肺功能受损表现,他们将17例惊恐发作患者与20名健康对照者相比,发现惊恐发作患者的肺功能的动力学参数,即最大呼气率(PEFR或FEFmax)、呼气量达肺活量75%时的气流量(FEF75)、最大中间呼吸量(MMEF指用力呼气,呼出25%~75%的气流量)明显降低。病例组与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的肺容积没有明显差别。然而早期有一些报导并没有显示惊恐发作患者有肺功能紊乱,为了验证这些结果,我们对受试者作了肺功能动力学评价实验。方法和材料:入组实验的共有27名惊恐发作患者(20名女性,7名男性),年龄在18~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疑病症与惊恐发作并存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门诊随机取样入组,符合CCMD-2-R疑病症、惊恐发作诊断标准,门诊随访6个月;结果 疑病症与惊恐发作并存率为34%,显著高于惊恐发作终生患病率3.6%、惊恐障碍终生患病率1.5%;结论 疑病症与惊恐发作并存率很高,二者可能有共同的生物精神病学基础:5-TH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应激性增高及心理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惊恐发作是一种常见的焦虑性障碍,常被误诊为癫痫、心脏病发作等躯体疾病。作者在此报道2例。 例1:女,37岁,因间断出现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紧束感、濒死感,伴心情紧张、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而就诊于心内科,因疑诊冠心病心绞痛发作而接受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均不支持冠心病或心绞痛发作的诊断,同时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及营养心肌和改善心肌代谢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住院3个月内每月平均1  相似文献   

1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引起抑郁和焦虑症状。夜间惊恐发作大约占惊恐病人的69%。本文作者研究了30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病人。根据病人每小时睡眠中有10次以上的阻塞性呼吸暂停和呼吸浅慢而作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用Rechtschaffen-Kales方法对睡眠进行评分。呼吸暂停的定义是总气流量缺乏持续10秒以上;呼吸浅慢的标准是气流量持续减少至少10秒并引起氧浓度减少4%和/或从睡眠中转醒。如果气流量缺乏或减少,尽管有连续的膈肌运动也考虑为阻塞。作者发现18例承认夜间在惊恐中转醒,其中16例随访了6个月至2年,就惊恐症状  相似文献   

13.
顶叶癫痫表现为惊恐发作【英】/AlemayehuS…∥Epilepsia。-1995,36(8)。-824~830惊恐发作以突然出现、无诱因的极度恐惧或急迫感伴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为特征。最近一些事实已提示,惊恐发作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与颞叶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关于惊恐发作的一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惊恐发作又称为急性焦虑发作,常见于焦虑性神经症,旷野恐怖症以及某些躯体疾病(如功能性心血管障碍,嗜铬细胞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其中惊恐症(又称急性焦虑性神经症)则以频繁的惊恐发作为其待征。现将近年来有关的一些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研究背景惊恐发作系指反复发生、有时为不可预料的焦虑或惊恐症状。尽管大多数惊恐发作都在白天发作,但夜间惊恐发作也相当常见,而更关注夜间发作。夜间惊恐发作患者较白天发作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失眠,大多数患者可因一次夜间惊恐发作而继发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本研究通过对夜间惊恐发作患者视频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和临床伴随症状的分析,探讨其睡眠特征,为更好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夜间惊恐发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夜间视频多导睡眠图监测20例夜间惊恐发作患者和23例健康志愿者睡眠过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20项)评价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睡眠障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夜间惊恐发作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降低、觉醒时间延长、觉醒次数和>5min的觉醒次数增加,以及非快速眼动睡眠期Ⅰ期所占比例增加、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期所占比例减少(均P<0.05);而两组患者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醒起时间、快速眼动睡眠次数、非快速眼动睡眠期Ⅱ期所占比例、呼吸暂停指数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例(13/20)夜间惊恐发作患者伴焦虑症状、17例(17/20)伴抑郁症状;13例次(13/20)伴入睡困难、17例次(17/20)伴睡眠维持障碍(频繁觉醒和再度入睡困难)、7例次(7/20)伴早醒。结论夜间惊恐发作患者深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加、睡眠质量差,且多伴有轻或中度焦虑和(或)抑郁症状及睡眠障碍。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可用于排除易与夜间惊恐发作相混淆的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梦魇)等,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6.
过去,常把惊恐发作视为焦虑性神经症、空旷恐怖,功能性心血管障碍和恐怖性人格解体综合征的一种临床症状。最近,Spit-zer 等则把惊恐发作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加以研究。以后作为 DSM-Ⅲ的一部份内容。本文拟对有关惊恐发作的临床研究作一复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颖病症与惊恐发作并存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门诊随机取样入组,符合CCMD-2-R颖病症、惊恐发作诊断标准,门诊随访6个月;结果 颖病症与惊恐发作并存率为34%,显著高于惊恐发作终生患病率3.6%、惊恐障碍终生患病率1.5%;结论 颖病症与惊恐发作并存率很高,二者可能有共同的生物精神病学基础:5-TH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应激性增高及心理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分析101例惊恐发作患者诊断归属及发作场所变化。方法:对101例惊恐发作患者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用定式临床检查-临床版(SCID-CV)进行诊断;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发作情况。结果:符合DSM-Ⅳ惊恐障碍90例(89.1%),广泛性焦虑障碍6例(5.9%),抑郁障碍3例(2.9%),强迫障碍及精神分裂症各1例。90例惊恐障碍患者中,首次发作场所为家中50例,公共场所31例,途中9例;76.6%患者常在初次发生发作的场所发作,23.4%发作场所没有倾向性,仅1例发作场所固定。11例非惊恐障碍患者首发场所为家中3例,公共场所8例;此后发作场所均不固定。结论:约90%惊恐发作患者诊断为惊恐障碍,首次多发作于家中,并且倾向于在初次发作的场所发作;非惊恐障碍患者发作场所不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