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转移灶和原发灶中的COX-2表达水平,进一步了解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特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转移灶淋巴结、原发灶及33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COX-2的表达。结果在胃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均存在COX-2的高表达,未发生转移的胃癌原发灶与发生转移COX-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与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1,P〈0.01)。淋巴结转移灶标本中COX-2的表达阳性率为93.1%,原发灶中COX-2表达阳性率8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P〉0.05)。结论COX-2蛋白的过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而在淋巴结转移灶和胃癌原发灶中COX-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相关基因群的表达和功能。[方法]从6例胃癌患者分别抽取胃癌和淋巴结转移组织的总RNA,采用逆转录的方法,制成cDNA链,并以两种荧光Cy5和Cy3标记后做探针,与含有14784条人类14KcDNA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以Agilent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两种荧光信号,进行计算机处理和分析,筛选出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用RT—PCR实验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14784条基因中,胃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共80条,其中59条基因表达显著上调,21条基因表达显著下调。经RT-PCR验证,差异表达趋势与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胃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组织之间存在多个差异表达的基因,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与发展是多种相关基因表达失常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检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宫颈鳞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从中筛选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4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组和6例无转移组宫颈鳞癌组织标本进行差异表达基因检测,并用Real-time 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通过基因库检索、PUBMED文献检索和基因本体分析从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结果: 从盆腔淋巴结转移组及无转移组宫颈鳞癌组织中筛选出表达差异明显的基因329个,通过Real-time 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可靠。从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44个。结论: 通过基因芯片筛查,初步建立了宫颈鳞癌转移相关差异基因表达谱,说明宫颈鳞癌的转移过程受多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前列腺癌转移相关基因,为研究前列腺癌的转移分子标志奠定基础.方法:将DU145细胞接种于裸鼠前列腺腹叶,5周后分别从原发灶和肺转移灶分离肿瘤细胞,利用cDNA芯片技术检测2种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成功建立了前列腺癌细胞系原位移植自发转移裸鼠模型,经多轮筛选获得了前列腺癌原位及肺转移细胞.通过基因芯片筛选获得284条差异表达基因,基因功能涉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转录、黏附和代谢等.结论:基因芯片高通量筛选提示200余条基因中的某些基因可能与人前列腺癌转移有关.本研究为前列腺癌转移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胃癌原发灶、癌旁正常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及其与胃癌原发灶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方法 检测56例胃癌患者的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癌旁正常组织、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的Her-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4%、14.3%、12.5%.在56例病例中,癌旁正常组织、淋巴结转移灶的Her-2表达状态与原发灶的一致率分别为89.3%和94.6%,而在Her-2表达阳性的标本中,癌旁正常组织、淋巴结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结果 与原发灶的一致率分别为100.0%、85.7%.胃癌不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在不同性别、民族、年龄、分化程度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癌旁正常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灶不宜作为临床检测Her-2表达的标本,但在无法获得原发灶标本时,淋巴结转移灶的检测结果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蛋白表达、基因扩增情况。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46例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手术病例,将所有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标本全部取材,行HER2蛋白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结果:IHC显示:胃癌原发灶HER2蛋白过表达率为23.9%,且与肿瘤分化程度、Lauren分型相关(P<0.05);FISH检测结果显示:原发灶HER2表达0/1+的病例均无扩增,表达2+的病例扩增率为16.7%,表达3+的病例扩增率为100.0%。淋巴结转移灶HER2蛋白的过表达率为21.7%,与淋巴结转移数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原发灶和转移灶HER2蛋白的过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灶HER2表达0/1+的病例均无扩增;表达2+的病例扩增率为16.7%;表达3+的病例扩增率为100%。46例原发灶和对应淋巴结转移灶中,HER2蛋白表达一致率为93.4%,基因扩增一致率为97.8%。结论:通过比较胃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HER2的表达,发现原发灶和转移灶的表达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化疗对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0例患者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均经病理学确诊为胃癌伴淋巴结转移,其中20例行术前化疗,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癌原发灶和淋巴转移灶p53、bcl-2 及CD95基因的表达,并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术前化疗对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癌同样有效;术前化疗可以抑制bcl-2表达,明显增强胃癌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p53和CD95的表达,并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胃癌原发灶和淋巴转移灶p53、CD95和bcl-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细胞凋亡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化疗影响p53,CD95 和 bcl-2的表达,进而诱导胃癌细胞的凋亡,对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影响作用相同,对于改善胃癌根治术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胃癌腹膜转移中galectin-3 mRNA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GALECTIN-3基因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35例同期伴腹膜转移病人的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腹膜转移灶、正常胃粘膜组织中GALECTIN-3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胃癌原发灶(385.639±98.534)、腹膜转移灶(368.589±93.431)、淋巴结转移灶(375.920±94.346)中GALECTIN-3MRNA表达量同正常胃粘膜(2.158±0.896)中的表达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原发灶、腹膜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三者中的表达量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3MRNA在胃癌原发灶与腹膜转移灶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97,P=0.000)。结论GALECTIN-3MRNA在胃癌中的高表达与胃癌腹膜转移密切相关。胃癌病灶的GALECTIN-3MRNA检测可作为术前判断胃癌已伴腹膜转移或具有腹膜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灶对顺铂(DDP)的体外化疗药敏性及其组织中多种耐药因子的表达.方法:对54例胃癌组织及相应转移淋巴结的肿瘤细胞进行MTT法原代细胞培养体外化疗药敏性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对DDP的体外化疗药敏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P-gp、GST-π、P53、Survivin、Bcl-2和Bax 6种多药耐药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CDDP对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为(26.10±10.03)%,与原发灶的(27.04±8.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0,P=0.597).胃癌原发灶GST-π表达水平越高药物抑制率越低(β=-2.937,P=0.010);转移淋巴结中P53表达水平越高药物抑制率也越高(β=2.015,P=0.026),Survivin、Bcl-2表达水平越高药物抑制率越低(β分别为-2.652和-3.466,P=0.046和0.002).P-gp、GST-π、Bcl-2和Bax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程度高于原发灶(Z=2.414,P=0.016;Z=2.218,P=0.026;Z=2.096,P=0.036;Z=3.175,P=0.001);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P-gp、P53、Bcl-2及Bax的表达均呈止相关(rs=0.342,P=0.011;rs=0.712,P<0.001;rs=0.455,P=0.001;rs=0.311,P=0.022).结论:影响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DDP药敏性的耐药相关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筛选前后的人胃癌细胞母系MKN-28和亚系MKN-28S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相关的差异基因。方法用肿瘤转移基因芯片筛选出人胃癌细胞MKN-28母亚两系的转移相关基因,对部分有差异表达的基因用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用肿瘤转移基因芯片筛选出两系的差异表达基因共20个,其中上调基因13个,下调基因7个。选择其中有代表意义的2个基因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证实所选基因在筛选前后瘤细胞中均有差异表达,与基因芯片的表达情况一致,说明基因芯片结果可信度较高。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是筛选胃癌转移相关基因的有效方法;多基因参与了胃癌的侵袭和转移的过程,包括一些基因如Flt-4、SRC等基因和其它相关基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张宁  许继德  元刚  陈洁  陈旻湖  邢象斌 《广东医学》2012,33(16):2367-2371
目的探讨OPCML基因在胃癌细胞株中的失表达及其与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关系,并分析OPCML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1)实验组为胃癌细胞株(SGC7901、AGS、MKN28、MKN45、N87、KATOⅢ和SNU1),对照组为正常胃组织,分别采用RT-PCR检测两组细胞OPCML mRNA的表达。(2)用亚硫酸盐修饰正常胃组织的DNA和胃癌细胞MKN45的DNA,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OPCML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3)实验组为药物处理组,即5-氮胞苷(5-AZA)去甲基化处理胃癌细胞MKN45,对照组为未经药物处理的MKN45,分别采用RT-PCR检测OPCML mRNA的表达变化。(4)RT-PCR检测转染OPCML表达载体及pcDNA3.1空载体后mRNA的表达情况。(5)实验组为OPCML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AGS,对照组为空载体转染胃癌细胞AGS,使用浓度为0.5 mg/mL的新霉素(G418)对转染细胞进行筛选,观察OPCML对胃癌细胞AGS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 (1)在胃癌细胞株中OPCML mRNA的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2)胃癌细胞AGS和MKN45的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3)5-AZA处理MKN45细胞后,OPCML表达上调。(4)OPCML表达载体转染HEK293A、AGS、MKN45细胞后,RT-PCR检测显示OPCML高表达。(5)外源性表达OPCML可抑制胃癌细胞AGS的集落形成率。结论 OPCML基因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OPCML表达下调与该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密切相关。药物性去甲基化处理能够恢复OPCML的表达。在表达沉默的AGS细胞中外源性表达OPCML,抑制集落形成率。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居民贲门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肿瘤抑制基因P53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37例贲门腺癌中,18例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配对组织中一致性P53免疫阳性反应的发生率为67%(12/18);定量分析表明,原发病灶中P53蛋白聚集阳性细胞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病灶中P53的表达;P53免疫阳性的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率(78%)明显高于P53免疫阴性的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率(29%,P<0.05)。37例贲门癌组织中,nm23免疫阴性者为24例,占65%,nm23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75%)明显高于nm23表达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31%,P<0.05)。在10例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淋巴结周边部转移病灶P53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中心部。提示:P53和nm23在贲门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为研究胃癌的转移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胃癌组织及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ISS-1及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患者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侵袭能力胃癌细胞株BGC-823(高侵袭)和MKN-28(低侵袭)中KI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KISS-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并且其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MMP-9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KISS-1与MMP-9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KISS-1蛋白在高侵袭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低于低侵袭细胞株,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蛋白在高侵袭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高于低侵袭细胞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SS-1蛋白的低表达和MMP-9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二者有望成为判定胃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卵巢上皮性癌OPCML基因的表达缺失和启动子甲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OPCML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失表达及其与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卵巢正常组织、良性上皮性肿瘤、上皮性癌组织和SKOV-3、3AO、CAOV3卵巢癌细胞株OPCML基因的失表达及CpG岛甲基化。结果在卵巢癌中OPCMLmRNA的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χ2=30·108,P=0·0000)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χ2=21·162,P=0·000)。SKOV-3和CAOV3细胞未见OPCMLmRNA表达,而3AO细胞可见OPCMLmRNA表达。在卵巢癌中,启动子CpG岛尤其是HapⅡ酶切位点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χ2=13·630,P=0·0000)和良性肿瘤组织(χ2=11·797,P=0·000)。卵巢癌OPCML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和mRNA失表达呈显著相关(r=11·589,P=0·002)。SKOV-3和CAOV3细胞有内切酶位点甲基化,而3AO细胞无酶切位点甲基化。结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存在OPCML基因失表达;基因启动子CpG岛,尤其是HapⅡ酶切位点的甲基化是导致OPCML基因失表达的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Wang JF  Dai D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8):536-539
目的 研究胃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组织问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的差异以及寻找胃癌淋巴转移抑制基因。方法应用甲基化CpG岛扩增(MCA)方法富集甲基化的基因组DNA序列,以转移淋巴结MCA产物为检测子,原发灶MCA产物为驱赶子,进行代表性差异显示分析(RDA)。将获得的甲基化差异片段克隆、测序,获得碱基序列,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结果获得19个差异序列,分布于5端,外显子,内含子及3’端。其中KL59位于9p21,为p16基因的第一外显子内;KL22位于PTPRG基因启动子区。以KL22作探针与驱赶子、检测子及3轮RDA产物杂交,除驱赶子外都有杂交信号。结论胃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组织问DNA甲基化存在差异,MCA-RDA方法为一种较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鑫  潘月龙  沈建国  王林波 《浙江医学》2011,33(12):1756-1759
目的探讨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DG)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经手术证实的合并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且病理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分别对患者的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以及远处转移灶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DG亚基(α—DG)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α—DG在正常黏膜、胃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70%、25%、5%;原发灶中α—DG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黏膜,且高于淋巴结转移灶及远处转移灶(P〈0.01);OC—DG在印戒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和低分化腺癌(P〈0.05);而OC—DG在不同大体病理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分期者之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检测DG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助于了解其生物学行为,且DG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差异显示法对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筛选与人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揭示肺癌的转移机制。方法:采用激光俘获显微切割(LCM)及mRNA差异显示技术(DD)对手术切除的小细胞肺癌、癌转移淋巴结进行筛选并克隆与转移相关的基因片段,测定其序列后在基因库(GenBank)中进行BLAST检索分析其同源性。结果: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癌转移淋巴结的基因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共获得差异片段(EST,表达序列标签)24个,选择差异明显的3个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3片段均位于肿瘤高度相关的3q、7q和10q,均为未知序列,未发现同源基因,可能为新的基因片段。用RT-PCR对位于抑癌基因盯EN上游的L1片段进行验证的结果证实了该片段在小细胞肺癌的高表达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癌转移淋巴结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所测序的3个基因片段均为未知基因序列,这些片段可能为小细胞肺癌的转移相关候选基因,其序列和功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应用DDRT-PCR技术有望找到调控肿瘤转移的基因,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