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颅内动脉瘤是最常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原因,致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随着影像学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现对我院2000年6月至2006年5月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颅内动脉瘤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病因,致死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随着神经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我们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163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动脉瘤发生率为0.2%~8.9%[1],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随着显微外科手术的发展,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已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2008年1月以来,行显微手术的51例(59个)颅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内复杂动脉瘤通常包括颈内动脉-眼动脉瘤、巨大动脉瘤、多发动脉瘤和椎-基底动脉瘤[1-2].颅内复杂动脉瘤局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风险大,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临床治疗困难.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12例,均成功进行了显微手术夹闭术,疗效理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德国蔡司手术显微镜和显微手术器械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27例患者,显微手术治疗31个动脉瘤,死亡1例,病死率3%。术中5例破裂出血,占14%。结论 显微手术费用低廉,效果良好,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李钢 《中外医疗》2013,(18):105-105,107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对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为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患者寻找安全稳定的治疗方法。方法将该院于2011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88例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时间<3d)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在术后出院时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88例患者出院时:效果良好60例,轻残20例,重残6例,死亡2例,治疗总有效率90.1%。结论急性期颅内动脉瘤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能够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对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手术方法,经过大量临床实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颅内动脉瘤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利用介入治疗新技术开展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结果:26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先进的脑外科治疗手段加上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瘤体直径≥2.5cm的动脉瘤,发生率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6%,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致残率和病死率高。2010年3月我科成功救治了1例颅内右侧床突旁巨大动脉瘤(最大直径约10cm),同时伴HIV阳性、TP阳性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脑外科常见的、危害较大的急性病之一,其病死率、致残率很高,且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减少颅内动脉瘤的病死率、致残率十分重要.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颅手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等优点,而围手术期的护理在降低病死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魏翔泰  吕涛  张浩  陈铎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8):1080-1082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SAH)最常见的病因,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随着影象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显微手术的开展,手术病死率已下降至5%~10%以下。现对我院近年来手术治疗的2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主要症状多由于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及动脉痉挛造成。近年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颅内动脉瘤的确诊率也越来越高,增加了手术治疗的机会,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2005年6月。2007年10月,我院对1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成功地施行了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随着监护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发展,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病死率已经有了明显的降低。同时,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手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对于老年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国外一些作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报道,普遍认为与成年人相比,老年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病死率及术后致残率较高。主要原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脑损害以及老年患者既往的慢性疾病。为了提高老年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近几年,北京天坛医院对老年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方法。现将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好发于颅内动脉分叉与主干分支处,破裂后可发生剧烈头痛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对颅内动脉瘤患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可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延边大学医院给2002年11月-2005年11月间收治的59例颅内动脉瘤病人进行了围术期护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张燕丽  刘平  刘可汐 《重庆医学》2012,41(33):3570-3571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囊性突起,多呈囊状或草莓状,先天性因素如血管壁的局部缺陷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后天性因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炎等均与动脉瘤发生发展有关,创伤也可引起动脉瘤但少见。颅内动脉瘤在其发生破裂之前很少被发现,多数患者以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就医,病死率高达30%左右[1]。显微外科手术是颅内动脉瘤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而颅内动脉瘤围术期的观察和护理是手术能否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2]。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好发年龄40~60岁。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按Hunt分级属于Ⅳ、Ⅴ级者处理困难,死亡率及致残率很高。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其死亡率明显降低。本组报告11例Hunt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6.
我院神经外科自80年代初期就开展了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动脉瘤手术治疗较困难,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徐宏  曾义  韩杨云  周增俊 《西部医学》2005,17(4):352-352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疗效肯定,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手段。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手术治疗的13例颅内动脉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有2种,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和科研机构都进行了这方面的多中心的随机研究[1],对2种方法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探讨.1 显微外科手术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在显微镜下暴露动脉瘤瘤颈,用动脉瘤夹夹闭瘤颈,此外还有动脉瘤内膜切除或血栓切除,动脉瘤塑形,血管搭桥等.自从1937年Dandy首次成功地应用银夹将动脉瘤夹闭以来,动脉瘤颈夹闭术一直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2].随着设备的更新,多种手术辅助技术的发展,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在动脉瘤治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不治者死亡和病残率高。近20年来随着神经放射诊断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颅内动脉瘤手术疗效有很大提高。但是,有相当数量的颅内动脉瘤处理仍很困难,例如梭形动脉瘤、巨大型动脉瘤、多发性动脉瘤、海绵窦内颈动脉瘤、椎基动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人群自然发病率约10/10万,多以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致死、致残率高,有人统计自发SAH中51%~80%,是动脉瘤性的。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二种: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治疗。目前夹闭瘤颈仍然是治愈动脉瘤的金标准。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我科2004年1—10月开展动脉瘤夹闭术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