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阴道上皮内瘤变是包括阴道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一组病变,是一种少见的阴道浸润癌癌前病变,与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发病率较低。阴道上皮内瘤变多无明显临床症状,肉眼观察阴道黏膜基本正常,诊断主要依据辅助检查。与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的三阶梯诊断程序一致,常在宫颈癌筛查的第二阶段阴道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常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近年来随着阴道镜应用的普及和提高,阴道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明显增加。阴道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主要依据病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Ⅰ级病变可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疗,密切随访即可,但对于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应重视随访。阴道上皮内瘤变Ⅱ~Ⅲ级公认为癌前病变,一旦确诊需积极治疗,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放疗。但至今尚无统一的临床诊疗标准方案,每种方法都有其利弊,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影视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2,自引:0,他引:192  
目的 评价影视阴道镜在子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影视阴道镜观察宫颈细胞病理学异常和尖锐湿疣患者共275例。在阴道镜指引下行宫颈活检术265例、宫颈管刮取术(ECC)8例、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237例。结果 (1)影视阴道镜在诊断子宫颈病变中的敏感性为95.9%、特异性为77.7%、阳性预测值为84.5%。(2)影视阴道镜观察,93.8%正常转化区符合组织学诊断,有6.1%的假阴性;76.2%醋酸白上皮符合亚临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诊断,有23.7%的假阳性,白嵌二联征、白嵌点三联征与宫颈癌的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 影视阴道镜诊断子宫颈病变的结果准确、可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存在假阳性,而诊断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学诊断朱燕宁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是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的增生病变和宫颈原位癌这两种局限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总称。它们具有相同生物学疾病的过程,组织学上病变程度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诊断在未能除外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内瘤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的意义和临床处理.方法 1999-10-20-2004-01-24墨尔本皇家妇女医院宫颈病变门诊(Dysplasia Clinic of the Royal Women's Hospital,Melbourne)对96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H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活检或行宫颈锥切组织诊断学检查和高危型HPV-DNA测定,分析其结果之间关系.结果 96例ASC-H中,87例有组织病理学诊断,58例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占66.6%(58/87),其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为44.8%(39/87),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为21.8%(19/87).96例行阴道镜检查,78例阴道镜下活检,阴道镜诊断与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64.1%(50/78),45例同时有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和宫颈术后病理,两种方法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3.3%(33/45).以病理诊断为标准,阴道镜诊断的敏感性是89.4%,特异性是36.8%,阳性预测值是83.1%.32例做了HPV-DNA测定,阳性率为59.4%(19/32),阳性者中68.4%(13/19)经组织学诊断为HSIL.结论 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H高度提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的存在.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和高危型HPV-DNA的测定,对ASC-H的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0例宫颈病变(宫颈糜烂,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湿疣和宫颈息肉等)患者实施LEEP治疗,观察其临床资料及分析。结果:观察40例患者中,中度以上宫颈糜烂患者8例,宫颈湿疣4例,宫颈息肉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16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6例,经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和术后报告表明,CINⅠ-Ⅱ级患者13例均于3个月后痊愈,CINⅢ级患者3例经其本人同意,均做全子宫切除术,中度以上宫颈糜烂伴人乳头瘤病毒(HPV)患者在治疗后报告为CINllI级患者2例。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不仅操作简单,耗时短,其安全性高,且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近年发病率逐渐上升,多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并存,复发率高,一般通过阴道镜下活检诊断。治疗有药物治疗(氟尿嘧啶或咪喹莫特等)、激光、局部切除术等,CO2激光气化治疗阴道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微创,可反复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的基因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抽取行子宫颈癌筛查的724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同步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液基细胞学检查、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高危型HPV(HR-HPV)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对于细胞学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和(或)HR-HPV阳性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四象限多点活检进行病理诊断。结果:724例中经病理确定为CINⅠ,Ⅱ,Ⅲ及子宫颈癌者分别为251例(34.67%)、17例(2.35%)、48例(6.63%)和10例(1.38%),宫颈脱落细胞hTERC的扩增率为11.05%。①724例HPV阳性率为39.64%;hTERC扩增在HPV阳性与阴性组分别为19.86%与5.26%(χ2=37.556,P <0.01)。②hTERC扩增在细胞学无宫颈上皮内瘤变(NILM)组为5.19%、ASCUS为10.23%、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为(LSIL)11.84%、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ASC-H)为21.43%、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为73.17%、鳞状细胞癌(SCCA)为100.00%、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为50.00%;hTERC在HSIL及以上病变中的扩增率明显高于LSIL及以下病变(χ2=186.755,P <0.01)。③在不同组织学结果中hTERC的扩增率分别为,NILM 3.70%、CINⅠ4.38%、CINⅡ47.06%、CINⅢ58.33%、浸润癌90.00%,hTERC在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中的扩增率明显高于CINⅠ和NILM者 (χ2=144.597,P <0.01)。结论:hTERC的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异常密切相关,hTERC扩增与否有可能作为判断有无高度病变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3与锥切标本的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为CIN2/3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或冷刀锥切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在87例CIN2患者中,LEEP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炎症12例,CIN1 19例,CIN2 48例,CIN3 8例,符合率为55.17%(48/87);在95例CIN3患者中,冷刀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炎症10例,CIN211例,CIN3 68例,宫颈浸润癌6例,符合率为71.58%(68/95)。结论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宫颈活检诊断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必要时术前应进行诊断性锥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LEEP刀对于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效果,寻找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行LEEP刀治疗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锥形电极组和环形电极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中缝合止血例数、复发率、有效率。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行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为痊愈。结果: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总有效率为95%。锥形电极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缝合止血例数显著少于环形电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愈合时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愈及有效率与CIN分级及病变范围显著相关。结论:LEEP刀对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有效,尤其是锥形电极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缝合止血率,且并发症少,受术者易于接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射频电波刀(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经TCT、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行LEEP刀环形电切术治疗的患者,观察其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120例均一次性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5分,术中出血5~15ml,术后6月复查HPV、TCT,治愈率为94.9%。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操作简单、安全、患者痛苦小、不影响组织病理检查,一次手术可同时完成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不同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选择宫颈癌筛查CIN患者220例,116例CINⅠ作为单纯随访组,104例包括CINⅠ53例、CINⅡ37例、CINⅢ14例作为治疗组。治疗组中物理治疗者共50例,宫颈锥切术治疗25例,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20例,子宫全切术治疗共9例。所有病例随访2年。结果:单纯随访组第6,12和24个月CINⅠ自然转阴率分别为29.31%(34/116)、55.14%(59/107)、83.51%(81/97),病变持续率分别为69.83%(81/116)、43.92%(47/107)、14.43%(14/97);单纯随访组第24个月HPV高危型转阴率为27.45%(14/51),HPV低危型转阴率为47.06%(24/51),进展病例均为HPV高危型阳性。治疗组中CINⅠ和CINⅡ物理治疗者1年内复发率分别为4.88%(2/41)、22.2%(2/9),CINⅡ及CINⅢ行宫颈锥切或LEEP患者均未见复发者。目前所有病例仍在继续随访。结论:多数CINⅠ病变会自然消退,HPV也自然清除,但对于HPV持续阳性的患者应警惕其进展为高度CIN。随访病例要选择阴道镜满意,病灶范围小,自愿接受随访者;CINⅡ级及CINⅢ级应选用宫颈锥切或LEEP治疗,但CINⅢ级需长期随访。对于宫颈高度病变则不推荐使用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安市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自愿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以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和阴道镜为筛查方法,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探讨机会性筛查对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意义。结果:3000例患者全部行TCT检查,阳性检出率为16.17%(485/3000);3000例患者中同时行HPV检测者有1475例,感染率为25.90%(382/1475):468例患者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术,病理结果为:CIN I 82例、CINⅡ~Ⅲ 46例、SCC 9例。结论:通过机会性筛查可以更好地提高防治效果,对宫颈癌的早诊早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LLETZ手术治疗CINⅢ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子宫颈移行区大环切除(LLETZ)手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月~2008年2月间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CINⅢ患者558例LLETZ手术治疗后的随访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CINⅢ组患者的平均年龄(34.72±7.27)岁,年龄≤35岁患者所占比例为61.8%。LLETZ手术后切缘CINⅡ/Ⅲ病灶残留率为4.8%,其中CINⅢ残留率为2.0%。LLETZ手术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是72.2%,其中CINⅢ患者术后诊断Ⅰal期子宫颈癌58例,占10.4%。随访12~48个月,目前未见复发。结论LLETZ手术可用于诊断和治疗CINⅢ,但应严密随访,尤其是术后有残留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孕期妇女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活检组织病理结果及产后自然转归状况。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孕期产检及分娩病例,孕前半年未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孕早期或中期均进行TCT检查,结果异常者部分行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Ⅱ代(HPVHC-Ⅱ)法检测,阴道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1)2341例孕妇中宫颈细胞学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患者60例(2.56%),其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8例(0.34%),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例(0.17%),ASCUS48例(2.05%);细胞学异常者中25例行HPV检测,阳性18例(72%);细胞学异常者28例接受阴道镜检查,病理活检者21例;病理学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共13例(0.56%):CINⅠ3例(0.13%);CINⅡ2例(0.085%),CINⅢ8例(0.34%);(2)产后随访了51例,细胞学正常/炎症41例(细胞学转阴率80.4%),ASCUS8例,LSIL1例,ASC-H1例。孕期HPV阳性者,13例产后复查,4例仍为阳性,孕期与产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4)。孕期CIN11例中,产后仍为CIN6例(CINⅠ1例、CINⅡ1例、CINⅢ4例),无早期浸润癌发生。结论:(1)妊娠期宫颈细胞学异常在产后有较高的转阴率,同时妊娠期存在较高的HPV亚临床感染,产后转阴率高;(2)妊娠期CIN患者在密切随访下继续妊娠是安全的;(3)妊娠期CIN患者产后应密切随访,若产后仍为CIN应尽快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QP1和AQP3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AQP1和AQP3在人子宫颈癌SiHa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QP1和AQP3在35例维吾尔族子宫颈癌、15例CINⅢ和15例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结果:(1)SiHa细胞中AQP1和AQP3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2)AQP1表达于宫颈病变组织间质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采用微血管密度(MVD)表示AQP1表达强度。慢性宫颈炎、CINⅢ和子宫颈癌组的MVD分别是43.6±17.8、56.2±11.6、70.8±21.1,宫颈癌组MVD显著高于CINⅢ组及慢性宫颈炎组(P均<0.05),CINⅢ和慢性宫颈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3在慢性宫颈炎、CINⅢ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是13.33%、26.67%、48.57%,子宫颈癌组与慢性宫颈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子宫颈癌组与CINⅢ、CINⅢ与慢性宫颈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QP1和AQP3的表达可能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及不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与病理组织学比较,评价液基细胞学(T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与不足。方法选取2004年8月-2006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行液基细胞学检查的766例患者,在电子阴道镜下取宫颈活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TCT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中为12.07%(21/17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符合率58.82%(50/85),宫颈癌符合率为70%(7/10)。在348例ASC中,14.94%(52/348)为CINⅡ~Ⅲ,1.44%(5/348)为宫颈癌,在35例AGc中,11.43%(4/35)为CINⅡ~Ⅲ,2.86%(1/35)为宫颈癌。宫颈癌发病年龄呈现双峰现象,分别为30~39岁和≥45岁。结论作为宫颈病变的初筛方法,TCT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结合阴道镜下活检后,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全子宫切除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的指征,重点探讨宫颈锥切后腹腔镜子宫切除(LH)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2007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的95例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时间、出血量、残余宫颈病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95例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中,80例为LH,15例为开腹子宫切除(AH)。患者年龄43.2±5.9岁,术前诊断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及以下18例(18.9%)、CINⅢ累腺35例(36.8%)、宫颈原位癌(CIS)23例(24.2%)、宫颈浸润性鳞癌ⅠA1期19例(20.0%);(2)15例AH和25例LH是在宫颈锥切6周后施术,55例LH是在宫颈锥切后72h内。LH组和AH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0.8±17.1min和88.0±19.8min(P<0.01),术中出血分别为54.3±24.4ml和103.3±48.1ml(P<0.01)。LH组和AH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4.5±1.1天和5.8±1.4天(P<0.01);(3)子宫切除标本的阴道断端边缘均未见病变,但残余宫颈中48例(50.5%)存在持续性病变(39例为CINⅡ及以下病变,4例为CINⅢ,3例为CIS,2例为浸润癌);(4)全组无1例需术中/术后输血,无膀胱、输尿管和肠道损伤发生。LH组患者无1例中转开腹,但4例放置专用举宫器困难,其中1例发生子宫穿孔但未引起并发症;(5)宫颈锥切后72h内行LH的55例中,7例(12.7%)术后出现发热(超过38.5℃),宫颈锥切6周后行LH或AH的40例中,仅1例(2.5%)术后发热。LH组1例患者术后发生阴道残端出血。结论:全子宫切除是某些诊断性宫颈锥切患者锥切后再处理措施之一。对于宫颈锥切后全子宫切除,LH具有优势和特点,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正确放置LH专用举宫器最大限度地上举子宫、锐性分离子宫膀胱腹膜返折是减少锥切后LH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负向调控因子p21WAF1/Cip1和p27Kip1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选择妇科门诊宫颈疾病专科就诊患者163例,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负荷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确诊,并用活检组织行p21WAF1/Cip1和p27Kip1免疫组化检测,比较慢性宫颈炎、CINⅠ-Ⅲ及宫颈癌各组间HR-HPV负荷量和p21WAF1/Cip1、p27Kip1表达差异。结果:各病理类型病变(共5组)的HR-HPV阳性率分别为:慢性宫颈炎38.46%(15/39),CINⅠ80%(12/15),CINⅡ81.82%(18/22),CINⅢ93.33%(56/60),宫颈鳞癌88.89%(24/27)。慢性宫颈炎HR-HPV DNA负荷量明显低于其他4组(M=0.56pg/ml,P<0.01),CINⅠ~Ⅲ及宫颈癌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21WAF1/Cip1和p27Kip1阳性表达率在CINⅠ~Ⅲ及宫颈癌4组间无显著差异(CINⅠ40.00%、60.00%,CINⅡ54.55%、54.55%,CINⅢ56.67%、70.00%,宫颈癌51.85%、77.78%,P>0.05),但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组(5.13%、17.95%,P<0.01);p21WAF1/Cip1和p27Kip1表达增强与HR-HPV DNA负荷量升高和宫颈病变进展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p21WAF1/Cip1:0.27、0.34,P<0.01;p27Kip1:0.30、0.46,P<0.01。结论:p21WAF1/Cip1和p27Kip1表达增强与宫颈病变进展密切相关,对宫颈HR-HPV持续感染及高负荷量患者可行p21WAF1/Cip1和p27Kip1检测以预测细胞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宫颈巴氏涂片与LCT在低收入妇女妇科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巴氏涂片与液基细胞学(LCT)在低收入已婚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对所在社区6416例低收入已婚妇女(低收入组)采用宫颈巴氏涂片进行了宫颈癌筛查,其中322例同期行LCT,并与同期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做宫颈癌筛查行LCT的294名妇女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①宫颈刮片巴氏异常者(≥Ⅱb级)低收入组中22例(0.34%),其中Ⅱb级12例(0.19%),Ⅲ级10例(0.16%),无Ⅳ级及Ⅴ级。15例(Ⅱb5例,其余Ⅲ级)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CIN8例,其中CIN12例,CIN2和CIN3各3例;②低收入组同期行LCT的322例妇女中,细胞学≥ASCUS共41/322例(12.73%),其中ASCUS15例,HSIL 1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CIN5例(CIN1和CIN2各2例,CIN31例);HSIL1例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对照组:细胞学≥ASCUS 22/294例(7.48%)。其中ASCUS 11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仅CIN 21例;2例LSIL;1例为CIN2。两组AGC各1例经阴道镜下活检均无异常;③低收入组中322例行宫颈刮片和LCT做自身对照:315例巴氏均为Ⅰ级,LCT正常;巴氏Ⅱb级2例,LCT均为ASCUS,病理分别为CIN1和CIN2;巴氏Ⅲ级3例,LCT检查,其中2例为ASCUS,阴道镜活检仅1例病理为CIN2。结论宫颈细胞学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手段,巴氏涂片法在基层对低收入人群仍可为主要筛查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LCT,以提高宫颈疾病筛查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阴道镜检查的1035例患者,用HCⅡ方法检测其HR-HPV病毒载量,分为阴性组(0.00~1.00)、低度载量组(1.0~10.00)、中度载量组(10.00~100.00)、高度载量组(100.00~1000.00)和极高度载量组(≥1000.00);将病理结果按照宫颈病变程度分为阴性组(慢性黏膜炎和挖空细胞)、低级别病变组(CINⅠ)和高级别病变组(CINⅡ、CINⅢ)。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HPV病毒载量和CIN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病理诊断为慢性黏膜炎、挖空细胞、CINⅠ、Ⅱ、Ⅲ的HR-HPV病毒载量的中位数(感染率)分别是2.70(58.22%)、56.00(79.07%)、88.05(79.66%)、323.90(93.27%)和364.07(92.47%),基本呈递增趋势。CIN的各级别病毒载量的分布差异显著(P均<0.05),低级别病变组和高级别病变组的各级别病毒载量组(低度载量组、中度载量组、高度载量组和极高度载量组)对于病理阴性组的危险度(OR值)依次递增:低级别病变组0.677、2.406、2.893和2.943;高级别病变组2.177、4.262、6.354和20.177。结论:CIN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有关,病毒载量越高,CIN发生危险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