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间隙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妇产科疾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30例,其所接受麻醉方式均为腰硬联合麻醉,其中观察组麻醉间隙为L_(2~3),对照组为L_(3~4),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2、3间隙的腰硬联合麻醉对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麻醉效果更好,患者的舒适度更高,可作为临床首选麻醉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腰椎-硬膜外联合穿刺针的出现,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兼有腰椎麻醉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特点.本研究旨在将CSEA和EA下行妇科手术的麻醉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进行胸腰椎手术时需要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目前临床使用的常规麻醉药物常常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抑制呼吸,易应发心血管并发症等;术后的苏醒期的躁动和疼痛,患者术后一定时间的认知障碍等[1]。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肾上腺素α2受体激动药,能够抑制交感神经活性,表现出良好的镇痛、抗躁动效果,目前已成为临床辅助麻醉的优选药物[1,2]。本文选择92例胸腰椎手术患者,研究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胸腰椎手术全身麻醉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为今后右美托咪定在临床辅助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在电子喉镜下声带息肉小结摘除的麻醉效果,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采用门诊多功能综合治疗台上的传统喷雾方法及超声雾化两种麻醉方法下行电子喉镜下声带息肉小结手术,对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超声雾化麻醉下摘除声带息肉小结术一次性成功率比传统喷雾麻醉方法摘除声带息肉小结一次性成功率高.结论 超声雾化方法麻醉效果显著,患者痛苦小,手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显著,适合于声带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在电子喉镜下声带息肉小结摘除的麻醉效果,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采用门诊多功能综合治疗台上的传统喷雾方法及超声雾化两种麻醉方法下行电子喉镜下声带息肉小结手术,对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超声雾化麻醉下摘除声带息肉小结术一次性成功率比传统喷雾麻醉方法摘除声带息肉小结一次性成功率高.结论 超声雾化方法麻醉效果显著,患者痛苦小,手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显著,适合于声带手术.  相似文献   

6.
下肢手术为骨科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其主要治疗的疾病包括下肢骨折、关节置换等,其主要临床目的是为了固定骨折位置,保留患者关节功能.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多数老年人经常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以高血压最为常见,可对患者的手术麻醉造成影响,并影响患者的麻醉安全[1].为了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麻醉风险,临床通常采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进行下肢手术麻醉,3种麻醉方法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但在麻醉应激反应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差异[2].本文对3种麻醉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不同麻醉方法下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手术的应激反应情况.  相似文献   

7.
高清丽 《河北医药》2012,34(7):1087-1088
随着肛肠手术患者及其外科医生对麻醉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选择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显得越来越重要.腰俞穴麻醉、小剂量腰麻、腰硬联合麻醉均为肛肠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完成了150例肛肠手术,本文对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剖宫产手术罗哌卡因重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高原地区6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SA)组30例和硬膜外麻醉(EA)组30例.2组患者均选择腰椎(L)2~3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SA组26 G腰麻穿刺针穿入蛛网膜下腔后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1.5 m...  相似文献   

9.
王泽锋 《北方药学》2021,18(8):154-155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共1246例,将纳入的病例以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成623例患者为观察组、623例为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对比两组取得的临床效果及评价安全性.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获得的麻醉效果较好,手术应激反应较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患者(镇痛持续、运动阻滞恢复)所用时间以及麻醉不良反应均较少,获得的麻醉优良率较高,两组数据存在的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处理中辅助右美托咪啶,可使麻醉效果能得到有效提升,减少手术期间患者应激反应发生几率,因此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手术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穿刺部位对腰椎-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不同穿刺部位对腰椎-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11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各55例),Ⅰ组腰椎穿刺点为L2-3间隙;Ⅱ组腰椎穿刺点为L3-4间隙,两组均在腰椎-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 min 的Apgar评分、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变化、心率、需调整手术床位的例数、手术开始时的麻醉平面、需要硬膜外腔追加用药的例数、麻醉期间低血压及呼吸困难发生率、术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产妇、新生儿均未发生并发症.麻醉前后15 min MAP、心率、起效时间及1min新生儿Apgar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需要调整手术床位的例数(18例)、硬膜外用药的例数(7例)明显高于I组(2例、1例,x2=14.7、11.5,均P<0.01);Ⅱ组发生恶心、呼吸困难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6.4%、20.0%、1.8%)明显低于Ⅰ组(38.2%、47.3%、25.5%,x2=12.5、14.8、18.4,均P<0.01).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腰椎-硬膜外腔阻滞联合麻醉选择L3-4穿刺,可降低麻醉引起的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微创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6例消化内镜微创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静脉麻醉手段进行手术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表面麻醉方法进行手术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患者的麻醉体验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躯体反应优良率96.83%,主诉感觉良好92.06%,不良反应发生率6.35%;对照组躯体反应优良率为84.13%,主诉感觉良好71.43%,不良反应发生率83.61%.两组手术时间、MAP、HR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镜微创手术对胃肠内息肉、胃肠内肿瘤、早期癌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现已成为临床的首选治疗方法,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选择静脉麻醉手段,患者的麻醉效果好、术后体验更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周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429-429,431
目的分析对妇产科手术所用腰硬联合麻醉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在院内妇产科患者中抽取112例完成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案例,以及采用麻醉方法制定分组回溯式的研究分析。结果在两组之间进行麻醉效果的优秀率比对,通过比较发现研究组在麻醉作用方面要比对照组效果好。结论妇产科疾病在临床中的许多手术都需要在盆腔深部完成操作,这就要求妇产科手术必须具备完善的麻醉效果。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是现阶段阴式子宫切除手术中普遍应用的麻醉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后静脉镇痛泵中单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与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液用于腰椎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72例.氟比洛芬酯组37例,镇痛方案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300~400 mg,注入100 mL静脉镇痛泵,2 mL·h-1,镇痛48 h;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1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患者的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以及母婴健康状况。结果本组121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用药量少,起效快,可控性强,肌肉松弛效果良好,镇痛效果极佳,麻醉效果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系数,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保证了产妇顺利进行剖宫产和母婴健康,优势十分明显。效果良好。结论剖宫产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既有传统腰麻、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同时又减少了两种麻醉方法的不良反应和危险因素,起效快,镇痛效果满意,减少了局麻药的使用量,同时手术时间可以不受限制,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极佳,能够满足剖宫产手术安全、无痛的要求,是平稳、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可作为临床剖宫产手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房建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860-861
目的 探讨两点穿刺法在硬膜外腔-腰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应用两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进行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变化情况,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判断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麻醉质量.结果 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需改变麻醉方式.运动神经阻滞及麻醉质量优良率为100%,腹肌及宫颈肌肉松弛质量优良率为100%,镇痛完全.无呼吸困难、胸闷、头疼等发生,术中补液量约1500 ml,手术时间( 135.0 ±4.5)min.48例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SpO2、HR、BP)保持稳定,2例患者在麻醉后10 min后出现血压下降,静脉注射麻黄碱10 mg后恢复正常.术后患者均痊愈,无麻醉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两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全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腰椎-硬膜外联合穿刺针的出现,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兼有腰椎麻醉和硬膜外麻醉(EA)的双重特点。本研究旨在将CSEA和EA下行妇科手术的麻醉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何珊  孔新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682-2683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6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49例采取硬膜外麻醉,17例实施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49例硬膜外麻醉阻滞中,均需术中给予少量镇静镇痛药物方可顺利完成手术.17例全身麻醉中,手术顺利,麻醉满意,但苏醒时间较长.结论 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和麻醉风险相对较大,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韩武斌  常清春  王化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24-3125
目的 分析复合全身麻醉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高原地区肝包囊虫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高原地区肝包囊虫病300例的麻醉方法,300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起效后行全身麻醉诱导,术中用芬太尼等泵入维持,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经复合全身麻醉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后,术中患者均无疼痛反应,肌肉松弛满意度为87.3%.结论 复合全身麻醉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相对减少的麻醉药量,可使患者尽快苏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脊柱结核硬膜外麻醉刺破硬膜127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脊柱结核手术实施硬膜外麻醉时刺破硬膜127例的随访观察。方法1974-2007年间对实施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减压术及内固定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共17162例。全组病例中胸椎结核5007例,胸腰段结核1342例,腰椎结核8178例,胸椎及腰椎多结段结核2272例。其中硬膜外麻醉时刺破127例。胸椎及腰椎结核硬膜外麻醉穿刺进针点的选择:胸椎结核多以病变椎体棘突间隙或临近病椎棘突间隙为穿刺点,腰椎多以胸11-12棘突间隙或胸12-腰1棘突间隙为穿刺点。大多病例实施正入法穿刺,部分病例实施侧入法穿刺。结果本组预计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17162例,实际硬膜外穿刺成功16510例,成功率96.2%。其中穿刺失败刺破硬膜127例。经随访观察,此组病例中无一例出现脑脊髓膜炎及其他部位结核扩散。结论脊柱结核手术实施硬膜外麻醉安全可靠,是最佳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比较3种麻醉方法在痔疮不同术式中的麻醉效果,为临床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痔疮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痔单纯切除术、痔环形切除术、血栓外痔剥离术手术组,Ⅱ组为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手术组.Ⅰ、Ⅱ两组再各分为3个小组,Ⅰa、Ⅱa小组均为低位硬膜外阻滞组,Ⅰb、Ⅱb小组均为骶麻组,Ⅰc、Ⅱc小组均为腰-硬联合阻滞组,每小组30例.观察比较这3种麻醉方法在不同术式的痔疮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 单纯切除术、痔环形切除术、血栓外痔剥离术时,3种麻醉方法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方式为PPH时,低位硬膜外阻滞和骶管阻滞会发生阻滞不全,击发吻合器时患者出现疼痛反应及牵拉不适.而腰-硬联合阻滞则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结论 手术部位在齿状线以下时,3种麻醉方法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以骶麻有优势;而PPH手术时需选择腰硬联合阻滞,才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