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哚普利和洛沙坦对心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AT1)拮抗剂洛沙坦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的心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  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ICAM-1的表达量。  结果:TNF-α可明显增加心肌细胞ICAM-1的表达量。从时间变化看,以刺激6 小时表达量最高,但随作用时间延长表达量减少。培哚普利(10- 6 m ol/L,10- 8 m ol/L)和洛沙坦(10- 6 m ol/L,10- 8 m ol/L)均可明显抑制TNF-α刺激的心肌细胞ICAM-1 的表达量。  结论:培哚普利和洛沙坦均可抑制培养的心肌细胞因子TNF-α诱导而上调的ICAM-1 的表达,这可能是ACEI和AT1受体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时的心脏保护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血管利钠肽( V N P)对去甲肾上腺素( N E)促心肌生长作用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完全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 N E组和 V N P+ N E组。以 M T T法和总蛋白含量测定法观察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进而采用放射免疫方法研究了 V N P对细胞内c G M P,c A M P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 N E(10- 7 m ol/ L~10- 5 m ol/ L)可以使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 M T T O D值显著升高( P< 0.05 vs 对照组),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V N P(10- 7 m ol/ L)可以显著降低 N E(10- 6 m ol/ L) 刺激的心肌细胞 M T T O D值和细胞内总蛋白含量( P<0.05 vs N E组)。对照组和 N E组细胞内c G M P,c A M P水平无显著差异,而 V N P(10- 7 m ol/ L)能升高细胞内c G M P水平,降低c A M P水平( P< 0.05 vs对照组、 N E组)。提示 V N P能减弱 N E对心肌生长的刺激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 G M P,c A M P等信号转导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3.
胃癌组织DCC基因(VNTR)的杂合性丢失和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DCC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和Bcl-2蛋白过度表达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胃癌组织DCC基因的LOH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结果发现,胃癌(信息个体)LOH发生率为545%(18/33),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0%(30/50);ⅢⅣ期胃癌LOH发生率(822%,15/18)显著高于ⅠⅡ期胃癌20%,3/15)(P<001);Bcl-2蛋白的表达与DCC基因的LOH及胃癌大小、分化、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临床分期及Latlren’s分型无显著相关。结论:以上结果提示,DCC基因的LOH和Bcl-2蛋白的高表达均参与了胃癌的发生,DCC基因的LOH是胃癌发生的晚期事件,其致癌机制与Bcl-2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应用长片段PCR扩增全长HIV— 1DN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长征段PCR(LD-PCR)扩增特点,并将它用于对全长HIV DNA的研究。方法 应用LTD(U5)/LTD(R),CL-NSC/CL-NEF和gagAl/gagA2等不同引物,^32Pgag,pol,nef和tat等为片段探针,对克隆有HIV-1完整基因片段,部分基因片段的质粒和HVI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HIV-1 DNA进行扩增。结果 LD-PCR对0.4-9kb的第  相似文献   

5.
应用光敏生物素标记基因探针原位杂交技术(DNA-mRNA)检测23例新鲜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c-myc和HBx基因表达状况。结果发现,11例肝癌和癌旁组织c-mycmRNA和HBxmRNA均为阳性,6例均为阴性,5例仅c-mycmRNA阳性1例仅HBxmRNA阳性,X^2检验显示肝癌组织c-mycmRNA和HBxmRNA地明显相关关系(P〉0.05),提示HBxmRNA不能直接激活c-myc交响曲在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中转录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与单核细胞活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凝胶漂移泳动检测技术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U937中的激活蛋白1(Ap1)、激活蛋白2(Ap2)、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结合蛋白(GRE)、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GC框特异结合蛋白(Sp1)、核因子1(CTF/NF1)、核因子κB(NFκB)等转录因子结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血管紧张素Ⅱ使单核细胞中的Ap1、CREB和NFκB转录因子结合活性明显增强,未标记一致寡核苷酸和单克隆抗体竞争实验证明转录因子结合反应具有特异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U937的Ap1、CREB和NFκB转录因子具有激活作用,该作用可能使单核细胞活化而粘附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系白血病Bcl—2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PAAP法检测67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cl-2基因表达,半固体培养法检测CFU-L形成能力,并观察临床化疗效果.结果:发现AML患者Bcl-2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分化较成熟的M3型白血病表达率显著低于其它各亚型白血病(P〈0.01),Bcl-2蛋白表达表达与CFU-L形成无相关性同,与患者外周  相似文献   

8.
贾欣永  刘倩 《山东医药》1999,39(24):29-30
细胞凋亡调控基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已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为此,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0例胃癌、癌旁组织及61例癌前病变胃镜活检组织进行了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基因Bcl-XL、Bcl-XS蛋白的检测,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探讨它们在胃癌、癌旁组织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胃癌及癌旁(距肿瘤边缘2cm)组织,4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21例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浅表性胃炎(对照)组织均为我院胃镜室1995年5月~1998年1月胃镜活检标本。所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12例拟行APBSCT的患者予VCR1-2mg/m2,体表面静注及CTX7g/^2体表面积静滴,5-7天后予G-CSF100μg/m^2体表面积静注5-7天,白细胞升至3.0×10^9/L以上时,用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单次收集单个核细胞MNC〉2.8×10^8/kg,CD^+34〉.6×10^6/kg,CFU-GM〉3.9×1-0^4/kg,APBSCT后,全部患者于+5天-+10天白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bcl-2、p53基因蛋白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表达水平、相互关系及对化疗药耐受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及p53蛋白阳性水平,临床及体外实验以细胞凋亡为指标观察bcl-2蛋白与AL对DNR的耐受。结果:p53和bcl-2蛋白在46例AL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217%和630%(P>005),与细胞类型、病情有关。bcl-2阳性在耐药组多于在缓解组(885%、350%,P<001)。两种蛋白均阳性的8例均不缓解,均阴性者的缓解率为11/13。1例bcl-2低表达AL细胞与DNR(10mg/L)共育后有明显的细胞凋亡,4例高表达者加大药物剂量才发生。结果提示,成人AL细胞有bcl-2和p53蛋白异常表达,且与AL类型、病情及耐药有关,联合检测基因蛋白更有助于对化疗效果的预测。克服bcl-2所致的耐药应设法下调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反义c-myc逆转录病毒载体是否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c-myc mRNA和c-Myc蛋白水平,用基因重组方法,将第二外显子及其两则部分内含子共1.53kb序列的c-myc基因片段反向连接于P^LXSN的5′长末端重复序列下游,通过Lipofectin将反义c-myc逆转录病毒导入PA317包装细胞系,并经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反义-c-myc逆转录病毒上清液转染的平滑肌细胞经DNA印迹  相似文献   

12.
Wegener肉芽肿误诊为全身结核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26岁,1998年5月28日入院。半月前鼻塞、流脓涕、CT示左侧副鼻窦炎,青霉素治疗12天无好转,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带血,无盗汗,胸片示右肺上中野斑片状阴影,右肺中野见类圆形影,其内见1-5cm×2-7cm圆形透光区,无液平。体检:体温38-6℃,血压113/83mmHg(1mmHg=0-133kPa),双眼结膜充血,鼻粘膜肿胀,少量脓性分泌物,鼻中隔无溃疡,心肺腹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RBC4-60×1012/L,Hb138g/L,WBC10-3×109/L,L0-113,N0-8…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DN)的遗传易感性已成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DN的关系密切。该系统各成分--血管紧张素原(AGT)、肾素(RE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的基因均存在多种多态性,之些基因的变异可能导致该系统不适当的激活,引起其产物血管紧张素Ⅱ(AgⅡ)的增加,从而通过一生物学效应引发DN。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光敏生物素标记基因探针原位杂交技术(DNA-mRNA)检测23例新鲜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c-myc和HBx基因表达状况。结果发现,11例肝癌和癌旁组织的c-mycmRNA和HBxmRNA均为阳性,6例均为阴性,5例仅c-mycmRNA阳性,1例仅HBxmRNA阳性。x~2检验显示肝癌组织c-mycmRNA和HBxmRNA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提示HBxmRNA不能直接激话c-myc癌基因。  相似文献   

15.
C-myc,Bcl-2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细胞凋亡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探讨癌基因Bcl2,Cmyc的表达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60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男38例,女22例,年龄37岁~75岁)癌基因Bcl2,Cmyc蛋白的表达变化;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对受检组织的HE片进行形态学测量和凋亡细胞计数.结果受检组织60例中,Cmyc阳性表达37例(62%),其表达与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呈显著性相关,且Cmyc阳性组织细胞凋亡指数(07±03)明显高于阴性组织(03±02);所检标本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68%(41/60),其中高分化胃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32%vs9%)(P<005),阳性Bcl2组织与阴性Bcl2组织比较,前者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后者(04±03vs09±05)(P<005).结论Cmyc与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是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在胃癌形成过程中均起着一定的作用,并对细胞增生与凋亡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53、bcl-2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生物学指标在胃癌前病变不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2例胃癌患者胃癌及癌的病变组织标本及56例非胃癌患者有病变「胃黏膜中度以上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组织标本的p53、bcl-2和PCNA的表达。结果 ⑴在癌前病变中,p53、bcl-2在癌组与非癌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CNA标记指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IFN-γ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作为基因佐剂,观察其与pcDNA3-ROP1(pc-ROP1) DNA共同免疫小鼠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IFN-γ基因片段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双酶切鉴定,获得pcIFN 重组子;碱裂解法大量制备,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每只鼠注射pcIFN、pc-ROP1 各100μg,两周后同量加强免疫一次,以pcDNA3空质粒及生理盐水组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第30 天、50 天、70天共三次用MTT法测定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NK细胞活性;双夹心ELISA 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及酶法测定NO含量;ELISA法测定IgG抗体滴度。结果 构建成功的作用下,该两项指标均明显提高,且IFN-γ、IL-2 及NO水平均较不加佐剂组显著提高(P< 0.01);而对IgG抗体滴度无显著影响(P> 0.05。结论 IFN-γ基因佐剂具有协同pc-ROP1DNA免疫的作用,可增强免疫鼠细胞免疫应答,IFN-γ、IL-2细胞因子及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简述男,20岁。反复呕血、黑便2月。院外治疗无效转来我院。病人3个月前外伤造成双下肢及多发肋骨骨折病史。无肝、胃等病史。查体:T37℃P100次/分R24次/分Bp14/10kPa,贫血貌,面色苍黄,皮肤、粘膜轻度黄染。心、肺、腹无异常。血常规:WBC13-1×109/L,Hb73g/L;便潜血》;B超示:胆系扩张,胆总管2-3cm,门静脉不宽。胃镜正常,全消化道钡餐正常。腹部CT示:肝门处有3-5cm×3-4cm×5-1cm囊实性包块,与门脉及左肝管关系密切。2 术前讨论进修医师:上消…  相似文献   

19.
构建IFN-γ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作为基因佐剂,观察其与pcDNA3-ROP1(pc-ROP1)DNA共同免疫小鼠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将IFN-γ基因片段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双酶切鉴定,获得pcIFN重组子;碱裂解法大量制备,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小鼠,每只鼠注射pcIFN、pc-ROP1各100μg,两周后同时加强免疫一次,以pcDNA3空质粒及生理盐水组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第  相似文献   

20.
缓释维拉帕米对高血压患者交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握力试验激发高血压患者的交感活性。分析交感活性与血压、心率及循环中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关系,及缓释异搏定对交感活性的影响。 方法:对46 例高血压患者选用握力试验方法,测量握前握中握后的血压、心率,并测定血浆中儿茶酚胺( C A)及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 R A S)的浓度,经6 周缓释异搏定240 m g/d 的治疗,重复测定上述指标, C A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方法, R A S采用放免方法操作完成。 结果:(1)治疗前最大握力试验时血压上升百分比 S B P/ D B P20.3/20.4% ,心率则增快14.5% ,治疗6 周后,最大握力时血压仅上升7.8% /7.3% , P< 0.05。心率增快为5.3% , P< 0.05;(2)缓释异搏定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 N E)、血管紧张素( A)、醛固酮( Ald)浓度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 P< 0.01,血压明显下降 P< 0.01。 结论:通过握力试验方法可以判断高血压患者的交感活性,钙拮抗剂缓释异搏定能明显降低血浆中 N E、 A、 Ald 水平及交感神经活性,使血压平稳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