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第二外显子M235T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酶切方法对105例健康体检者与102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1)EH患者T235 等位基因频率(0.445)高于对照组(0.323),P< 0.05。在男性EH患者与男性对照组中差别更为明显(P< 0.01);(2)在有家族史的EH 患者中,M235T 突变基因型(TT型)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42.1% VS18.8% ,P<0.05)。结论:(1)AGT基因的突变与EH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对男性EH影响可能更大;(2)在有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中, AGT235的TT基因型与EH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织春  刘凤琴 《心脏杂志》2000,12(6):455-45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结构,功能变化与血浆内皮素(ET)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LVH)组(EH)35例,伴LVH组(EH+LVH)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计算机左室重量指数(LVMI),平均室壁厚度(MWT),相对室壁厚度(RWT)。结果:EH组及EH+LVH组血浆ET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LVH组ET高于EH组(P〈0.01)。ET与LVMI,MWT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4,0.316,0.268和0.317,均P〈0.01),ET与E/A呈负相关(r=-0.304,P〈0.01)。结论:ET与高血压和LVH相关。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对89 例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组)及91 例正常者(正常对照组)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法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AGT基因M235T多态性进行了检测。  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T等位基因频率0.80,TT基因型频率0.67,与正常对照组(0.66,0.4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23,P= 0.004);TT基因型较MT+ MM 基因型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比值比为2.76(95% 可信区间为1.50~5.06,P= 0.001)。  结论:AGT基因TT基因型可能与中国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王静  苑杰 《高血压杂志》2000,8(3):227-229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与心钠素(ANP)在高血压发病和治疗学中的意义。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口服依那普例5 ̄10mg/d或阿罗洛尔20 ̄30mg/d,疗程为6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和ANP水平。结果:EH患者血ET、A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Ⅱ期高血压患者血ET水平高于Ⅰ期(P〈0.01),ANP的变化与分期无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管洪在  乔宏 《山东医药》1999,39(22):3-4
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46例白血病患者与20例健康者的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含量。结果:白血病患者治疗前血浆TM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中缓解后血浆TM含量较化疗前明显减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认为血浆TM的变化与白血病病人的病情密切相关,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浆内皮素(ET)与冠心病(CHD)、原发性高血压(EH)的发生发展之间关系。方法我们用放免法测定了13例CHD患者(CHD组)和19例EH患者(EH组),观察ET浓度变化并与18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其中CHD组及EH组血浆ET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1);将EH组进行分期,与对照组比较,EH-I期无明显增高(P>0.05),EH-Ⅱ及EH-Ⅲ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上述结果提示ET在CHD及EH的发生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P物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4例高血压病(EH)患者浆内皮素(ET)、P物质(SP)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治疗前EH组血浆S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ET明显升高(P<0.01),血浆ET与SP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50,P<0.01)。用比索洛尔治疗14天后,血浆SP明显升高,ET明显降低(P<0.01).以上结果提示:血浆ET、SP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发生机制,血浆ET、SP水平的失衡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汉族人血管紧张素 I I的 I型受体( A T1 R) A1166 C 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测定120 例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 86 个汉族正常人的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用盐析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 D N A,用 P C R加上限制性酶切方法检测 A T1 R的 1166 位基因突变。 结果:高血压组除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其它临床指标如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E H 患者 A T1 R 基因 A C基因型频率比正常对照组 A C基因型频率高(0.181 vs 0.058, P< 0.01), C1166 等位基因频率 E H 组高于正常对照组(0.091 vs 0.029, P< 0.05);两组中均未发现 C C纯合子基因型。 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 A C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 C等位基因可能是一个高血压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受体基因第8外显子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INSR基因第8 外显子NsiI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EH 患者(n= 120)和正常对照组(n= 86)进行血压、身高、体重及空腹血糖(Glu)、血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浓度测定;用饱和盐析法常规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血压组除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其它临床指标如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INSR基因N2 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高于正常对照组(0.254vs0.169, P< 0.05)。结论:INSR基因NsiI多态性与中国人高血压病有关,N2 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高血压病的一个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47例Ⅱ型糖尿病和47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梗塞延伸(IMEXT)的发生情况表明:Ⅱ型糖尿病患者IMEXT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而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型糖尿病是AMI后易发生IMEXT的高危因素;高血压、低HDL-C和交感兴奋是Ⅱ型糖尿病患者IMEXT的促发因素;IMEXT是Ⅱ型糖尿病患者AMI后早期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健康老年人30例,单纯高血压病(EH)患者20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高血压患者依那普利治疗8w,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心房肽(ANP)水平。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ET、AN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VH组ET水平高于EH组(P<0.01),ANP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患者血浆ET水平及血压明显下降(P<0.01),ANP水平无明显变化。提示ET可能参与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发生,依那普利在降血压的同时也可以降低血浆ET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作者采用RIA法对75例男性健康老个进行了E2、T、FSH、LH、PRL、BGP的含量检测。同时与40例男性青年人比较。结果显示:老年人组E2及T水平明显低于青年人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LH与PS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RL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G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男性老年人BGP水平的下降与雌激素、维激素下降成正比。呈正相关关系(r=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一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高血压(EH)组39例,正常对照(NC)组41例,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ngⅡ、ET,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NO。结果EH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中ET均高于NC组(P分别<0.05和<0.01),NO低于NC组(P分别<0.05和<0.01)。除血浆ET和NO外,各指标改变EHⅡ期较Ⅰ期明显(P分别<0.05和<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EH组平均动脉压(MAP)与血浆及淋巴细胞中AngⅡ、ET呈正相关,与NO负相关(r分别=0.67,0.81,P均<0.01);EH组血浆和淋巴细胞中NO与AngⅡ、ET均呈负相关(r分别=-0.651,-0.725,P均<0.01)。结论淋巴细胞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比血浆更为敏感,与MAP相关性更好,AngⅡ、ET和NO三者分泌失平衡,是EH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中国人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天津地区112例正常人及131例高血压患者AGT基因235位点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AGT基因235位点有三种基因型为TT、TC、CC,其中CC基因型与高血压发病相关,高血压组C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32)。结论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可作为高血压易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EH)血浆内皮素(ET)与左室重量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86例EH患者和57例健康对照者血浆ET的浓度及室间隔(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以及左室流入道E峰和A峰比值(E/A)、E峰加速面积(EAA)。结果EH组ET、IVST、PWT、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E/A、EA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H组ET与IVST、LPWT、LVMI之间均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ET与E/A、EAA之间均存在着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ET可能是引起EH患者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痴呆患者apoE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中国老年痴呆患者apoE基因型的分布,初步探讨apoE在老年痴呆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35例健康人、23例多梗塞性痴呆(MID)及17例老年性痴呆(AD)患者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和载脂蛋白E(apoE)的浓度。结果AD组与健康对照组在apoE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1.5,P<0.05;χ2=16.2,P<0.01);MID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应用Woolf公式计算,发现apoEε4等位基因与AD之间有显著性关联(χ2=7.7,P<0.01),相关危险度(RR)=3.0。AD组血清apo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C、LDL-C、apoAⅠ、apo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提示apoEε4等位基因与老年性痴呆有显著性关联,apoEε4可能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评价心电图(ECG)肢体导联室壁激动时间(VAT)诊断左室肥厚(LVH)的价值。方法以超声心动图(Echo)为标准,对96例高血压患者左室重量(LVM)进行测定,将邻近心电轴之肢体导联VAT与Echo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其诊断LVH的价值。结果(1)LVM与ECG心电轴邻近之肢体导联VAT有极显著正相关(r=0.87及0.73,P〈0.01),(2)以肢体导联VAT≥0.04s作为LVH作为LV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及药物干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及药物干预后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66例EH患者和36例正常血压对照者及41例EH患者服药(25例服吲达帕胺2.5mg/d或16例服卡托普利18.75~75mg/d)8周后血清T3、T4的变化。结果:EH患者血清T3、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服吲达帕胺组或卡托普利组8周后血压,T3、T4水平较服药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EH患者血清T3、T4水平增高;吲达帕胺,卡托普利有效降血的同时均能显著降低血清T3、T4水平,甲状腺激素的失控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形成或维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根据连续2天(即48小时)动脉心电图(DCG)分析,将(EH)患者2天ST段均无SMI发作组30例60份DCG资料与2天ST段均无SMI发作组55例110份DCG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再将同一患者1天有SMI发作另1天没有SMI发作的28例SMI发作日与非SMI发作日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MI发作组(P〈0.01)、SDANN(P〈0.01)、SDNNi(P〈0.05)以及rMSSD(P〈0.05)均低于无SMI组。同一患者SMI发作日SDNN(P〈0.01)、SDANN(P〈0.01)、SDNNi(P〈0.01)以及rMSSD(〈0.05)均低于非SMI发作日。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血浆内皮素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我们观察了40例CHF患者治疗前后及不同心功能状态下血浆内皮素(ET)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显示:CHF患者的血浆ET及MDA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01),且其含量均随心功能恶化而增加,治疗后血浆ET和MDA均明显下降,其血浆ET与MDA间呈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