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循环血液中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发生和依那普利(enalapril)逆转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测定高血压病患者45例合并LVH、45例不合并LVH及30例正常人血流动力学和血浆5种血管活性物质,观察27例高血压病患者合并LVH依那普利治疗24周后各项参数变化。结果:合并LVH组收缩压、血浆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内源性洋地黄物质(EDLS)和心钠素高于不合并LVH组(P<0.05~0.01),血管紧张素Ⅱ高于正常人(P<0.01);对13个相关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去甲肾上腺素对LVH作用显著(复相关系数0.769,P<0.001);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EDLS之间呈正相关(P<0.05~0.01);依那普利干预后,LVH消退,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同步下降(P<0.05~0.01)。结论:体循环血液中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含量改变及其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参与高血压病LVH的形成,依那普利消退LVH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这些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2.
分析一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高血压(EH)组39例,正常对照(NC)组41例,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ngⅡ、ET,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NO。结果EH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中ET均高于NC组(P分别<0.05和<0.01),NO低于NC组(P分别<0.05和<0.01)。除血浆ET和NO外,各指标改变EHⅡ期较Ⅰ期明显(P分别<0.05和<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EH组平均动脉压(MAP)与血浆及淋巴细胞中AngⅡ、ET呈正相关,与NO负相关(r分别=0.67,0.81,P均<0.01);EH组血浆和淋巴细胞中NO与AngⅡ、ET均呈负相关(r分别=-0.651,-0.725,P均<0.01)。结论淋巴细胞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比血浆更为敏感,与MAP相关性更好,AngⅡ、ET和NO三者分泌失平衡,是EH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cAMP和cGM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素贞  董雁 《山东医药》1997,37(11):8-8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8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及60例同龄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梗塞组血浆cAMP和cGMP含量及其比值均低于对照组,cAMP降低明显(P〈0.01),cGMP降低轻微(P〉0.05),其cAMP含量降低及cAMP/cGMP比值减小与病情呈正相关,提示检测血浆cAMP和cAMP含量有助于判断脑梗塞病情,指  相似文献   

4.
以健康老年人30例,单纯高血压病(EH)患者20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高血压患者依那普利治疗8w,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心房肽(ANP)水平。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ET、AN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VH组ET水平高于EH组(P<0.01),ANP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患者血浆ET水平及血压明显下降(P<0.01),ANP水平无明显变化。提示ET可能参与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发生,依那普利在降血压的同时也可以降低血浆ET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干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伟华  陈坤 《高血压杂志》1999,7(3):244-246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 E H)不同时期患者血浆内皮素( E T)、心钠素( A N P)、血管紧张素( Ang)、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 G R P)和一氧化氮( N O)浓度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 方法:主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组对66 例 E H 患者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前后和24 例正常人上述血管活性物质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E H 不同时期患者血浆 E T、 A N P、 Ang水平增高与平均动脉压( M A P)有良好相关性(r= 0.5648,0.3841,0.5162, P< 0.01~0.001);c G R P、 N O 水平降低与 M A P无关(r= - 0.04,- 0.16, P> 0.05),且两者与 E H 分期有密切关系,经苯那普利治疗8 周后其浓度呈明显改变。 结论:提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上述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变化有关,苯那普利在降血压的同时能改变其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47例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以下简称心律失常)患者的血浆环核苷酸水平,并以2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心律失常患者血浆环磷酸鸟苷(cGMP)在心律失常发作期明显升高(P<0.01).有阵发性房颤史者房颤发作间隙期血浆cGMP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者发作间隙期水平(P<0.01)。PSVT者心动过速发作间隙期血浆cGMP水平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血浆cGMP增高可能是维持心律失常的因素、阵发性房颤易反复发作的内在原因之一以及心律失常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温胃舒冲剂是根据临床实践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为了探讨其作用机理.用小鼠造成3种模型:去氧胆酸钠(DOCA)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DOCA+甲疏基咪唑造成 CAG-阳虚模型,DOCA+甲状腺+利血平造成 CAG-阴虚模型。以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 )、环磷酸鸟苷(cGMP)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温胃舒能降低CAG模型小鼠的cAMP、cGMP.也能降低CAG-阳虚模型小鼠的cGMP,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P<0.05~0.01。此外.结果还表明温胃舒冲剂有镇痛、抗炎和抑制胃肠推进运动、并能提高大鼠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IgG水平。  相似文献   

8.
降压药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内皮素,一氧化氮等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解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内皮素、一氧化氮(NO)等的作用,对9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依那普利、美托洛尔及硝苯地平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收缩压、舒张压都有显著性下降(P<0.01),以依那普利组治疗后下降较为显著。随着血压的下降,三组血内皮素、NO、环磷酸鸟苷(cGMP)及丙二醛的变化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其中美托洛尔组各指标未出现显著性改变,硝苯地平组丙二醛显著下降(P<0.05),依那普利组血内皮素、丙二醛显著下降(P<0.01),NO、cGMP显著升高(P<0.01)。由此显示,依那普利不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也能有效地恢复血内皮素、NO、cGMP及丙二醛的代谢水平,反映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可能有较好的血管内皮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9.
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依那普利口服治疗。3~4周后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度上调(P<0.01);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均下降(P<0.01和P<0.05);血淋巴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含量下降(P<0.01)。表明依那普利对肾上腺素能通路起良好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87例经中医辨证为“脾胃气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测定血浆环核苷酸(cAmp)及环磷酸马苷(cGmp),结果发现cAmp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而cGmp呈正常低值(P>0.05)。30例CAG患者经用具有健脾益气,疏调气机的“萎胃安冲剂”治疗后,在脾胃气虚症状改善的同时,cAmp及cGmp均见明显增加,且具显著差异(P分别<0.01及<0.05)。由此可见血浆cAmn及cGmp与脾胃气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瑶、汉两族老年人血压与其身高、体重、血脂及血红蛋白水平的相互关系,并阐述其机理。方法选择粤北乳源县瑶、汉两族老年人,采取整群抽样,比较两组身高、体重、血压、血脂及血红蛋白水平,经统计学分析,研究影响血压水平的因素。结果汉族老年人身高、体重、血脂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性别瑶族老年人,同时,瑶族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性别汉族老年人,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合理膳食、运动、控制血脂、体重对预防高血压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几种降压药物综合疗效随机双盲研究—51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蕾  朱轼 《高血压杂志》1999,7(2):117-122
背景有据医学的新模式提出随机双盲对照是评价药物效果的金标准,许多新一代降压药物国内外均少随机双盲研究,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对常用三类药物的降压效果,安全性,副作用进行评价,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参考资料。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并行研究,经二周安慰剂洗脱后,511例高血压患者分入三组:尼群地平组172例,20mg/d~30mg/d;氨酰心安组168例,25mg/d~50mg/d;卡托普利组171例,50mg/d~75mg/d,观察6月。结果各组3月时降压达峰值,六月时收缩压均有轻微回升,而舒张压持续降低。尼组降压达标率(<140mmHg/90mmHg)为65.2%,氨及卡组为50.8%,48.4%。撤药率卡组达9.1%,尼、氨组均为5.6%。各组副作用累计发生率相似,卡组咳嗽高达36.2%,尼组面红26.1%,氨组乏力26.3%。氨组生活质量改善最佳。卡组对认知有轻度负面影响,尼组对生活质量总体有轻微负面影响。结论三种药物均可有效降压,尼群地平的综合降压效果优于氨酰心安、卡托普利。氨组生活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3.
原癌基因c—myc,c—fos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SHR左心室肥厚时原癌基因c-myc,c-fos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16周龄的雄性SHR在测量收缩压和体重后处死,年龄、性别和数量配对的正常血压的WKY为对照组。取左心室称重,异硫氰酸胍酸-酚氯仿一步法提取组织总RNA,用^32P标记的c-myc,c-fos cDNA探针行Northern杂交,同时取左心室组织制备蛋白抽提物进行法提取组织总RNA,用^32P标记的c-myc,c-  相似文献   

14.
Aimi.  D Lish.  L 《高血压杂志》1998,6(3):205-209
目的 比较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SYST-China)和欧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SYST-Eur)两个大规模临床试验的一线药物中国资寿尼群地平和德国皋尔尼群地平在体外溶解在0.1N的盐酸溶剂中,观察其完全溶解所需时间,用高效液相半自动测定溶解的尼群地平浓度,计算并比较两种片溶解速率相似性因子f2。用随机、交叉比较方法,分别给9个男性健康志愿者口服40mg资寿尼群地平或皋尔尼群地平,采用高效液相紫外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正常人胎儿心脏cDNA文库中,用DNA自动测序的方法筛选心血管相关基因。方法(1)人胚胎心cDNA文库的构建;(2)挑取有目的基因片段插入的噬菌斑,选用正向T3和反向T7引物做PCR扩增;(3)直接使用其PCR产物做DNA测序模板,用荧光标记的T3B引物做再次PCR扩增;(4)用DNA测序仪(pharmacia)测定基因表达序列片段(ESTs);(5)将所获得的ESTs输入Genebank数据库做同源序列分析。结果(1)所构建的人胎儿心脏cDNA文库的库容量为1×109克隆,平均目的基因片段1.2~1.5kb,PCR产物阳性克隆检出率高达70%以上,用6%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5h,可测cDNA序列片段210~550bp,平均300bp;(2)在所测3132个克隆的ESTs中,新ESTs为47.4%,已知序列片段为44.1%。结论利用人胎儿心脏cDNA文库测定ESTs是筛选心血管基因的有效方法;构建高质量的cDNA文库是成功测定ESTs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阻力血管结构和血压进程的影响。方法14只8周龄雄性SHR大鼠,氟伐他汀20mgkg-1d-1灌胃,作为治疗组(SHRflu),同周龄、同性别给于安慰剂的SHR和WKY大鼠作对照组。用计算机图象分析计算血管壁腔比,以观察三组大鼠肠系膜动脉三级分支及主动脉结构变化。结果8周后,氟伐他汀治疗组(SHRflu)收缩压比对照组(SHR)平均下降了21mmHg(191±13mmHgvs212±8mmHg,P<0.05)。SHRflu肠系膜动脉三级分支比SHR的血管壁薄,管腔大,血管的壁腔比显著小于未治疗的SHR(P<0.05)。结论短期氟伐他汀治疗,抑制了SHR大鼠血压发展过程中伴随的血管壁肥厚现象,延缓了SHR大鼠高血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培哚普利对老年人心脏保护性作用与神经肽Y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在老年人高血压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培哚普利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放免分析法测定80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培哚普利干预前后血中NPY的含量,并用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了解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心肌肥厚程度的状况。结果左室肥厚组、心肌缺血组患者血NPY浓度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并且血中NPY浓度与左室肥厚程度、心肌缺血时间正相关。培哚普利在降低血NPY浓度、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同时,伴有心肌肥厚程度和心肌缺血时间缩短,相关分析亦发现NPY下降程度与心肌肥厚减轻和缺血时间缩短正相关。结论NPY含量减少在血管紧张素化酶抑制剂作用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去窦弓神经大鼠的肾脏组织结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霞  缪朝玉 《高血压杂志》1998,6(4):298-302
目的观察去窦弓神经(SAD)对大鼠肾组织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10周龄SD大鼠行SAD或Sham,用组织病理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SAD术后4(n=9)、8(n=9)、16(n=9)和32(n=7)周及相应Sham组(n=10)大鼠肾组织连续切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Sham相比,SAD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加,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丛塌陷、纤维化,Bowman囊壁增厚,肾入球小动脉和小叶内动脉进行性管壁增厚、玻璃样变、管腔狭窄、血管周纤维化和血管周围炎,肾小管管型和上皮萎缩。在16和32周,出现取代缺失肾组织的局灶性纤维疤痕。结论单纯性血压不稳定亦可引起类似于实验性高血压模型或人高血压的肾组织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时血浆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与细胞膜离子运输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32名正常人(NT),55例原发性高血压(HT)患者,检测血浆Cho、TG、HDL-C水平,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膜C/P克分子比率及膜内面Ca2+结合力。结果(1)HT组平均动脉血压(MAP)与NT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2)HT组血浆HDL-C水平、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以及膜内面Ca2+结合力均较NT组明显减低;(3)HT组血浆Cho,TG水平、红细胞膜Cho含量和C/P克分子比率,与NT组比较皆明显增高。结论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减低,以及膜内面Ca2+结合力减低,是高血压时细胞膜离子运输失常的主要标志,血浆TG水平升高和膜磷脂水平减低可能是高血压时细胞膜理化特性及离子运输失常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0),前列环素( P G I2 )与内皮素( E T)水平变化及赖诺普利、氨氯地平、比索洛尔对这些物质的影响。 方法:测定20 名正常人、84 名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N O 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 F1α( P G I2 代谢产物)、 E T水平与血压,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46 名患者用赖诺普利治疗,20 名用氨氯地平治疗,18 名用比索洛尔治疗,疗程均为8 周。 结果:患者血浆 N O 和 P G I2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而 E 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这种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衡。赖诺普利组治疗后各期 N O、 P G I2 水平提高, E T水平下降。氨氯地平组治疗后 E T水平下降,但 N O、 P G I2 水平无改变。比索洛尔组治疗后 N O、 P G I2、 E T均无显著改变。 结论:高血压病与血浆 N O、 P G I2 水平呈负相关,而与 E T水平呈正相关,此现象随着病情加重而更显著。赖诺普利组治疗后其疗效与 N O、 P G I2 水平呈正相关,而与 E T水平呈负相关,这可能是 A C E I赖诺普利的降压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