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的各种手术入路方法。方法对37例全面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类型、损伤程度设计口内或口外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治疗。结果 37例中6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口内上下颌前庭沟切口;5例采用眶周切口+口内上颌前庭沟切口+下颌下、颌后切口;26例采用口内上下颌前庭沟切口+口外局部切口,线型骨折处辅助内镜、90°侧壁螺丝刀复位固定。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骨折复位愈合良好,咬合关系、张口度及面形恢复较好。结论全面部骨折开放复位固定的手术入路,应在影像学诊断、特别是CT三维重建指导下,明确骨折位置、形态、移位情况,遵循显露好、操作方便、复位固定可靠、切口隐蔽、注重美观的手术原则,综合设计具体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颧上颌复合体(ZMC)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 颧上颌复合体骨折35例,术前经螺旋CT三维重建,通过冠状切口、眶周小切口、口内上颌切口进行解剖复位,再进行牢固内固定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复查的内容包括面部外形、张口度、咬合关系、眶下区麻木症状及其他眼部症状。结果 35例患者中,32例面部外形恢复正常高度和宽度,双侧颜面部对称(另3例恢复外形欠佳),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恢复,眶下区麻木症状消失,复视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颧上颌复合体骨折患者,通过冠状切口结合眶周小切口、口内上颌切口,应用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术,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头皮冠状切口径治疗颌面部复杂性骨折的手术要点、优缺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18例患者均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暴露额骨、颧骨、颧弓、鼻骨及眶上、眶外侧份。上颌骨前、外侧壁及眶下缘骨折通过附加的口内切口和睑缘下切口暴露。直视下将骨段复位,小型或微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结果 18例患者颧面部外形及咬合关系均完全恢复正常。14例张口受限患者中,13例张口度完全恢复正常,5例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患者中4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改善。无一例因手术而导致面神经和/或眶上神经损伤,2例皮下积液,1例皮下气肿,经对症处理后痊愈。2例切口周边3mm毛发缺失。结论 头皮冠状切口有操作简单、术野暴露清楚、复位准确、固定方便、疤痕隐蔽等优点。头皮冠状切口径路手术的关键在于寻找颞浅脂肪垫。对于术中可能发生的一些并发症,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眶骨、多壁眶骨骨折及眼眶周围的颧骨骨折、额骨骨折、鼻骨骨折、上颌骨Le FortII Le FortIII型骨折致面部畸形采用手术方法,对整复治疗有良好的效果。方法对8例眶周骨折的患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睑下切口、口内切口手术方法行骨折整复内固定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冠状切口、睑下切口、口内切口对眶周复杂骨折致面部畸形,手术整复治疗切口科学达到外形恢复及功能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9年-2007年60例面中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手术根据临床症状、全颌曲面断层片及CT片综合分析骨折情况采用原开放性伤口、耳前发际内小切口、眶周小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头皮冠状切口进行组合进路行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固定。结果58例创口Ⅰ期愈合,2例创口感染延期愈合。咬合关系、开口度基本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恢复不佳者经1~2周颌间牵引后恢复正常。面部外形恢复满意,无明显手术瘢痕,复视基本消除。结论面中部骨折的治疗要恢复咬合关系并兼顾面部外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手术方法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面中部骨折56例,分析治疗方法及疗效,面中部骨折经术前三维CT检查,手术方法采用冠状切口、半冠状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眶周小切口、颞部发际内切口及原外伤开放性伤口进行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固定。结果 5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咬合关系、张口度及面部外形恢复满意,视觉障碍得到改善。结论面中部骨折复位要外形和功能兼顾,手术中尽可能恢复面中部水平和垂直向骨性支柱,复位后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以保证手术效果。CT三维重建对面中部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9年-2007年60例面中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手术根据临床症状、全颌曲面断层片及CT片综合分析骨折情况采用原开放性伤口、耳前发际内小切口、眶周小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头皮冠状切口进行组合进路行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固定。结果58例创口Ⅰ期愈合,2例创口感染延期愈合。咬合关系、开口度基本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恢复不佳者经1~2周颌间牵引后恢复正常。面部外形恢复满意,无明显手术瘢痕,复视基本消除。结论面中部骨折的治疗要恢复咬合关系并兼顾面部外形。  相似文献   

8.
葛自力  刘健  陈剑华 《江苏医药》2003,29(3):225-225
颌面部在遭受外部冲击时常造成眶、上颌骨和颧弓等骨的骨折,导致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1997年~2000年我们运用三维CT成像技术、冠状切口或面部小切口结合口内上颌前庭沟切口径路进行复位、坚强内固定技术诊断和治疗35例颧骨骨折或/和眶、上颌、颧弓骨骨折病人,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冠状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志鸿  郑玉波 《淮海医药》2010,28(4):336-337
目的探讨头皮冠状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实用性、常见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方法。方法通过3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部分联合前庭沟及睑沿下切口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观察手术效果及常见并发症。结果3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1侧面神经颧支暂时性损伤,1例切口周边脱发,1例术区术后长期疼痛不适,2例术后短期张口受阻,1例术后感染,其他29例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头皮状切口具有手术视野开阔,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是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理想的切口方式,但也存在相应的并发症,临床中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内切口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咀嚼效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时间段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口内切口坚强内固定组(钛板内固定组)和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术后颌间牵引时间、咀嚼效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坚强内固定组治愈率为90.7%,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治愈率为73.8%,坚强内固定组治愈率明显高于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张口度均有明显改善(P<0.01),坚强内固定组患者术后平均张口度改善较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更为明显(P<0.01).坚强内固定组术后颌间牵引时间较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明显缩短(P<0.01).坚强内固定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咀嚼效能恢复明显优于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创口感染、创口裂开病例,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术后出现面部及牙齿麻木3例,颞下颌关节疼痛2例.坚强内固定组术后未发现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颌间结扎牵引固定组(P<0.05).结论 口内切口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临床疗效显著,骨折愈合快,术后张口度和咀嚼功能恢复效果好,固定牢靠,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小,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颧眶复合体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36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通过下眼睑缘切口联合口内入路,暴露眶下缘、眶外侧壁、颧牙槽嵴以及颧弓骨折端,复位后对前3处骨折端行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3-12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其面形、咬合功能及局部感觉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下眼睑缘切口联合口内入路能充分显露颧眶复合体骨折部位,3点固定能有效恢复面部三维结构.下眼睑缘切口能有效地解决颧眶复合体骨折病例的眼部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下颌广泛性骨折手术治疗新方法。方法对该院2007年1月~2009年4月间收治的45例上下颌广泛性骨折患者采用颌面部隐蔽小切口(即眶周小切口、前庭沟切口)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观察.随访2个月~2年。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伤口Ⅰ期愈合,颜面部外形恢复满意,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张口受限明显改善,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结论上下颌骨广泛性骨折经眶周小切口,合并前庭沟切口入路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0年—2010年200例下颌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手术根据临床症状、全颌曲面断层片及CT片综合分析骨折情况采用原开放性伤口、口内前庭沟切口、颌下切口、颌后切口、耳前切口进行进行组合进路进行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固定。结果 200例骨折中180例伤口甲级愈合,15例伤口乙级愈合,5例伤口感染,延迟愈合。结论下颌骨骨折的治疗要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并兼顾面部外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钛板坚强内固定早期治疗颧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96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采用头皮半冠状切口和前庭沟切口附加眶下小切口下完成骨折复位及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具有切口隐蔽、安全及固定可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晓明  徐宏光  刘平  王弘 《安徽医药》2016,20(9):1683-1686
目的 对比开放伤椎置钉和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开放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组(A组)和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组(B组),测量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压缩程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失血和手术时间,并对以上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骨折椎体压缩程度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椎体高度均有效恢复(P<0.05),且良好维持,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B组术后ODI评分优于A组。B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住院时间上较A组缩短。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改善术后功能,但经皮微创短节段固定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和功能上要优于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组。  相似文献   

16.
张时文  李宣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691-1692
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PFNA和DHS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其中PFNA组33例,DHS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Harris评分(优良率)均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8、t=25.83、χ2=3.94,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0,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较DHS固定更为牢靠,操作简捷,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能有效地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6,(8):219-222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背侧单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43例患者采用桡尺双侧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过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5d疼痛程度,术后2、12周HSS评分。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切口长度显著长于单侧切口组,术后第5天平均VAS评分显著高于单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单侧切口组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评分显著高于双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周随访,两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失败病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双侧骨折时单侧切口创伤较双侧切口更小,疼痛更轻,术后2周随访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评分更高,但在术后12周时随访前臂功能恢复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密度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5-2020年在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桡骨远端骨折住院患者资料,将单纯应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的患者纳入二甲双胍组(31例),单纯应用胰岛素的患者纳入胰岛素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并发症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健侧桡骨远端骨密度,以及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即患者腕关节自我评分(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 PRWE)、Mayo腕关节评分。结果 6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患者围术期一般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切口无感染、肌腱断裂、神经损伤、骨不连、疼痛、内固定失效等问题。二甲双胍组出现1例术后疼痛、1例复位丢失,胰岛素组出现2例术后疼痛、1例复位丢失,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所有患者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PRWE评分、腕关节Mayo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ryland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显著,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史翀 《医药论坛杂志》2011,(21):123-124,126
目的探讨比较膨胀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1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实验组47例,采用膨胀髓内钉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疼痛程度,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髋关节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7±1.1)月,实验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5±0.9)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相比较,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微创,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