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是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静脉高压。近年来,我院诊治2例服用土三七后发生的HVOD。现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以了解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应用介入放射学技术治疗Budd Chiari综合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并已基本取代外科手术。但是 ,对肝内静脉分支和主干广泛狭窄或闭塞型Budd Chiari综合征 ,采用常规的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等介入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我院于 1993年 5月~2 0 0 2年 10月应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治疗肝内静脉分支和主干均狭窄或闭塞的Budd Chiari综合征 9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均经超声、CT和血管造影证实为肝内静脉分支和主干狭窄或闭塞型Budd Chiari综合征 ,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2 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在肝小静脉闭塞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自2004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来我院就诊并接受CT及磁共振检查的30例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出现肝脏不同程度的体积增大、肝腹水及信号不均一等典型表现.经病理检查证实仅有1例患者诊断结果存在误差.诊断正确率为90%结论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肝小静脉闭塞症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适合在肝小静脉闭塞症的影像学诊断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肝小静脉闭塞病(veno-occlusive disease of the liver,VOD)是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本病并非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复杂且无特征,临床极易造成误诊,能否早期确诊直接影响此病的治疗和预后.现结合我院收治VOD病例1例,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5.
【】 目的 了解土三七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例因服用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水、右上腹胀痛、肝脏增大,并伴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腹部增强CT扫描:肝实质内不均匀强化,呈高低密度相间的斑片状,腔静脉肝段变扁,肝静脉显示不清。发病前1个月服用土三七病史。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腹部CT,可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停用土三七并给予抗凝、改善循环等治疗后病情逐渐缓解。结论 长期大量服用土三七可致肝小静脉闭塞病。腹部增强CT扫描典型特征基本可对肝小静脉闭塞病行临床诊断。抗凝、改善循环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梁奇伟  陈汉威  黄益 《安徽医药》2016,20(12):2307-2309
目的 了解菊叶三七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例因服用菊叶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水、右上腹胀痛、肝脏增大,并伴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腹部增强CT扫描:肝内弥漫性低密度影,与正常密度肝实质相间,伴大小不等片状异常强化,下腔静脉内径缩窄,肝静脉轮廓模糊。发病前1个月服用菊叶三七病史。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腹部CT,可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停用菊叶三七并给予抗凝、改善循环等治疗后病情逐渐缓解。结论 长期大量服用菊叶三七可致肝小静脉闭塞病。腹部增强CT扫描典型特征基本可对肝小静脉闭塞病行临床诊断。抗凝、改善循环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下腔静脉或(和)肝静脉造影及B超检查,对41例Budd—chiari综合征血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介入治疗本病的经验体会,提出新的分型及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Ⅰ型:单纯肝静脉阻塞以球囊扩张为主,如狭窄解除不满意置入内支架,如为肝小静脉泛发性狭窄,可作为TIPSS的适应症。Ⅱ型,膜性或节段性不全阻塞,以球囊扩张为主,选择置入内支架。Ⅲ型:膜性完全阻塞,采用穿通术及球囊扩张。Ⅳ型:节段性完全性闭塞,采用穿通术,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Ⅴ型:伴有多发性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段性阻塞,以球囊扩张为主,选择性置入内支架。 Ⅱ、Ⅲ、Ⅳ、Ⅴ型如合并肝静脉阻塞需开通肝静脉,如其中1支通畅,肝内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其它肝静脉可不做处理;同样如三支肝静脉均不通,肝内侧支循环建立好,只需开通其中1支肝静脉即可。如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合并肝静脉不通,而肝外侧支循环建立较好,可主要处理肝静脉;如侧支循环建立不好,肝静脉、下腔静脉均应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土三七"、"菊三七"、"肝小静脉闭塞症"、"肝静脉闭塞病"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土三七致HVOD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土三七致HVOD患者81例,其中男性50例(61.7%),女性31例(38.3%);年龄17~81(51±1)岁,≥45岁者73例(90.1%)。81例患者中,原发疾病为骨伤科疾病者60例,伴有慢性肝病者11例。所有患者均为自行服药。发病时间为用药后1周至2年。每日服用剂量越大者,发病时间越早;每日服用剂量小但服用时间长者,发病时间相对较晚。慢性起病者36例,亚急性起病者45例。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和水钠潴留为主。实验室检查以凝血功能和肝功能指标异常为主。46例肝活检显示肝小叶的静脉内皮损害及管腔狭窄。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后,14例治愈;32例好转;15例死亡;20例放弃治疗,转归不详。结论土三七引起的HVOD与服药剂量相关,病死率较高。土三七所致HVOD重在预防,应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患者正确使用中草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菊叶三七(土三七)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因服用土三七所致肝小静脉阻塞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HVOD临床表现为腹水(91%)、腹胀(86%)、纳差(71%)、乏力(71%)、肝肿大(66%)等。彩超可见肝大、腹水、肝内“豹纹状”、“斑片状”低回声区等,增强CT可见特征性“地图状”不均匀强化影。出院后随访1周至3年,失访3例,死亡13例,治愈/好转19例;死亡组病人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治愈/好转组病人相对较高(P<0.05)。结论 HVOD病程相对较短,诊治困难,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行Budd Chiari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通过经下腔静脉造影确诊的 2 2例Budd Chiari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B超检查 17例 ,下腔静脉肝段节段性闭塞 9例 ,膜状闭塞 2例 ,肝静脉闭塞 3例 ;下腔静脉造影 ,肝静脉闭塞型 (Ⅰ型 ) 6例 ,肝段下腔静脉开口处闭塞型 (Ⅱ型 ) 16例 ,下腔静脉闭塞长度 1~ 9cm。临床突出表现为门静脉和下腔静脉两个血流系统的高压征 ,可见腹水 ,肝脾肿大 ,侧枝循环形成 ,下肢水肿 ,静脉曲张和色素沉着 ,胸腹腰背部浅静脉呈垂直方向长链状上行性曲张。结论 :Budd Chiari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易造成误诊 ,B超检查可作为筛选本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PHILIPS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左门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及其侧支循环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临床及CT影像诊断为左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腹部增强扫描影像资料,所得资料于门静脉期行门静脉系统CT血管重建(MIP和VR),着重观察:原发病变表现、脾静脉受压、受侵表现、有无管腔狭窄、血栓形成及侧支循环建立。结果:30例资料的原发病变及脾静脉改变情况均清晰观察,脾静脉表现为各种受压、受侵、狭窄、闭塞等改变,其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亦显示清晰。结论:左门脉高压症患者的CT影像改变复杂、表现多样,临床应用价值广泛,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其改变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颈静脉扩张症是指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颈前静脉或面后静脉囊状或柱状扩张性病变,临床较为少见。对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9例原发性颈静脉扩张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自2005-07治疗布—加综合征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1~53岁。病程1个月至6年,全部患者均经彩超、CT或下腔静脉造影确诊。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股静脉穿刺插管,送入5F"猪尾巴"导管置于肾静脉水平以上行下腔静脉造影,或5FCobra导管行选择性肝静脉造影,8例患者造影见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口处狭窄,直接送入直径25~30mm球囊扩张导管进行扩张,持续时间3~5min/次,重复扩张3次,直至原狭窄段下腔静脉切迹完全消失。3例患者造影见下腔静脉近心端完全闭塞,  相似文献   

14.
葛玮  马祖泰 《江苏医药》1996,22(8):557-557
我院自1993年至1995年上半年采用原位大隐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例.均为男性,年龄33~75岁,平均54岁。左下肢病变4例,右下肢5例,其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例,糖尿病肢体坏疸2例。9例患者入院时均伴有间歇跛行及静息痛。其中足趾坏死2例,足前掌坏死2例.小腿坏死1例。体检所有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均消失,皮肤温度明显降低,PPG测定患肢末梢动脉波形低平或消失。本组行动脉造影5例,ECT血管检查3例,结果显示:旧动脉水平以下完全闭塞1例,股深动脉水平以下狭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下肢及下腔静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临床资料共16例,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下肢血栓性静脉炎10例,下腔静脉血栓2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1例。经足背静脉或股静脉注入稀释造影剂100mL对比剂,然后行CT扫描。扫描条件为层厚3.2mm,重建间隔1.6mm,螺距1.25。对原始数据进行VR、MIP、SSD、MPR等三维重建。结果:下肢深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患者清晰显示静脉内充满血栓,造影剂分别经浅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椎旁静脉引流。血栓性静脉炎病例血管成像清晰显示深静脉不规则狭窄,浅静脉等侧支静脉迂曲扩张。结论:CT血管成像可以明确显示下肢及下腔静脉病变以及所导致的继发性血流改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一种以肝静脉回流受阻、肝静脉压力明显增高,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肝脾肿大、腹水为特征的肝脏疾病,其病理特点为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狭窄或闭塞.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对19例B-CS进行超声分型,并与X线静脉造影结果对比,旨在探讨超声在B-CS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CT影像特征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布-加综合征的CT图像资料。结果病程短于3个月的14例肝脏体积弥漫性肿大,病程大于3个月的病例5例尾状叶增大,其他各叶萎缩;肝实质动态增强出现尾状叶斑片状强化17例,肝门区斑片状强化15例,随时间延迟强化范围逐渐扩大;肝静脉阻塞13例,下腔静脉阻塞5例,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阻塞5例。结论增强扫描能较好的显示布-加综合征患者的阻塞部位及肝内外侧支静脉,对指导布-加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何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5-116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fi syndrome)是指由于肝静脉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力增高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肿大、腹水、消化道出血、下肢水肿和色素沉着等,晚期导致肝硬化。其病因不清楚,治疗原则上各型布加氏综合征以介入治疗效果最佳:下腔静脉狭窄闭塞的开通,肝静脉狭窄和闭塞的开通。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以及它们的联合运用.其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我科于2008年6月7日成功地为1周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实施了经颈静脉肝静脉开通及支架置入术、下腔静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术后患者康复顺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肝小静脉闭塞情况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至2012年所收治的10例因服用"土三七"而导致出现肝小静脉闭塞的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表现、肝脏CT扫描、病理穿刺结果以及血清学报告等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水,而且在不同程度上面出现了肝肿大还有肝功能损害的现象。血清学检查结果如下:有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为4例、1例患者呈现CMV-lgM阳性;B超检查如下:患者的肝静脉不能清楚显示、肝段下腔静脉外形出现变形,变细但是没有明显栓塞物;病理学表现如下:肝窦出现淤血扩张现象、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与坏死、小叶中央静脉内皮出现了水肿以及纤维增生现象。使用抗凝或者活血化瘀手段进行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为80%。结论对于肝小静脉闭塞来说土三七是一个重要的诱病因素,影响以及病理检查都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的时间能够尽早还有通过抗凝活血治疗,能够对预后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志书  夏立新  张长庚 《江苏医药》2001,27(12):949-950
精索静脉曲张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多是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近 2年来我们采用精索内静脉—大隐静脉分支钛轮钉吻合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症 10例 ,获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0例患者年龄在 2 0~ 4 3岁 ,平均 2 9岁 ,均为左侧精索静脉重度曲张。已婚 8例 ,未生育 6例 ,占 6 0 % ;未婚 2例。病程 1~ 5年 ,平均 2年余。精液常规检查 :无精症 1例 ,另 9例精虫数和活动率均低于正常值 ,术中测得精索静脉直径为 2 6 0~ 4 10mm ,平均为 3 35mm ,精索静脉远端压力为10 5~ 16 5cmH2 O ,平均为 13cmH2 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