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颞骨区重建技术在颞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8例头颅CT诊断为可疑颞骨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利用头颅CT的原始数据通过改变兴趣区(ROI)大小、层厚、层间距及图像算法等对颞骨区进行放大重建,总结分析头颅CT颞骨区重建在颞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利用头颅CT原始数据对颞骨区进行放大重建能清晰显示颞骨各主要组成结构。其中17例明确诊断颞骨骨折,8例未见骨折,3例为可疑骨折。结论:利用头颅CT原始数据对颞骨区放大重建可对CT图像进行优化,提高颞骨区图像质量;可为颞骨骨折诊断提供更多信息而避免患者二次扫描,以减少对人体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头颅CT的原始数据进行颞骨区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分析40例同期接受头颅CT及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利用头颅CT的原始数据,通过选择适当的重建参数对颞骨区进行重建,以重建的颞骨图像与颞骨HRCT直接扫描图像分别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利用头颅CT原始数据对颞骨区进行重建能清晰显示颞骨各观察结构,重建图像与颞骨HRCT直接扫描图像质量评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头颅CT的原始数据进行颞骨区重建可以得到满意的颞骨区图像,应用于临床可以避免患者重复扫描,降低辐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要求及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手动调节扫描或自动触发扫描程序,当靶血管内造影剂浓度达到一定峰值时即进行CT扫描,扫描完毕后利用高级血管后处理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图像.结果 5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100%,其中阳性359例,阳性率69.1%.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是一种安全实用、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管腔内外及管壁的病变,可作为很多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手段及介入术前的筛查手段,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在骨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68例骨外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层厚为5mm;螺距为1.375:1;将原始数据重建为层厚1.25mm;间隔为0.625mm(重叠率50%).将重建图像传输至GE公司AW4.2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应用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对图像进行双盲法分析.结果:68例骨外伤中,SSD与MPR均提供了准确的影像诊断.结论:MSCT检查,特别是三维和MPR重建对骨关节损伤的正确诊断和分型,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CT原始数据是指CT扫描时探测器收到的透过人体后衰减的X线信号经放大与模拟数字转换后所得的数据(raw data)。原始数据经过重建计算机进行重建处理后,形成能显示图像的显示数据(display data)。显示数据除了直接用于临床诊断之外,还能用丰富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图像处理,以获得更有诊断价值的图像。可见原始数据决定了显示数据提供诊断信息的多少,它对影像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病变在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率。方法:对79例腰椎间盘病变部位行64排CT螺旋扫描(其中14例先行椎管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矢状重建及轴位重建。结果:对腰椎、骶椎共79例病变部位行矢状重建,其中腰间盘膨出31例,腰间盘突出44例,正常4例。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立体显示腰椎的整体形态;矢状重建的影像学特征为类似MR的图像,纵向显示脊椎的排列情况及椎管的整体形态,造影后矢状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脊髓情况。结论:64排螺旋CT能提供三维立体图像及类似MR的腰椎图像,对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在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47例临床疑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原始数据传送至后处理工作站,使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后处理方法,获得完整泌尿系图像。结果所有病例均能良好显示泌尿系病变情况。其中泌尿系结石伴积水27例,肿瘤12例,炎症4例,先天性畸形4例。MSCTU对上尿路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100%,并能直观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MSCTU能够从多平面、多方位三维立体显示整个泌尿系的解剖情况,对泌尿系肿瘤、结石及其它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小肠重建技术及其在小肠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口服中性对比剂后进行西门子64层螺旋CT全腹部增强扫描,在独立的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组,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与临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与CT诊断一致,其中正常7例,良性病变6例,恶性病变9例.结论口服中性对比剂后进行MSCT多种成像对临床诊断可提出有价值的倾向性意见,其中MPR像和MIP像意义最大,可完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性质等,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快速心脏扫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用合理的设备参数设置,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了16排CT心脏快速扫描,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三维立体重建,对冠状动脉进行三维观察,以显示出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等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有26例(86.67%)冠状动脉内径≥2mm的部分显影良好,能满足临床影像诊断需要,共显示病变部位45处;4例(13.33%)的部分血管影欠佳或未显影。9例另行DSA检查,其诊断结果与CTA冠状动脉成像基本一致。结论CTA冠状动脉成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高质量的CTA冠脉成像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肾脏病变及肾血管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因肾脏疾病进行MSCT扫描与CTA检查的患者94例。整理94例患者MSCT扫描图像与CTA重建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共同评估观察MSCT扫描图像与MSCTA重建图像,对肾脏及血管病变的检出个数与扫描检查优势进行分析。结果 MSCT扫描对94例患者检出病灶结节共58例,其中肾实质病变36例,囊性病变9例,肾畸形者12例,肾动脉血栓1例;CTA技术图像对94例患者检查出病灶结节共73例,其中肾实质病变37例,囊性病变9例,肾畸形12例,肾血管病变15例。MSCT对肾实质病变检出例数较多,对血管病变检出例数劣于CTA技术。CTA技术图像对94例患者病灶检出例数较MSCT平扫多(χ~2=22.267,P0.05)。结论 MSCT扫描图像对肾实质结构变化显示突出,CTA各项后处理技术能直观、全面的准确显示病变区,在多角度体现肾脏与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MSCTA有利于影像医生对病变部位进行精确定位显示,准确掌握患者肾血管解剖走形,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资料,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保守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24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包括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肾上腺占位病变中,肾上腺增生7例,腺瘤6例,髓样脂肪瘤2例,肾上腺囊肿3例,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转移癌5例。肾上腺良性病变直径多小于3 cm,边界清晰。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细微结构并能比较准确地对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作出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质量好,对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综合判断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CTU)不同的后处理重建算法在输尿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例经过临床诊断及病理确诊的输尿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延迟扫描、薄层重建等处理方法。后处理重建采用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方法,分析不同的重建方法对图像质量、疾病判断的准确度及毗邻关系的应用价值。结果:①CPR:图像质量评级优良为27例(占90%)、评级差为3例(占10%)。疾病判断准确率为:输尿管结石100%(18/18)、输尿管肿瘤60%(3/5)、输尿管囊肿100%(3/3)、先天性输尿管狭窄100%(2/2)、输尿管炎症100%(2/2);②MPR显示:图像评级优良为24例(80%)、评级差为6例(20%)。疾病判断准确率为:结石100%(18/18)、肿瘤80.0%(4/5)、囊肿100%(3/3)、先天性狭窄100%(2/2)、炎症100%(2/2);③MIP显示:图像评级优良为19例(占63.3%)、评级差11例(占36.7%)。疾病判断准确率为:结石83.3%(15/18)、肿瘤40.0%(2/5)、囊肿66.7%(2/3)、先天性狭窄50.0%(1/2)、炎症50.0%(1/2)。结论:根据输尿管疾病的显像程度,通过选择合适的重建方法能够完整显示输尿管的解剖关系,并可辅助临床做出正确的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脑病变患者的l临床资料,对其进行MSCTA检查,将获得原始数据图像传送到工作站上行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后处理重建,分析其病变情况。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率。结果:MSCTA能够较清楚的显示颅内血管情况,动脉狭窄有22例,动静脉畸形18例,动脉瘤12例,无异常8例。MSCTA诊断结果与DSA一致。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准确性较高,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GE公司最新研发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进行物理测试和体模验证。方法:采用国际通用CT成像测试体模扫描图像,测量不同算法重建图像的图像噪声、低对比分辨力(CNR)和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结果:采用ASIR重建算法可以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提高CNR而MTF保持不变(t=-1.706,P〉0.05)。结论:ASIR算法可以在显著降低图像噪声的同时保证图像空间分辨力不变,在提高CT图像质量和降低辐射剂量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敬哲 《现代保健》2014,(32):49-5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分别进行了DR平片、16排螺旋CT检查,将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重建(volume reformation)后处理;将多排螺旋CT轴位、后处理图像及X线平片三者所显示的腕关节骨折和脱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6例患者中,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发现全部93个腕骨骨折,显示率100%;CT轴位发现78个,显示率83.87%;DR平片发现61个,显示率65.59%,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00)。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图像在显示腕骨骨折方面具有优势,尤其对隐匿性骨折的确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80 kV)扫描降低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辐射剂量的作用及对病变显示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6例做腹部CTA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分别采用管电压80 kV和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比较两组的病变显示、图像质量、腹主动脉CT值及平均辐射剂量,分别对所得的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血管强化值(604.9±132.3)H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3±94.3)HU,图像质量评分(3.61±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6±0.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原始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管重建成像图像质量、病变显示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试验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对照组分别降低66.2%、69.7%及69.8%。结论:64排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采用低管电压(80 kV)可降低辐射剂量,病变显示较满意,获得图像可符合临床诊断要求,但原始图像噪声偏高,相关参数及管电流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迭代重建进行肠道低剂量CT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通过水模预实验确定最佳低剂量扫描参数,然后搜集80例拟行肠道CT增强扫描且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的患者,随机纳入常规剂量滤过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组和低剂量正弦图确定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组.由2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记录2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最后对2组患者的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各兴趣区的图像噪声、SNR和CN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5.31±0.87)mSv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9.37±1.89)mSv(P<0.001).结论:联合应用低剂量CT扫描和迭代重建技术进行肠道CT增强扫描能够在显著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与常规剂量FBP重建相近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64层螺旋CT(VCT)扫描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在环枢椎骨折和/或脱位中的应用,探讨三维影像(3D)和二维影像(2D)在诊断环枢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有环枢椎骨折和/或环枢关节脱位的32例外伤患者使用VCT容积扫描,并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并对3D和2D图像进行对比。结果3D图像光滑、细腻、逼真,清楚显示骨折线走行方向、骨折范围、位置、类型、折块移位情况及与周围骨骼的解剖关系,对骨折显示立体直观,能清楚显示骨折、脱位的畸形表现等空间关系。2D影像对细小骨折显示较好,且可同时显示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及脊髓损伤情况。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可获得高质量3D图像,3D图像在空间信息方面明显优于2D图像,3D图像显示对临床处理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但2D图像是3D图像重建的基础,两者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缺点,两者互相结合是诊断环枢椎骨折及脱位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图像域迭代重建算法(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in image space,IRIS)与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projection,FBP)对肝脏CT图像质量和扫描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西门子emotion 16层螺旋CT,在上腹部常用扫描管电压130 kV条件下,曝光量分别采用250、230、210、190、170、150、130、110、90、70、50、30、20 mAs对尸体标本进行上腹部扫描,采用IRIS与FBP分别对扫描后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以130 kV、250 mAs FBP重建图像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扫描剂量条件对肝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IRIS对降低肝脏CT扫描剂量、提高肝脏CT图像质量的作用。结果:在相同扫描条件下,IRIS重建图像质量优于FBP重建图像质量;在同等图像质量的前提下,IRIS可以降低40%的扫描剂量。结论:与FBP相比,IRIS可以显著降低扫描剂量,提高肝脏CT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0.
项旭东 《现代保健》2013,(11):45-46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后不同重建方式的情况。方法:分析本院收治胃癌全胃切除术40例临床资料,依据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不同分为重建Ⅰ组(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20例和重建Ⅱ组(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组)20例。结果:重建Ⅱ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式重建出血量、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明显优于重建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腹痛腹泻、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创伤小,可以促进术后患者消化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