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血管瘤的发生率为035%~2%,其一般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两种。现将我院超声显像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或随访证实的58例肝血管瘤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肝血管瘤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4~50岁。其中毛细血管瘤20例,海绵状血管瘤38例。使用美国CE公司RT—2800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SMHZ,患者空腹时作肝脏常规扫查,然后让患者剧烈活动(跑步)3分钟,复查,并将两种情况对照分析。2结果超声诊断58例。毛细血管瘤20例,手术1例符合超声诊断,随访19例,17例符合,1例外院诊为卵巢腺癌肝转移(活检\。海绵状血管…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收集本中心健康体检中经超声诊断为肝血管瘤的病例资料,探讨超声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012年到本中心参加健康体检7923例中超声诊断为肝血管瘤112例(检出率1.4%),回顾性分析112例肝血管瘤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112例肝血管瘤中高回声型88例(占78.6%),低回声型16例(占14.3%),混合回声型8例(占7.1%),单发98例(占87.5%),多发14例(占12.5%),肝右叶例58例(占51.8%),肝左叶42例(占37.5%),左右并发11例(占9.8%),肝尾叶1例(占0.9%)。  相似文献   

4.
李丹  郑华  宋文静 《吉林医学》2012,33(11):2400-240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超声诊断仪对128例肝血管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病灶回声强弱,声像图可分为高回声型(85例),混合回声型(25例),低回声型(14例),无回声形(4例),其中以高回声型最为多见。结论:超声检查对肝血管瘤检出率较高,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血管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海东市平安区职工体检(包括离退休人员)超声诊断为肝血管瘤的140例患者,将其诊断结果做简要分析,并通过超声的定期随访,观察肝血管瘤的生长情况.结果:140例肝血管瘤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02例,病灶位于肝左叶32例,肝右叶58例,单发90例,右叶多发36例,左右叶都发病14例,病灶直径约0.5 ~4.0 cm.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120例,中低回声20例.CDFI:病灶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肝血管瘤具有经济、价廉、简便的特点,反复检查,随访观察病灶大小变化,可作为肝血管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7.
肝血管瘤与肝癌是发生于肝脏的常见疾病,二者的预后与治疗截然不同,因此,鉴别诊断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以来 31例 38个病灶 ,其中男 2 0例 ,女 11例 ,年龄 15~ 6 5岁 ,病灶最大范围13cm× 8cm ,最小 0 .3cm× 0 .4cm ,均经血池扫描或核磁检查半年以上超声随诊而明确诊断病例。方法 :使用HP尖端影像 ,探头频率 3.5MHz ,先进行切面超声检查 ,观察病灶大小、形态、轮廓与肝血管关系。然后进行彩色多普勒 (CDFI)及能量多普勒 (CDPI)检查 ,观察病变区的血流情况并加以对照 ,之后将脉冲多普勒取样点置于病灶彩色血流位置获取频谱 ,观察病灶彩色血流变化。结果 :本组 38个病…  相似文献   

9.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超声检查作为其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现就肝血管瘤在灰阶超声上的形态与回声类型、彩色多普勒显像、三维超声、超声造影检查的特点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86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直径〈3cm的小血管瘤,多呈强回声,占80.2%,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未见血流频谱。较大的血管瘤周边及内部见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检出动脉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内血管瘤的价值。方法:对我院67例肝内血管瘤患者的彩超声显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内血管瘤的准确性高,其准确率高达97.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内血管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检查已被广大人民所接受.而超声检查因其无创、简便,经济、直观等特点已成为体检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被人们所重视,肝血管瘤为肝脏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大规模超声筛查中检出率日益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在脂肪肝背景下的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方法30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双幅对比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I组(合并脂肪肝)与Ⅱ组(未合并脂肪肝且无其它肝脏疾病);再根据超声造影表现分为A组(动脉期病灶不全充填)与B组(动脉期病灶整体均匀快速增强),将I、Ⅱ组及A、B组交叉归类进行分析。结果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53.8%~64.7%。超声造影检查:A组(IA组及ⅡA组)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100%(8/8);B组中,IB组造影剂消退慢于周围肝实质10例,快于周边肝实质2例,同速于周边肝实质1例,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76.9%(10/13),ⅡB组造影剂消退均慢于周围肝实质,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100%(9/9)。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诊断符合率高,超声造影显著提高了在脂肪肝背景下对肝血管瘤诊断符合率。但在脂肪肝背景下,病灶呈整体均匀快速增强时,则需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肝血管瘤、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90个病变)接受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5例肝血管瘤患者和45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比较肝血管瘤和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病变直径、病变杨氏模量平均值、病变与邻近肝组织杨氏模量平均值的比值,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病变杨氏模量平均值对肝血管瘤和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临界点。结果:肝血管瘤和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病变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患者的病变杨氏模量平均值、病变与邻近肝组织杨氏模量平均值的比值均明显高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杨氏模量平均值对肝血管瘤和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临界点为13.15 kPa,其特异度为56.0%,敏感度为87.6%,AUC为81.5%(95%CI=73.9%~89.2%);病变与邻近肝组织杨氏模量平均值的比值对肝血管瘤和肝细胞性肝癌进行诊断的临界点为1.32 kPa,其特异度为78.5%,敏感度为98.1%,AUC为97.0%(95%CI=94.4%~99.5%)。结论: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肝血管瘤、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作为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检中超声诊断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2例接受体检并确诊为肝血管瘤的患者,分析超声诊断在其诊断中的意义。结果62例患者经常规黑白二维超声诊断为强回声型30例(48.39%)、中等回声型12例(19.35%)、低回声型9例(14.52%)及混合回声型11例(17.74);经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有35例患者的肝血管瘤能检测到其内部或者是周围的血流情况,占56.45%。结论体检中超声诊断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任秀宏 《吉林医学》2010,31(19):3137-3137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进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肝血管瘤的超声早期检出率明显提高。但由于肝血管瘤的声像图表现的多样性,有时与肝癌很难作出鉴别。我院从2005年3月~2010年3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肝血管瘤286例,现对其中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有手术病理诊断确诊,肝血管造影、CT增强造影、核磁检查及临床随访确定诊断的58例肝血管瘤病例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B超诊断 3例巨大肝血管瘤 ,瘤体直径均在 10~ 2 0cm ,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另 1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病理证实。1 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女 2例 ,男 1例 ,年龄 31~ 70岁 ,均行两次以上B超检查 ,均经病理证实。采用日本产EUB 5 2 5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 3 5MHz,一般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按常规经右肋间 ,右肋缘下 ,剑突下做纵横斜多个不同切面的广泛检查。并做病灶图像记录和摄片记录。2 结 果例 1 女性 ,31岁 ,已妊娠 6mo ,近 10d感腹胀 ,腰痛上腹痛就诊。超声检查 :除正常宫内妊娠外 ,于宫底上方 ,及整个上腹部均可探及一 1…  相似文献   

18.
19.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良性肿瘤,直径超过5cm者称巨大肝血管瘤,临床少见且诊断有时较困难。笔者收集了26例经临床证实的肝血管瘤的超声和CT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