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调查邢台市健康体检人群中空腹血糖受损( IFG)及糖尿病( DM)检出情况,并对血脂水平与IFG及DM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在邢台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员共9436例,检测其空腹血糖( GLU)、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水平。结果9436例体检人员中,IFG检出率为9.04%,DM检出率为8.27%,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检出率也相应的增高。血脂异常组的IFG和DM 的检出率均高于血脂正常组。结论 IFG和DM的检出率存在年龄、性别和血脂水平差异。 IFG是DM的前期,同时又是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降低DM的发病率,应积极进行宣传教育,尤其加强对IFG阶段人群的教育和干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河北省临城县农村中老年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为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城县不同村庄随机抽取的≥35岁人群2000例,男857例,女1143例,进行空腹血糖测定。结果临城县中老年人群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5,92mmol∕ L,糖尿病患病率和空腹血糖受损率分别为8,5%和17,0%。老年组均高于中年组(p <0,05)。结论临城县中老年人群空腹血糖平均水平、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尿病患病率都较高,应当改变生活方式,应当从思想上对糖尿病加强认识与重视,从而减少糖尿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种标准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高血压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828例40岁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别对空腹血糖≥5.6mmol/L和空腹血糖≥6.1mmol/L的空腹血糖受损者的血压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以空腹血糖为6.1mmol/L为切点诊断的245例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1.43%,男性(34.55%)高于女性(28.89%),P〈0.05;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44.90%,男性(43.64%)低于女性(45.93%),P〉0.05;在以空腹血糖为5.6mmol/L为切点诊断的627例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1.74%,男性(34.54%)高于女性(29.89%),P〈0.05;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47.05%,男性(51.41%)高于女性(44.18%)(P〈0.05)。结论:分别以5.6mmol/L和6.1mmol/L为诊断切点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总患病率分别为76.33%和78.79%.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空腹血糖异常检出率已明显增加[1].对空腹血糖异常人群进行干预,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对体检发现的空腹血糖异常升高人群进行全面细致地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糖尿病用药以及指标监测等行为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异常检出率及糖尿病知识知晓的变化情况,探讨行为干预对空腹血糖人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析空腹血糖(FPG)正常与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的血糖值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2013年7-8月参加农村医疗保险体检人员1990人,无糖尿病病史及糖尿病症状,先抽取静脉血行FPG检查,结果小于7.0mmol/L者1829人(91.9%),分成正常血糖(NGR)组(A组)1595人、IFG组(B组)234人,结合健康体检、OGTT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OGTT后糖尿病(DM)检出率从8.1%上升至12.7%。两组不同年龄段人群OGTT 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 组OGTT 后DM检出率、糖耐量减低(IGT)检出率均明显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检人群中提倡OGTT,以提高DM及IGT 的检出率,做好早期一级或二级预防,对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两种标准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葡萄糖负荷后血糖代谢特点。方法:对3828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空腹血糖≥5.6mmol/L者行75g葡萄糖负荷试验,据不同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分析负荷后2h血糖代谢情况。结果:在以空腹血糖为6.1mmol/L为切点诊断的245例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中,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为41.22%,女性(25.71%)高于男性(15.51%);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为20.82%,女性(11.84%)高于男性(8.98%)。在以空腹血糖为5.6mmol/L为切点诊断的627例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中,糖耐量减低的患病率为37.00%,女性(23.76%)高于男性(13.23%);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3.88%,女性(9.52%)高于男性(4.63%)。结论:以空腹血糖为5.6mmol/L和6.1mmol/L为切点诊断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代谢异常率分别为50.88%和62.04%,患病率女性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部分职业人群空腹血糖 血脂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高血糖、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患病人数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目前我国有近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导致脑卒中的患者将近150万,全球每天因高脂血症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近3500人。高血糖、高脂血症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目前尚无涵盖全国范围的系统性血糖、血脂调查资料,不同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和职业人群间血糖、血脂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此外血糖、血脂水平有随年龄上升的趋势,但血糖、血脂的随年龄上升幅度及现时不同年龄段高血糖、高血脂的检出率研究尚少,缺乏具体数据。本研究试图补充这些方面的调查资料,这些资料可能对目前太原市高血糖、高血脂症的发病率的估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 (DM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本调查旨在早期发现糖耐量受损 (IGT)和空腹血糖受损 (IFG)病人 ,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防止或延缓DM的发生。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邹平县城区 1 2个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干部、职工 ,年龄 35~ 60岁 (46 3± 7 1岁 )。1 2 调查方法 从县医院抽医护人员 ,培训 ,统一标准。按照WHO调查方案及 1 999年公布的新诊断标准。初筛全部受检者用氧化酶法 ,以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5 5mmol/L者 ,则做 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于清晨空腹服糖后 2h取静脉血按上法行…  相似文献   

9.
刘艳梅  于建成  胥柯  崔世维 《河北医药》2010,32(22):3168-3169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体检的811例人群为研究对象:NGT组(FPG<5.6 mmol/L)、NIFG组(5.6≤FPG<6.1 mmol/L)、IFG组(6.1≤FPG<7.0 mmol/L).测定3组人群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探讨FPG水平与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 FPG≥5.6 mmol时,TC、TG、LDL-C等与FPG呈正相关,其中TG和FPG的相关系数最大,HDL-C与FPG呈反相关.NIFG组和IFG组TG、TC、LDL-C均高于NGT组,HDL-C低于NGT组(P〈0.05).结论 血脂升高与血糖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腹型肥胖及预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指标之一,降低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切点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异常与血脂、血尿酸、血压、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的关系,明确血糖异常高危人群。方法对1839名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异常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老年组患IFG和糖尿病的危险度分别为青年组的3.7倍和3.2倍,高血脂、高BP、腹型肥胖人群的IFG检出率和糖尿病检出率均高于对应的正常组。结论纠正腹型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对于预防IFG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ADA空腹血糖受损(IFG)诊断标准下调对IFG患病率的影响,比较诊断切点调整前后IFG与糖耐量异常(IGT)诊断的一致性.方法 南京地区机关背景1163例无糖尿病史成人,均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IFG、IGT的患病率,采用κ检验评价不同诊断标准之间的一致性.以IGT为参照,对不同空腹血糖(FPG)值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FPB的理想临界值.结果 下调诊断标准,IFG患病率由3.10%上升至8.94%,接近IGT患病率9.20%;诊断一致性检验量κ由0.230上升为0.296.ROC曲线分析提示以IGT为参照,最匹配的FPB切点为5.1mmol/L.结论 ①下调IFG诊断切点至5.6mmol/L,可增加IFG与IGT患病率的一致性;②IFG诊断切点下调适用于本研究人群;③IFG与IGT的重叠有限.仅以FPG不能替代餐后2-h血糖(2hP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30d时发生心力衰竭(HF)与入院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255例首次发生ACS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血糖的四分位数6.9,8.5,10.2mmol/L分为Ⅰ组(n=61),Ⅱ组(n=63),Ⅲ组(n=67)及Ⅳ组(n=64)4组,分析ACS患者发病30d时发生HF的危险因素。结果255例患者中59例发病30d时发生HF,发生率为23.6%。随着入院血糖水平的升高,4组患者间年龄、糖尿病史、Killip分级≥Ⅱ级、左室射血分数、高敏C反应蛋白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高血糖能预测ACS患者近期HF的发生。随着血糖的增高,发生HF的危险性增大。结论入院血糖水平是ACS患者短期H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永红  李汉东 《淮海医药》2008,26(4):310-311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的作用,探讨其对血糖和心血管致病因素的影响。方法对86例IGT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9例,给予二甲双胍(750mg/d)干预治疗试验,对照组37例,不用药物干预,随访观察1年。结果86例患者有81例完成随访,对照组36例,二甲双胍治疗组45例,治疗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二甲双胍治疗组IGT转变为2型糖尿病4例(8.89%),对照组有11例转变为2型糖尿病(30.55%),后者明显增加(P〈0.01)。3.治疗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36.1%。结论二甲双胍不仅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生,还可以减少糖耐量减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受损者(IGT)胰岛素抵抗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不同。方法参照2003年ADA专家委员会建议标准,选择正常糖耐量者(NGT)51例,空腹血糖受损者30例,糖耐量受损者27例。测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及OGTT5点血糖值及胰岛素值。采用HOMA-IR评价IR,HBCI、△I30/△G30、MBCI分别评价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校正年龄、性别、BMI后,IFG、IGT组HOMA-IR均明显高于NGT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HOMA-IR与IFG组比较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等因素后,IFG组HBCI较IGT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MBCI较IFG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I30/△G30与IFG组比较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与糖耐量受损人群均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主要表现为基础胰岛素分泌缺陷,而糖耐量受损人群为胰岛素早期分泌受损。  相似文献   

15.
糖调节受损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就诊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488例患者行糖耐量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104例、糖耐量减低组87例、糖尿病组174例、糖代谢正常组123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冠心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组、糖耐量减低组、糖尿病组、糖代谢正常组平均弥漫病变血管支数分别为1.36、1.47、1.52、0.70,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反应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是弥漫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 糖调节受损时冠状动脉已发生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病变呈弥漫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健康教育方式干预,研究组采取KTH糖尿病社区干预的健康教育模式,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患者的遵医行为变化。结果:在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按时复诊、规范服药、血糖自我检测、选择健康生活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按时复诊、规范服药、血糖自我检测、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KTH糖尿病社区干预有利于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功能,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选取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44例,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53例)、糖耐量减低(IGT)组(43例)和糖尿病组(48例),并监测24h动态血压。结果糖代谢异常者(IGT组和糖尿病组)非杓型收缩压和舒张压发生率高于NGT组[79.1%(34/43)、83.3%(40/48)比69.8%(37/53),81.4%(35/43)、70.8%(34/48)比66.0%(35/53)](P〈0.05);糖尿病组非杓型收缩压发生率高于IGT组(P〈0.05),非杓型舒张压发生率低于IGT组(P〈0.05)。夜间高血压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的24h舒张压负荷高于NGT组和糖尿病组[40.8(16.9,73.1)mmHg比30.4(2.9,50.2)、23.3(1.3,43.7)mmHg](P〈0.05),NGT组患者24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明显低于IGI组和糖尿病组f(126±13)mmHg(1mmHg=0.133kPa)比(133±17)、(133±12)mmHg,(128±12)mmHg比(135±18)、(134±12)mmHg,(122±16)mmHg比(131±19)、(130±16)mmHg](P〈0.05),IGT组24h舒张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h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动脉压高于NGT组和糖尿病组[(854-12)mmHg比(80±11)、(76±12)mmHg,(87±13)mmHg比(82±11)、(78±13)mmHg,(83±14)mmHg比(76±12)、(72±12)mmHg,(101±13)mmHg比(95±10)、(95±10)mmHg,(99±14)mmHg比(92±12)、(92±12)mmHg](P〈0.05),同时IGT组dSBP、nSBP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24h平均脉压差、白昼平均脉压差、夜间平均脉压差高于NGT组和IGT组[(57±13)mmHg比(46±10)、(48±10)mmHg,(56±12)mmHg比(46±10)、(48±10)mmHg,(58±14)mmHg比(46±11)、(48±12)mmHg](P〈0.05)。结论顽固性高血压合并血糖代谢异常的患者昼夜血压调节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昏迷病人的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998~2000年29例高血糖组病人与36例正常血糖组病人治疗比较。结果高血糖组较正常血糖组病人病死率高。结论减少高血糖因素,控制血糖水平,可减轻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冯善军 《药品评价》2009,6(7):279-281
目的调查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45岁以上农民糖代谢异常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该地区具有本地农业户口、4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FPG采用1997年ADA建议的标准,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空腹血糖损害(IFG)患病率为15.62%,糖尿病(DM)患病率为12.7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血压、超重或肥胖及脂代谢异常。结论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农民IFG及DM人群发病率较高,应予以综合评估,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