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QT离散度是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的差值。本文通过观察测量冠心病病人及健康人在平板运动试验前后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 QT 离散度变化。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128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分为冠心病组80例、正常组48例,观察比较平板运动试验 QT 离散度。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组运动前 QT 离散度有显著差异性,并且在运动中差异进一步扩大,运动后仍有显著差异性(P <0.05)。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QT 离散度联合 ST 段指标观察能显著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率,是简单、无创性检测方法,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结论冠脉支架术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QT间期的离散度,因此,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减少、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4.
QT间期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4h的QT间期离散度,并对比观察1周内发生与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QT间期离散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大于对照组(P〈0.05),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间期离散度显著大于无心律失常者(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增加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稳心颗粒治疗伴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 甲组采取传纳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伴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患者9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均等两组.甲组用传统基础方法进行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用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伴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临床总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脂情况的差异;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QT间期离散度、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17的差异.结果 乙组伴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临床总疗效显著比甲组高,P <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情况相似,P>0.05;治疗后乙组相较于甲组血脂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QT间期离散度、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17相似,P>0.05;治疗后乙组相较于甲组QT间期离散度、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17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伴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心功能,减轻炎症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QT离散度在冠脉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了21例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结果 PTCA手术前后QT值分别为86.35±24.30ms和40.57 ±16.05ms,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其手术前后变化和活动平板试验的运动时间、运动量(METs)及活动平板结果的改善一致。结论 QT离散度可作为一个判断PTCA手术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时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6例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冠脉病变及程度。结果将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为偶发室早、频发室早、多源成对室早、短阵室速、室颤5组。将冠状动脉造影狭窄≥50%定为冠造阳性。冠脉造影阳性分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4组。结果显示:166例冠脉造影中92例患者冠造阳性。66例偶发室早中30例冠造阳性;67例频发室早中38例冠造阳性;26例多源成对室早中17例冠造阳性;短阵室速6例和室颤1例冠造均为阳性。左主干、左前降支狭窄的程度越重的患者,短阵室速、室颤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运动试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数量越多、级别越高,累及血管病变的程度越重,提示危险性越高,对冠心病的诊断及危险分层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彭晓云 《安徽医药》2014,(6):1141-1143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并经过M型超声心动图确定有左室肥厚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予除β受体阻滞剂以外的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加比索洛尔口服治疗,2.5 mg·d-1开始,根据病情每周调整一次服药量,达到最大耐受量10 mg·d-1为止,疗程为8周。通过测量治疗前后心电图V2导联T波峰—末间期(T peak-end interval,Tp-e间期)和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采用心律失常Lown分级标准评价心室跨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Tp-e间期、QTd及室性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p-e间期和QTd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治疗组Tp-e间期和QTd明显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减少。结论比索洛尔可降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心室跨壁离散度,防治恶性心律失常,减少猝死。  相似文献   

9.
健康成人QT离散度的正常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QT离散度(QTd),又称QT间期离散度,是指QT间期在体表心电图各导联之间的差异程度。它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可以用来评价心肌电活动状态和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我们测定了656例18~70岁健康成人常规体表12导  相似文献   

10.
QT间期离散度(QTd)代表心室电位的不稳定性,急性心肌梗死(AMI)12导联心电图QTd可较好反映复极的离散程度,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及心脏性猝死的一个重要指标.为评价AMI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作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11.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女性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女性平板运动试验(TET)假阳性的原因及颈动脉斑块检查对冠心病无创性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96例TET阳性的女性患者进行冠脉造影(CAG)及颈动脉斑块检查,对三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女性患者出现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的原因.结果 CAG证实为冠心病(CHD)58例(占60.4%),非CHD 38例(占39.6%);颈动脉斑块检查阳性者71.2%被证实为CHD,而阴性者仅36.7%被证实为CHD;非CHD 38例中临床最后诊断:心血管神经症20例,高血压病4例,单纯血脂异常4例,糖尿病3例,X综合征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2例,冠状动脉心肌桥2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1例.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与心血管神经症、X综合征、冠状动脉肌桥、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心血管神经症为最常见病因.TET结合颈动脉斑块检查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无创性检查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与心肌灌注体层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表现,并探讨二者之间的临床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患者136例,以上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与心肌灌注体层显像,根据二者的检查结果及结合临床,分为冠心病组109例和非冠心病组27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在冠心病组,两种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冠心病组,两种检查方法阴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检查时,应在心肌灌注体层显像检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运动平板试验Duke评分(DTS)对胸痛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9例运动试验阳性和可疑阳性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Duke评分分为DTS低危组(Duke≥5分,n=35)、中高危组(DTS<+5,n=134),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和临床特点,随访两年比较2组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概率,分析DTS预测MACE的价值。结果在中高危组中限制性心绞痛发作例数、ST段偏移≥1 mm例数、运动时ST段改变涉及导联数目、ST段偏移值均明显高于DTS低危组(P<0.05);而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最大心率明显低于DTS低危组(P<0.05)。DTS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低危组冠脉造影Gensini积分低于中高危组(P<0.0001);胸痛患者有随访资料的169例,失访9例,160例完成随访,失访率为5.33%。MACE主要发生在随访1个月,在DTS中高危组中发生MACE明显高于DTS低危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TS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OR=1.434,1.2781.609;Waldχ2=37.7076,P<0.0001)。结论运动试验DTS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高度相关;DTS中高危组发生MACE明显高于低值组,应用该评分可以有效地对临床中胸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的评估,对于DTS中高危组的患者应迅速进行评估并考虑早期行再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4.
运动平板实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实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临床疑似冠心病的230例患者,先后分别采用运动平板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230例患者中,冠心病组146例,非冠心病组84例。运动平板实验灵敏度为89.04%,特异度为73.81%,诊断符合率为83.48%。结论:运动平板试验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病变程度的评估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共210例,并将其分为4组,其中,非冠心病组9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5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GGT、FBG、TC、TG、LDL—C、hs—cTnI水平,并分析检测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血清FBG、TC、TG、hs—cTnI、GGT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GGT与FBG、TC、TG、LDL—C、hs—cTnI及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GGT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伴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探讨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关系,为利用运动平板试验检查确定"罪犯"血管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1年01月—2011年12月间242例临床疑为冠心病患者而运动平板试验阳性且在同期(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析结果。结果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V1~V3导联、V4~V6导联ST段压低改变预测的罪犯血管主要为左前降支(LAD)。结论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ST段改变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定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对诊断冠心病的作用。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患者51例,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得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组。计算运动后1 min心率恢复值及心率储备率并进行比较,利用此两种变时性指标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与传统的ST段标准比较。结果冠心病组的患者运动后1 min心率恢复值及心率储备率均低于非冠心病组。以此两种变时功能不全的指标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与传统的ST段标准相比,其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性明显提高。结论运动试验中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实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分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做对比,比较两种方法对冠心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特异性。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为77.8%,运动平板敏感性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平板运动试验均可作为无创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患者病左心室舒张功能对左心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压(LEVDP)的住院患者35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214例)和冠心病组(141例),再根据LEVDP将冠心病组分为LEVDP正常组[LEVDP〈15mmHg(1mmHg=0.133kPa),37例]、轻度升高组(LEVDP15~30mmHg,65例)和明显升高组(LEVDP≥30mmHg,39例),比较左心房内径在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非冠心病组左心房内径为(28.04-3.2)mm;冠心病组左心房内径平均为(38.0±2.2)mm,其中LEVDP正常组为(29.1±4.1)mm,LEVDP轻度升高组和明显升高组分别为(35.6±3.5)、(41.4±3.2)mm。LEVDP轻度升高及明显升高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和LEVDP正常组(均P〈0.01),LEVDP明显升高组左心房内径明显高于LEVDP轻度升高组(P〈0.01)。LEVDP与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91,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内径随LEVDP增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冠脉造影术的532例住院患者,其中:男293例,女239例。分为冠心病组426例、非冠心病组10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用统一方法、统一试剂及标准方法检测血脂水平,分析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血脂蛋白水平的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TC升高者128例(30.1%),TG升高者180例(42.3%),LDL-C升高150例(35.2%),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TC升高16例(15.2%),TG升高28例(26.4%),LDL—C升高21例(19.8%)。冠心病组HDL升高22例(5.2%)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15例(14.2%)。结论高TC、TG、LDL—C与低HDL—C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积极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是冠心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