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一个简捷、准确、可行的白叶枯抗性测定的方法,是生产所急需。近年利用离体叶片段法筛选防治白叶枯病的有效药剂方面,有过报道。本文的目的则是探索离体叶片段法测定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一、试验材料 试验用的菌株是1982年从珠江三角洲采集并鉴定的各菌群的代表菌株。供试品种选自国内、日本和IRRI常用的鉴别品种。 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U.Oryzas)的41个菌株,对9个水稻品种作抗病性鉴定。利用Tai氏所提供的分析方法,估测和分析各供试品种及病原菌株遗传型稳定性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抗原品种与病原菌株之间存在很显著的互作。根据平均病级及抗病性稳定性程度,把水稻品种划分为8个类型,还根据致病力的强弱及致病性的稳定性的程度,把病原菌株划分为6个类群。本文对水稻白叶枯病抗病性鉴定中的“标准鉴别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提出初步意见。还从供试菌株中筛选出一套具有稳定致病力的鉴别菌株。  相似文献   

3.
对采集自武夷山的黄岗山(海拔2158公尺,)、先锋岭(海拔1140公尺)、大竹岚(海拔860公尺)及三港(海拔740公尺)的40个土壤样品进行了分离放线菌及试验其拮抗性的研究。采用高氏一号培养基为分土培养基,牛肉汁-蛋白胨培养基及马铃薯培养基为拮抗试验用培养基,琼脂块法及双层琼脂法分别作为测试拮抗性能的实验方法。 试验结果表明,从全部土样分离得到放线菌969株,其中从黄岗山土样得141株,从先锋岭土样得154株,从大竹岚土样得161株,从三港土样等513株,按12大类群分类法可分为黄色类群329株,粉红孢类群258株,淡紫灰类群63株,青色类群28株,烬灰类群86株,绿色类群25株,兰色类群1株,  相似文献   

4.
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为害地区相当广泛,但还没有理想的特效药物。自1977年11月莫干山全国农用抗生素科研协作会议后,我们开展了筛选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新农抗的研究,现将结果简报于后。 材料和方法 1.病原细菌、放线菌分离方法和培养基、试验方法等同前文,仅接种用细菌悬液浓度改为 3亿细胞/毫升。 2.筛选程序:采土分离放线菌→平板叶片初筛(同时决定发酵用培养基)→盆  相似文献   

5.
稻田皮炎是农村常见疾病,危害人民健康。1974年6月我们在黔西县宅吉公社巡回医疗期间采用针刺治疗本病有一定效果,初步介绍如下: 宅吉公社人口共3000多,水田800亩,下水田插秧劳力为444人,分散在六个大队,据调查发病人数为118个,发病率为26%。98%的病人集中在黎明2队及重新1、2、3队。在宅吉公社所见稻田皮炎病变基本上与各地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寻找生理活性物质的过程中,我们从山西太原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镰刀菌,菌号4-11。该菌株次级代谢产物可分离到两个单组份,即4-11组份Ⅰ和4-11组份Ⅱ,经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生物活性测试,初步认为它们分别与国外报道的环孢菌素A和C同质。 环孢菌素是环状的十一肽,主要含A和C两个组份。环孢菌素A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国外临床上已用于心、肾、肝和胰等的移植手术,并收到相当理想的效果。环孢菌素抗菌谱甚窄,主要抗某些丝状真菌和酵母菌中的某些种,而对细菌无作用。在日本,农业上用环孢菌素防治苹果腐烂病、苹果银叶病、水稻芝麻叶枯病等效果  相似文献   

7.
柞蚕蛹诱导含抗菌肽的免疫血淋巴,对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细菌(X(?)(?)pv (?))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中国白叶枯病菌Ⅳ群强致病力菌株(RX77)的抑菌圈直径达12mm。电镜观察抗菌肽作用于白叶枯病菌能使其细胞膜破坏,内容物渗出而致死亡。处理10~30min即有效果。将抗菌肽与白叶枯病菌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接种于水稻秧苗及孕穗期的叶子上,20天后调查病斑平均长度,经方差分析认为抗菌肽对病菌致病力有显著的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初步明确水稻白叶枯病黄叶型症状的发生与病原菌的致病力以及水稻品种的感病性有密切的关系。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准。凡致病力强的菌株(Ⅳ、Ⅴ群)侵染感病的品种,一般都容易发生黄叶型症状,而致病力中和弱的菌株(Ⅲ、Ⅱ、Ⅰ群)浸染感病的品种,或致病力强的菌株浸染抗病的品种,都不会发生黄叶型症状。  相似文献   

9.
土壤丝状真菌AF-5、SQ_2-17菌株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辽宁、山东等省采得的 45份土样进行了菌种分离及纯化 ,共获得 482株丝状真菌 ,利用以稻瘟霉分生孢子形态异常作为生物活性筛选模型 ,对其进行了初筛 ,初步得到 2 42株活性菌株 ,经多次复筛获得了既对稻瘟霉菌株有较强活性又能抑制一些病原真菌生长的 16株活性菌株。其中AF 5、SQ2 17菌株能使稻瘟霉孢子高度变形 ,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抗病原真菌作用及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材料感染白叶病菌后的超微结构变化。颗粒状和纤维状物质大量出现在感病细胞的胞质中,这些物质可能具有抗病作用或者是抗性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11.
国产头孢三嗪分别与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羧苄青霉素联用对临床分离的5种38株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表明:头孢三嗪与上述三种抗生素联用对所试菌株有协同作用,无拮抗作用发生。其中头孢三嗪与丁胺卡那霉素联用,72%的菌株呈现有协同作用;与庆大霉素联用,66%菌株呈现协同作用;与羧苄青霉素联用,76%菌株呈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游宇  刘玉晖 《江西医药》2012,47(6):471-473
目的 筛选体外对幽门螺杆菌有拮抗作用的胃原籍益生菌.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溃疡好发部位取黏膜组织标本按常规厌氧菌分离方法 分离鉴定出多株益生菌,对所分离的菌株通过打孔法检测其体外抑制HP的效果,筛选出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体外与HP共同培养检测其抑菌效果,并进行耐酸、耐胆汁实验.结果 从健康成人胃内分离、鉴定出50株益生菌株,体外抑菌实验发现3株具有拮抗HP的作用、能耐酸、耐胆汁的胃原籍益生菌,编号分别为LF011、JBG012和FB013,经鉴定1株为双歧杆菌,2株为乳酸杆菌.结论 胃内具有独特的菌群体系,分离的3株益生菌能体外拮抗HP并能耐酸、耐胆汁.  相似文献   

13.
噻二唑类化合物的致畸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噻二唑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或对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花生青枯病和柑桔溃疡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文对噻二唑类化合物不同剂型的致畸性和不同种属在致畸反应上的差异以及它们的致畸和解毒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我们的实验,可以认为Bis-ATDA、A-TDA和Bis-HM-A-TDA均是较强的致畸原,致畸机理都是由于取代了辅酶Ⅰ(COI)中的烟酰胺而造成辅酶Ⅰ的合成和利用失调,最终影响了DNA和RNA的合成,导致胚胎细胞死亡之故。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研究珠江三角洲滨海平原的土壤和浅海滩涂。主要土壤有水稻土、冲积土和滨海盐渍沼泽土(海涂土壤)等三个土类。总共采取35个土壤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较高,其中以酸性盐渍水稻土的含量最高,滨海盐渍沼泽土(泥坦)的最低,大多数土壤耕层(表层)全磷、全钾含量均属中等至丰富范围,只有酸性盐渍水稻土的全磷、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较低;土壤微量元素(硼、锰、锌、铜、钼)含量多属丰富,个别土壤含相稍低;土壤pH值(除酸性盐渍水稻土和红树盐渍沼译土以外)平均多在6.7~8.3之间;耕作土壤的盐分含量以盐渍水稻土的含量最高,其范围为0.230~0.341%,潴育性水稻土的含盐量最低在0.10%以下,滨海盐渍沼泽土的含盐量变幅很大,为0.072~2.88%,盐分组成以氯化钠为主;土壤质地和重,耕作土壤多属重壤土至轻粘土,而滨海盐渍沼泽土多属轻粘土至中粘土。根据土壤性质的特点,提出了合理利用改良意见。  相似文献   

15.
青海高原东部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的生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从青海高原东部海晏、湟源、湟中、大通、西宁、互助、乐都和平安等八个县(市 ) ,粮田 (旱地和水地 )、菜地 (露地和保护地 )及自然土壤 34个样区 4 0个代表性土壤样品中分离所得 6 85株放线菌对 6种靶标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 ,(1)拮抗性放线菌占放线菌总数的比例与土壤利用方式有关 :粮田、菜地和自然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所占比例分别为 2 6 .8%、2 3.8%和 2 0 .5 % ,保护地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的比例是露地的 2倍 ,旱地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的比例明显高于水地 ;(2 )供试菌株中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青霉、西瓜枯萎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有拮抗活性菌株数分别为 2 .8%、14 .9%、3.5 %、0 .9%、1.8%和 0 .6 %。说明供试菌株对细菌的拮抗作用强于真菌 ,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拮抗作用强于革兰氏阴性细菌 ,对单细胞真菌的拮抗作用强于丝状真菌。  相似文献   

16.
<正> 2-苯酰肼叉-1,3-二噻茂烷(2-benzoyl-hydrazonol-1,3-dithiolane,BHD)是一种新的有机硫杀菌剂,对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比较有效。为了解其对生殖细胞的可能致突变作用,进行了显性致死试验。 实验选用?昆明种小鼠,体重33—44g。每组10只。染毒组分别ig 4.1,12.3和36.9  相似文献   

17.
诺卡氏菌(Nocardia)是产生新抗生素的主要来源之一。我们从土样的采集、分离培养基的选择和加入抗生素等方面进行分离条件试验,以提高其出菌率。 分离时取1g土样溶于无菌水中,稀释100倍,分别取 0.1ml加至每碟培养基表面,均匀摊布后于28℃培养。以各碟出菌数的平均值统计(10~(-3)×菌株数/g土样)。所分离到的菌株经初步分类鉴定,用埋片法进行形态观察和细胞壁成份分析。 分离结果见表一。表明诺卡氏菌分布在不同性质的土壤中,以营养丰富的园地土和河泥土中较多,而贫瘠的土壤中较少。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筛选新杀虫抗生素及拟除虫菊酯类杀虫物质时,发现一些菌株产生的代谢产物能和除虫菊酯的特性化学反应试剂——HgO-硫酸试剂作用,经杀虫活性测定,具有杀虫活性的发酵液中很多含有杀粉蝶素类(piericidin)抗生素,其中从江苏省吴江县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的417菌株和已经报道的杀粉蝶素(piericidin)产生菌不同,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阎逊初先生协助鉴定,定名为色褐链霉菌417(Streptomyces chromotuscus417),本文报道色褐链霉菌417的分类鉴定及所产抗生素的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体外联合抗白念珠菌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特比萘芬、氟康唑、伊曲康唑对生殖器部位分离的36株白念珠菌药敏试验,应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定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对36株白念珠菌的联合药敏试验。结果白念珠菌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耐药株分别为3株(8.33%)、4株(11.11%)、6株(16.67%)。特比萘芬和氟康唑联用MIC几何平均数较其单独应用均显著降低(t=3.590,P〈0.05;t=3.252,P〈0.05),15株有协同作用(42%),18株有相加作用(50%),3株无关作用(8%);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联用后的MIC几何平均数较其单独应用均显著降低(t=3.849,P〈0.001;t=2.409,P〈0.05),表现为协同作用有14株(39%),相加作用的有17株(47%),无关作用的有5株(14%);均未发现拮抗作用。结论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联合应用对大部分白念珠菌能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提示特比萘芬与氟康唑或伊曲康唑联合应用能增强抗白念珠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纳曲酮微球的体外释药和对小鼠吗啡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四种纳曲酮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及其对体内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四种纳曲酮微球体外释放。用小鼠热板法评价它们对吗啡镇痛作用的拮抗效果。结果:微球中PLGA的组成对纳曲酮微球的体外释药及其拮抗吗啡镇痛的作用有显著影响。给药后第八天,以PLGA50:50为载体的两种微球体外释药已达80%以上,且失去了对吗啡的拮抗作用。以PLGA 75:25为载体,含药量分别为20%和30%的微球分别在给药后40天和30天,其体外释药达95%,这两种微球拮抗吗啡的作用也分别持续了约40天和30天。提高药物含量加快了药物的体外释放,也缩短了微球有效作用的时间。结论:微球中药物的体外释放与其拮抗吗啡镇痛作用的效果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