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肝脏穿刺活检术47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环  吴海燕  王春梅 《河北医药》2003,25(10):778-779
肝脏穿刺活检术 (以下简称肝穿术 )虽然不是治疗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 ,但是对一些原因不明的肝脏疾病或久治不愈的肝炎 ,通过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电镜检查等手段 ,能够明确肝组织的具体病变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也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我科对 47例病人进行肝脏活检术 ,其整体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3月对慢性肝病 47例病人进行了肝穿术 ,其中男 40例 ,女 7例 ;年龄 15~ 61岁。诊断为慢性肝炎 :( 1)炎症活动度Ⅰ级 17例 ,其中纤维化 0期 14例 ,纤维化Ⅰ期 3例 ;( 2 )炎症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快速活检枪穿刺肝脏活检术的护理体会。方法总结本科室2013年~2014年应用快速活检枪进行肝活检的148例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结果 148例患者中,均得到满意护理,为手术成功奠定基础。穿刺成功率为100%,确诊率为96.62%。结论肝穿活检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为保证肝脏穿刺术的成功,充分的术前护理及细致的术后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病,病情反发作,经过肝脏穿刺明确肝脏病变的程度,鉴别黄疸的性质和原因,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对肝穿活检患者的护理,使患者了解活检术的意义及必要性,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总结11例肝脏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随访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术前诊断困难,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本组误诊8例(72.6%),手术治疗8例(72.6%),行左肝外侧叶切除2例(18.2%),左肝Ⅳ段局部切除1例(9.1%),右肝第Ⅵ段切除2例(18.2%),右肝第Ⅴ段切除1例(9.1%),右肝第Ⅶ段局部切除2例(18.2%);经肝穿确诊后行保守治疗3例(27.2%),均治愈,随访1~8年,无复发。结论本病少见,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细菌感染、免疫反应及真菌感染有关。BUS及CT检查是发现肝脏肿块的重要手段,但诊断需要依靠肝穿活检或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如已经病理确诊,可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5.
肝穿刺前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梅筱玲  周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11-1311
肝脏穿刺活检术是传染病房的常规操作技术。常规肝脏穿刺包括经皮肝活检、经颈静脉肝活检、腹腔镜肝活检以及在B超或CT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由于该操作存在局部疼痛、低血压、肝脏大出血、胆漏、气胸、局部感染等并发症隐患。虽然临床发生率极低,但危害性大,使许多医院不敢或少于开展该操作,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较大影响。我科2002年共行经皮肝穿刺45例。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其成功的经验关键在于正确的操作和临床护理。本文重点从护理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雷涛  朱利飞  李京  李慧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1049-1050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的穿刺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肝脏肿瘤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的诊断与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诊断性引导下穿刺46例并经细胞学组织活检,对其中的26例进行无水酒精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术在肝脏肿瘤中的诊断与治疗有很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肝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术,其中76例肝弥漫性病变和肝占位行活检术,28例行介入治疗术。穿刺部位:肝右叶48例,肝左叶56例。结果 104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其中76例患者予以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4.74%(72/76);28例患者穿刺后予以相应的介入术治疗,穿刺操作成功率为100%。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基础上实施的抽吸活检、介入术对肝脏疾病的诊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肝脏肿瘤活检术 (肝穿 )是确诊肝脏肿瘤有效方法 ,尤其是对于AFP阴性的肝癌。肝穿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局部疼痛和出血。超声引导下避开血管 ,选择最佳穿刺部位 ,精心操作 ,加强护理 ,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1998年以来成功地为 35例肝脏肿瘤病人完成了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5例均为住院治疗临床可疑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病人 ,男 2 3例 ,女 12例 ,男女之比 1 92∶1;年龄 15~ 6 1岁 ,平均 4 5岁。所有病例凝血酶原时间均不大于对照 5s,血小板计数不小于 70× 10 9/L。 35例病人接受超…  相似文献   

9.
刘运贤  丁桂芳 《淮海医药》2001,19(2):109-110
目的 探讨肝穿活检的病理诊断价值总结肝脏病变的特征。方法 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肝穿活检病理诊断,采用HE染色,HBsAg检测,部分病 例加做AFP、CEA检测。结果 肝穿活检96例,男67例,女29例,平均年龄46岁。慢性活动肝炎18例(18.75%),慢性迁延性肝炎5例(5.21%),肝硬变24例(25%),肝炎性假瘤16例(16.67%),肝癌25例(26.04%),肝腺癌4例(4.16%),肝血管瘤2例(2.08%),肝囊肿2例(2.08%)。结论 肝穿活检使肝脏疾病得到明确诊断,操作方便安全,患痛苦小、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聪建  孙倩  董婷  熊彦  罗新华 《贵州医药》2008,32(3):267-268
肝脏病变常规的诊断方法是血清酶学、血清生化学、免疫学、病原学、B超等.近几年来开展肝穿刺活检对肝脏病的常规诊断方法是一个极大的补充.肝组织诊断使临床医生对肝脏病变的程度认识更清楚,为治疗方案的确定又增加可靠的依据.我院感染科自2001~2005年开展了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75例,本文将肝穿刺病理与肝脏二维超声、临床诊断作对比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肝脏纤维化是肝炎肝硬化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肝纤维化的诊断是慢性乙型肝炎中的重要环节。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仍然为肝脏穿刺病理活检[1]。但肝活检因为其有创性、有潜在风险、可重复性差等因素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Scan)是近年来  相似文献   

12.
自1991年Reich等报道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术以来,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逐步得到开展,但是由于肝脏血运丰富、管道结构密布等原因,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大宗病例在国内主要局限在少数几个中心,大多数医院能开展的腹腔镜肝脏手术主要是肝活检术、肝囊肿开窗术及肝癌的一些微创物理治疗。我科近日完成了云南首例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外侧叶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84例B超引导下肝穿活检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马秀花  李薛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93-2794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在B超引导下肝穿活检术的护理.方法:对84例肝炎患者术前加强心理咨询和屏气训练.术中心理护理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和采取舒适的卧位.结果:84例肝穿全部成功,无一例并发出血.结论:做好术前、中、后护理是安全实施肝穿活检术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脏病理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患儿的肝脏病理改变。方法 对18例婴儿肝穿刺活检,并与临床诊断比较。结果 病理及临床所示肝硬化符合率较高,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主,共12例。肝脏病理结果自肝细胞肿胀、点状坏死,直到纤维缔组织增生均可见到,并观察到1例患儿4年后再次复查肝穿刺检查,已由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转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结论 肝穿刺病理检查为小儿肝脏疾病不可缺少的诊治手段,应当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5.
B型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肝活检术),是通过对穿刺所得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电镜检查等手段,寻找肝损伤的病因、确定肝脏的损伤程度,为肝脏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该项手术因属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危险性,病死率约为0.01%。为此,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尽量减少手术损伤、有效预防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而贯穿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是必要的保证。我科近年在B型超声(B超)引导下共实施肝活检术468例,有效避开了肝脏大血管、神经和胆管,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较直接穿刺法效率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16.
邢运凯  郭德良 《河北医药》2013,(23):3625-3627
临床上,除五种嗜肝病毒导致的肝炎以外许多非嗜肝病毒性感染性疾病也可导致肝炎样改变。它既可出现于疾病病程的某一阶段,也可以肝脏表现为主诉,这使临床诊断和预后的复杂性大为增加。为提高认识,本文对一些常见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肝脏损害特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布桂嗪预防肝穿活检术中疼痛的止痛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40例行肝穿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布桂嗪预防使用组)在肝穿活检术前予以布桂嗪100mg,对照组在肝穿活检术前不予以任何止痛处理进行痛视觉评分(VAS),观察两组患者肝穿活检术中中重度疼痛的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布桂嗪预防使用组)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为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桂嗪对肝穿活检术的疼痛有较好的预防止痛效果且较迅速、安全,为肝穿活检术中的疼痛提供了一个好的止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组织穿刺活检术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的作用。方法对7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结果 71例患者中总穿刺次数计268次,平均穿刺次数3.77,取材成功率为98.13%(263/268),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病理最终诊断结果为:正常肝组织2例,肝血管瘤5例,肝炎并肝硬化2例,增生结节1例,原发性肝癌55例,肝转移癌6例;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5.5%。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组织穿刺活检术对肝脏占位病变定性诊断安全、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78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杭州会议后,临床医生对慢性肝炎、特别是慢性迁延型肝炎(简称慢迁肝)或慢性活动型肝炎(简称慢活肝)的分型诊断仍感难以掌握,为此本文对已有肝穿活检确诊为慢性肝炎的病例,着重分析其常见的临床理化检查及免疫指标,以期找出规律,提高诊断水平,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陆超 《江西医药》2014,(9):829-830
目的:总结肝脏炎性假瘤(IPL)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例IPL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3例误诊为肝癌,其中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IPL,1例位于肝门部肿块经B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IPL;1例诊断为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但不能除外肝癌,经病理证实为IPL;1例经CT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IPL。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局部切除3例,右肝后叶切除1例,左半肝切除1例。所有病例术中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2年,均存活,未发现有复发灶。结论 IPL病因未明,其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缺乏特异性,B超和CT对IPL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预后良好,目前尚无复发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