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采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各自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8年3月行LC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舒芬太尼组)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瑞芬太尼组),比较两组麻醉各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血清应激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与术后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以及麻醉复苏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瑞芬太尼组比较,舒芬太尼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即刻、CO_2气腹后5min、拔管即刻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血清皮质醇与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均P0.05);术后2、6、12h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1d的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相比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LC更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更小,患者术后痛觉感受更轻,认知功能恢复更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优势。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A组);异氟醚吸入麻醉组(B组)。A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B组给予芬太尼5μg/kg,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效果明显优于B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消除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血压患者40例,均为Ⅰ~Ⅱ期高血压患者。A组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维持麻醉;B组以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间断辅以芬太尼静注。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结果与气腹前比,A组无明显变化,B组气腹后10min的SBP、DBP、HR及术毕HR明显高于气腹前,A组的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B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年龄65~70岁之间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靶控输注组(R组,40例);芬太尼加丙泊酚靶控输注组(F组,40例).所有患者于手术前1d及术后1、3、5d于每天16~18时进行成人韦氏量表评分(WAIS).结果 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R组明显短于F组(P<0.05).拔管后Steward苏醒评分和Prince-Henry疼痛评分R组明显高于F组(P<0.05).术后1d两组WAI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1d(P<0.05),术后5d两组WAI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1 d(P<0.05).两组间各时点W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阿托品、麻黄碱、乌拉地尔用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均可引起术后一过性认知功能减低,短期内认知功能会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60例。A组行全身麻醉,B组行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2组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24 h、48 h的MMSE评分。结果 B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均低于A组,术后苏醒时间早于A组,术后24 h和术后48 h的MMSE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膝膝关节置换,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患者苏醒快,且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接受LC的70例老年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麻醉。通过警觉/镇静评分系统(OAA/S)对麻醉效果进行评定,并比较2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2组患者术中、术后各个时间段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LC时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优秀,安全性高。麻醉撤药后患者苏醒快,利于老年人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63例。A组在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中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B组则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B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均早于A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时的MMSE评分均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清醒较快,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曲马多两种药物在减轻以瑞芬太尼/丙泊酚进行全凭静脉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名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20分钟,S组静注舒芬太尼0.15μg/kg,T组静注曲马多1.5mg/kg。患者再次出现中等程度疼痛时追加曲马多1.5mg/kg。记录并比较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苏醒后的镇痛评分(VRS)和镇静评分(SS)、苏醒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结果S组患者拔管时及拔管后5分钟心率、苏醒后5分钟和10分钟的VRS评分较T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血压、镇静评分、苏醒时间相近(P>0.05),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在术后早期镇痛中的效果较曲马多更佳,并可有效控制麻醉苏醒期的心率,适合应用于以短效药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全凭静脉麻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老年患者6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异丙酚麻醉)和瑞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及术后疼痛评分与苏醒时间.结果 术中舒芬太尼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瑞芬太尼组平稳(P<0.05);术后舒芬太尼组疼痛评分优于瑞芬太尼组(P<0.05),而术后瑞芬太尼组苏醒时间优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 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分别采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前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后者平稳,且术后前者镇痛效果优于后者,但后者苏醒时间优于前者,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单纯使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LC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瑞芬太尼组(R)、瑞芬太尼+芬太尼组(RF)和单纯芬太尼组(F)(n=20)。观察记录全麻诱导、维持及苏醒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停药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病人拔管后即刻、1、3、7、12h的疼痛程度评分(VRS)、意识状态评分(OAAS)及苏醒期并发症。结果与RF、F组及组内诱导前比,R组诱导插管时MAP较低,HR较快,术毕MAP较高,HR增快,术中维持过程无明显差异。RF、F两组间及组内在诱导与维持过程MAP及HR无明显差异,拔管及离开手术室时RF组MAP升高、HR增快。R、RF两组术后各观察指标时间差异无显著性,F组明显延长。三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R组术后VRS明显高于RF、F组(P〈0.01);组内与拔管后即刻相比,R组术后VRS评分均明显升高,RF、F组无明显变化。F组在拔管后即刻,术后1、3h的OAAS均明显低于R、RF组(P〈0.01)。结论与单纯使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相比较,在麻醉诱导期复合使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后期再以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其麻醉效应更加平稳,苏醒质量不受明显影响,术后不良反应更轻,并可减少患者术后对于镇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6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C)组、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R)组及异丙酚芬太尼靶控(F)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观察病人拔管后即刻、离开恢复室、拔管后1、3和24h的意识状态(OAAS),认知功能测试(MMSE),疼痛评分(VRS)及主诉需要阿片药镇痛的时间;观察恶心呕吐等副反应,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等。结果 ①C组诱导时的舒张压低于R组和F组,低血压者多于R组,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R组。F组的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R组。②三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但F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术后恢复室(PACU)的时间早于C组。F组病人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时、拔管后1h和3h的OAAS评分高于C组,R组病人离开PACU时的OAAS评分高于C组。F组病人拔管后1h的MMSE评分高于C组。R组病人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时、拔管后1h和术后24h的VBS评分高于C组和F组,需要阿片药镇痛者R组多于其他两组。三组病人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对高龄患者静脉麻醉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32例,年龄70-8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卡肌宁(瑞芬太尼组,n=16)及芬太尼+丙泊酚+卡肌宁(芬太尼组,n=16)行麻醉诱导维持。术后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自我陈述时间,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h、24h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瑞芬太尼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陈述自己姓名时间均明显早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2h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24h评分两组较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合用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至2016年1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9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应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行全身麻醉,B组应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行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拔管后恢复情况及不同阶段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首次诉求镇痛时间明显更短,拔管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更高,且拔管后0分钟、拔管后5分钟、拔管后10分钟及拔管后20分钟的改良OAA/S评分明显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HR和MAP在诱导后、插管、气腹及术毕与诱导前均明显更低,且与诱导后相比,两组患者的HR和MAP在插管、气腹及术毕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均能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瑞芬太尼由于体内代谢快,有利于患者的快速苏醒,但拔管后疼痛发生率高,应注意加强拔管后的镇痛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92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结果观察组术后2、4、8 h的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骨科手术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及七氟醚加芬太尼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0-75岁行择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组(SR组)和七氟醚加瑞芬太尼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组(CS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前、术后1h、3h、5h和24h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结果三组患者各时间点MM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1h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PR组、SR组和CS组分别有4例(20%)、有7例(35%),3例(15%)患者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降低;术后3hPR组和SR组分别有2例(10%)和有3例(15%)MMS分值较低,CS组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5h和24h三组MMS评分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均可引起一过性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三种麻醉方法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醚麻醉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45~80kg,性别不限,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PR组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3μl/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6 ng/ml;S组高流量吸入8%七氟醚-氧化亚氮.麻醉维持:PR组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2~3μg/ml,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2~6 ng/ml;S组维持七氟醚呼气末浓度1.3%~2.2%.记录诱导时间、麻醉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于拔管后即刻、拔管后30、60 min和离开PACU时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意识状态;于术前和术后1 h采用MMSE简易智能量表评价认知功能;PACU期间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并记录芬太尼的用量和使用情况;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术中和PACU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术后24 h进行随访,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麻醉的满意情况.结果 与PR组比较,S组诱导时间缩短,睁眼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延长,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30 min时OAA/S评分降低,PACU期间芬太尼使用率和芬太尼用量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升高,术中降压药使用率升高(P<0.05或0.01);两组术前及术后1 h时MMSE评分均在24分以上;两组诱导过程中胸壁强直、咳嗽和喉痉挛和窒息感的发生率、患者对麻醉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或七氟醚麻醉的效果较好,两种麻醉方法之间无绝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5-2019-04间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0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麻醉,观察组予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比较2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5、10、30 min镇静评分(OAAS评分),以及入手术室即刻(T0)、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后5min(T2)、术毕即刻(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拔管后5、10 min观察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T1、T2时MAP、HR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波动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采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能有效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羟考酮抑制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苏醒期疼痛的药效学. 方法 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2例,年龄65~74岁,ASA分级Ⅰ、Ⅱ级.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采用Minto模型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效应室浓度为3.0μg/L.待BIS值在40~45后,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5 min内完成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术中除瑞芬太尼外,不再追加任何镇痛药物,麻醉维持分别TCI丙泊酚(3.0 μg/L)、瑞芬太尼(2.5~3.0 μg/L).手术结束时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5 min采用改良序贯法静脉注射羟考酮.拔管后30 min测定患者术后VAS评分,VAS评分≥4分为术后急性疼痛.计算羟考酮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记录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结果 羟考酮抑制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苏醒期疼痛的EDs及其95%CI分别为0.126 mg/kg和0.093~0.181 mg/kg.32例患者术后有1例发生恶心、呕吐,无其他副作用发生. 结论 羟考酮(0.126 mg/kg)可以抑制半数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苏醒期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胃肠肿瘤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开腹胃肠肿瘤切除手术、麻醉时间超过3小时的患者25例,随机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12例,术中麻醉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静吸复合麻醉组(CIIA组)13例,术中麻醉以七氟烷+瑞芬太尼维持,其余麻醉处理相同。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连线测验量表(TMT)、简易视觉记忆量表(BVMT)、霍普金斯词语学习量表(HVLT)于术前1天、术后7天、术后30天对所有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MSE、TMT及BVM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天HVLT-T评分略有下降,术后30天逐渐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IA组患者术后7天HVLT-R评分下降较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30天均能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持续吸入3小时以上七氟醚可降低患者术后短时间语言记忆能力,较长时间可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分别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进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丙泊酚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30例)。记录2组患儿术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麻醉前(T0)、诱导后(T1)、气腹5 min(T2)、拔管后(T3)各时间段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等应激指标,术后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和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以及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瑞芬太尼组患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与T0相比,2组患儿T2、T3的MAP、心率、SpO2均逐渐降低(P<0.05)。在相同阶段对比中,瑞芬太尼组T1、T2、T3的MAP、心率波动均小于丙泊酚组(P<0.05),SpO2高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PAED评分低于丙泊酚组(P<0.05);苏醒6 h(t2)、苏醒12 h(t3)时刻较苏醒时(t0)时刻2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瑞芬太尼组t0~t3的FLACC评分均低于丙泊酚组(P<0.05);瑞芬太尼组总不良反应低于丙泊酚组(P<0.05)。 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股沟斜疝腹腔镜术中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优于丙泊酚组,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有效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和躁动程度,减轻对患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