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地区正常人骨定量超声测定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南京正常人跟骨超声随增龄骨量丢失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和骨折发生率。方法 采用美国Iamar Achilles跟骨定量超声仪,对南京地区3018名20~89岁健康人(男1120人、女1898人)行跟骨定量超声参数测量。结果 男女跟骨峰值骨量出现在20~29岁,男性随增龄参数值缓慢下降,女性从50岁开始各参数值陡然迅速下降,持续约20年,此后下降稍缓慢。男女两性在各年龄组中STI丢失率最高,OP患病率男性32%;女性53%,骨折发生率男性7%;女性13%。结论 跟骨BUA、SOS、和STI值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减少,其中男性变化趋势不如女性明显,女性OP患病率和骨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9年中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重新给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简称POP)所下的定义为: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至骨的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随着社会的日趋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常见病,WHO将之列为三大老年病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也不断上升,1997年统计约为83.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6%),到2010年时可能达11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2%)。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   总被引:114,自引:27,他引:114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约占世界人口的1/5。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对于骨矿研究和骨质疏松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参考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提出的高加索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和日本骨代谢学会制定的日本人群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根据我国近5年来大量DEXA测量的结果,得出如下中国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的股骨颈、正位腰椎L2-4的平均骨密度值和上世纪80年代末4万人群用SPA测前臂中远端1/3的结果为依据,凡其骨密度值与当地同性别的峰值骨密度相比,减少1%-12%为基本正常,减少13%-24%为骨量减少,减少>25%为骨质疏松,其中>37%为严重骨质疏松。又结合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预测原发性骨质疏松约为88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97%。60岁以上的女性将患有 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75岁以上的男性将患老年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中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据报导我国人口中60岁以上者约为900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经中日友好医院调查5083人,骨矿含量,80岁以上女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骨质疏松症(osteoprusis,OP)是低骨量、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变、被破坏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易于发生骨折,其矿物质与骨基质等比例减少(国际骨质疏松会议)。全球患者约2亿,我国约8400万人(包括骨量减少者,中国老年骨质疏松学会,2004)。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度增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该病已跃居世界各种疾病的第七位。据1994年巴黎OP防治会议资料,西方55岁以上妇女有1/3患此病。同时,OP及OP性骨折造成了数以千计人的残废及早逝。有关资料表明,在美国椎骨骨折和髋骨骨折的老年人中,20%在1年内死去,而生存达1年以上者,仅半数可以自由活动,21%需柱拐杖方可行走,25%丧失活动能力。可见,OP和OP性骨折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的肉体上和精神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7.
2018年全球有1810万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最终约50%转移到骨骼,脊柱骨转移在骨转移中最常见(约占70%)[2],其中94%~98%的脊柱转移瘤为硬膜外转移瘤[3].恶性肿瘤脊柱转移大部分是溶骨型或混合型,其破坏了正常的骨组织结构,导致脊柱不稳,进而引起脊柱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严重并发症,从而降低生存率[4]....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指低骨量和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简而言之骨质疏松是以全身的骨量减低、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极易导致骨折为结果的综合征。它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约达8千多万,占总人口的6.6%。同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代谢异常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骨密度(BMD)与体脂百分含量(%fat)的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门诊符合标准的老年患者,完成问卷调查、生化、骨代谢相关指标测定,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BMD及%fat.按中国糖尿病学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的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与非MS(NMS)组,按WHO骨质疏松(OP)的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及OP组.比较组间差异,分析MS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该人群MS患病率为69.03%,,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7.74%,低骨量患病率为35.48%.MS组骨量正常的百分率高于NMS组,骨质疏松的百分率低于NMS组,P值接近0.05(P =0.06).MS组各部分%fat均高于NMS组(P<0.01).在骨量正常、低骨量、OP三组间,年龄逐渐增大(P<0.01),BMI在OP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A区%fat与G区%fat比值(A/G)在正常组显著高于OP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S与股骨颈、全髋、腰椎各部位BM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0.13、0.17,但只有腰椎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MS与A区% fat,G区%fat,全身%fat以及A/G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33,0.51,0.24,P值均<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A区%fat和Cr为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该组人群MS以及骨量异常(OP及低骨量)患病率高.MS患者BMD和A区%fat、A/G高于NMS患者,OP患病率低于NMS患者.代表腹部脂肪聚集的A区%fat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我国是结核病负担最高的国家之一,全球每年新增900万结核病例,我国年新增病例约130万,排在印度之后列世界第二[1].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约占骨结核的50%,占全部结核的3%~5%[2].在脊柱结核外科手术中,普遍都存在着病灶区清除后的骨缺损问题,如何修复骨缺损区,如何选择合适的植骨材料,成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所面临的问题.现就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植骨材料选择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OP)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它的发生与峰值骨量高低和骨量丢失速度密切相关,而遗传与环境因素参与了峰值骨量的达到、维持以及骨量丢失的调节。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可解释60%~80%骨密度(BMD)的变化。近年来,对导致OP相关基因的研究成为热点,目前已对约60种与骨代谢有关的基因及其多态性与骨质疏松表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恶性肿瘤,在欧洲的年发病率为5/10万[1],STS在美国的发病率约为3/10万,约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2009年美国STS的新发病例约10 660例[2],国内王坚和朱雄增[3]统计STS年发病率约为2.4/10万.放疗是STS的危险因素之一[4].目前已经明确的STS亚型有50多种.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四肢,约占60%;躯干约占19%.目前,关于STS的临床指南主要有2010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ESMO)指南与2011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指南.STS的治疗在我国由骨科、普外科、肿瘤科、放疗科、化疗科等进行,但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13.
265例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分析了1997年1月至199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前臂远端骨折、椎体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部骨折及肱骨近端骨折等5种骨质疏捡性骨折(OP骨折)共计265例。其中年龄最大96岁,最小46岁,平均69.2岁。本着重分析了265例OP骨折的部位分布特点。结果显示,5种OP骨折的部位构成中,前臂远端骨折病人占30.6%,椎体骨折病人占29.1%,股骨颈骨折病人占18.9%,股骨粗隆部骨折病人占16.9%,肱骨近端骨折病人占4.5%。263例OP骨折的性别构成状况是,女性202例,占76.2%,男性63例。占23.8%。不同骨折部位男女构成比不同,前臂远端骨折男12.3%,女87.7%。椎体骨折男20.8%,女79.2%。而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部骨折和肱骨近端骨折男女构成比各为30%、70%,44.4%、55.6%;16.7%、83.3%,结果提示妇女绝经对前臂远端和椎体的骨量的影响可能较其他部位要大。骨质疏松症与年龄呈正相关。OP骨折的年龄特征在男女两性各不相同。男性63例OP骨折平均年龄75.6岁,其中70岁以下18例,占28.6%,70岁及以上45例,占71.4%。女性202例OP骨折平均年龄67.2岁,70岁以下115例,占56.9%,70岁及以上87例,占43.1例。  相似文献   

14.
信息动态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2000年以后全球年新增结直肠癌病例数约为90万,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处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在我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1],在上海等东部沿海城市则位居消化道肿瘤第1位.201 1年我国全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约为23.03/10万,病死率约为11.11/10万;2010年,上海地区男性结直肠癌发病率为52.25/10万,居肿瘤发病顺位的第3位,女性为44.69/10万,居第2位,5年生存率约为45%[2].右半结肠癌的发病率在结肠癌中所占的比例超过50%.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据估算,2006年我国50岁以上人群患OP数量高达6944万[1],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该数字仍会快速增加。OP可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如钙摄入不足、吸烟、饮酒、低体重等,然而遗传对其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有研究认为约有50%~85%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峰值变化由遗传因素决定[2],另有针对英国女性双胞胎的队列研究显示,腕部骨折的遗传度高达54%[3]。基于上述观点,近年来包括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OP)性骨折危险因素并提出于预措施。方法对159例老年人OP性骨折患者按年龄段分成2组,根据X光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通过对BMD的测定及询问患者骨折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女性骨折占69.10%,男性占30.90%,骨折发生频率依次为骨股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老年入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入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即可发生骨折,护理人员应针对OP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降低OP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杭州健康女性定量骨超声测定原发性骨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杭州健康女性骨超声速度(SOS)值随增龄减少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建立杭州地区女性骨超声速度值参考数据库。方法 定量超声法测定1208例杭州地区健康女性桡骨远端(RAD),第3指骨近节(PLX),第V跖骨(MTR)和胫骨中段(TIB)的超声速度值。结果 RAD、PLX、MTR和TIBSOS峰值(Peak of SOS)均出现在40-45岁,TJB的SOS峰值出现在35—40岁,此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绝经后妇女在绝经后早期和晚期各有1个SOS快速减少期,前见于桡骨近端,平均年减少率为2.4%,后见于胫骨中段,平均年减少率为1.8%。各部位骨SOS累积减少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到85岁4部位累积减少为13%-18%。60岁以后骨质疏松性症(OP)检出率为45%-70%,OP检出率以桡骨远端最高,60-70岁平均为67%,第3指骨近端次之约50%,胫骨中段最低为36%;75岁以后分别为70%,65%和45%。结论 全身各部位骨超声速度值到达峰值的年龄不同,峰值也各有差异。绝经后妇女骨超声速度值随年龄增加减少较快,应予激素和补钙治疗,桡骨远端为本地区SOS检测和OP检出的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18.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一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逐年增加。美国报道,每年约有150万因此发生骨折的患者,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其中脊柱骨折占30%。我国尚未有这方面的统计,但按人口比例绝对数将远远高于美国。长期以来,对老年骨质疏松所至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除卧床休息、口服药物和佩戴支具外,无其他积极的治疗方法,使许多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死亡率上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龄化社会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老年OP患者越来越多。高龄老年OP的发生与高龄老人体内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下降、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活动量下降、某些疾病等因素有关。高龄老年OP患者不仅脆性骨折的发生率高,而且骨折后容易致残、致死。高龄老年OP诊治的基本内容包括普查和健康教育、选择合适的抗OP药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等。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检测是高龄老年OP患者选择抗OP药物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对BTMs较高的高龄骨量减少和OP患者,应选择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类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而对BTMs较低的高龄OP患者,应选择使用促骨形成药物(如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要注意根据高龄老年OP患者骨密度和BTMs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  相似文献   

20.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PET)是来源于胰岛细胞的肿瘤性疾病,有文献[1]显示其年发病率约为4/100万,占胰腺肿瘤性疾病的0.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