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啶对口腔颌面外科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 ~65岁,随机分为3组:瑞芬太尼组(R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在手术结束10 min前,R组予以持续TCI输注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1.5 ng/mL;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C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3组患者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Ramsay镇静评分、呛咳人数、躁动人数、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组和D组心率、平均血压在拔管时显著低于C组(P<0.05);R组和D组Ramsay评分在拔管后5、10min显著高于C组,且D组显著高于R组(P<0.05);R组和D组发生呛咳和躁动的人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5),3组患者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均可明显减轻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呛咳和躁动,不延长拔管时间.右美托咪定较瑞芬太尼在苏醒期间能提供更长时间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口腔癌术后患者留置气管导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口腔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各40例.2组均行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D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1μg/kg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术中泵注0.2~0.6μg/(kg·h)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术毕镇痛泵内给予1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使用右美托咪定(DDM)施行监测性麻醉管理(MAC)用于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术前预防性行PDT的口腔颌面肿瘤手术患者3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9例。D组静脉注射DDM 0.5μg/kg,10 min泵完;M组静脉注入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1μg/kg。给药后,2组患者局部浸润麻醉后行PDT。观察记录给药前(T0)、用药后(T1)、切皮时(T2)、置入气管切开插管时(T3)各时点患者MAP、HR和Sp O2;记录气管切开过程中患者术中Ramsay评分、呛咳、呼吸抑制、心血管反应等不良事件,术后24 h随访患者对PDT不良回忆情况。结果:D组T1,T2时MAP,HR明显低于T0时,而M组T3时MAP和HR高于T0时(P<0.05);T1、T2和T3时D组MAP和HR明显分别低于M组(P<0.05);T0~T3时点D组呛咳、呼吸抑制低于M组(P<0.05)。结论:在PDT中采用监测性麻醉管理,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比,单次输注右美托咪定更有利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呛咳和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HRV)分析评价小剂量经鼻喷雾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老年患者术前焦虑和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2组(n=30)。右美托咪定组(D组)术前经鼻喷雾右美托咪定0.5μg/kg;对照组(C组)等量生理盐水,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0)、入室(T1)及气管插管(T2)时的血流动力学、心率变异性指标、镇静评分及BIS值变化。结果:T1时,D组与C组Ramsay评分分别为2.8±0.7和1.1±0.3,BIS值分别为87.3±6.1和97.4±0.5,SD1分别为20.9±7.0和15.4±5.4,SDNN分别为30.9±6.6和37.1±7.0,LF/HF分别为1.3±0.3和2.6±0.4(P<0.01)。T2时,D组与C组SD1分别为10.4±3.5和7.7±3.1,SDNN分别为59.2±6.5和70.1±7.1,LF/HF分别为5.1±0.5和7.5±0.5(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小剂量鼻腔喷雾能够有效缓解颌面外科老年患者术前焦虑并且可以减小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氢吗啡酮联合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患者镇静及镇痛的作用。方法:将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患者4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丙泊酚-氢吗啡酮组(P-H组,20例)、丙泊酚-右美托咪定(P-D组,20例)。P-H组以异丙酚0.5~1mg/Kg·h-1持续泵注复合氢吗啡酮4~8μg/kg·h-1持续泵注;P-D组以异丙酚0.5~1mg/Kg·h-1持续泵注复合右美托咪定0.2~0.6μg/kg·h-1持续泵注。比较2组患者的Ramsay评分、心率、血压、呼吸等变化。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拔管前2组的动脉血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无显著差异;2组间各时点SPO2、MAP、RR、RAMSAY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间HR在T2、T5、T6时点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泵注丙泊酚-氢吗啡酮可以取得静脉泵注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类似的临床疗效,且无减慢心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腮腺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行腮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各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相同,手术结束前30 min,D1、D2、D3组分别将右美托咪定0.4、0.8、1.2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20 mL,10 min内缓慢泵入,C组泵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O)、拔管即刻(Tl)、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PACU期间呛咳、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拔管即刻的Ramsay镇静评分及数字等级疼痛评分(NRS);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使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管即刻C、D1组血压、心率较拔管前显著升高(P<0.05),D2、D3组升高不显著(P>0.05).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10 min,D1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在PACU的躁动发生情况与C组相近(P>0.05),呛咳的发生率及程度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即刻的Ramsay镇静评分及NRS与C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D2、D3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同时点C、D1组显著降低,躁动、呛咳发生率及程度显著低于C、D1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显著增高(P<0.05),NRS显著降低(P<0.05).D3组的Ramsay镇静评分较D2组显著增高(P<0.05),NRS显著降低(P<0.05).D3组患者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较D1、D2、C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腮腺手术结束前泵注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提高苏醒质量,中等剂量的右美托咪定(0.8 μg/kg)更安全,不延长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用于儿童口腔全麻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120例拟行口腔全麻治疗(>90 min)的患儿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组(D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60例。D组经面罩吸入4%~6%七氟烷,静脉推注芬太尼1 μg/kg,咪唑安定0.1 mg,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3 mg/kg。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气管插管,以2%~3%七氟烷吸入维持。手术开始时,泵注丙泊酚,速度为9~12 mg/(kg·h);同时先以1 μg/kg速度泵注右美托咪定15 min后,减为0.5 μg/(kg·h)维持直至手术结束。S组未泵注右美托咪定。监测患儿入室(T1)、睫毛反射消失(T2)、泵注右美托咪定10 min(T3)、手术开始(T4)、手术结束(T5)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手术完成时间、手术后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内小儿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采用 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手术完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T3-T5时D组MAP、HR显著低于S组(P<0.05), 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S组(P<0.05);D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高于S组;在PACU内,D组小儿苏醒期PAED评分显著低于S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用于儿童口腔全麻手术,患儿循环指标稳定,对呼吸影响小。虽然苏醒时间有所延长,但可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镇静药对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留置经鼻腔气管导管患者的镇静作用及其可能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留置经鼻腔气管导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为3组,每组20例。患者入ICU后,各组患者均采用氢吗啡酮镇痛,分别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镇静,分别记录入ICU镇静前(T0)和镇静开始后30 min(T1)、1 h(T2)、2 h(T3)、6 h(T4)、12 h(T5)和拔管后10 min(T6)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和BPS镇痛评分以及生命体征;记录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T5时,右美托咪定组BPS评分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和丙泊酚组(P<0.05)。3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显著高于与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患者并发躁动的人数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丙泊酚均能满足ICU患者的镇静需要,且右美托咪定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减少ICU患者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简称右美)对口腔颌面手术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全麻下行口腔手术患者55例,术后入苏醒室,随机分为右美组28例,使用右美托咪啶0.3μg/kg静脉推注。对照组27例,使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推注。评估苏醒期发生躁动情况,记录2组入室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记录入苏醒室即刻、入室后5、15、30、60、120min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镇静评分。采用SAS9.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右美组(18%)较对照组(70%)显著降低(P<0.05)。入苏醒室后5、15、30、60min,右美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入苏醒室后5、15、30、60、120min,右美组患者心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入苏醒室后15、30min,右美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2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术后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啶0.3 μg/kg一次静脉推注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口腔手术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清醒插管的镇静效果及其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需行清醒插管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5例),即右美托咪定(DEX)组和咪达唑仑+芬太尼(MF)组.插管前20 min,DEX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MF组给予生理盐水50 mL;插管前5 m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腔喷雾右美托咪定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需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DEX组鼻腔喷雾1.5μg/kg右美托咪定,C组鼻腔喷雾生理盐水,30 min以后实施局部麻醉,拔出下颌第三磨牙。每10 min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评估患者的改良OAA/S评分,同时记录注射局麻药时的VAS评分。结果:DEX组的SBP和HR在鼻腔喷雾给药后的3060 min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在给药后2060 min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在给药后2060 min时出现镇静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局麻药时两组患者均感到轻微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喷雾右美托咪定1.5μg/kg,能够有效、安全且便捷地应用于健康成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镇静,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时的镇静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的困难气道患者(Mallampati分级≥Ⅲ级)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min分别静脉推注生理盐水(NS组)或右美托咪定0.5μg/kg(DEX组),推注时间为10min。比较2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拔管期间患者呛咳和躁动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拔管事件的回忆情况;观察HR、SBP、DBP、RR的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SAS 9.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期间DEX组呛咳评分和躁动评分显著低于NS组(P<0.01);Ramsay评分和回忆度评分显著高于NS组(P<0.01)。与诱导前相比,用药后DEX组HR、SBP、DBP均显著降低(P<0.01),拔管时HR、SBP略上升,拔管后1、5、10min时HR、SBP、DBP、RR与诱导前无明显差异(P>0.05);NS组HR、SBP、DBP在苏醒拔管期间均显著高于诱导前,且高于DEX组(P<0.01)。NS组寒颤发生率高于DEX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能明显减少患者呛咳和躁动,产生良好的遗忘作用,且不延长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右美托咪定与尼卡地平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正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 组)和尼卡地平组(N 组)。控制性降压:D 组以1μg/kg 剂量泵注右美托咪定,10 min 后以0.2~0.7μg/(kg·h)维持;N组泵注尼卡地平0.75μg/(kg·min)至目标血压后以0.2~0.5μg/(kg·min)维持。记录诱导前(T0)、降压即刻(T1)、降压后10 min(T2)、20 min(T3)、30 min(T4)、60 min(T5)、停止降压后10 min(T6)、30 min(T7)、术毕(T8)HR、MAP 变化;记录阿片类药物用量、拔管前 Riker 评分、拔管后5 min Ramsay 评分。结果:2组 T2~T7时 MAP 与 T0比较明显下降(P <0.05);与 N 组比较,D 组拔管后5 min Ramsay 评分明显增加(P <0.05),瑞芬太尼用量、拔管前 Riker 评分明显下降(P <0.05)。结论:与尼卡地平比较,右美托咪定行控制性降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以及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将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需要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乳膏组(R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20例)、0.9%氯化钠溶液组(N组,20例)。在开始缝合切口时(约术毕前1 h),R组和D组分别用30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 N组以同样的时间输注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在术毕气管切开更换气管套管时,R组在气管套管外壁涂抹利多卡因乳膏。比较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期间呛咳、躁动的情况以及心率(HR)、血压(BP)和呼吸(RR)的变化。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三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2)苏醒期R组追加芬太尼的次数和追加芬太尼后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90%以下的例数均明显少于D组和N组(D组:χ2=7.619,P=0.006,χ2=8.547, P=0.003;N组:χ2=25.600,P<0.05,χ2=24.000,P<0.05),D组少于N组(χ2=7.619,P=0.006;χ2=6.995, P=0.008);(2)苏醒时呛咳评分R组明显低于D组和N组(D组:P=0.006;N组:P<0.05),D组明显低于N组(P=0.007),追加芬太尼后D组和N组呛咳评分明显下降,苏醒30 min至1 h又再度上升,而R组的呛咳评分在苏醒期各时间点都较低且无明显波动(F=0.716,P=0.702);(3)苏醒期Rass评分显示R组一直处于平稳的最佳镇静状态(F=0.886,P=0.662),而D组和N组的镇静程度不佳,在追加芬太尼前后呈现由烦躁到镇静过度的转变,其中N组最为明显(D组:F=4.335,P=0.017;N组:F=20.476,P<0.05);(4)麻醉诱导前与苏醒期R组HR、BP及RR的变化均不明显(HR:F=1.876,P=0.225;MAP:F=1.520,P=0.301;RR:F=1.112,P=0.465),D组和N组的波动比较明显,其中N组波动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龋齿治疗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复杂龋齿治疗术患儿64例,年龄3~6岁,ASAⅠ级。随机将患儿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2例。D组在麻醉诱导同时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15 min,然后以0.4μg·kg^-1·h^-1持续泵注至术毕前30 min。C组以同样方案泵注生理盐水。分别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1h(T1)、术毕(T2)、苏醒时(T3)的HR、MBP,以及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Glu)水平,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总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Ramsay镇静评分、FLACC镇痛评分与PAED躁动评分。结果:(1)围术期生命体征比较,T0时,患儿HR、MA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D组HR、MAP显著低于C组(P<0.05)。(2)应激反应指标比较:T0时,两组患儿Cor、NE、Gl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D组Cor、NE、Glu显著低于C组(P<0.05)。(3)复苏质量与麻醉药总量比较:两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D组患儿丙泊酚总用量、镇静、镇痛、躁动评分值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用于全麻龋齿治疗患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降低应激反应,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正颌术后带管患者镇静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择期行正颌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A、B组分别给予0.4、0.8μg/(kg·h)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C组则给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h)+音乐疗法.分别记录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术毕入监护室后3 h(T1)、6 h(...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帕他莫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拔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复合丙帕他莫组(S+P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S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2μg/kg,S+P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输注20g/L丙帕他莫50mL,C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50mL。分别记录患者手术结束时(T0)、拔管后1min(T1)、3min(T2)、5min(T3)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以上各时点抽取动脉血测定血糖,记录清醒和拔管时间以及其他不良反应。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T1-T3时,S组及S+P组的MAP、HR均低于C组;T1-T3时,C组血糖高于T0时,同时也高于S组及S+P组。拔管时,C组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S组及S+P组,S组的清醒时间较S+P组及C组显著延长。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拔管前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帕他莫,可以减轻苏醒期拔管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