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寻找产褥期抑郁症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产褥期抑郁症自评量表对笔者所在医院30例产褥期抑郁症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B型性格、年龄偏小、独生子女、不良妊娠结局对产妇的抑郁情绪影响很大.结论 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极大的影响母婴的身体健康,对家庭、社会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社区从各方面,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有效的改善孕产妇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预防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临床观察了8例产褥期抑郁症患者.结果:个人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家庭因素事发生产褥期抑郁症的主要原因.积极对产妇进行孕期教育、入院教育、产时教育、重视产后指导和心理疏导、产褥期的家庭访视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加强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产科因素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方法 采用Edimburhg产后抑郁量表和自拟产科因素调查表对360例产妇产褥期进行调查,统计其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结果 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6.11%,产科因素中不良生育史,妊娠合并症,难产或剖宫产均是产褥期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而参加孕妇学校及导乐分娩可降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孕次对产褥期抑郁症无明显影响. 结论 加快产科服务模式的转变,开展无痛分娩及导乐分娩,处理好妊娠合并症,降低难产或剖宫产率,可降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赵静玲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192-2193
目的:总结分析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护理策略。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7月到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18例产妇进行研究,采用EPDS抑郁症自评量表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根据评分标准评价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率,并总结分析原因,为更好的护理做准备。结果:根据EPDS评分标准,评分≥13的占12.2%,518例产褥期妇女中产褥期抑郁症的占12.2%。对产褥期抑郁症可能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产褥期抑郁症可能与产妇年龄、不良孕产史、婚姻状况、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及出生胎儿性别有关系。结论:产褥期抑郁症不是某种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社会、心理及妊娠等因联合作用的结果,针对孕产妇不同的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减少抑郁症的发生率,因此,针对相关原因进行有效合理的护理对于预防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素香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090-1090
产褥期抑郁症是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造成产褥期抑郁症的可能因素很多,包括产科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生理、内分泌因素等,其中社会生理因素被认为是主要因素。为了解新生儿性别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本文对我院正常分娩的300例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其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产褥期抑郁症的相关发病因素,寻找预防产褥期抑郁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对40例产褥期抑郁症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0例产褥期抑郁症中大专以上学历16例(占40.0%),经济状况不佳22例(占55.0%),夫妻关系不融洽15例(占37.5%),婆媳关系不融洽18例(占45.0%),62.5%没有定期产前检查,80.0%没有参加孕妇学校,剖宫产24例,(占60.0%),产钳助产5例,(占5.0%)。学历、孕产期保健、手术产、家庭收入、家庭关系与产褥期抑郁症相关。结论产褥期抑郁症危害母婴健康,中高学历者压力大、孕产期缺少保健、手术产、家庭收入低、家庭矛盾、夫妻关系不和、产后亲属关心较少是促发产褥期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加强孕产期心理保健及分娩知识的宣传教育,调节好家庭成员的关系,及早预防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褥期抑郁症患者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40例产褥期抑郁症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40例患者中37例发生情绪及心理的转变,有效率为92.5%。结论: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给予及时、正确、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及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褥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115例产褥期抑郁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产后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64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HAD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阻断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用自编调查表和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408例产妇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3.24%(54/408),与产妇文化水平、家庭收入、夫妻感情、产前思想准备、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产后睡眠、新生儿健康等因素明显相关。结论:产褥期抑郁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各种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在妊娠、分娩、产褥、哺乳期,受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妊娠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孕产妇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的情绪变化。如果不及时给予心理指导,部分孕产妇会发展为情感障碍,尤以产褥期抑郁症多见。及早发现,对孕产妇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能减少和避免孕产妇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就诊的115例产褥期抑郁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产后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64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两组HAD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施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阻断产褥期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产后抑郁症,又称为产褥期抑郁症(PPD),是指产褥期发生的以抑郁症群状为主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产褥期精神障碍从轻到重可分为产后忧郁、产后抑郁症、产后精神病.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对768例产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孕前异常社会心理因素、病理妊娠(含合并症)、难产(剖宫产、产钳)与抑郁症发生高度相关(P<0.001)。女性新生儿亦和抑郁症发生相关(P<0.05)。提示孕前异常社会心理因素是引起产褥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认为重视孕产妇的心理因素,加强对孕妇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关爱,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医疗模式的转变,可以减少产褥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产褥期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抑郁,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症状最明显,表现为心情压抑、沮丧、感情淡漠、不愿与人交流,还有的产妇对生活对家庭缺乏信心,流露出对生活的厌倦,注意力不易集中等,也可伴有头晕,头疼,胃部不适,心率加快(辅助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妇女300例,将其分为2组:宣教组150例,于产前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150例,未实施心理干预。2组年龄、孕次、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褥期抑郁症诊断标准采用产后抑郁筛查量表进行诊断。该表对产后抑郁的筛查具有高灵敏度(94%)及特异性(98%),该表共有7个因素,每个因素由5个条目组成,7个因素包括睡眠/饮食失调、焦虑/担心、情绪不稳定、精神错乱、丢失自我、内疚/羞耻和自杀的想法。根据产妇们选择对每个条目不同意或同意的强烈程度分为5级:1级(强烈不同意)、2级(不同意)、3级(中立)、4级(同意)、5级(强烈同意)。筛查患者的临界值为总分大于等于60分,筛查严重患者的临界值为总分大于等于80分。结果宣教组抑郁症的发病率为0.67%(1/150),对照组抑郁症的发病率为5.33%(8/150),从中可以看出,经心理干预的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抑郁症状 ,曾称为产褥期抑郁症 ,又称为产褥期精神障碍、产后抑郁症 ,中医称之为产后脏躁。近 2 0年来 ,经对产褥期抑郁症的研究 ,认为妊娠分娩可引起生理、心理、病理及社会角色方面的巨大变化 ,若产妇在这一特殊转化时期 ,不能做出适应性调整 ,就有可能导致精神疾病。为探讨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表现 ,作者对来本院就诊孕妇作了调查。1 对象和方法1 .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 2 0 0 1年 1~1 1月在本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孕妇2 1 1例 ,年龄 1 9~ 4 1岁 ,平均 2 6 .89岁。以往无精神病史及人格障碍 ,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孕期心理状况与产褥期抑郁症的关系,研究早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褥期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所门诊建卡的407例孕妇进行心理测试,将产前妇女心理测定表得分〉7分和≤7分的孕妇分成I组和Ⅱ组。再将I组和Ⅱ组分别随机分成观察I组、对照I组、观察Ⅱ组、对照Ⅱ组,观察I组建立微信群让孕妇与医生随时沟通,结合一对一心理疏导进行早期干预,观察Ⅱ组邀请配偶及婆婆一起集中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则常规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产后第1次家访时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筛查。结果:I组、Ⅱ组产褥期抑郁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3.3%和7.7%。观察I组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20%;对照I组发生率50%;观察Ⅱ组发生率3.7%;对照Ⅱ组发生率11%;观察组与对照组资料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产褥期抑郁症与孕期心理状况关系密切,开展早期心理干预可减少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产褥期抑郁症2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产褥期抑郁症与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妇文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40例孕足月单胎健康初产妇,按产科常规分娩而不进行干预,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表和自评抑郁量表(SDS),派专人对240例产妇产前、产时、产后进行随访,以直接询问和观察的方式填表,分析240例产妇的情绪变化,用SDS诊断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240例产妇发生抑郁症状81例,发生率33.75%,新生儿性别、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妇文化程度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有明显关系,而产妇的职业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无关.结论应该加强孕产妇围产期的精神卫生保健和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18.
产后抑郁症的调查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减轻产后抑郁产妇的痛苦 ,预防自杀行为 ,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方法 :笔者采用拉网式问卷方式 ,对孕妇发生抑郁症相关因素的调查 ,有明显致病因素 ,产后再用产褥期抑郁症诊断标准确诊抑郁症 (与医生诊断相符 )或疑有抑郁倾向 ,最后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作护理干预前后产妇抑郁程度的比较。结果 :对有明显致抑郁因素 ,占孕妇群体 32 .2 % ,产后抑郁者发生率占 12 .1% ,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抑郁症有显著意义的下降。结论 :对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张月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6):689-689
目的:讨论心理支持护理在产褥期抑郁症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9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支持护理的方法与技巧。结果:通过运用心理支持取得了产褥期抑郁症患者的合作,使其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心理支持能有效地满足产褥期抑郁症的精神需求,有效地促进母婴健康,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计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生情况的诱因及病因,并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SDS≥41分为阳性,SDS<41分为阴性.对妇产医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住院分娩的无慢性躯体疾患、无精神障碍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孕前、孕期、产后除了常规的产前检查,同时还给予孕期保健的培训、心理辅导等.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产前检查,比较2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论 重视产褥期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护理,加强孕期优生检查、产前、产时的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对防止产褥期抑郁症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