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路术后C5神经根麻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OPLL患者157例.其中9例术后卅现C5神经根麻痹。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其中5例患者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本组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为5.7%.包括单开门椎管成形术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术7例。其临床表现为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下降至1~2级,肩部及上臂外侧感觉障碍,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随访1~4年,9例患者的肌力均恢复至3~4级,7例感觉恢复正常。结论: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后路手术治疗OPLL的并发症之一,经过功能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获得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2.
肩胛盂骨折后方手术入路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为肩胛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提供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20具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对肩关节后方的有关解剖结构。即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的形态、比邻及其间的神经界面等进行了观测,临床应用4例。结果:三角肌和冈下肌与小圆肌之间存在神经界面。沿小圆肌上缘与冈下肌之间进入。可避免损伤腋神经和旋肱后、旋肩胛血管。结论:后方入路对肩胛盂横行、纵行和粉碎骨折都适合,是肩胛盂骨折的最好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联合尺神经束支和臂丛外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臂丛损伤6例,其中单纯上干损伤4例;上中干为主,合并下干部分损伤2例.伤后平均2.8个月接受手术.术式包括尺神经部分束支转位至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膈神经或者副神经斜方肌支转位至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转位修复腋神经肌支.用肱二头肌、岗上肌和三角肌肌力,肩外展和上举角度,尺神经功能损失等指标对手术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6例中5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肱二头肌均在术后3~4个月开始恢复肌力.随访时间18个月以上的4例屈肘M_4~+~M_5;随访时间4个月的1例屈肘M_3~+.其中3例行外展功能重建,单用膈神经修复的病例上臂可上举至180°,外展肌力M_4~+;联合副神经和肱三头肌长头肌支修复的病例上肢可外展90°,肌力M_4~-;单用副神经修复的病例上肢可外展80°,肌力M_3~+.3例手部握持力与术前相同,2例增强.4例手部尺神经供区功能无明显影响,1例小指掌侧皮肤感觉减退,第一骨间背侧肌萎缩.结论 尺神经部分束支转位修复肱二头肌支可以有效的恢复臂丛损伤后屈肘功能;用膈神经修复肩胛上神经可能取得更好的肩外展和上举效果;本组臂丛下干部分损伤的病例受伤均在3个月内,采用此术式同样恢复了肱二头肌功能,未加重原有的手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Song J  Chen L  Gu YD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0):763-767
目的 实验性比较同侧C7神经根全根移位与其他3种方法治疗臂丛上千根性撕脱伤的疗效.方法 120只SD大鼠建立上千根性撕脱伤模型后随机等分为4组,每组30只.(1)A组:同侧C7移位至上千+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2)B组:Oberlin手术(尺神经一束移位至肱二头肌支)+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至腋神经前支;(3)C组:膈神经移位至上千前股+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颈丛运动支至上千后股;(4)D组:膈神经移位至上千前股+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不作腋神经修复.术后3、6和12周每组取10只大鼠作Ochiai评分、Barth足错步试验、Terzis梳头试验及神经再生指标的榆测.结果 术后3周,A组3项行为学检测指标与3个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腋神经电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3个对照组,其余各项腋神经及三角肌组织学指标均显著优于C组和D组,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除肌皮神经再生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显著优于C组外,其余肌皮神经及肱二头肌的电牛理与组织学检测指标与3个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A组各项行为学观察、几乎全部腋神经和三角肌的电生理与组织学检测以及部分肌皮神经和肱二头肌的电生理与组织学检测指标均已显著优于3个对照组.结论 同侧C7神经根移位对治疗臂丛上千根性撕脱伤的实验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1岁。酒后驾驶摩托车摔伤左上肢3个月入院。临床表现:左上肢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冈上肌、冈下肌、肱桡肌、旋前圆肌、旋后肌、桡侧腕屈肌等瘫痪,肩关节不能外展或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或伸展,腕关节屈曲力量减弱,手指活动可;肢体皮肤感觉功能可,Horner 征阴性。诊断:左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入院1周后行臂丛神经探查术,取锁骨上“V”  相似文献   

6.
(四)肱三头肌长头和肱二头肌短头移位术 1915年Slomann将肱三头肌长头移位到肩峰,替代瘫痪的三角肌中部纤维[21];1932年Ober[50]将肱二头肌短头加了进来,取得较好疗效.Haas[21]认为单用三头肌重建外展,肌力明显不足,疗效差,可辅以二头肌短头或胸大肌.以后,Davidson(1936)[51]、Harmon(1950)[52]和Leffert(1988)[22]等人相继实施了此术,均有好的疗效.方法是:侧卧,由腋窝前壁至肩峰及肩关节后方做"军刀状"切口,显露三角肌及止点;从三角肌前缘分离,显露喙突及其上的肌肉附着,将肱二头肌短头与喙肱肌、胸小肌肌腱分离出来,由喙突切断使其带有一部分骨质,然后向远侧游离至肌皮神经入肌处;分离三角肌后部,显露肱三头肌长头,将肌止连同一小部分骨质由肩胛骨卸下,向远侧游离至肱骨上1/4;显露肩峰前后部,在平坦处撬开骨皮质,做出两个骨窗,将肱二头肌短头、三头肌长头穿经三角肌前后部纤维至肩峰前、后骨窗,外展肩关节,用丝线做缝合固定,术后予以外展架固定.如果肱二头肌短头过短,不能到达肩峰顶端,可取胸大肌上部肌腱或髂胫束桥接,二头肌短头移位至肩峰有增进前屈的作用[1].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33岁,汉族。以"摔伤后颈部疼痛伴双上肢麻木3 d"为主诉来诊入院。查体:颈后区棘突间压痛,双上肢各肌肌张力未见异常,皮肤浅感觉减退,痛觉过敏;躯干及双下肢皮肤感觉正常;双上肢三角肌及肱二头肌肌力Ⅴ级,肱三头肌、腕伸屈肌肌力、指伸屈肌肌力Ⅲ级,双下肢髂腰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踇伸肌、小腿三头肌肌力Ⅴ级;双侧霍夫曼征阳性;双侧肱三头肌反射、肱二头肌反射、桡骨  相似文献   

8.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1],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2].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近期研究证明NDI、SF-36、SF-12及VAS疼痛评分等评分系统都是较为可靠的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的方法[3],但由于个体对于不适及疼痛等的耐受能力不同,所以利用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较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桡侧腕屈肌H反射是一项常规且可靠的评估C6及C7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神经电生理技术[4~7].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术前及术后桡侧腕屈肌H反射的相关电生理参数的变化对C6或C7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地评估.  相似文献   

9.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肱骨近端的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基层医院积极进行手术的病例不多,而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病例更少。自2002年10月~2004年6月笔者开展人工肱骨头置换术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3例,女5例;年龄47~93岁,平均67.3岁。新鲜骨折7例,陈旧性骨折1例。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例,四部分骨折5例。1.2手术方法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暴露肱骨上端后,距肱二头肌腱长头附着点1cm外切断,沿肩胛盂的骨性标志切开关节腔,取出肱骨头。以肱二头肌腱长头紧张度确定假体置入的深度,水平位屈肘90°,确定后倾角,按…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肩袖损伤中,肩胛下肌损伤者较肩袖上部结构损伤者少见。本文的目的是报告单纯肩胛下肌损伤的治疗结果。 方法:本文复习手术修复84肩肩胛下肌腱的手术记录,手术时平均年龄53.2岁,发病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2.5个月。创伤性断裂57肩,退变性断裂27肩。肩胛下肌上1/3断裂23肩,上2/3断裂41肩,完全断裂20肩。伴肱二头肌腱长头脱位或半脱位54肩,肱二头肌腱长头断裂10肩。同时行肩胛下肌腱修复和肱二头肌腱长头固定术48肩,同时行肱二头肌腱长头切断术13肩,同时行肱二头肌腱长头复位4肩。术后平均45个月(范围,24-132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平均Constant评分由术前55.0分,提高至术后79.5分,75例患者的疗效满意或非常满意。术前伴有轻度的孟肱关节炎4肩:术后有盂肱关节炎27肩,其中轻度25肩,中度2肩。不管肱二头肌腱术前有无病变,在修肩胛下肌的同时均行肱二头肌腱切除或固定术,以提高主观和客观的效果。结论:选择核实的病例行单纯的肩胛下肌断裂修复可较满意地改善肩关节功能。此外,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在修复肩胛下肌的同时常规进行肱二头肌腱长头的切除和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1.
成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运动反应终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胸大肌、三角肌运动反应作为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定位下成人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终点的可行性。方法择期成人上肢手术240例,PNS定位下行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均分为四组:胸大肌运动反应终点组(A组)、三角肌运动反应终点组(B组)、肱二头肌运动反应终点组(C组)和胸大肌、三角肌或肱二头肌运动反应终点组(D组)。比较组间刺激域电流、获得终点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各神经分支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效果、各神经分支感觉阻滞效果及神经阻滞综合效果。结果D组获得终点时间短于A、B、C组(P<0.05),组间刺激域电流、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各神经分支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效果、各神经分支感觉阻滞效果及神经阻滞综合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阻滞综合优良率90.8%。结论胸大肌、三角肌运动反应终点可作为PNS定位下成人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针正确定位的满意、安全标志。  相似文献   

12.
正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后路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961年由Scoville~([1])和Stops~([2])首次报道,C5神经根麻痹的定义尚未统一,目前大部分学者将其定义为颈椎减压术后无脊髓症状加重情况下新发的三角肌和(或)肱二头肌麻痹,肌力下降超过1级~([3])。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对颈椎病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研究尚无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肩胛上神经损伤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一个原因。 195 9年 ,Kopell和Thompson首先报告此征〔1〕。早期的文献报道较少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对此征的认识正逐渐深入。1 解 剖肩胛上神经是运动和感觉混合神经 ,发自臂丛神经的上干 (C5~C6 ) ,如有变异可来源于C4 神经根。肩胛上神经支配冈上肌和冈下肌的运动 ,并且发出感觉支到喙锁韧带 ,喙肩韧带 ,肩峰下囊 ,肩锁关节和盂肱关节。对肩胛上神经皮肤支配的研究目前报道较少 ,Ajamini发现肩胛上神经的一个皮支支配上臂近端外侧 1/3皮肤的感觉〔2〕。肩胛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健侧C7 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修复臂丛上干损伤重建肩外展、屈肘功能的中期效果.方法 健侧C7 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修复臂丛上干损伤患者15例,男14例,女1例;年龄15~43岁,平均30岁.全臂丛撕脱伤7例,上、中干撕脱伴下干不全损伤6例,上、中干损伤2例.健侧C7 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到患侧臂丛上干的距离平均(7.6±1.7)cm,8例同时行副神经或膈神经移位单独修复肩胛上神经.结果 随访36~63个月,平均50个月.健侧上肢用力内收时,12例患者的肱二头肌、三角肌、胸大肌锁骨部、冈上肌肌力(8例来自副神经或膈神经的支配)均达到4级,大脑皮层运动支配中枢发生临床转化;另3例肌力为3级或以下,尚未发生大脑皮层运动支配中枢的临床转化.健侧上肢用力内收时,8例肩胛上神经单独修复者的肩外展角度平均78.0°,另7例平均43.1..结论 健侧C7 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可用于修复臂丛上千损伤,桥接神经的距离短,重建肩外展及屈肘功能的效果良好,大脑皮层运动支配中枢可发生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15.
胸肩峰动脉肩胛冈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为以胸肩峰动脉为蒂肩胛冈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 4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察了胸肩峰动脉走行、分支及分布。 结果 胸肩峰动脉主要分支中的肩峰支长度( 5 1± 0 1)cm、外径 ( 1 2± 0 2 )mm ,其三角肌支沿三角肌胸大肌间沟走行 ,除分支到三角肌和胸大肌外 ,与旋肱前动脉有恒定吻合 ,其外径 ( 1 9± 0 2 )mm ,发出点至三角肌、胸大肌入肌点长分别为 ( 4 8±0 5 )cm和 ( 3 2± 0 4)cm。 结论 可设计以胸肩峰动脉肩峰支为蒂 ,或在胸肩峰动脉肩峰支和三角肌支分支前结扎动脉干 ,以三角肌支 肩峰支为蒂的肩胛冈外侧段骨瓣移位以修复肱骨近端。  相似文献   

16.
笔者于2007年6月收治1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刮匙刮除髓核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大出血.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4岁,因双上肢麻木1年,步态不稳1月入院.既往无溃疡病病史.查体:心、肺、腹无异常,颈椎生理前凸变直,颈椎间孔挤压试验及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胸骨角平面以下痛觉减退,触觉及深感觉存在,上肢皮肤感觉及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左股二头肌肌力2级,余肌肌力3级,肱二、三头肌肌腱反射及膝、跟腱反射存在,巴宾斯基征及霍夫曼征阴性.颈椎MRI示:C5、6、C,6、7椎问盘向后突出,压迫相应硬脊膜囊及神经根,诊断为颈椎病.  相似文献   

17.
例1,男,28岁。因左肩背部被他人用斧头砍伤4小时入院。诊断为左肱骨干中上段粉碎性骨折。1周后行开放复位,“V”型针内固定,术后左肩胛下角上翘,50天后左肩活动受限,局部感觉麻木、肌萎缩。肩关节X片示半脱位。术后10个月拔除髓内针,此时左肩失圆,三角肌、肱二头肌及肩胛带肌群广泛萎缩表现为垂肩。因晚期严重的上臂丛神经根损害无法手术修复遗留残疾。  相似文献   

18.
肩胛上神经卡压是较少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肩胛上神经卡压在诊断上不易与颈肩部的其他疾病区分。本文归纳了近期的文献报道,以进一步认识该疾病的病因及相应治疗。 1 解剖学 肩胛上神经起源于臂丛上干(第5、6颈神经根),第4神经根也参与它的组成。自臂丛发出后,往下进入斜方肌内,直至肩胛骨上缘的切迹,肩胛上动静脉跨过该处肩胛上横韧带进入肩胛窝,肩胛上神经在此韧带下穿过,发出运动支支配冈上肌和感觉支支配2/3的肩关节囊。主干继续沿着肩胛冈走行,穿过由肩胛冈关节盂韧带(又名肩胛下横韧带)和肩胛冈组成的纤维-骨性隧道,转至冈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2岁,农民,左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3周余,拟诊"左肩关节半脱位"于2003年12月20日入院.患者于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部疼痛、肿胀,左上肢放射痛,无发热,在当地医院经抗生素治疗疼痛部分缓解,但随后出现左上肢无力,左肩关节不能外展、上举.查体:左侧冈上、下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肌肉萎缩,肌力均为Ⅱ级.左肩关节周围压痛,盂肱关节外侧空虚感,Dugas征阴性,上臂前外侧针刺觉、触觉明显减退,左肩关节不能主、被动外展、上举,肱二、三头肌肌腱反射正常.  相似文献   

20.
<正>钙化性肌腱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钙化性肌腱炎虽可累及多种关节,但最常发生于肩关节,且常发生于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1],肱二头肌长头腱和肱盂关节盂唇属于钙化性肌腱炎发生的罕见部位[2-3]。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在30~60岁人群中较为常见[4-5],较常发生于肩袖止点临近1~2 cm处,急性发作时会引起肩关节的剧烈疼痛,夜间尤甚,患者因疼痛夜间痛醒。与此同时,因局部炎症黏连和疼痛造成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功能受限,肌肉力量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