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叶劲  曾敬初  梁有明 《广西医学》2005,27(11):1767-1768
目的通过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研究其周围血管神经解剖变异,熟悉这些血管神经的位置,以利术中保护、便于安全切除肿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34例鞍区肿瘤的手术切除过程中及摘瘤后观察其周围血管神经的变化。结果对鞍区解剖间隙Ⅰ—Ⅴ等间隙内血管和神经的结构移位、方向变化进行了描述和观察。结论了解和掌握在大型鞍区肿瘤中各间隙血管、神经的移位情况,对于全切除肿瘤而言应与熟悉鞍区正常显微解剖一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的结构及其在鞍区大型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8侧尸体头上采用翼点入路观察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的显微结构;并对磁共振诊断为大型垂体瘤7例及颅咽管瘤4例者,采取翼点入路、联合应用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及颅底第1~4间隙,行瘤内减压、逐步切除肿瘤.结果: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由大脑前动脉的A1段、大脑中动脉的M1段及前穿质围成,是一个狭小的组织间隙,内有Heubner等穿支动脉通过;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被瘤体扩大并可见肿瘤壁,经此间隙可分离、切除肿瘤上部,最终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3例.视力改善10例、失明1例.一过性尿崩5例、需要长期药物控制2例.结论:颈内动脉分叉上间隙的应用可增加肿瘤上部的显露,有助于手术切除和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合理入路。方法:取15个标本作鞍区的显微解剖观察,回顾性分析113例垂体腺瘤手术的观察和经验教训,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国人的鞍结节较平坦,间隙1容易采用。许多间隙2狭小,妨碍了外侧入路的展开,并且增加了视路并发症。经蝶入路提供了更好的肿瘤显露和治疗结果。结论:入路选择要强调个体化原则。虽然经单侧鼻腔入路最值得推崇,但额下入路不象以前评价的那么悲观,其中眶上锁孔入路前景良好,由于肿瘤形态的差异。向鞍旁显著扩展的肿瘤依然需要经翼点入路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的入路和方法.方法:对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鞍区肿瘤31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切除25例,大部分切除6例,全切率为80.65%.患者手术后均神志清醒,出现尿崩症17例,电解质紊乱22例,2周至3个月后恢复正常;3例发生视神经功能障碍,随访半年2例好转,1例失明;1例死于颅内感染.结论:经翼点入路是处理鞍区肿瘤最常用的途径,肿瘤突入第三脑室者经胼胝体入路,位于鞍内肿瘤采用经鼻蝶窦入路,可获很好的显露和全切肿瘤.显微手术技术是完成肿瘤全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鞍区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4例鞍区肿瘤选择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其中垂体腺瘤17例,颅咽管瘤4例,异位松果体瘤1例,脑膜瘤2例。结果:肿瘤切除19例。次全切5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手术视野清楚。损伤小,选择懵点入路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鞍侧腔颅神经鞘的发育及其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鞍侧腔外侧壁和穿行颅神经鞘结构,为此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45例胚胎标本和10例成人尸颅标本.对鞍侧腔行组织学连续切片和显微解剖观察。结果胚胎14周后鞍侧腔外侧壁发育形成二层结构,外层由脑膜层组成,内层由基质纤维包绕第Ⅲ、Ⅳ、Ⅵ和Ⅴ1颅神经复合体组成;脑膜鞘伴随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进入鞍侧腔直至前床突区,但其远侧端仅有周围神经鞘包裹。Meckel腔止于三叉冲经节后份,三叉神经分支仅有周围神经鞘包裹。脑膜鞘内的蛛网膜颗粒可能是鞍区脑膜瘤的来源之一。结论了解鞍侧腔外侧壁膜结构及其与颅神经鞘的关系,以利于术中保护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鞍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近年来在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方面的进展。方法 通过检索和查阅近年来有关鞍区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方面的文献,加以复习和综述。结果 鞍区肿瘤以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和脑膜瘤最为常见,因鞍区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但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条件下,可以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使并发症降至最低。结论 鞍区肿瘤以良性多见,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是根本治疗方法,手术入路的选择至关重要,术后并发症多数可以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鞍侧腔外侧壁和穿行颅神经鞘结构,为此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45例胚胎标本和10例成人尸颅标本,对鞍侧腔行组织学连续切片和显微解剖观察.结果胚胎14周后鞍侧腔外侧壁发育形成二层结构,外层由脑膜层组成,内层由基质纤维包绕第Ⅲ、Ⅳ、Ⅵ和Ⅴ1颅神经复合体组成;脑膜鞘伴随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进入鞍侧腔直至前床突区,但其远侧端仅有周围神经鞘包裹.Meckel腔止于三叉神经节后份,三叉神经分支仅有周围神经鞘包裹.脑膜鞘内的蛛网膜颗粒可能是鞍区脑膜瘤的来源之一.结论了解鞍侧腔外侧壁膜结构及其与颅神经鞘的关系,以利于术中保护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经眉弓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经眉弓眶上“锁孔”手术入路中的结构及其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3例成人尸头,取眉弓微骨孔入路,手术显微镜下解剖鞍区和鞍旁区,观察和测量其内容及比邻关系。结果鞍区和鞍旁区有5个间隙和8个脑池:视交叉前间隙、视交叉与颈内动脉间隙、颈内动脉外侧间隙、视交叉后上经终板入路间隙、颈动脉分叉上间隙,分别为第1至第5间隙;脑池有颈动脉池、终板池、侧裂池蝶部、嗅池、交叉池、环池、后交通动脉池、脚间池,其间有重要的血管、神经和下丘脑结构。Zinn腱环内有来自视神经管的眼动脉、视神经和来自眶上裂的展神经、鼻睫神经及动眼神经穿行。结论该入路可作为鞍区和鞍旁区肿瘤切除、动脉瘤夹闭、经终板第三脑室造瘘、视神经管减压等手术的常用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26例鞍区脑膜瘤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单/双额下入路10例,翼点入路13例,纵裂入路3例。结果:26例中,显露满意14例(53.85%),全切18例(69.23%),痊愈23例(88.46%),无死亡,预后良好11例(91.67%)。结论:鞍区脑膜瘤易误诊为垂体瘤和颅咽管瘤,临床表现结合CT和MRI检查有助于诊断。翼点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有益于肿瘤全切。  相似文献   

11.
黄群  程秀英 《四川医学》2014,(8):1079-1081
目的提高鞍区病变围手术期的护理功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的42例鞍区病变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全切29例,次全切10例,部分切除3例。脑脊液鼻漏2例。术后视力视野改善35例,无变化4例,视力损害加重3例。结论围手术期良好的护理和并发症的积极治疗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室管膜瘤为起源于脑室内的室管膜细胞及脑室外白质的室管膜细胞巢,发病部位可以在脑室内、外,按解剖学又可分为幕上及幕下室管膜瘤。幕上室管膜瘤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脑室外及脑室内,发生于鞍区的室管膜瘤极为罕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经病理学确诊了1例鞍区室管膜瘤,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塑形性生长、结节样钙化及流空血管影。  相似文献   

13.
刘霞  孙红艳  王可 《中国病案》2010,11(11):24-25
鞍区肿瘤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例数较多,特别是血钠紊乱。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目的总结鞍区肿瘤切除术后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07年至2009年间我科室行鞍区肿瘤全切手术患者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电解质紊乱30例,均得到有效的控制,无一例病例因电解质紊乱导致病情恶化。结论术后对血钠严密监测,并针对临床出现的症状和病情特点进行观察和护理。可有效控制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4.
桥小脑角区下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桥小脑角(CPA)区下血管神经复合体显微解剖关系.方法应用15例经10%甲醛充分固定并灌有乳胶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模拟临床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在4~巧倍手术显微镜下对桥小脑角区下血管神经复合体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桥小脑角区下血管神经复合体主要包括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和相关的小脑后下动脉及延髓、小脑下脚、延髓小脑沟及小脑枕下部等.小脑后下动脉行程弯曲,通常形成3个袢,这些袢接触舌咽神经根并有浅的压痕.结论桥小脑角区下血管神经复合体位置深在,结构复杂且周围毗邻脑干、小脑动脉及颅神经等重要的结构,详尽的解剖研究可提高此区的手术成功率并且尽可能保存神经功能的完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鞍区病变经蝶手术中脑脊液漏两种不同处理策略的临床效果.方法 A组36例,其中垂体腺瘤31例,垂体Rathke囊肿5例,采用人工脑膜-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方法重建鞍底.B组23例,其中垂体腺瘤18例,垂体Rathke囊肿5例,在A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手术入路中获得的自体骨质解剖重建鞍底,骨质重建来源分别为:蝶窦腹侧壁骨质18例,骨性鼻中隔4例,蝶窦纵隔骨质1例.结果 A组和B组术后及随诊期均无脑脊液漏病例.B组患者在术后卧床时间、拔除鼻腔填塞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较A组明显缩短,分别缩短了5.31、1.94和3.05天,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值均为0.000,均<0.01).结论 以上两种鞍底重建方法都具有较好的预防鞍区病变经蝶手术中脑脊液漏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效果,但自体骨质鞍底解剖重建方法较传统的人工脑膜-明胶海绵-生物蛋白胶鞍底重建方法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为眶上锁孔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例成人尸头标本的鞍区和颅前窝骨性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对15例成人尸头使用手术显微镜进行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下Willis环及其附近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额骨颧突内板到同侧前床突尖的距离最短,为(58.1±2.8)mm;到对侧后床突尖距离最长,为(75.8±2.6)mm.额骨颧突内板与同侧后床突尖的轴位水平夹角最小,为32.8°±2.1°;与对侧前床突尖的轴位水平夹角最大,为49.8°±4.4°.结论:眶上锁孔手术暴露同额下入路,可达鞍区,且是一种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鞍区生殖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儿童鞍区生殖细胞瘤23例的临床和随访结果。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5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4.35%。21例术后行放疗,其中19例行全脑加脊髓轴放疗。平均随访3.7年,复发率17.6%,种植播散2例,发生率11.7%。结论:儿童鞍区生殖细胞瘤常以尿崩为首发临床表现,应尽可能行肿瘤全切除术。综合治疗可望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 例鞍区肿瘤,进行了常规磁共振成像(MRI) 及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α DTPA) 后的对比增强MRI诊断。结果表明:MRI三维成像清晰显示鞍区肿瘤及其毗邻解剖结构,并可辨别肿瘤的组成成分,因此MRI为鞍区肿瘤术前定位和定性诊断及手术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陈夏东  朱风仪  刘宁 《河北医学》2005,11(4):317-320
目的:探讨鞍区巨大肿瘤术后水钠紊乱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鞍区巨大肿瘤术后水钠紊乱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中28例出现尿崩症,其中9例术后1周内恢复。10例术后2~3周内恢复,5例1月内恢复,2例3月内恢复,2例术后半年仍有多饮,多尿。32例出现血钠紊乱,其中13例1周内恢复,16例术后2周内恢复,3例术后3周内恢复,结论:鞍区巨大肿瘤术后水钠紊乱情况复杂,在临床实践中水钠紊乱的各种类型常同时并存或相继发生。针对不同类型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