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人慢性上颌窦炎的细菌学研究及药敏观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研究成人慢性上颌窦炎的细菌分布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对42例成人慢性上颌窦炎患者的单侧病窦粘膜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产β-内酰胺酶细菌(βLPB)鉴定,结果发现85.71%标本有细菌生长,9例(21.43%)分离出厌氧菌,33例(78.57%)分离出需氧菌。βLPB阳性率高达40%,和细菌的耐药性有关。分离细菌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及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有较高  相似文献   

2.
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鼻道和筛窦的细菌学表现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鼻道和筛窦的细菌分布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慢性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下从中鼻道及筛窦取棉拭子标本,进行需氧及厌氧培养。结果: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鼻道和筛窦棉拭子标本中,18例2个部位的标本培养出同样的细菌;9例2个部位培养出不同的细菌;24例只有中鼻道标本有细菌生长;12例只有筛窦标本有细菌生长。细菌的阳性培养率:中鼻道为42.5%,筛窦为32.5%;需氧菌检出率:中鼻道为39.2%,筛窦为22.5%;厌氧菌检出率:中鼻道为12.5%,筛窦为11.7%。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鼻道及筛窦棉拭子标本中的细菌培养率不高;筛窦与中鼻道细菌的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3.
单发性鼻窦炎细菌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单发性鼻窦炎细菌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情况。方法:对94例上颌窦炎和41例筛窦炎,蝶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将取出的窦腔分泌舶和粘膜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和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135份标本中,有菌生长119份(88.15%),共分离细菌192株,混合细菌生长62份,厌氧菌75株,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的总敏感度为53.12%。头孢唑啉钠总敏感度为87.50%〉厌氧菌对甲硝唑的总敏感度  相似文献   

4.
外耳道炎的微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已被证实是外耳道炎中的主要细菌。近来发现厌氧菌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该作者前瞻性地对1年中26例急性外耳道炎患者(8.5岁~75岁,平均35岁,男17例)进行了细菌培养,此前72小时内未采取局部或全身抗菌治疗。全部标本均做需氧和厌氧培养,其中23份标本有细菌生长,总计发现了33种需氧菌和2种厌氧菌;在ZI例患者(91%)中仅分离出需氧菌;l例(4%)仅分离出厌氧菌:1例既有需氧菌也有厌氧菌。最常见需氧菌为绿脓杆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不动杆菌属(2例)…  相似文献   

5.
内窥镜鼻窦手术与传统鼻窦手术对中鼻甲及嗅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窥镜鼻腔,鼻手术与传统鼻腔,鼻窦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I型2期,Ⅱ型2期)中的手术疗效对中鼻甲形态及嗅觉的影响,方法:对1997年9月-1999年9月间参加该项研究并随半年以上的二组病例85例(163侧),经冠状位鼻窦CT扫描,术前,术后鼻内窥镜检查及嗅觉测试,二级分别施行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及传统鼻腔,鼻窦手术,对中鼻甲病变采取完整保留和部分切除二类方式。结果:经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随访半年以上的52例(101侧)患者鼻窦炎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是64.4%,29.7%,5.9%,相应中鼻甲恢复正常率分别为63.1%,30.0%,0.0%,嗅觉恢复正常率分别为66.2%,36.7%,0.0%,33(例)62侧经传统鼻腔,鼻窦手术患者鼻窦炎治愈,好转,无效率分别为30.6%,48.4%,21.0%,相应中鼻甲恢复正常率分别是47.4%,3.3%,0.0%,嗅觉恢复正常率分别是63.2%,23.3%,0.0%。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较传统鼻窦手术更有效地解决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从而提高I型,II型鼻窦炎治毹愈率,本研究表明中鼻甲形态的转归,嗅觉恢复与鼻窦炎治愈率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38例成功地完成了鼻窦内窥镜手术的Ⅱ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患者,在术后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炎敏灵系列”中药治疗(治疗组),随访6个月,临床治愈率为86.7%,对照组30例,治愈率为64.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gE、IgA和IgM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IgE、IgA、IgM值(均值)均有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不显著。“炎敏灵系列”中药对鼻腔、鼻窦主要致病菌有明显的抗活性作用。指出,“炎敏灵系列”中药能协助消除鼻窦内窥镜手术后的变态反应因素、控制特殊感染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窦内间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996年5月~1999年1月接受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完成随访1年以上、有完整病历记录的儿童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FESS-97海口疗效评定标准,31例中治愈12例(38.7%),好转15例(48.4%),无效4例(12.9%),总有效率为87.1%,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窥镜手  相似文献   

8.
三种术式鼻内筛窦手术后内窥镜和CT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客观评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筛窦手术与常规鼻内筛窦手术和显微鼻内筛窦手术的疗效与并发症,对Ⅱ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30例患者分为三组,行三种术式手术,术后运用内窥镜和CT随访,以患者主观症状减轻率,临床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1)内窥镜手术组主观症状减轻率(94.0%),临床治愈率(86.0%)和CT扫描正常率(82.0%)均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显微手术组,P值均〈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中同时处理鼻腔相关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70例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中,对变异的中、下鼻甲及鼻中隔进行矫正处理(处理组);另选60例鼻窦炎患者(对照组),有解剖变异本应处理而未处理。在术后对这两组患者就其解剖形态的恢复、鼻窦炎的疗效、粘连的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处理组中解剖形态恢复正常150例(88.2%),鼻窦炎治愈146例(85.9%),粘连的发生率18例(10.6%)。对照组中鼻窦炎治愈22例(36.7%)粘连发生28例(46.7%)。结论 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同时处理影响鼻腔功能的解剖变异,对于提高鼻窦炎治愈率,改善鼻腔通气引流,降低粘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患者鼻内镜手术(endoscopicsinussurgery,ESS)后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特征。方法实验组来自87例CRS患者ESS术中中鼻道、上颌窦、筛窦和术后1、3、6个月复诊时的术腔分泌物;对照组为30例鼻中隔偏曲(无鼻炎、鼻窦炎)患者的中鼻道分泌物。所取标本分别作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及B内酰胺酶菌株检测。结果464份标本共检出细菌645株26种,总细菌检出阳性率78.9%(366/464)。其中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bacteria,GNB)占51.2%(330/645);革兰阳性菌(Grampostivebacteria,GPB)占48.8%(315/645);73.6%(64/87)的患者为混合菌生长。需氧菌为主占95.3%(615/645),厌氧菌仅占4.7%(30/645)。CRS患者术后GNB检出阳性率较术前明显增加,以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术后1个月、3个月组厌氧菌检出阳性率为3.4%(3/87)和2、3%(2/87),较术前9.2%(8/87)明显降低,而迁移不愈组反而升高,占15.4%(2/13)。术后多重耐药(mutipledrugresistance,MDR)菌株检出阳性率较术前明显增加。迁移不愈组B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0.8%(4/13),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而术前阳性检出率为19.5%(17/8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P〈0.05)。痊愈组与对照组间B内酰胺酶阳性率和菌种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NB是CRS患者术后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或致非条件病菌,CRS术后迁延不愈与MDR-GNB的优势生长有一定的关系。术后痊愈患者鼻腔和鼻窦的细菌微生态逐步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三种术式鼻内筛窦手术后内窥镜和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评价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筛窦手术与常规鼻内筛窦手术和显微鼻内筛窦手术的疗效与并发症,对Ⅱ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30例患者分为三组,行三种术式手术,术后运用内窥镜和CT随访,以患者主观症状减轻率、临床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①内窥镜手术组主观症状减轻率(94.0%)、临床治愈率(86.0%)和CT扫描正常率(82.0%)均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显微手术组,P值均<0.01;②并发症发生率:内窥镜手术组(12.0%)稍高于常规手术组和显微手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筛窦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鼻内筛窦手术和显微筛窦手术,但其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于后两者,熟知筛窦解剖和熟练手术操作技术是提高内窥镜手术疗效及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手术的疗效。方法:为124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窥镜手术,用Messerklinger术式,Stryker切削器,术中用中药冲洗术腔,辅以弱激光鼻腔内照射。结果:病变清除彻底,窦口开放良好,手术满意82例(66.1%),手术欠满意31例(25.0%),无效11例(8.9%)。结论: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窥镜再手术适合于鼻腔黏连、堵塞、病变清楚但手术不彻底的患者,哮喘不影响再手术的效果,鼻息肉病内窥镜再次手术也无法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3.
董晶  徐永晶 《耳鼻咽喉》2000,7(6):330-332
目的:探讨电动微切吸器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对中鼻甲的处理方式。方法:介绍电动微切吸器技术在70例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对病变中鼻甲的处理方式及其优点。结果:术后随访70例病例6个月以上,70例(118侧)中,治愈115侧(97.5%);好转2侧(1.7%);无效1侧(0.8%)。结论:对不同分期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窦内镜手术时,尽可能保留中鼻甲或合理地处理中鼻甲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鼻内窥镜加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治疗慢性鼻窦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提高慢性鼻窦炎疗效的方法。方法:对104例伴有上颌窦病变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和柯-陆手术联合进路鼻窦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治愈85例(81.7%),好转15例(14.4%),无效4例(3.8%),总有效率96.1%。结论:该方法可彻底清除上颌窦病变,恢复上颌窦的生理性引流通道,防止复发,弥补了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在处理上颌窦病变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内窥镜进行具窦手术加中药辅佐治疗160例患者(A组),与单纯行内窥镜鼻窦手术66例患者(B组)进行术后0.5~1年随访及内窥镜检查显示:A组与B组中复发性耳窦炎患者治愈率分别为84.1%与60.0%,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0.2%与21%,鼻窦囊肿患者复发率分别为0%与16.7%.以上均经x2检验及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表明中药对内窥镜鼻窦手术的辅佐,明显减轻患者症状,降低了复发率。并且提示,鼻内窥镜手术时,对气化的中鼻甲有积脓及呈息肉样改变者,则不宜再予保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状。方法20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术前收集中鼻道分泌物,进行需氧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及产β2内酰胺酶菌株(β2LPB)监测。结果共培养出17种细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培养阳性率为61.54%,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4.84%,革兰阴性菌为35.16%。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对需氧菌抗菌活性较高的广谱抗生素有万古霉素、克林霉素、舒普深、碳青烯类。β2LPB检出率为61.38%。结论慢性鼻窦炎病程中的需氧菌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耐药现象严重。可考虑选用广谱耐β2内酰胺酶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手术前后鼻腔细菌感染状况的变化及药敏试验分析。方法 实验组来自50例CRS患者术前中鼻道分泌物、鼻息肉组织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1、3、6个月复诊时的中鼻道分泌物;对照组选取3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或鼻出血患者的中鼻道分泌物。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3.3%、92.0%、94.0%、9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6个月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3.3%和68.0%,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8.0%、92%、94.0%、9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前中鼻道分泌物细菌检出率分别为92.9%和90.9%,无统计学差异。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细菌检出率为13.6%(3/22)。各组间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需氧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和三代头孢(头孢曲松)敏感率较高,药物敏感率分别为94.6%(229/242)、84.7%(205/242)和81.4%(197/242);二代头孢(头孢呋辛)中等敏感,药物敏感率为74.0%(179/242),青霉素的敏感性低,药物敏感率为39.7%(96/242),厌氧菌(12株)最敏感的抗生素是万古霉素,其药物敏感率为91.7%(11/12)。结论 细菌感染是引起CRS的重要因素,亦可能是引发鼻息肉的病因之一。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鼻腔、窦口引流通畅,手术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使鼻腔内细菌谱恢复至正常。手术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使鼻腔内细菌谱恢复致正常。CRS是否伴有鼻息肉对细菌的生长及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的分布无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应用PCR技术研究真菌在鼻息肉及鼻窦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真菌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6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窦炎组)生理盐水冲洗前、后的鼻息肉及鼻窦黏膜的真菌,同时检测21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的鼻腔分泌物中的真菌,应用Y。检验比较其差异性。结果:鼻息肉组真菌阳性率:息肉为89.2%,黏膜为89.4%,分别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生理盐水冲洗后,鼻息肉组真菌阳性率:息肉为7.14%,黏膜为2.63%,分别与冲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真菌在鼻息肉和鼻窦炎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PCR技术在真菌检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已有新的进展。如鼻腔局部滴用抗生素和激素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近年来,采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该文根据1987一1991年诊治的136例(男74,女62;年龄1一19岁,平均6岁)全部经CT扫描证实的小儿慢性鼻窦炎进行回顾,其中132例行FESS,114例CT片有利用价值。因此,着重对CT片所见情况与小儿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和鼻窦畸形时行FESS应注意要点予以分析讨论。114例CT片中有20例(17.5畅)示上颌窦发育不全(单侧18,其中右8左10;双侧2)。全部上颌窦发育不全的窦内粘膜有炎性病…  相似文献   

20.
CT扫描分析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在鼻窦炎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 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分析其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 以297例(594例)冠状位鼻窦CT片材料研究中鼻甲、钩突、筛泡和处 的解剖变异及Haller气房的影像特点,结合病史分析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用SPSS5.0作统计分析。结果 OMC解剖变异包括中鼻甲反向(13.97%)、气化(34.85%),钩突肥大(19.36%)、移(45.27%)筛泡过度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