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年代以来,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一方面静脉移植的远期疗效差;而乳内动脉移植的10年通畅率一般为90%,使得人们更乐意接受动脉化血运重建的方法。另一方面因静脉炎、静脉曲张等不能用大隐静脉的患者增多,需要其他的血管材料。  相似文献   

2.
李丰  张美玉  郭琅  张辉  张蕊 《北京中医药》2005,24(3):160-162
自体表皮移植是目前治疗白癜风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此法不留瘢痕,无痛苦,操作简单,疗效较好,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局限型、节段型、稳定期的白癜风.20世纪90年代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方法普遍开展,我院于1998年应用于临床,初期治疗有效率达90%以上.但一次移植治疗面积少,往往需要多次移植手术,且有5%~10%的移植皮肤出现色素再脱失,治疗方法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科于2002年10月-2004年12月完成了西城区科委科研课题"自体表皮移植法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对单纯采用表皮移植与植皮后联合服用中药、植皮后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对比.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应用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方法:1997年以来,应用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16人18例。结果:18例均获随访,总有效率100%,优良率88.9%。结论: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移植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应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对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91例下肢动脉闭塞严重缺血患者应用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移植,采用缺血肢体局部移植及患肢股动脉腔内移植两种方法治疗,观察术前、术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肢皮温及疼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踝肱比值较术前升高。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对改善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血生肌汤联合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分为常规内科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常规内科治疗组+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移植+常规内科治疗+活血生肌汤联合治疗组(活血生肌汤组),治疗3个月后对各指标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血糖、血脂、静息疼、足冷感觉、间歇跛行、足趾皮温、踝肱指数、血压比较,干细胞移植组、活血生肌汤组较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血生肌汤组较干细胞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左侧患足溃疡面积/创面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愈合率比较,干细胞移植组、活血生肌汤组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血生肌汤组较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血管显影比较,常规治疗组左膝下胫后动脉阻塞,干细胞移植组左胫后动脉畅通,活血生肌汤组血流直达左足部;治疗3个月后干细胞移植组、活血生肌汤组左下肢腘动脉管径、足背动脉管径及血流速度、左下肢正中、腓神经传导速度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活血生肌汤组优于干细胞移植组。结论:活血生肌汤能明显提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李国英  杨西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2):863-864
目的提高静脉动脉化术后患者血管的通畅率,促进患肢功能尽快恢复.方法对 20例静脉动脉化术后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结果术后 2年,手术肢体血管通畅率为 95%,关节活动度正常率 90%.结论对肢体静脉动脉化术后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是保持血管通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抢救时机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阐述急救护理的措施、急救后护理、心理护理及相关疾病的护理.认为中央动脉阻塞者应在90分钟内即及时治疗.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是视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合调节“脑中血海”中药脑脉1号对大鼠脑缺血区后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BMSCs移植组、BMSCs移植联合脑脉1号组.于造模后7,14,21 d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缺血边缘区VEGF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缺血后7,14,21 d,BMSCs移植组、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较模型组均有较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改善均优于BMSCs移植组(P<0.05).BMSCs移植组、联合治疗组VEGF阳性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联合治疗组高于BMSCs移植组(P<0.05).微血管直径、面积联合治疗组>BMSCs移植组>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移植联合脑脉1号促进缺血区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BMSCs移植组,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促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彩超应用于小鼠原位肝癌移植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彩超评价小鼠原位肝癌移植造模成功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模型,应用彩超方法观察(3、5、9、16d)不同造模时间小鼠肝癌原位移植造模情况,同时与解削观察肿瘤比较;并取其肿瘤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彩超在模型建立中后期9d组肿瘤的检测结果与解剖观察情况相近,肿瘤检出率可达90%.结论:彩超检测方法是一种无创诊断,可用于小鼠原位肝癌模型的实时评价,为建立小鼠原位移植肝癌模型的判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收治的8例患者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移植治疗,并采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法分别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价与术后随访评价。结果:术前患者平均评分为48分,随访后评分平均为78.5分。结论:采用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血管拉伸吻合法修复四肢主干动脉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峰  肖鲁伟 《中医正骨》2010,22(4):39-40
四肢动脉损伤后通常有一段血管缺损,常用的方法是取一段大隐静脉移植。而作者一直使用动脉长段游离后,拉伸延长的方法,修复动脉血管缺损。实践证明本方法简单有效,为总结经验,现做回顾性总结报告并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胫后动脉为蒂的腓肠内侧肌瓣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以胫后动脉为蒂的腓肠内侧肌瓣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5例,术后2周断蒂训练,术后3周断蒂,评价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年。术后肌瓣血运良好,植皮全部成活,末发生血管危象。术后供区无足跖屈力量受影响及跟腱挛缩,无功能障碍。创面修复满意,功能恢复好。结论:胫后动脉为蒂的腓肠内侧肌瓣移植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较难治愈的临床疑难病症,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如错失治疗时机,致残率比较高,最后不得以手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2003-2007年笔者以带旋髂深动脉的髂骨瓣移植配合高压氧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1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脉通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经动脉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全骨髓贴壁筛选培养法纯化扩增BMSCs,移植前48h用Brdu对BMSCs进行标记;190只大鼠随机分组;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术后24h将标记的BMSCs由颈内动脉移植入大鼠脑内;分别于移植后7,14,28d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进行神经功能综合测评,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梗塞面积和大鼠体重变化率。结果:模型14d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损伤、神经功能障碍、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塞面积较7d组加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8d组上述指标改善明显;BMSCs移植后7d和14d组上述指标变化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28d组改善明显:脑脉通联合BMSCs移植7d、14d和28d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脑组织含水量下降、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善均较模型组和移植组显著,其中以28d组的改善尤为明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14d大鼠脑损伤较7d有加重趋势,28d时有不同程度恢复;BMSCs经动脉移植后14d未显示明显的脑保护作用,28d时保护作用明显;脑脉通联合BMSCs移植可于7,14和28d产生不同程度的脑保护作用,且随移植时间的延长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肝脏移植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90年代中期才开始快速发展,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围手术期管理及免疫抑制治疗的不断发展及突破,肝脏移植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肝脏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和无肝外转移的肝脏肿瘤的常规手术,为提高移植肝脏的存活,移植受体必须同时接受了大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控制排斥反应,使得肝脏移植术后的生存率、生存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但各种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存在仍是威胁患者生存的重要课题.目前文献中关于肝移植术后患者并发胸水的报道较少,本文总结并探讨术后患者胸水发生的可能原因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成像的术前穿支动脉设计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东莞康华医院接受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治疗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术前是否依靠CT血管成像实施穿支动脉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1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皮瓣成活率和移植皮瓣并发症等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中改变供区位置、供区发病率以及再次手术率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患者提供手术治疗服务的过程中,运用CT血管成像的术前穿支动脉设计,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补肾法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单纯BMSCs移植组及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维甲酸诱导BMSCs移植组.移植后3、7、14d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综合测评,于移植后7、14d处死大鼠,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神经突触素(syn)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移植组7、14 d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脑梗死面积均显著缩小(P<0.05),sy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不同补肾法诱导BMSCs能够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且补阴和阴阳双补方药诱导BMSCs组的作用优于补阳类方药.  相似文献   

18.
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及处理山东省文登市整骨医院骨伤研究所(264400)张开玲王述波高娟在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后,正确及时观察和处理血管危象是决定移植皮瓣能否成活的重要环节。血管危象是指移植组织发生血流障碍,有血管痉挛及血管栓塞之分,有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皮瓣和动脉皮瓣在断指再植后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河北仓县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河北仓县医院行断指再植手术并行皮瓣移植的患者136例,分析其临床治疗方法。结果静脉皮瓣组68例成活66例(97.06%),68例应用动脉皮瓣移植的患者中成活数为59例,成活率为86.76%,成活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5,P<0.05)。结论断指再植后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采用静脉皮瓣效果优于动脉皮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移植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东莞市虎门医院完成165例断指再植手术,且对其中36例(48指)伴有血管缺损的复杂断指进行了血管移植,共移植动脉48条,移植静脉10条。结果:36例48指共成活44指,成活率为91.67 %。术后2指出现动脉危象,经扩血管处理后成活1指,坏死1指;5指出现静脉危象,经切开放血处理后2指成活,3指坏死。术后随访6 ~ 12个月,根据TAM系统评定标准:优24指,良15指,可3指,差2指,优良率为88.64 %。结论:血管移植对伴有血管缺损的复杂断指是最佳的选择,成活率高,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