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毗格雷(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1次/d,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100mg,1次/d;对照组VI服肠溶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100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7%)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1.4%)相比,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软脉灵口服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均予常规治疗,其中,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B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C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并服软脉灵口服液10ml,rid。以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为观察项目。结果B、C组治疗后较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均P〈0.05);B、C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77.5%,A组总有效率为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未见严重肝肾损害及出血病例。结论软脉灵口服液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即刻嚼服氯吡格雷300mg加阿司匹林300mg疗效是否优于单纯嚼服阿司匹林300mg。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分成A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29例,B组(阿司匹林组)32例,分别给予标准溶栓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和标准溶栓治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及90d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组的90d时LVEF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闭塞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管开通率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溶栓治疗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近期和远期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4.
不同抗栓方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菊 《河北医药》2011,33(16):2411-2413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抗栓方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3组;阿司匹林组(A组)82例,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B组)76例,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加低分子肝素组(C组)84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的用量。结果临床疗效C组优于A组和B组(P〈0.01),而B组又优于A组(P〈0.05);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的用量3组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组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1),B组又少于A组(P〈0.01)。心脏事件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A组及B组。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老年UAP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刘燕 《中国实用医药》2014,(18):173-174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他汀类调脂药、β受体阻滞剂、ACEI、硝酸酯类药物,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联合氯吡格雷75 mg,1次/d。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潘生丁、叶酸、乳酸菌素片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20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潘生丁、叶酸、乳酸菌素片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情分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视病情给予补液、纠正酸中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双嘧达莫2~3mg/(kg·次),3次/d口服;叶酸5mg/次,3次/d口服;乳酸菌素片1/2~1片/次,3次/d口服。对照组口服小儿新诺明、酵母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发热消失天数、止泻天数、平均治愈天数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双嘧达莫、叶酸、乳酸菌素片联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是安全、有效的药物,而且药源广,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黎伟  唐爱国  李爱华 《江西医药》2009,44(11):1107-1108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片和维生素E胶丸联合潘生丁片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肾炎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潘生丁75mg/d口服及对症等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雷公藤多甙60mg/d和维生素E0.3g/d口服。结果2组均治疗12周后,治疗组尿蛋白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高度显著(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85.71%,对照组57.14%,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和维生素E联合潘生丁治疗慢性肾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100IU/kg体重,1次/12h皮下注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以14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2%,治疗组为9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莫秀清 《天津药学》2009,21(2):43-4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8例患者,随机分为吡格雷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首次量300mg/d,以后50mg/d,1次/d,连续3个月。结果:治疗组观察3个月,在终点事件、心绞痛发作频率少,发作时ST段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效果。方法13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70例、B组30例、c组30例。A组1:2服泼尼松5mg,3次/d,连续口服2—4周;待ESR降至正常,症状、体征消失后,泼尼松开始减量,第1周减为10m∥d,分早晚2次服,同时中午1:7服消炎痛25mg/d;第2周泼尼松减为5mg/d晨服,消炎痛50mg/d,中午、晚上各1次;第3周停用泼尼松,消炎痛75mg/d,3次/d。B组仅服用泼尼松,减量方法同A组。c消炎痛75mg/d,3次/d,不减量,连用8周后停药。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甲状腺疼痛及肿大消失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4周检测ESR,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第4、8周时的血清FT3、FT4、TSH,记录停药8周内病情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B组甲状腺疼痛、肿大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P均〈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第1周血ESR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均〈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4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治疗后第6周血FT3、FT4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均〈0.05),TSH显著高于c组(P均〈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12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中,A、c组较B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P〈0.05)。治疗后随访8周,A、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刘娟  刘莹 《中国药业》2010,19(5):6-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77例和氟伐他汀治疗A组79例及氟伐他汀治疗B组81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调脂药物,在此基础上治疗A组加用氟伐他汀40mg/d,治疗B组加用氟伐他汀80mg/d,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CRP和MMP-3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A组及治疗B组CRP和MMP-3水平均下降,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氟伐他汀可抑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毛昌方  蓝利东 《中国药业》2008,17(17):55-5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口服加常规抗心绞痛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k/d,连用7~14do结果7~14d后心绞痛控制总有效率为治疗组82.61%,对照组60.87%(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治疗组95.65%,对照组73.91%(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更有效、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3.
汪进  夏豪  鲍翠玉 《中国医药》2013,8(10):1375-1376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倍他乐克组(48例)和联合治疗组(52例)。在原有疾病治疗基础上,倍他乐克组加用倍他乐克每日25~100mg,联合治疗组给予倍他乐克每日25—100mg加尼可地尔5mg每日3次口服治疗,共4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心电图ST—T的变化。结果临床症状疗效:倍他乐克组显效率为77.1%(37/48),总有效率为87.5%(42/48);联合治疗组显效率为84.6%(44/52),总有效率为96.2%(50/52)。倍他乐克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电图疗效:倍他乐克组显效率为66.7%(32/48),总有效率为81.2%(39/48);联合治疗组显效率为78.8%(41/52),总有效率为90.3%(47/52)。倍他乐克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予以消心痛,10mg,2次/d,口服;治疗组32例,消心痛,10mg,2次/d,加银杏叶片,40mg,口服,3次/d。疗程均2周。两组均视病情辅以13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口服,分别观察主要症状、体征变化,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监测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90%、88%)与对照组(86.7%、6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温旭翎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96-196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辽宁省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1次5~10mg,静滴6h,1次/d;试验组采用倍他乐克口服治疗,1次100mg,2次/d。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32%,对照组为80.4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Χ^2=2.951,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较好,口服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明显(P〈0.05),心电图缺血改善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类、0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阿司匹林、ACEI等药物;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注射,2次/d,连用10d,辛伐他汀40mg,每晚睡前服1次,连服14d。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6%,对照组有效率7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改善预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瑞萍  李秋荣  朱萍 《贵州医药》2001,25(7):599-600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38例新近发生的静息性心绞痛持续时间>15min的患者随机分组:A组(18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d)和抗心绞痛药物;B组(2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加静滴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滴注,连续7天)。结果:A组和B组在住院7天内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性死亡分别为33%与10%,17%与0,11%与0,总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78%与15%(P<0.01)。B组仅3例发生皮下淤斑。结论:UAP患者急性期用降纤酶治疗有效,安全又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将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给予依那普利5mg/次,每天2次,血压平稳后可增至10mg/次,每天2次;同时给予氨氯地平5mg/次,每天1次。B组仅给予氨氯地平5mg/次,每天1次。8周后观察2组疗效及降压效果。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B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9〈0.05),且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海洋 《安徽医药》2014,(9):1733-1734
目的研究单抗血小板治疗与双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规范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9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A组(单用阿司匹林,n=50),B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n=40)。A组患者接受每天100mg阿司匹林治疗,B组患者接受每天100mg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的联合治疗,治疗7d和30d后分别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经过7d治疗,A、B两组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与治疗前水平的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A组:(6.15±1.39)mg·L^-1 vs(9.18±1.62)mg·L^-1,P〈0.01;B组:(4.99±1.62)mg·L^-1vs(10.29±1.47)mg·L^-1(P〈0.05);肿瘤坏死因子-α,A组:(90.99±28.91)ng·L^-1vs(117.20±37.13)ng·L^-1(P〈0.05);B组:(74.32±21.83)ng·L^-1vs(115.27±32.11)ng·L^-1(P〈0.01)。治疗30d后,A、B两组患者血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3.49±1.53)mg·L^-1和(2.40±1.17)mg·L^-1(P〈0.05);肿瘤坏死因子-α(63.28±29.01)ng·L^-1和(43.95±17.10)ng·L^-1(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产生抗炎反应,长期联合治疗比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可能产生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