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是指起搏器介导的人工折返性心动过速,而后者是指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感知驱动器引起的起搏性心动过速、非同步起搏诱发的心动过速、起搏器自主性心动过速(频率奔放现象)、心房电极感知过强引起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和起搏电极交叉感知引起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等,其中以前者最为常见.本文通过2例心电图分析着重介绍起搏器介导的人工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
王立群 《心电学杂志》2011,30(3):264-267
狭义概念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是指由双腔起搏系统参与诱发和维持的环形运动心动过速。广义概念是指凡因起搏脉冲发生器自身或感知异位心律、干扰信号或相互影响引起的起搏频率异常加快。  相似文献   

3.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双腔起搏器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不仅能有效地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还能保证房室顺序收缩,防治起搏器综合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是由双腔起搏器参与诱发和维持的心动过速,可对患者产生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出现明显的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正确识别和处理PMT,必须对双腔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有明确的认识.一、定义PMT又称循环性心动过速(endless-looptachycardia),是指植入双脏起搏器患者在伴有室房逆传功能时,连续发生心室起搏后逆行P波触发心室起搏所引起的反复性心动过速.PMT的特征与房室旁束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相似,心房电极导线、起搏器及心室电极导线为折返环路的顺向支,心室肌、希氏束、房室结及心房肌为折返环路的逆向支.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6岁。因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体表心电图可见逆传P波,间断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发作,发作PMT时干咳,将起搏模式程控为非跟踪模式后干咳消失。  相似文献   

5.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许原 《心电学杂志》2003,22(1):49-51
双腔心脏起搏器经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进行先心房后心室心脏双腔起搏,与单腔VVI起搏器相比具有血流动力学等多方面的优越性,属于十分理想的生理性心脏起搏方式。双腔心脏起搏器临床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合并症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这与双腔起搏器的功能特点相关。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发生时,将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其起搏心电图十分常见且重要。为提高对这一合并症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必须熟悉其心电图特点。一、发生机制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可能发生的一种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发生原因与…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75岁.因黑蒙、晕厥逐渐加重入院.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示:窦性心动过缓,平均心率45bpm,大于3s的心室停搏95次,大于4s的心室停搏4次,最长的心室停搏5.5s.入院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药物治疗无改善而植入DDD起搏器,3个月后,患者因阵发性心悸而再次就诊.  相似文献   

7.
梅峰 《临床内科杂志》2003,20(1):37-37,41
患者 ,男性 ,6 6岁。因胸闷、气短 3天于 2 0 0 1年 11月 2 4日入院。BP 178/76mmHg ,双肺查体无异常发现 ,叩诊心界不大 ,心率 42次 /min ,律齐、心音强弱不等 ,无杂音。心电图显示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QRS波增宽至 0 .15mS ,阻滞点在希斯束下。于 11月 2 6日置入美国St .Jude的Pacesetter公司的型号为Affinity 5 2 30起搏器 ,术中测试好起搏参数。术后心电监护示全自动起搏方式 (DDD)和心房同步心室起搏方式 (VAT )交替出现。于 2 7日晚患者诉心悸不适 ,心电监护下发现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71岁,因\"心慌 、头晕半年,加重2天\"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PR间期明显延长,下壁导联ST段可见逆传窄P′波,间断性出现房室分离伴匀齐的长RR间期,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随访时,仍有阵发性心慌,明确为阵发性出现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程控心室后心房不应期至500 m...  相似文献   

9.
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熊龙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广州510260)朱纯石(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广州510120)埋藏起搏器功能正常时,可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一般称之为与起搏器有关的心动过速(Pacemaker-relatedtac...  相似文献   

10.
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90岁,因“病窦综合征”植入百多力公司Philos II DR-T型DDDR起搏器。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出现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起搏器自动运行PMT保护功能成功终止PMT,但因传感器频率过快,心房起搏再次功能性失夺获导致PMT反复发作,最终通过自动模式转换为DDI后终止PMT的持续发作。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76岁,临床诊断: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间歇性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入院后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程控将IRSplus功能打开,患者诉间断心悸,术后5天动态心电图示频繁发作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再次程控将IRSplus功能关闭,调整后患者心悸症状改善,行动态心电图提示未见PMT发作。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安置双腔起搏器(DDD)的患者共315例,其中男性161例,女性154例.年龄(65±11)岁.有7例(2.2%)出现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62~79(71±7)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例,慢~快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及其临床处理方法。结果病例1动态心电图显示心房起搏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程控起搏器延长心室后心房不应期,降低高限频率,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复查动态心电图无心动过速发生。病例2、3植入双腔起搏器(DDD)后出现心房颤动,将双腔起搏器程控为VVI工作模式,胺碘酮静脉注射及口服转复心房颤动。病例4、5、6、7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药物控制心律失常。结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植入后临床上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 ,90岁 ,因反复头昏 15年加重伴黑蒙、气短、乏力 2年入院 ,既往有冠心病病史。入院时心电图示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最长R R间隙 2 48秒 ,夜间心室率常仅有 3 0余次 分 ,由于当时该患者窦房结功能正常 ,于 2 0 0 2阵 7月安置SORIN MiniswingVDDR起搏器一台 ,低限频率 60次 分 ,高限追踪频率 14 0次 分。术中电极头置于右室心尖部 ,心房感知电极置于右房中上部 ,测得心室电极起搏阈值 0 3V ,阻抗 790Ω ,R波振幅 11 5mV ;心房电极P波振幅 1 6mV。术后10天拆线出院 ,出院前多次心电图均示 :VAT起搏方式 ,房室同步率为 10…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2 岁。因反复心悸、胸闷、气促 3 年,加重 4月,于2004年5月26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约 10 年,未正规治疗。入院时,BP190/100 mmHg,颈静脉怒张,双下肺少许细湿罗音,心界向左扩大, HR48 bpm,律齐,可闻及大炮音,肝右肋下4cm,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宽大畸形见图 1 1,心脏彩超示:全心扩大(左房 39 mm,左室 56 mm,右房 47 mm,右室 43mm),左心收缩功能减低(EF 43%)。临床诊断:①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Ⅳ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②高血压病 3级。于2004年6月2日植入DDD型永久起搏器,上限…  相似文献   

17.
<正>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对血液动力学有明显影响,持续性VT常须尽快终止。鉴于VT的发生机理多为折返性,作心内电生理检查时,当诱发出VT后常可用程控刺激“亚速”或“超速”抑制来终止,笔者试将调搏法用于1例安装了永久起搏器而伴发持续性VT的病人的转律,收到显著疗效。患者男性,65岁,1992年5月因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并发持续性VT入院。使用各种药物未能终止VT,而采用直流电同步电复律(100W·s,150W·s共二次),VT终止,转为交界性逸搏心律,心室率35~40bpm,持续近一月未有改善,考虑存在病窦综合征,而安装了永久起搏器(Medtronic 5985),并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防治VT,效果不佳。VT发作时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室率在130~170bpm之  相似文献   

18.
抗心动过速起搏器过度感知可诱发心动过速,现报道1例如下。 患者,男,75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10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于1990年11月30日在我院埋藏抗心动过速起搏器(Intertach Ⅱ 262-16,Intermedics公司产品)。起搏电极置于右心耳。起搏器为AAI-T工作方式。开始P彼感知灵敏度为1.2mV,术后1周发生P波感知不足而诱发SVT,将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介绍单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器和并用植入式自动除颤复律(AICD)器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经验。采用 Lntertech 206型起搏器进行自动ATP 或由磁铁启动之。它兼有室速感知、室速终止(可程控取消)和心动过缓支持功能。起搏时发放单个直至成串(多达250个)期前脉冲。主要和次要起搏程序可以独立编制。次要起搏程序可按要求触发 AICD 器。成串脉冲速率可以预先确定,也可由室速心率的百分率决定(调适型)。成串脉冲的速率能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