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科2005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20例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20倒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8倒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分析,正确判断病情、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笔者所在科室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20例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20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8例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分析,正确判断病情,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我科2005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20例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20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8例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分析,正确判断病情、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早期诊断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及时正确采取有效治疗,降低本病死亡率并改善预后。方法通过对21例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综合分析,了解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并明确误诊原因。结果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病人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需高度重视并尽快做出诊断,予以及时治疗。结论分析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诊断治疗,并予以相应的对策,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5.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3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彩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249-250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认识,以正确及时干预治疗。方法对收治的32例RV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急性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表现及其体征有别于左心室梗死;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同,与左心室心肌梗死相比,治疗有其特殊性。结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减少漏诊,正确及时干预治疗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心脏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因及其抢救、监护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心脏内科进行治疗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梗死部位,并发症以及抢救、监护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经过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率达到92.5%。结论:正确及时的诊断、治疗和监护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讨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老年组、对照组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多不典型,复发性心肌梗死多见,部位以下壁多见,以脑卒中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也是特征之一,合并症和伴发症多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重要原因。结论: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必须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陈玲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386-386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急诊内科医师重视的问题。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并不困难,但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延误诊断亦非罕见。非典型心肌梗死占急性心肌梗死1/6~1/3。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尤其老年人,易造成误诊误治,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病,其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猝死率高,故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西华县人民医院2008年共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8例,现将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溶血磷脂酸对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大鼠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分支结扎制备AMI动物模型。将60只Wistar大鼠分成5组:假手术组,AMI动物模型组,AMI动物模型给LPA组,AMI动物模型给G蛋白受体阻断剂百日咳毒素(PTX)组,AMI动物模型给PTX及LPA组。记录各组大鼠体表心电图,将心率和室早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AMI动物模型组的心动过速发生率和单位时间内室早次数与假手术组比明显增加(P<0.01),AMI动物模型给LPA组的上述2项观察指标较AMI动物模型组明显提高(P<0.05),后2组结果显示LPA的上述效应明显被PTX阻断。结论:LPA可促进AMI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 1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40岁)男性多于女性,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腔大小改变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心功能正常。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5岁)男性与女性发病率基本一致,症状多不典型,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重构者较多,心功能多降低。40~74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结论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及结构改变不明显,预后较好。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及结构改变明显,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首次治愈出院后再次发生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32例再发AMI患者与同期患有AMI无再发组56例患者对比,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再发组症状多不典型(P〈0.05);多支病变者显著高于无再发组(P〈0.05);再发组血总胆固醇以及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再梗死患者多具有严重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加强随访以及控制血总胆固醇和血糖等危险因素是防治再梗死的主要临床策略。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MI)患者血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可反映患者预后。从 AMI 患者白细胞计 数升高的机制、白细胞计数与 AMI 再灌注治疗、白细胞计数与 AMI 梗死面积、中性粒细胞计数与 AMI 预后的关系、中 性粒细胞 / 淋巴细胞比值与 AMI 预后的关系、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与 AMI 预后的关系、单核细胞计数与 AMI 预后的关系 几方面对白细胞计数与 AMI 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 AMI 早期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早设法降低白细胞 数量及功能,对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减少合并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刺激小脑顶核防治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氧化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氧化损伤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AMI、FNS AMI、毁损小脑顶核(FNL) AMI组,于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后24h进行心肌梗死面积、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与MI组比较,FNS AMI组LDH、CK活性,MDA含量,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1);TAOC及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FNL AMI组与AMI组以上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NS可减轻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损伤,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其心肌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发性心肌梗死 (MI)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复发MI患者 70例与同期患有AMI、出院后无再梗死的 96例患者对比 ,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与AMI者比较 ,发生再梗死时 ,症状多不典型 (P <0 .0 1) ;多支病变者显著高于无再梗死者 (P <0 .0 1)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亦显著高于无再梗死者 (P <0 .0 1)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 :肥胖、脑力劳动、A型性格、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史是复发性心肌梗死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结论 复发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多因素相关性疾病 ,避免或减少这些危险因素 ,才能减少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的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50mm/s纸速12导同步心电图机对37例患者发病1周内4次(入院即刻、发病2、4、7d)QT离散度及相关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并与50例正常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MI早期QT离散度等指标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大,且存在动态演变:入院2d达最大值,4d减小,7d更小但仍高于正常。梗塞相关冠脉再通可明显减小QT离散度等指标:这种作用在下壁AMI患者表现为抑制QT离散度等指标在发病2d的增加;在前壁AMI则表现为加快QT离散度等指标在4d后的恢复。AMI部位本身对QT离散度等指标的演变也有影响。与下后壁AMI相比,前壁AMI者的QT离散度增大较明显,恢复较慢。结论:AMI急性期QT离散度等指标存在动态演变,梗塞相关冠脉再通可以改善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131例连续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分为老年组 (37例 )和非老年组 (94例 ) ,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老年组女性、高血压和无血流现象显著多于非老年组 ,而吸烟、术后TIMI 3级血流和支架植入数显著少于非老年组。住院期间老年组患者病死率 (10 .8%)高于非老年组 (0 %) (P <0 .0 1) ,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10 .8%)亦高于非老年组 (1.1%) (P <0 .0 1) ;而两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心力衰竭和缺血性靶血管重建等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随访 6个月时 ,老年组患者总病死率 (16 .2 %)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2 .1%) (P <0 .0 1) ,非致死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2 1.2 %)亦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4.3%) (P <0 .0 1) ;但两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急诊PCI治疗老年AMI疗效显著 ,但不如非老年AM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方法:取糖尿病36例和非糖尿病38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及预后。结果: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高于非DM组,DM组患者无痛性AMI发生率高,DM组发生AM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结论: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多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以改善DM合并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 (CRP)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测定 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 3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CRP含量。【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CRP含量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升高 (分别为P <0 0 1,P <0 0 0 1) ,急性心肌梗塞组CRP升高最显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组 ,主要心脏事件发生 (心绞痛组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心衰、泵衰、梗塞后心包炎 )多数病例 ,在同组中处于CRP含量较高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与左室射血分数无关 ,与急性心肌梗塞组成负相关 (r=- 0 72 ,P <0 0 0 1)。【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 ,血清CRP增高是预后不良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