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是多种不同冠状动脉先天解剖畸形的统称,指冠状动脉的异常发育或未发育完全造成的左、右冠状动脉均可出现的各种变异,如开口、走行、终止、形态、大小、交通异常等,包括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脉瘘等,在总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2]。  相似文献   

2.
高艳灵  郭静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720-721
目的探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测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检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内径,观察冠状动脉壁厚度、回声强度及有无动脉瘤形成。结果本组28例川崎病患者,检出冠状动脉病变13例(47%),其中冠状动脉扩张9例(32%),冠状动脉瘤3例(11%),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4%),治疗后病变冠状动脉恢复正常。结论超声是检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手段,并能观察川崎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冠状动脉的变化情况,但对冠状动脉远端损害的检出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3.
杨敏 《大家健康》2016,(10):42-42
目的:试论宝石能谱CT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患者均行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并和冠状动脉造影相比,以便分析宝石能谱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准确性。结果:经分析结果显示,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的质量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近端、远端的分支较为清晰,且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成像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6.1%。结论:宝石能谱CT对于冠状动脉成像有很高质量的图像与诊断准确性,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解剖畸形,指冠状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与心腔、血管结构之间的异常通道,患者年轻时可无任何不适,随着年龄增长,瘘管增大,血液分流量大小、瘘管走形的不同,心脏可在舒张期因血流分流而使远端冠状动脉灌注压下降,出现“冠状动脉盗血”现象,本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心脏增强磁共振、左室测压术等多方面检查,明确诊断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状动脉-左室瘘,目前肥厚型心肌病与冠状动脉瘘关系的报道甚少,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并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学习,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并冠状动脉瘘诊治体会,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多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2例病人同时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比较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MS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79.17%,特异度为97.11%,准确度为93.75%,阳性预测值为86.36%,阴性预测值为95.28%。结论 (1)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风险小、低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2)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筛选手段和冠状动脉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CCTA )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78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统计其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冠状动脉疾病,准确率为100%。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具有较高安全性,且无创伤性。 CCTA可以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其起源的异常性、走行异常化及终止异常性,为介入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尹吉林  李向东  蔡超  欧阳习  向定成  邱建 《广东医学》2006,27(12):1890-189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无创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8例临床可疑或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别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处理,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充分显示冠状动脉血管各段狭窄并评估其钙化情况,其中12例患者同时行介入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对照。结果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整体形态显示清晰,对冠状动脉近段、中段显示良好,对部分远段血管狭窄尚有不足,对冠状动脉血管钙化的显示最为准确、敏感。结论正确处理检查中的各种影响因素,16层螺旋凹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尤其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及介入术后疗效评估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的三维形态结构、变异及与冠心病(CAD)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处理,观察、测量冠状动脉的分支、位置、形态及其变异,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结果】成功进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1057人.发现冠状动脉狭窄面积〉70%诊为冠心病352例。资料显示左侧优势型的冠心病发病数相对较少,而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角度较大、主干较短、冠状动脉开口于冠状动脉窦之外变异与冠心病发生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MSCT能够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管径、三维形态结构;冠状动脉的某些结构如开口变异等可能造成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早期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分析1998年3月-2002年3月我院48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声像改变。结果 发现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病变38例,其中冠状动脉扩张31例,冠状动脉瘤形成4例,巨大左冠状动脉瘤1例,2例冠状动脉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结论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以早期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估计预后及预防心血管意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研究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与右冠状动脉斑块分布、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分组,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的91例患者作为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组,正常开口的9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与右冠状动脉斑块分布和斑块所致的狭窄的关系。结果 91例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均诊断明确。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糖、合并高血脂、心电图异常、胸闷胸痛比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组中有斑块的患者29例,对照组中有斑块的患者24例。两组的右冠状动脉斑块分布血管支数及斑块所致狭窄的血管支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A能准确诊断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右冠状动脉斑块形成与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没有直接关系,但发现这种变异可以给临床医生进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路径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2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无糖尿病的3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收缩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受累冠状动脉血管数目较多,弥漫性病变多见,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致使罹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且弥漫,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冠状动脉造影中心肌桥检出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冠状动脉造影中采用多体位投照,对可疑者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μg后复查造影,对检出有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检出心肌桥38例,检出率8.2%。其中37例为左前降支,1例为右冠状动脉后降支。38例中,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管壁不规则提示有粥样硬化表现者21例(55.6%)。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率;心肌桥绝大部分位于左前降支,其近段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心肌桥所致的冠状动脉狭窄,可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phy, UCG)、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或手术证实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儿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及误诊情况。结果 16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CAOA)患儿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AAORCA)3例;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AAOLCA)5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8例。超声影像学表现为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对侧冠状动脉窦或肺动脉,室间隔心肌内血流丰富,心肌缺血严重时表现为二尖瓣乳头肌及腱索回声增强、瓣叶活动僵硬、心内膜回声增强,心脏扩大、心功能减低等。移植术后患儿左室大小较术前缩小,心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 超声心动图由于无创、安全、可重复性好、准确率高已经成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诊断及术后评估最首要的检查。对不明原因晕厥、胸痛以及劳累患儿应警惕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可能,仔细观察冠状动脉,减少漏诊误诊,对于患儿早诊断、早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64层CT作为当前临床应用的最前沿产品,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安全可靠、无创。可以清晰确切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左、右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血管壁有无钙化;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标准性上超过了电子束CT(EBCT),并在冠状动脉搭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与非心肌梗死之间冠状动脉狭窄的差异,了解冠状动脉狭窄与相应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47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非心肌梗死组,比较各组血管狭窄程度,观察单、双、3支病变的分布情况,组间差异均采用两率差别的显性检验-U检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关系用数量的比例来表达。结果 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非心肌梗死组各组重度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各 组间无显性差异。急性心肌梗死组与非心肌梗死组以单支病变所占比重相对较高,陈旧性心肌醒一以多支病变所占比重相对较高。结论 单支病变几乎是左前降支,左前降支相对应的胸前导联(V1-6)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现率相对较高,与冠状动脉狭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畸形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冠状动脉畸形的64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10例同时行传统冠脉造影(CAG),3例行手术。【结果】38例患者畸形血管在CT图像上得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6例,单支冠状动脉畸形2例,冠状动脉瘘2例,冠状动脉肌桥20例,副冠状动脉8例,10例CAG结果9例与CT一致,1例右侧冠状动脉高位开口CAG误诊为缺如,3例手术结果与CT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清晰显示了畸形血管的起源、行程、终止及腔内情况,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简称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八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0.5S螺旋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方法。将图象传送到SUN4.0图象工作站,运用CardIQ Snapshot软件,多扇区重建技术,进行左、右冠状动脉及分支的二维曲面重建(2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重建和血管仿真内窥镜,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 30例病人的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的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分别为29例,26例,19例,15例,分别占96.7%,86.7%,63.3%,50.0%。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能够满足管腔评价,可作为冠心病的初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筛选及冠状动脉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与临床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Seldinger经皮股动脉穿刺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并记录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与程度。结果 68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中,有4例冠状动脉完全正常,64例冠状动脉有明显病变,成功率为100%。结论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明确诊断及正常治疗有着较其它诊疗措施无法替代的价值,是今后诊断冠心病的一项常规检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畸形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冠状动脉畸形的64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10例同时行传统冠脉造影(CAG),3例行手术。【结果】38例患者畸形血管在CT图像上得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6例,单支冠状动脉畸形2例,冠状动脉瘘2例,冠状动脉肌桥20例,副冠状动脉8例,10例CAG结果9例与CT一致,1例右侧冠状动脉高位开口CAG误诊为缺如,3例手术结果与CT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清晰显示了畸形血管的起源、行程、终止及腔内情况,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成人冠状动脉造影中先天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的检出频度。方法:回顾性总结279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准确判断出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结果: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39例,检出率1.40%,其中各种右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占79.5%(31/39),左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占15.4%(6/39),单一冠状动脉占0.51%(2/39);检出各种冠状动脉瘘21例,检出率0.75%,其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6例;检出先天性冠状动脉扩张2例。结论:成年人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的检出率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似,但具体类型有所不同。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