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专书 ,其辨证包括了辨病、辨脉、辨症三大内容。“病”、“证”是《伤寒论》使用频率极高的字眼 ,尤其“病”字 ,有约一半的条文用到 ,它们在不同地方具有不同含义。正确理解其“病”、“证”的含义 ,对于正确认识《伤寒论》辨证的内容 ,明确辨证的含义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逻辑学——知识的基础》载 :“概念单独存在时 ,是显不出它的作用的。只有在一定的系统内 ,与其他概念进行一定的联结 ,形成一定的联系时 ,它才具有表达作用。”“因此 ,相同的单词 ,如果它所从属的系统不同 ,作为概念来说也不同。或者 ,即使…  相似文献   

2.
营卫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卫理论的核心要素在《黄帝内经》的多篇文章中论及,其功能及营卫失调涉及的病证表现多样。本文对《内经》“营卫”生理功能、营卫失调病机与证候特点进行研究梳理,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医“结”的学术理论肇端于先秦,形成于东汉,充实发展于金元。“结”理论的产生是中医学建构复杂病机理论的客观需要。《黄帝内经》时期“结”的概念零星出现在医籍中,到东汉时期《伤寒论》开始将“结”作为某种发病机理,隋代《诸病源候论》在继承秦汉以来“结”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加以规范、阐释并初步形成更为系统的病因病机理论,金元时期朱丹溪从临床痰饮与瘀血理论出发,突破性地提出痰瘀胶着成“结”,开拓了中医复杂病机的先河,为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想启发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对病机与证候等核心概念的辨析及其关系进行梳理,结合《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候(修订版)》(以下简称《2020证候修订版》)进一步对中医病机语义模型框架进行初步构建。编制病证机元模版举例表、病机结构示意图等,通过文献分析、数据统计、随机抽样实验等方法,对《2020证候修订版》中病证机元的分类、语义表达模版、病机的组成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共形成两类病证机元分类和8种病证机元模版,并通过随机抽样检验模版的适配性,模版匹配度较高。基于《2020证候修订版》的中医病机语义模型构建初探为中医病机、证候等相关概念关系厘清提供借鉴依据,为实现中医病机表达结构化和操作自动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并为辨证论治语义模型的最终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围绕何为“病本”,为何“求本”、怎样“求本”,如何“治本”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以方测证法不可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现“以方测证法”之不可行的临床事实;“以方测证法”不满足充分条件命题的逻辑特征;“以病机命名的证候”与“以方剂命名的证候”是属性与个体的关系,是一主词与谓词的关系。“以方测证法”之使用者没有搞清楚“以病机命名的证候”与“以方剂命名的证候”是不一致的,即不具有同一性。无论其内涵与外延均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张仲景对心悸的辨证论治及其临床意义,认为《伤寒论》最早提出“心悸”病名,对其进行分证施治,指出这种对心悸的辨证论治理论至今对临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伟海 《国医论坛》2000,15(5):51-52
根据《内经》等古典医籍的精神,结合临床实际,提出“证”是指疾病病变过程中的临床症状或体征;“病机”是指疾病的病理本质;辨证论治是指医师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病人的各种病状信息,并参考患者的体质、年龄、发病时间、地理特点等相关因素,经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特定的病机,并根据病机确定相应的治法。  相似文献   

9.
《中医杂志》2001年第5期《论中医“证”的现代医学属性和概念》一文,提出“中医证的现代医学属性和概念是什么?中医的证与西医病的联系和区别在哪里?”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当然对“深入探讨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有助于中医学理论的科学定性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正确定位,使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和发展,而且对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指导作用。”然而,在“中医证的现代  相似文献   

10.
证具有自身的传变规律,是中医学研究对象,其属于生物医学中的一门科学。正确的分类研究是保持中医学的学科快速、正确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医学界目前并未将其分类研究,而是仿照现代医学的临床分类方法,将证融入现代医学的病中,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笔者建议以《方剂学》的分类,对(内科)证进行分类,每一大类可根据需要再分若干个子类,确立临床以证分科的框架。对于初诊的分科方法、相似证、相兼证、错杂证及证的变化处理与中西医结合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探索一个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思维、以证为统领的研究中医药的方法,以期建立中医学自身的实践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