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药品、输液器材、配置人员操作、配置环境、患者及气候因素都有引起输液反应的可能。结论为临床提供参考,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临床常见输液反应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床常见输液反应与对策体会如下。1常见不良反应原因(1)存在致热原。包括制剂和输液器的处理不当,使液体中含有细菌产物或死菌。(2)无菌观念淡薄。个别医务人员不按无菌操作常规,有菌区和无菌区不分,不用砂轮锯痕就直接敲开,这样就有可能把玻璃碎屑、橡皮屑、蜡块等杂质一起倒入输液瓶内.在操作中不带口罩、工作帽、工作服,操作时交谈等,这些都会使唾液、灰尘、纤维、微生物一起进入体内。(3)药物种类配伍太多。多种药物配伍既影响药物疗效,又增加输液反应。因为多种药物加在输液中相互作用,有害物质、热源质增加,易引起输液反应[1]。(4)…  相似文献   

3.
输液不良反应预防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7051-7051
对输液不良反应预防体会如下。 1护理措施 1.1询问病史首先询问病史,特别是过敏史,规范护士用药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对于过敏体质,严重心肾肝疾病者,一般情况较差者,用药前详细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及预备急救物品、器械。  相似文献   

4.
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548-5549
外周静脉留置针摒弃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输液,既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血管的损伤,又可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优点[1],降低了护士在操作时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了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保护了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已逐渐普遍地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常出现穿刺静脉发生炎症,给后继治疗带来不便,严重者甚至出现医疗纠纷。对其预防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近几年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328例,穿刺上肢静脉215例,穿刺下肢静脉113例;保留时间最长者6d,最短者2d。发生静脉炎患…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会造成静脉穿刺障碍,甚者影响药物的正常输入,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做好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笔者借助广大护理工作者宝贵的研究成果和护理实践,结合自己多年来对静脉炎的观察分析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发病机制1.1输入非生理pH值液体血浆正常pH值约为7.35-7.45,过酸或过碱的药物,均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易发生静脉炎。1.2输入比血浆渗透压高的液体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为25mm Hg,组织液压为10 mm Hg。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增高,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损伤局部血小板,引起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出前列腺素E 1、E 2,静脉壁通透性增强,静脉中膜层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症改变,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随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和患者对治疗手段纯净度要求的提高,加强对静脉注射中不溶性微粒控制及减少不溶性微粒对患者的危害愈来愈被医院和患者所重视。现根据临床工作实践,分析引起输液中微粒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2010-01-2010-12共发生5起因静脉输液引起的护理投诉,投诉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如下.1 护理投诉事件案件一:女,74岁,主因肺炎收住院.遵医嘱给予给予静脉输液治疗.在静脉输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克林霉素1.2 g时护士给予静脉入壶0.9%氯化钠注射液5ml+奥美拉唑40 mg时,由于入壶时壶内液面较高,所以护士给予挤压帽菲氏滴管致使入壶的液体进入液体瓶内.入壶后几分钟后家属发现液体瓶内液体颜色变成淡紫色.家属告知护理人员后,护理人员及时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相似文献   

8.
张团敏  张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87-5887
目的 针对静脉输液引发护患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方法 对静脉输液投诉事件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引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及安全隐患,提出对策.结果 经采取防范措施后,确保了输液安全.结论 通过分析输液流程中的安全隐患,采取防范措施,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反应原因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燕 《当代护士》2006,(10):10-12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据统计,门诊患者中有30%要行静脉输液加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平均有95%要行静脉输液加药物治疗,静脉输液对多种疾病的康复和抢救危重患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仍有发生,从而导致原发病的加重、恶化或死亡。目前尚无统一的更完善的紧急处理方案,为了系统分析输液反应发生原因,寻找积极的预防措施犤1犦,现就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体会,对静脉输液反应及预防综述如下。1输液反应的概念及种类输液反应是指在输液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发生一系列原发疾病所没有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反应、心脏负荷过重、静脉炎和空气栓塞4种情况犤2犦。唐洪梅等犤3犦研究发现,以发热反应最为多见,大多数输液反应发生在输入100m l液体时或开始输液后20m in。液体中含有致热原量为0.06~1μg/L时,即可产生反应犤4犦,发生反应的早晚,视致热原进入体内量、热原性质和病人个体耐受性而异。2输液反应的原因2.1配液加药时药液的污染2.1.1微粒的污染:我国1990年版药典规定,每1m l输液剂中,直径大于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大于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而在配液操作中,由于...  相似文献   

10.
何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218-1218
目的:为了有效地防范输液过程中的护患纠纷,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优质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容易造成患者误解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由静脉输液引发的护患纠纷明显减少,患者的满意度达99.8%。结论:认真分析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纠纷的常见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能有效地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水化对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干预效果.材料与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2年11月在医院住院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未干预组和静脉水化组,未干预组在造影增强扫描前空腹,静脉水化组在造影增强扫描前2h到术后4h以2 ml/kg/h速度给予0.9%生理盐水维持静滴;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术后48-72h再次检测Scr,若发现Scr相对值升高25%或绝对值升高0.5 mg/dl,则诊断为对比剂肾病,比较两组之间对CIN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CIN发病率不同,静脉水化组患者CIN发病率较未干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影增强扫描前后静脉水化治疗较未干预组降低了患者CIN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A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due to interdonor incompatibility is reported. In a Kell negative recipient without irregular antibodies, Kell positive erythrocytes from one transfusion reacted with high-titered anti-Kell antibodies present in a unit of blood transfused subsequently. It was possible to demonstrate in vitro sensitization of mixed populations of Kell positive and Kell negative red cells exposed to antibody dilutions analogous to those in the patient.  相似文献   

13.
负压进针法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ApplicationofNegativePressurePuncturetoVenousTransfusion吴军玲WuJunling(GeneralHospitalofCoalMinistry,Beijing10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NTIMA封闭式留置针替代普通输液针进行临床输液治疗的应用效果,以利推广使用.方法50例患者为观察组用INTIMA封闭式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70例患者为对照组用普通输液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对两种输液方法的穿刺次数和液体渗漏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输液方法的穿刺次数经t检验,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对照组的渗漏率达62.86%,观察组的渗漏率为16.∞%,经卡方检验,P<0.01,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以INTIMA封闭式留置针替代普通输液针,其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延长每次静脉穿刺的间隔时间,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安华 《现代护理》2002,8(7):499-500
目的:探讨INTIMA封闭式留置针替代普通输液针进行临床输液治疗的应用效果,以利推广使用。方法:50例患者为观察组用INTIMA封闭式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70例患者为对照组用普通输液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对两种输液方法的穿刺次数和液体渗漏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输注方法的穿刺次数经t检验,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对照组的渗漏率达62.86%,观察组的渗漏率为16.00%,经卡方检验,P<0.01,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以INTIMA封闭式留置针替代普通输液针,其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延长每次静脉穿刺的间隔时间,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疼痛是癌症患者的一个最常见的主要症状。据WHO的估计,全世界每天有300~500万患者在癌痛的折磨中艰难度日,其中50%~80%患者没有得到缓解;每年有250万患者因癌痛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相似文献   

17.
经血液传播的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是日本学Nishaizawa运用代表性差异技术(Representation difference analysis,RDA)从一名非甲-非庚型输血后肝炎患血清中克隆出一株编号为N22的、长约500bp的DNA序列。经测序分析,该基因片段两端有Sau3AⅠ酶切位点序列(GATC)。经与DDJB基因序列数据库中序列比较,发现与所有报道的核酸序列无同源性,也并非来自宿主基因DNA,证实是一种新的病毒基因序列。随后我国及英美等国的学相继对此病毒做了大量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放射性皮炎(Actlte radiation dermatitis)是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轻者局部皮肤表现为红斑、色素沉着、脱屑,有烧灼、刺痒感;重者出现局部皮肤出血、水肿、溃疡、糜烂、有渗出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者可导致放疗中断疗程延长,从而影响肿瘤的放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A delayed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 appearing seven days after transfusions, characterized by jaundice, hemolysis and hemoglobinuria accompanied by the appearance of multiple antibodies in the patient's serum (anti-hr" (c) anti-rh" (E) and anti-Jkb) is explained as an anamnestic phenomenon. The original sensitizing antigens and those which precipitated the recall mechanism may be traced to her 20-year-old son and to the single-unit transfusion which she received five years previous to the last admission, and to the transfusions given with the operation from which she recovered.
The important fact is that these latent antibodies failed to be detected by standard crossmatching tests (saline, high protein and Coombs) and by a pool of cells containing most of the antigens. The triple enzyme method was the only test which detected the anti-rh" (E) antibody.
The direct Coombs test became positive at the height of the reaction and persisted for 48 hours. Blood tests after 31/2 and 41/2 months revealed that both the anti-Jkb and anti-rh" (E) antibodies had vanished and only anti-hr' (c) of low titer was still present.  相似文献   

20.
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其中90%以上的PTE患者血栓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PTE是DVT的严重并发症,在美国每年10万人因PTE死亡,有10万人因PTE促发死亡,在我国对PTE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但大多数医院诊断的病例数明显较前增多,且呈继续上升趋势,其原因除临床医生诊断意识提高,漏误诊率降低外,也有危险人群数量增加,危险因素暴露增多,对高危人群识别、预防治疗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