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体疗法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科,但由于致热原,液体或药物被污染、变质,输液用具不洁或变质(如胶管变质),液体选用不当,药物配伍错误、输液过多、过快等原因,常可在输液过程中引起严重反应,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一、发热反应:在输液反应中,较为常见,而且可致超高热,以夏秋季多见,笔者曾报告11例超高热,其中有4例为输液反应引起。其临床特点为: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畏寒、颤抖、迅速转为高热或超高热,严重者发绀、心跳快、脉细、甚至休克及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输液反应的95例患者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主要原因有热原超标;用药配伍不当,添加药物过多;空气污染;无菌观念差、违反无菌操作规程;输液时间过长或速度过快等.结论:输液反应预防应从各环节抓起.包括液体的生产、运输、存贮;应用前认真检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配伍禁忌;提倡单剂输液,液体现配现用;输液后严密观察,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杜绝和减少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3.
随着注射液体、药物、输液器生产质量的进一步规范,由此引起的输液反应越来越少,因输液环境、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引起输液反应相对增多。为此,结合临床实践和有关资料,讨论静脉输液热原反应的相关因素和对策,以达到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1 原因分析1.1 配制静脉液体的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国内基层医院由于受医疗条件、经费等限制,治疗室内未能设置空气净化设施,大部分医院是通过悬吊式或壁挂式紫外灯进行空气消毒。此消毒法需在非操作时间进行,配制液体时由于治疗室流动人员增加及护士频繁出入,造成治疗室中细菌数回升,污染较严重,加药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鲎试验检测方法在输液反应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利用鲎试验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制,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结果 对23例输液反应进行鲎试验检杏结果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有液体制备过程热原超标,联合用药配伍不当,添加药物过多或添加药物本身热原不合格;输液器具、治疗室空气污染;操作时违犯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药物配制太久,输液时间过长和输液速度过快等.结论 输液反应的预防应从各环节抓起,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技术,提倡单剂量输液,杜绝或减少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液反应中对鲎试验检测方法的应用和原因分析。方法利用鲎试验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制,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结果对27例输液反应进行鲎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有联合用药配伍不当,添加药物过多或添加药物本身热原不合格;药物配伍太久占70%;液体制备过程热原超标占22%;输液器、注射器及其它因素2例占8%。操作时无菌技术操作欠缺、输液时间过长或输液速度过快等都可引起。结论输液不良反应的预防应从各环节抓起,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技术,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提倡可以口服治疗的不使用静脉输液治疗,杜绝或减少输液或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与医院感染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静脉输液所致医院感染的环节进行分析。结果主要感染环节是液体污染或变质;配制和输注液体的环境细菌数超标;违反静脉输液操作规程;操作方法不当。结论把好静脉输液的液体关;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减少细菌污染机会;改进输液操作环节,注意静脉输液全程无菌操作,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等,能有效地减少输液反应,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尽快查明输液致热源反应的原因,及早控制,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方法对每一次输液致热源反应从输第一组分析到反应组,尽快查明原因。结果输液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有药物因素45.6%、液体因素11.4%、输液器材的因素38%、操作不当和输液环境的因素8%等方面。结论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查找原因,科学管理,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流程,减少热源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药源性急症     
药源性急症是药物直接或诱发所致的短时间内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其病变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从病因学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可预测的药物毒性,常与药物剂量有关;二是难以预测的患者遗传缺陷、特异性体质等引起的异常反应,常与用药剂量无关。后者发生率低,但病死率高。必须引起广大医护、药剂人员及患者的高席重视。 药源性急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静脉输液治疗中的药源性急症:如输液治疗中微生物污染引起的严重败血症;严重的输血热原反应而导致的心肌损害;输液中微粒引起的肺小血管栓塞、肉芽肿和栓塞性静脉炎等;过量和快速输液和输血导致的全身综合性脏器衰竭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9.
输液反应是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 ,也可称为输液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见的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和空气栓塞。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 ,主要表现为发热、发冷和寒战。轻者体温在38℃左右 ,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 ;严重者出现寒战 ,高热可达41℃ ,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及脉数等症状。1 1原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格或被污染或输液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1 2…  相似文献   

10.
小儿静脉输液能使药物达到快速、高效治疗疾病的目的,是小儿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但输液反应时有发生,轻微的输液反应一般对病人不产生影响,严重的输液反应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而且可能造成急性肺水肿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或终生残疾。静脉输液反应是儿科临床抢救的重要急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使用留置针输液2535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本组患者液体外渗原因,制定对应预防对策。结果:本组患者中出现35例输液外渗者,发生率1.38%,分析原因主要与穿刺部位、输液时间、药物性质、仪器损伤、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根据原因制定对应预防对策。结论:留置针使用不当可造成血管非穿刺性损伤,对患者管壁内皮完整性造成破坏,甚至造成静脉炎等严重情况,因此正确的留置针操作及预防输液外渗对策对患者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输液液体中微粒对患者的危害,越来越引起重视,对其危害程度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微粒是不溶性的,并且不能被机体代谢和消除。常见输液液体微粒有纤维素、橡皮屑、玻璃屑、药物结晶体、微生物等,这些微粒一旦进入人体内常会引起热源样反应或末梢循环血管阻塞,组织肉芽肿、静脉炎、肺动脉炎、肿瘤、癌症等医源性疾病。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影响输液质量和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输液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与致热原、药物、环境、温度等外在因素有关,又与机体本身的体质、机能状态、免疫功能等内在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加之影响输液反应的因素较多,输液过程具有多个环节的特点,所以,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如液体及药物制备不纯,包括贮运不当,输液器清洗不净,灭菌不完全,操作无菌观念不强,输入液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等等,均有可能使患者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反应。轻者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而严重的输液反应则会加剧病情恶化,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为此,如何有效地防止输液反应,是临床上十分重要的课题,结合目前对输液反应有关因素的了解,重在预防可从以  相似文献   

14.
朱旦花 《医疗装备》2012,25(9):28-28
在儿科重症监护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碰到由于药物浓度高,对血管刺激大或患儿好动、不合作等原因,容易造成液体渗漏,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等.如果处理不当,可造成输液外渗的严重并发症,现将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由于长时间大量输液或输入的液体不纯、输液管不洁以及多次反复穿刺等原因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由于输液本身造成的这些反应,称之为输液反应.在日常医疗活动中,输液反应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它可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或使患者的基础疾病恶化.因此,在临床输液中应注重预防,一旦发生,要有及时良好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输液反应的调查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以提出相应对策预防控制。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院1999年发生输液反应的情况,并作出分析。结果 共发生输液反应65起,其中8月份最多,为15起,1月份最少,为2起。8月份发生的15起输液反应中有9起进行了分段采样监测,2起输液瓶内液体有菌生长,3起输液管内液体有菌生长。对发生输液反应科室的治疗室进行空气采样12份,其中3份超标;使用中的配药注射器采样11份,2付有菌生长。结论 药物管理不善,质量不符合要求;无菌技术掌握不好;制剂室空气受到污染;夏季气温高等诸多因素为引起医院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在临床应用上,具有痛苦小,作用快,计量准确等优点。特点在小儿口服药物困难,病情变化快时,输液是目前任何方法不能取代的措施之一。但由于药品质量原因、无菌操作不规范、输液速度过快等情况下,偶尔也可出现输液反应。输液反应多发生在输液10min至数小时内。临床表现首先为发冷,继之寒战,然后体温骤升,体温可达38℃~41℃。有时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口周发绀,皮肤出现紫色花纹,四肢末梢凉,重者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处理:⑴立即更换液体,或停止输液。⑵异丙嗪每公斤体重1mg肌注,地塞米松每公斤体重1mg肌注。发烧38℃以上可给安痛定肌注,同时给予保温,口服热水。一般较轻的输液反应可逐渐好转。⑶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口周发绀,应立即吸氧。有休克表现可抗休克治疗。避免输液反应发生的措施:⑴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执行前查,执行中查,执行后查。八对: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药的浓度,对给药时间,对药的用法,对药的有效期。⑵护士接药后,首先选择光线充足的位置,将药瓶以直立,倒立,平视三个角度检查药液有无混浊沉淀。必要时可左右晃动,再仔细观查有无絮状物。⑶察看封口是否牢固,安瓶是否有裂纹或破损,液体颜色是否正常,瓶口上...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输入的液体中常需加入各种药物如抗生素、Vitc、K、Ca等。临床护士在输液加药时 ,都是从液体瓶口或输液袋口处加入药物 ,此法有两处缺点 :一是抽药的针头粗易刺破瓶盖的橡皮塞 ,有时橡皮塞脱落入液体中 ;二是输液袋根部反复加药易造成漏液 ,同时污染机会多 ,在工作中我们采用在输液器莫菲氏滴管的侧孔皮塞处加药。方法简便。介绍如下。  方法 :将需要溶解和抽吸的药液抽到注射器中 ,用酒精棉签将莫菲氏滴管皮塞处消毒 ,然后将药物注入即可。若向输液瓶或袋中加药可用手将滴管下端输液管夹闭 ,药液…  相似文献   

19.
发热反应:发热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等所致.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在停止输液数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并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李震 《中国卫生产业》2013,(28):31-31,33
目的探讨临床上静脉用药中常见的药液丢失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本院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药液丢失情况的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药物丢失的原因。结果临床上静脉用药中常见的药液丢失原因有:配置药液操作不规范、输液前排气排出药液、更换液体时药液残留或外漏、输液末输液管内药液残留等,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输液末输液管内药液残留量多。结论了解静脉输液过程中药液丢失原因,并对此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静脉用药中药液丢失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