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红花五味子的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inA)、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deoxyschizandrin)、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B)和五味子丙素(schisandrinc)含量。方法 HPLC法,使用Sphereclone ODS柱;流动相:水(A),甲醇(B),梯度洗脱:0~4min,70%B;4~54min,70%~100%B;流速为0.4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结果 五味子酯甲、甲素、乙素、丙素在红花五味子中含量分别为0.026%~0.083%,0.007%~0.945%,0.002%~0.121%。0.01%~0.038%。其中五味子甲素普遍存在,且果实中含量高于茎藤。结论去氧五味子素是红花五味子果实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 ra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用于久嗽虚喘、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心悸失眠等症[1]。南五味子主要分布于华中、西南等地,其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木脂素、三萜、多糖、有机酸等[2~5]。木脂素类成分是南五味子的主要活性部位[6,7],其中五味子甲素、乙素、酯甲、醇甲具有降酶保肝活性,五味子乙素、醇甲具有安神作用,本实验采用HPLC法检测了南五味子果肉、种皮、种仁中五味子甲素、乙素、酯甲及醇甲的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LC-UV含量测定方法。综合考察皖南山区野生华中五味子的内在品质,为该品种转为栽培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C-UV法,Agilent TC-C18(2)色谱柱(250 mm×4.6 mm I.D,5 u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40 nm,测定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结果皖南山区野生华中五味子中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平均含量分别为0.24%、0.46%、1.22%。结论皖南山区野生华中五味子中五味子酯甲平均含量为0.24%,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的要求:五味子酯甲含量不低于0.20%,可供药用。通过三指标的综合控制,为皖南华中五味子的品质评价和栽培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辽宁省8个产地不同生长期的五味子果实中5种木脂素类指标成分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五味子果实木脂素类指标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生长期,各指标及指标总含量的最高值分别为:五味子醇甲(7.4785±0.4443)mg/g、五味子醇乙(2.7325±0.4542)mg/g、五味子酯甲(0.4397±0.1193)mg/g、五味子甲素(1.9215±0.3762)mg/g、五味子乙素(4.5677±0.6253)mg/g、指标总含量(17.0527±1.0826)mg/g。结论:就样品所得实验结果表明,除五味子酯甲外,其它4种指标成分及5种指标总含量在半成熟期时含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辽宁省8个产地不同生长期的五味子果实中5种木脂素类指标成分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五味子果实木脂素类指标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生长期,各指标及指标总含量的最高值分别为:五味子醇甲(7.4785±0.4443)mg/g、五味子醇乙(2.7325±0.4542)mg/g、五味子酯甲(0.4397±0.1193)mg/g、五味子甲素(1.9215±0.3762)mg/g、五味子乙素(4.5677±0.6253)mg/g、指标总含量(17.0527±1.0826)mg/g。结论:就样品所得实验结果表明,除五味子酯甲外,其它4种指标成分及5种指标总含量在半成熟期时含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木脂素的差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总木脂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的差别。结果从薄层色谱上看,生五味子、醋五味子及酒五味子无明显的差别,而总木脂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均以酒五味子中的量稍高。结论五味子经过炮制后,能增加其中所含的木脂素类成分的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五味子中木质素类成分含量差异性,探讨其与产地相关性,为确定我省五味子道地药材的主产区及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药材品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吉林省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pollo-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5 min,50%~60%A;15~50 min,60%~75%A);检测波长为22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分别测定其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结果五味子药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在产地间差异性显著。结论初步选择旺起镇、万良镇、松江镇、长白镇、泉阳镇为五味子品质优良产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五子衍宗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五子衍宗丸中的枸杞子、菟丝子和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五味子酯甲的含量.结果 枸杞子、菟丝子和五味子的TLC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五味子酯甲在0.250~1.004 μg(r=0.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6%,相对标准偏差为0.51%(n=6).结论 所建立的标准可用于五子衍宗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五子衍宗丸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五子衍宗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五子衍宗丸中的枸杞子、菟丝子和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五味子酯甲的含量。结果枸杞子、菟丝子和五味子的TLC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五味子酯甲在0.250~1.004μg(r=0.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6%,相对标准偏差为0.51%(n=6)。结论所建立的标准可用于五子衍宗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五味子藤茎浸膏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色谱柱(250.0mm×4.6mm,5μm),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结果]五味子醇甲在0.44~2.20μg范围内,五味子酯甲在0.30~1.50μg范围内,五味子甲素在0.40~2.00μg范围内,五味子乙素在0.44~2.20μg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5%,101.57%,99.68%,99.29%,RSD分别为0.64%,1.71%,1.29%,1.17%.[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样品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简单、快速、准确、通用的同时测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含量的液相色谱-紫外检测(LC-UV)方法,为评价五味子品质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2)(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五味子醇甲保留时间约为13.8 min,五味子酯甲保留时间约为26.9 min,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与其他组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R〉1.5,理论塔板数N〉4 000。本试验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对南、北五味子通用,能满足一般实验室条件。结论:该试验方法可作为检测南、北五味子的含量是否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的快速、实用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比色法测定固公果根中三萜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固公果根中三萜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熊果酸为对照品,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高氯酸为显色系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50nm波长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46~0.138mg/ml,标准曲线:A=1.566C+0.6012,R=0.9993(n=5),平均回收率为103.45%,RSD=2.75%(n=4),原药材中三萜成分含量为1.93%。【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于固公果根中的三萜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固公果药材中总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了固公果不同药材部位中总鞣质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磷钼钨酸为显色剂、干酪素为鞣质吸附剂、没食子酸为标准品,在760nm波长下,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总鞣质含量.【结果】方法的标准曲线:y=0.1416x-0.039,R=0.9988,结果显示鞣质质量在0.014-0.140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值为1.94.固公果药材的根和茎中总鞣质含量相当、叶中总鞣质含量最高.【结论】本研究首次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法对固公果药材不同部位中鞣质的含量进行测定,测定方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凹叶厚朴愈伤组织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提取方法和工艺的优选。方法采用超声波法、浸渍法及浸渍-超声波法提取厚朴酚及和厚朴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凹叶厚朴愈伤组织中酚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超声波法为提取工艺,进一步考察溶剂、温度、提取时间对含量检出值的影响。结果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浸渍法为0.135%与0.017%,超声波法为0.144%与0.018%,浸渍-超声波法为0.146%与0.018%;最佳工艺为A3B2C3,即用丙酮30℃超声提取60 min。结论本试验的结果可以为凹叶厚朴的生物技术利用提供科学的实验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厚朴及其伪品救必应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中药鉴别紫外谱线组法进行实验。结果 厚朴及其伪品救必的紫外谱线图像、最大吸收峰数目及峰位值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鉴别厚朴及伪品救必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厚朴叶醇提物抗抑郁作用进行药效研究,为开发新的抗抑郁中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小鼠悬尾绝望实验动物模型对厚朴叶醇提物抗抑郁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厚朴叶醇提物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在一定程度减少小鼠游泳不动时间,但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厚朴叶醇提物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鼠悬尾不动时间,中剂量组显著缩短悬尾不动时间,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厚朴叶醇提物具有抗一定的抑郁作用,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自青风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首次分离得到8,14-二氢萨鲁塔里定碱8,14-Dihydrosalutaridine,千金藤宁Stepharanine,蝙蝠葛宁Bianfugenine和一种新生物碱,命名为青风藤定碱Sinomendine。  相似文献   

18.
报道中药厚朴的酚性成分粗结晶及其钠盐对口腔主要致龋菌--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杀菌效力。结果表明,粗结晶及其钠盐的最小抑菌浓度 10-15ppm,最小杀菌浓度为60-80ppm(2min)。两者均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其中,钠盐具有不易被氧化和良性的水溶性,便于保存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南五味子有效部位前处理及提取的工艺。方法:以挥发油的提取率、水煎液固形物量、五味子酯甲提取率为指标,分别考察挥发油、水溶性杂质去除及醇提的工艺条件,优选前处理和提取工艺参数。结果:南五味子粗粉经水蒸气蒸馏,水煎煮后再醇提,醇提物得率只有直接醇提的1/4,而五味子酯甲含量却达到直接醇提的4倍左右。优化工艺参数:药材粗粉加8倍量水、蒸馏4h,药渣继续加6倍量水、煎煮20min,取药渣加80%乙醇、提取2次、每次2h。结论:本工艺南五味子有效部位纯度高,杂质少,为南五味子及其复方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