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学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机)引导下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L4/L5或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在DSA机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经造影剂伊索显(isovist)和局部药证实穿刺针进行L4/L5硬膜外间隙或L5/S1硬膜外侧隐窝后注药。结果:DSA机能清晰显示腰椎棘突、横突、椎体、椎板、椎间孔、上下关节突和侧隐窝解剖结构,硬膜外腔显影清晰。三周及一年优良率分别为57%和73%,有效率为92%。结论:DSA机引导硬膜外腔内注射胶原酶的方法,具有定位和注射部位准确可靠,无明显并发症的特点,提高了溶盘术的安全性;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和疗效情况。方法选择1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共计132个椎间盘,其中L3-4 1例,L4~5 86例,L5~S1 45例。病变椎间盘中包容型42个,非包容型90个。包容型椎间盘突出在行PLD后,向髓核腔内注入600U(2m1)胶原酶;非包容型突出在行PLD后,有54例用5ml生理盐水溶解1200U胶原酶注入到髓核腔内,36例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胶原酶1200U,抽取5ml酶液注入到髓核腔内,注射5ml到病变椎间盘相应的硬膜囊前间隙。术后根据突出部位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卧位。结果显效94例,占71.2%,其中包容型突出38例,非包容型突出56例;有效33例,占25%,其中包容型突出4例,非包容型29例;无效5例,占3.8%,均为非包容型突出。结论经皮椎间盘摘除术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进一步扩大了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根据CT、MRI对突出间盘进行影像学区域定位分类,将硬膜外腔注药治疗后的效果与影像学区域定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平均1年5个月随访,本组56例患者治疗后,优35例,良15例,差6例,总优良率为89.3%;其中位于a域的优良率为95%,优良率亦明显高于位于C域者。结论:硬膜外腔注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根据影像学区域定位正确选择病例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硬膜外腔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患侧卧位,相应部位行硬膜外穿刺,将硬膜外导管置入病变椎间盘对应的硬膜外腔后,在此腔内注射胶原酶1200^U(上海乔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胶原酶(Collagenase)1200^U/支),术后腹卧位休息3d,同时给予脱水、抗炎等治疗,减轻药物刺激引发的神经根水肿。3d后开始下床活动。结果 本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腰椎硬膜外腔胶原酶注射髓核溶解治疗后36例症状缓解或明显减轻,6例于术后症状体征有所减轻,3例无效。讨论 腰椎硬膜外腔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一非手术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常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510-8511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有限骶棘肌剥离和椎板开窗法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26例,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26例经6~30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术后无腰椎滑脱发生。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57.7%),良8例(30.8%),可2例(7.7%),差1例(3.9%),88.5%的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应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的疗效 ,其方法简便而效果显著。但对其临床效果的判断尚缺乏确切的量化依据。我们选用4 6例经硬膜外注药治疗后患者CT扫描结果 ,计算髓核缩小率 ,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相关分析 ,讨论应用髓核缩小率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的价值。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经临床检查有腰腿痛及CT腰椎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排除有小关节病变、侧隐窝狭窄、骨性椎管狭窄和已经采取过保守治疗的患者。本组病例 4 6例 ,男 2 9例 ,女 17例。年龄 2 0~67岁 ,病程 1~ 10个月。总共突出髓核 …  相似文献   

7.
背景:胶原酶溶核是通过对胶原的溶解和消除周围水肿而达到治疗目的,临床应用往往采用单一的方案。 目的:评估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后盘内外小剂量注射胶原酶对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的溶核治疗效果。 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对象:2005-12/2006-12湖北省郧阳医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46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病程9.5个月。纳入标准:腰腿痛明显,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经过2~4周常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CT或MRI扫描证实椎间盘病变存在,突出程度超过椎管前后径50%或压迫椎间孔:病变椎间盘周围无明显椎管骨性狭窄;胶原酶由辽宁味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System2000型等离子发生装置为美国ArthroCare公司产品。 方法:椎间盘穿刺后,先经穿刺针管向髓核内置入射频电极作髓核消融,然后将胶原酶600U溶解于2mL生理盐水中,经穿刺针管向髓核内注入0.5mL,将穿刺针退至纤维环外,经造影或利多卡因试注证实针尖位于硬膜外腔后,再注入1.5mL胶原酶溶液,拔针包扎后严格卧床休息6h。疗效判定优为症状完全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良为症状基本消失,能作轻工作或坚持工作。 主要观察指标:注射后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46例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胶原酶注射后1周疗效较差,优良率仅为80.4%(37/46);注射后1个月和3个月的疗效基本接近,优良率分别达91.3%(42/46)和93.5%(43/46),均未发生出血、腰肌血肿、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结合盘内外小剂量胶原酶溶核治疗可明显提高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应用12号硬外穿刺针在CT定位引导下穿刺,经小关节内缘进入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300 U,2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56例患者应用该方法治疗2个月后随访,优32例,良19例,有效4例,优良率91%。结论 CT引导下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连续硬膜外腔镇痛组(33例),B组连续硬膜外腔镇痛术后联合盘外胶原酶溶解术(31例)。治疗后1周、6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6个月、12个月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JOA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B组治疗后12个月VAS值、JOA值较A组明显改善(P<0.05)。A组治疗后12个月优良率为81.8%,B组治疗后12个月优良率为93.5%,B组治疗后12个月疗效优于A组。结论:连续硬膜外腔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优于连续硬膜外腔镇痛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相同剂量胶原酶2次注入与1次注入行腰椎间盘外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1次性注入胶原酶1200 U,观察组小剂量(600 U)间隔72 h 2次注入胶原酶行侧隐窝盘外溶解治疗。结果:观察15 d及随访12个月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达优率及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次注入胶原酶盘外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1次性注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康宁克通A,利多卡因复合用于胶原酶盘外溶解术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目的:观察康宁克通A、利多卡因复合用于胶原酶盘外溶解术的作用。方法:随机将70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骶裂孔(硬膜外)前间隙置管注入胶原酶行盘外溶解术的患者分为三组,1、单纯胶原酶组(C组),2、胶原酶,利多卡因组(C+L组);3、胶原酶,康宁克通A、利多卡因组(C+K+L组)。  相似文献   

12.
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随访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对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0例患者行1-3年随访,以期评价远期治疗效果。方法:术后1年、2年、3年各随访患者120例,全部患者均来院通过询问、体查进行疗效评估。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患者术后直腿抬高度、脊椎活动度、VAS评分、患肢肌力、感觉的改变综合评定。然后将各随访年度的患者术前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最后得出术后疗效评估结果,分别以治愈率、优良率、总有效率来表示。结果:各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三组平均值从6.92分降低到0.99分。三组间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无差异。各组间直腿抬高度、脊椎活动度改善的治愈率、优良率、有效率均无差异。各组治愈率、优良率分别是一年组72.5%、87.5%,二年组75.0%、88.3%,三年组79.2%、90.0%。三组间治愈率、优良率比较无差异。但从百分率看出三年中疗效有逐渐增强的趋势。结论:骶裂孔前间隙法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满意,尤以三年随访结果更佳,治愈率达到79.2%,优良率达90%、总有效率为95%。  相似文献   

13.
瞿群威  熊涛 《中国康复》2005,20(6):351-353
目的:研究CT介入下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P)的康复疗效。方法:LDP患者240例,随机分为3组各80例,CT介入下,A、B组采用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B组于注射后第3天再从硬膜外导管注入消炎镇痛液;C组于下侧隐窝胶原酶注射。结果:痊愈显效率在治疗后15 d和6个月时A、B、C 3组分别为36.3%、61.3%、37.5%和61.3%、85.0%和60.0%,B组均显著优于A、C组(均P<0.01)。3组中痊愈显效患者1和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T介入下,硬膜外侧前间隙置管注射胶原酶与隐窝注射胶原酶治疗LDP的疗效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前者更加安全,且在术后可方便硬膜外阻滞治疗而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注射药物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注射液的组成中维生素B1和B1 2是常用的成份。本工作探讨该成分是否必要。2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硬膜外腔注射法进行治疗,每周一闪共三次。A组60例,注射液中含维生素B1、B12,B组156例注射液中不含维生纱B1、B12。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液中加入维生素B1、B12等辅助性药物作硬膜外腔治疗并不能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采用椎间盘外、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的:观察硬膜外注射胶原酶对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成年山羊6只,麻醉后作侧外方切口至腰椎体腹侧,椎板加压并用钢板螺钉固定,L1/L2,L3/L4椎间盘分别注射0.5无水乙醇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硬膜外注射实验用胶原酶1mL,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椎间盘,作电镜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电镜下显示:退变的椎间盘纤维环上有裂隙,退变的椎间盘的胶原纤维明显溶解,未退变的椎间盘未有溶解。提示硬膜外注射胶原酶通过纤维环上的裂隙渗透到盘内,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判定仍主要依靠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物理检查,尚缺乏客观评价手段。目的:应用远红外热像技术评估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符合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射频治疗组23例和保守治疗组23例,分别予以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和传统保守治疗,治疗前后使用远红外热像仪检测双下肢温度差,并与临床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射频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2%和17%,有效率分别为96%和65%,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射频治疗组治疗后热图温差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P=0.00);射频治疗组治疗前后温差改变比保守治疗组明显增大(P=0.00)。结果可见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一种客观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所收治的110例LDH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对照组则给予气管插管全麻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MoCA评分(28.25±3.94)分和MMSE评分(29.72±4.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VAS评分(2.97±0.40)分和ODI指数(20.54±3.1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临床治疗效果达到优的比率66.07%(37/56),以及总的优良率94.64%(53/5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LDH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疼痛症状的缓解和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700例远期随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700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在X线监视下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结果:对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的37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顺延随访术后2~8年7个年度,其远期优良率从93.61%至91.31%,随访各年度优良率间无明显差异,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把握适应症,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远期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胡保红  翟红敏 《中国康复》2004,19(3):187-188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14例 ,分为 2组 ,均给予健康宣教及常规护理 ,干预组患者同时进行正确卧位指导、按摩、功能锻炼、理疗等康复护理。结果 :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87.3%、71% ,P <0 .0 1) ;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了硬膜腔前间隙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48例,优良率达93.5%。并讨论了了此法的作用 及适应症的选择与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