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务人员吸烟现状及参与控烟干预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商丘市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参与控烟干预的情况,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控烟意识,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与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商丘市三家市级医院40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三家市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平均吸烟率为40.9%(152人),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7.5%,女性吸烟率为2.7%。72.3%的医务人员认为劝病人戒烟是医生的责任,71.8%常劝说病人戒烟,不吸烟者与吸烟者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我市医务人员对吸烟的认识和控烟知识的掌握情况欠佳,有必要加强对其控烟知识及技能的宣教与培训,端正其控烟态度,使其更有效的参与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吸烟现状及控烟知识信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调查医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对控烟工作的认知和信念,为控烟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南通医学院1999年临床医学系本一一年级358名及五年级234名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一年级吸烟率为0.48%;五年级吸烟率为10.71%;一年级和五年级分别有93.64%和93.60%的人认为吸烟有害健康,两个年级的学生对通过社会方法途径控烟的赞成率调查,对医务人员参与控烟工作的态度较为积极。结论:在医学生中开展控烟工作干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上海市中学教职员工的吸烟现状以及学校的控烟管理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4个区的38所中学(28所初中,7所高中,3所职校)的2 696名教职员工作为调研对象,使用问卷进行现场匿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吸烟情况、认知态度、控烟培训和学校控烟环境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海市中学教职员工的总吸烟率为13.2%,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35.9%和1.6%)(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吸烟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与40岁以下者比较,40岁以上男性的吸烟率明显升高(P0.001)。男性调研对象中,教师的吸烟率(30.2%)明显低于行政管理(45.6%)和其他人员(50.0%)(P0.001)。调研对象对于吸烟会上瘾、会导致肺癌和心脏病的认识正确率仅为64.1%,且吸烟者显著低于不吸烟者(43.1%和67.3%)(P0.001)。认为学校严格执行禁止教职员工吸烟相关规定的调研对象仅占54.5%;严格执行规定学校的吸烟率显著低于未严格执行规定学校(9.8%和14.0%)(P0.05)。41.7%吸烟者报告在过去的1年内在学校内吸过烟。结论上海市中学教职员工的吸烟率低于中国成人吸烟率的平均水平,但对于吸烟危害认识不足,学校对于教职员工的控烟管理,尤其对于40岁以上男性及非教学岗位的教职员工的控烟教育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控烟干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成都市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及其控烟态度和行为,并对其进行干预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对成都市3家医院的932名医务人员的吸烟危害知识、控烟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并对一家医院进行干预,同时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男性吸烟率为49.7%,女性为0.2%,男性吸烟者主要集中在外科医生和医技人员中;知识方面,对吸烟与肺癌、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掌握较好,但对被动吸烟与儿童中耳炎和猝死综合症关系回答正确的仅41.5%和48.2%;86.2%的不吸烟者中反对“被动吸烟无害”,但吸烟者中仅为70.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态度方面,对于以经济手段来处罚违反吸烟规定者,不吸烟者和吸烟者赞成的比例分别是87.5%和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行为方面,不吸烟者询问病人吸烟状况的比例高于吸烟者,同时不吸烟者鼓励家人或朋友戒烟的比例明显高于吸烟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综合干预,医务人员的吸烟率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好转趋势;控烟态度明显好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医务人员的吸烟率较高,控烟意识淡漠,吸烟者和不吸烟者在控烟态度和行为方面存在差异。在医院环境中采取综合干预的方法可以改变医务人员的吸烟行为,提高其控烟意识。 相似文献
5.
牡丹江市医生吸烟现状及控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牡丹江市医生吸烟现状及对控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医生的吸烟率和提高参与控烟的积极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牡丹江市8家医院416名一线医生进行调查。结果:我市医生的总吸烟率为25.96%,影响吸烟率的主要是男性吸烟者(52.97%),其中30~40年龄组,外科医生,工作5~10 a,中级职称的吸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医生中不吸烟者对吸烟有关问题的认识高于吸烟者(P〈0.05),68.03%的医生能常常主动询问病人的吸烟情况,50%左右的医生能告诉病人"吸烟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有害"。结论:应加强对吸烟危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医院中加强控烟力度,改变医生的吸烟行为,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控烟能力,促进全社会控烟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为了解湖口县社会人群吸烟状况和媒体对控烟的宣传知识获取情况,以便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干预、控制与吸烟嗜好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4年6月至2004年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口县城区3个居委会和农村5个乡镇10个行政村18~69岁居民,用统一调查表进行人户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139人,吸烟人数698人,吸烟率为32.6%,农村吸烟率高于城镇,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在婚人群高于其他人群,职业特征显示干部吸烟率最高;吸烟与地区、性别、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等有关(P〈0.05或P〈0.01);吸烟率和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没有统计学意义;烟龄和日吸烟量相关联(P〈0.01);城乡居民近30d从各种媒体获取控烟宣传知识的人数非常少。结论 湖口县居民吸烟现象比较普遍,控烟宣传知识获取较少,今后应经常向居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控制吸烟量。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城乡居民吸烟流行趋势及控烟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江苏省15岁以上城乡居民吸烟流行趋势及特点,并从中获取控烟策略的启示。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17个县(市、区)、10200户家庭,由经过系统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结果不同社会特征人群吸烟率存在差异,其中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中老年人群高于青少年人群(P〈0.05);吸烟开始年龄男性集中在15-24岁青少年时期,女性则明显偏晚;吸烟严重程度以中度吸烟(10-19支)和中重度吸烟(20-39支)为主。结论要充分考虑不同性别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控烟行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每年生产大约1千亿盒卷烟,是世界上最大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2009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目前中国吸烟者超过3.5亿,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的疾病者超过100万人,大约每分钟死亡2人, 相似文献
10.
深入了解吸烟的危害搞好青少年控烟宣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吸烟总人数和烟草消耗量已成为世界之最,199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3.2亿烟民。据WHO资料显示,我国13亿人口中成年人吸烟率达35.6%,青少年吸烟率为10.8%。青少年家庭中被动吸烟率达53.0%。3/4的吸烟者是在15-24岁开始吸烟并成瘾,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从1984年的22.4岁提前到1996年的19.7岁,而大多数人开始吸烟的年龄小于18岁。近年来青少年吸烟率显示出增长的趋势,开始吸烟年龄也较以前降低。全球青少年吸烟调查报告显示,13~15岁儿童吸烟率达20.0%-39.5%。如果搞不好青少年控烟宣教工作,烟草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我国的烟民在未来30年还会增加到4.3亿;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吸烟干预及控烟的心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及消费大国,吸烟人数已达3.2亿,占全球总数的1/3。让人忧心的是20岁前的青少年吸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997年WHO估计中国20岁以下青少年与儿童有2亿将变成吸烟者。估计到2050年每年将有3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吸烟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开展干预及控烟研究已成为各级流行病学研究人员的研究课题,从全球来看也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130多个预防青少年吸烟项目。我国在对青少年吸烟干预及控烟的研究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创新》2015,(36):62-64
目的:了解长春市从事运输设备制造的企业员工吸烟现状以及企业控烟环境状况,为制定政策创建无烟企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长春市具有代表性的3个大型企业的814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集中自填问卷方式调查。结果:企业员工现在总体吸烟率41.6%,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手烟暴露率为30.6%,不同性别二手烟暴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量为(12.58±6.86)支,不同性别每日吸烟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者的主要吸烟场所为卫生间、办公室及走廊;控烟环境严格企业员工的吸烟率、吸烟者在工作场所吸烟率及二手烟暴露率均低于控烟环境不严格的企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长春市从事运输设备制造的企业员工的吸烟情况较为严重,吸烟率处在较高的水平,调查的企业中虽然均有控烟政策,但执行力度不够。控烟工作者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专业的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尽快制定相应措施,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吸烟行为及控烟干预效果,评价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的创建情况。方法于2009年5月(控烟活动前)和9月(控烟活动实施4个月)分别对甘肃省武威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工作人员吸烟率和男性工作人员吸烟率都明显下降(χ2=8.920,P=0.012;χ2=9.007,P=0.011),工作人员对吸烟危害的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结论医疗卫生系统作为健康的维护者,在控烟履约方面应该起到表率作用,控烟活动可明显降低工作人员的吸烟率,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的创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抚顺市市民吸烟状况和控烟工作开展情况.方法 在全市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及公共场所选取28个单位517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我市各行业人群吸烟率为16.83%;被动吸烟率为53.58%;对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9.2 %,被动吸烟损害健康知晓率为96%;84.8%的人认为医院应当禁烟;88.5 %的人认为学校应当禁烟;86.3%的人认为公共交通工具应当禁烟. 结论 我市吸烟的危害知晓率很高,信念度很强,控烟行为形成率差,造成被动吸烟现象普遍、暴露人群很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随机调查三百名吸烟的男性冠心病住院患者,并对吸烟的患者在其住院期间对其吸烟行为进行干预,而后进行效果评价,以探讨护理干预对吸烟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标准,然后对来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男性冠心病吸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接受调查的吸烟患者进行出院后的随访,以了解吸烟情况。结果对患者的吸烟行为进行干预后,吸烟的男性冠心病患者对吸烟危害性的认知度明显提高。出院后随访吸烟人数较护理干预前减少,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吸烟控烟方面的护理干预,使患者深入了解了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从而达到使吸烟患者吸烟数量减少及戒烟,使非吸烟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从而远离二手烟的目的 ,积极发挥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一级与二级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烟草危害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控烟形势非常严峻。世界控烟成功国家的经验表明,医生、教师、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吸烟行为的改变对公众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解甘肃省医生、教师、公务员3类重点人群吸烟和被动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控烟能力等信息,建立健全针对重点人群的吸烟相关行为以及控烟能力监测体系,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2008年5—10月,我们对3类重点人群吸烟相关行为进行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随机调查三百名吸烟的男性冠心病住院患者,并对吸烟的患者在其住院期间对其吸烟行为进行干预,而后进行效果评价,以探讨护理干预对吸烟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标准,然后对来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男性冠心痛吸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接受调查的吸烟患者进行出院后的随访,以了解吸烟情况.结果 对患者的吸烟行为进行干预后,吸烟的男性冠心病患者对吸烟危害性的认知度明显提高.出院后随访吸烟人数较护理干预前减少,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吸烟控烟方面的护理干预,使患者深入了解了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从而达到使吸烟患者吸烟数量减少及戒烟,使非吸烟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从而远离二手烟的目的,积极发挥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一级与二级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及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吸烟状况及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960名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吸烟原因及吸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收回有效问卷800份(收回率为83.3%).800名被调查学生中总吸烟率20.9%,其中男生吸烟率36.1%,女生5.3%,男女生吸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吸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90%以上大学生知晓烟草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对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较高.结论:大学生虽然知晓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和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性,但吸烟率水平仍较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控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校园控烟教育和环境干预对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方法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20所学校的9 39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对待烟草使用态度和行为、学校控烟教育状况以及社会和家庭环境等。对学校控烟教育负责人逐个进行访谈,分别评估校园制度建设、控烟宣传教育、校园控烟标识和环境管理等12项内容(无烟学校制度建设6项,控烟教育措施和环境评估6项),赋值后分别定义为校园控烟效果好、一般和较差。分析校园控烟效果与学生吸烟行为和烟草信息敏感度的关系,以及中学不同阶段(不同年龄)和父母和同伴的吸烟情况对校园控烟教育认同的影响。结果与校园控烟效果较差的学校比较,校园控烟效果好的学校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下降3.1%,实际吸烟率下降1.2%;校园控烟效果对中学生对烟草信息敏感度有显著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对校园控烟教育的认同趋于下降,初中生和高中生对吸烟持反对态度者比例分别为86.6%和58.2%,持支持态度者比例则分别为0.9%和1.5%;中学生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程度与校园控烟教育水平有关,对校园控烟教育的认同程度与父母和同伴是否吸烟有关。结论校园控烟教育与环境干预对降低中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实际吸烟率有一定的作用。青少年吸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行为,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