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人士统计,我国现在癌症患者常年保持在200万人以上。由于肿瘤诊断的复杂性及目前诊断水平的限制,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相当多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晚期癌症病人的姑息治疗越来越引起医学界和社会的重视,大约50%不能得到根治性治愈的癌症病人最终成为姑息性治疗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疗旨在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晚期癌症的护理,并不局限于一般的住院护理,它包括解决患者及家属一系列心理、情感、社会需要等问题。因而,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疗与护理,不仅需要专业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直接参与,而且还需要心理学和社会工作者以及一大批志愿者的共同努力。总之,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在心理上、感情上和精神上予以支持和疏导。社会的帮助也是晚期癌症病人护理的重要内容。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癌症患者晚期的姑息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全球范围内恶性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超过500万。虽然医疗技术不断更新,各种新药不断研发,但大部分癌症患者在死前仍然遭受着疾病带来的痛苦。随着临终关怀活动的开展,一种全新的护理方式———姑息护理(palliative cave)已在世界 相似文献
4.
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照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雪梅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2):123-124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世界癌症发病检测率持续增加。21世纪,全世界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超过500万^[1]。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200万,现患病人数在300万以上,平均每90个家庭中就有1个癌症患者^[2]。癌症已成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伤残和死亡的第一原因。癌症使患者及家属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产生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姑息照护(palliative care),优化生命末端质量,满足其本人和家属的需要,已成为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晚期癌症难治性呼吸困难的姑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1/3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不能常规控制的呼吸困难,因而生存质量差。针对不可逆转或难以逆转因素的呼吸困难,合理应用以吗啡为主的阿片类药物可使其改善60%。本文分析了不同难治性呼吸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原则,提出了应用吗啡控制难治性呼吸困难的适应证、方法,以及一旦出现呼吸抑制的解救方法,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在癌症姑息治疗中的应用和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症的治疗从诊断到死亡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抗癌治疗和姑息治疗。中医药在癌症的姑息治疗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癌症综合治疗或对不能接受手术、放疗、化疗患者治疗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应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姑息护理在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所起的作用.方法 将2008年1月~2010年10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124例晚期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给予姑息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变化,以及精神面貌、心态、死亡恐惧感和临终前要求4项指标.结果 姑息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精神面貌、心态及死亡恐惧感、临终要求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姑息护理能满足患者及亲属身心各方面需求,减轻疾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平静接受死亡. 相似文献
8.
晚期癌症病人常经受中至重度疼痛,并由此产生抑郁、恐惧、无望等心理变化,三阶梯治疗效果较差。笔者通过小剂量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辅助必要的心理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姑息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遴选86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姑息护理,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癌病评估与控制、心理支持等。实施姑息护理前及实施1月后,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实施姑息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较姑息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期间死亡21例,死亡率24.42%,临终的时候患者安静平和,其家属可以接受失去亲人的事实。结论:进行姑息护理可以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患者及亲属身心各方面需求,减轻患者疾病痛苦,使其平静接受死亡。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2005-2009年我国生物医学科研人员对癌症姑息治疗的研究状况,以期对我国癌症姑息治疗研究有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阻滞用于晚期癌症患者姑息镇痛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用于晚期癌症患者姑息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2例晚期癌症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亚甲蓝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结果 麻醉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VAS评分得到显著性下降(P<0.05),QOL-C30评分得到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 亚甲蓝硬膜外阻滞应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镇痛是安全有... 相似文献
12.
杜丽坤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3):370-372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肿瘤患者216例,其中晚期患者96例,给予姑息性化疗8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晚期肿瘤患者给予姑息性化疗的83例中包括:乳腺癌24例,均为女性,年龄28~68岁;大肠癌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45~67岁;肺癌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4~72岁;胃癌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5~56岁;食道癌5例,均为男性,年龄30~65岁;卵巢癌4例,均为女性,年龄48~54岁;其他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22~60岁,包括鼻咽癌、口腔癌、睾丸癌、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胰腺癌、淋巴瘤、膀胱癌、甲状腺癌等。典型病例:例1,女性,68岁,该患…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50多年来,癌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已排在疾病谱的第二位,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已成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伤残和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有研究表明,抑郁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负性情绪,癌症患者中发生抑郁的比例越来越高,发生率为18%~58%,这些抑郁情绪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1990年WHO提出:姑息护理是对患病后无法治愈的一种积极的功能性的整体护理,主要是控制疼痛和其他症状,处理心理社会精神方面等的问题,达到姑息护理的目标-提高患者及家属… 相似文献
14.
390例癌症患者的姑息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姑息护理在减轻癌症患者疼痛,减轻身心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所起的作用。方法:为癌症患者提供人性化、科学的姑息护理,视患者为有需要、有尊严、有思想、有愿望的完整个体,给予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支持。结果:实施姑息护理,能降低癌症患者负性情绪,有效控制疼痛及躯体其他症状。结论:姑息护理能满足患者及亲属身心各方面需求,减轻疾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平静接受死亡。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7,2(8):749-749
姑息治疗医学是针对那些伴有致命性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为其提供完全的主动的治疗和护理,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目的是全面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本片由北京肿瘤医院的著名专家刘淑俊主讲,系统地介绍了姑息治疗的原则、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国内外癌症姑息医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方法:应用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 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采用关键词逻辑组配检索方式,对国内外发表的有关癌症姑息医学的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癌症姑息医学国内外文献总量均缓慢增长,略有波动,波动年份与幅度一致。但在研究人群、研究内容方面侧重点不同,差异较大。国外、国内关于老年人群的文献量占比分别为1.74%和8.12%;关于儿童、青少年人群的文献量占比分别为2.51%、0.34%;国外关于人文心理关怀方面的文献量占总文献量的10.76%,国内则只有1.87%。结论:我国癌症姑息医学研究内容不全面。政府应从政策、经济、教育等方面给予姑息医学研究足够支持,医学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应从多方面多维度加大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晚期癌痛患者,行姑息性镇静治疗,评价其痛苦症状控制情况。分析镇静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的晚期癌症难治性疼痛患者48例,预计生存期较短。实验采用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Ⅱ组24例,第一阶段:Ⅰ组维持基础吗啡剂量不变,增加注射用吗啡剂量1 mg/kg,同时加用咪达唑仑注射液0.2mg/kg,Ⅱ组维持基础吗啡剂量不变增加注射用吗啡剂量1 mg/kg,用药时间为一周;经24小时的洗脱期后,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Ⅰ组维持基础吗啡剂量不变,加用注射用吗啡剂量1 mg/kg,Ⅱ组维持基础吗啡剂量不变、加用咪达唑仑注射液0.2mg/kg及注射用吗啡剂量1 mg/kg。结果1、病例基本特征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是均衡分布的,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2、单用吗啡和吗啡联合镇静两种方法对难治性疼痛镇痛效能的比较,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联合镇静药对癌症难治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吗啡。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80%的癌症患者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机会,因此姑息治疗就成为该部分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姑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1)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症状的处理,如癌症疼痛、厌食、失眠等;(2)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点是整体调理、心身并重、辨证施治、扶正培本,在肿瘤的姑息治疗中占用重要地位,尤其在减轻肿瘤患者相关症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使70%的晚期肿瘤相关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本文就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结合姑息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人文关怀结合姑息护理组)各29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1个月、2个月的EORTCQLQ.C30量表与Zung量表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1个月与2个月的EORTCQLQ.C30量表与Zung量表评估结果分别优于对照组相同时间段的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结合姑息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可明显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不良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研究人文关怀结合姑息护理用于晚期癌症患者中对其幸福感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方法差异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45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人文关怀结合姑息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负面情绪变化、总体幸福感、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包括角色、认知、情绪、躯体、社会等功能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总体幸福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4,P=0.015)。结论 人文关怀结合姑息护理用于晚期癌症患者干预中,不仅能有效提高其幸福感,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