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的流行病学资料均证实在自然人群中,已诊糖尿病患者与尚未被诊断的无症状糖尿病患者数量相当.在这些人群中有一部分人是通过筛查空腹血糖确诊的,而更多的人是通过OGTT试验或测试餐后血糖确诊的.这是因为葡萄糖刺激后2小时血糖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空腹血糖则无这种改变.大多数无症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仅表现为负荷后高血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餐后高血糖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灵活使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南明确指出,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HbA1c水平,血糖达标需要同时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无论HbA1c处于什么水平,应该同时进行空腹和餐后高血糖的治疗[1].中国糖尿病患者群具有患病初期胰岛素分泌减少,特别是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失明显,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2],空腹和餐后血糖均不达标的患者比例高等特点[3],所以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时需要针对这些特点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病人往往只重视空腹血糖,而实际上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并发症的预防更为重要。 在许多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最早出现的血糖异常就是餐后高血糖,此时患者的空腹血糖可以在正常范围。美国  相似文献   

4.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A1c≥6.5%;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11.1 mmol/L;或有典型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无症状患者中的糖尿病筛查 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5 kg/m2]并有1个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无症状成人,应从任何年龄开始筛查糖尿病并评估未来糖尿病的风险.对于无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应从45岁开始筛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诸多大型临床研究证实餐后高血糖是发生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DECODE研究[]发现餐后2小时血糖是心血管死亡率的独立高危因素,Shaw Jeet等的研究认为餐后血糖与心肌梗塞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而空腹血糖无此相关性[2]。合理的控制餐后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餐后高血糖患者的血管肉皮功能,探讨餐后高血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采集静脉血测TC、TG、LDL-C、HDL-C、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测餐后2 h血糖(2 h PG)及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将其结果分为空腹高血糖组(空腹高血糖惠者21例)及餐后高血糖组(餐后高血糖患者25例),同期选择血糖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3组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ndothelium-dependent dilation,EDD)。结果餐后高血糖组和空腹高血糖组患者肱动脉EDD、TC、LDL-C、HDL-C、空腹血糖、2 h PG、2 h INS、HbAlc、hs-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餐后高血糖组患者肱动脉EDD较空腹高血糖组明显降低[(3.58±1.04)%vs(4.86±0.92)%.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DD与2 h PG、HbAlc、TC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77、-0.61、-0.57,P<0.01)。结论餐后高血糖较空腹高血糖对血管内皮功能危害更大.加强餐后高血糖的控制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上海医科大学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朱禧星教授最近就糖尿病的诊治提出新观点,认为要重视餐后血糖,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餐后高血糖在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患者由于空腹血糖正常而漏诊,有些患者仅随访空腹血糖而不监测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8.
宋志民  孙金凤 《山东医药》2000,40(24):52-52
糖尿病高血糖可有两种形式,一为空腹、餐后均有血糖升高,二为空腹血糖正常或微高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由此可见,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共性现象。只有血糖总体水平(包括空腹及餐后)得到良好的控制,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而且糖血病早期往往仅有餐后血糖升高,所以重视检查餐后血糖,也是防止漏诊的重要措施。餐后2小时血糖(PBG)以控制在4.5~7.8mmol/L为最佳状态,7.9~8.9mmol/L较好。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时,机体在较多时间内已超过上述水平。治疗不当的糖血病患者,进餐后高血糖状态持续的时间比空腹时正常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具体护理措施以及实施效果。方法该文研究对象为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确诊后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胆固醇、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情况,了解患者血糖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糖尿病高危人群在实行社区护理措施后,舒张压、收缩压、胆固醇、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应用至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具备十分显著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者熟悉糖尿病情况,了解专业知识,改善生理指标,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随着2型糖尿病(T2DM)患病人数的增加、患病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空腹血糖(FBG)和餐后血糖(PPG)都会影响总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控制,因此需要尽早同时控制FBG和PPG[1].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我国T2DM患者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单纯餐后血糖升高比例接近50%[2],可见餐后血糖控制是中国T2DM防治的最大挑战之一.目前,包含餐时和基础胰岛素组分的预混胰岛素由于能同时满足人体对基础及餐时胰岛素的需求,成为较多中国T2DM患者的治疗选择.其中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由于其药物作用模式相较预混人胰岛素能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从而展现出更好的餐后血糖控制能力和更少的低血糖风险[3].因此,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在控制基础血糖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改善餐后血糖,更加适合中国T2DM患者.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前期筛查的分歧与共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将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称为糖尿病前期,处于该阶段的个体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美国糖尿病协会强烈主张单独应用空腹血糖(FBG)定义糖代谢状态,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则极力推荐对无症状高血糖人群应用标准化的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联合空腹和负荷后2 h血糖来定义一个个体是否存在任何程度的糖代谢紊乱.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焦点主要是测定FBG或2 h血糖的可行性.由于OGTT整个过程至少需要2 h,因此不太适合群体研究.但是单独测定FBG以定义糖代谢状况往往存在假阴性风险,而且糖负荷后2 h血糖是诊断IGT的唯一方法.基于两方面的考虑,推荐在群体中进行糖尿病前期和未诊断糖尿病筛选时,首先应用费效比合理的筛查工具确定出高危人群,然后再进行OGTT以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新认识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证实餐后高血糖的危害要比空腹血糖更明显.如仅仅使空腹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而每餐餐后血糖控制不好,同样会加重胰岛功能障碍,导致DM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因此,监测、纠正餐后高血糖达正常水平,是延缓阻止糖尿病进程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王慧娟 《地方病通报》2005,20(4):120-120
目的进一步了解老年人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查阅了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以各种感染住院而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占首位,其次为心、脑血管病变;老年人多表现为空腹血糖不太高,而餐后2h血糖较高.结论对老年病人住院时应首先监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及时发现糖尿病,正确救治病人.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治疗的核心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波动性高血糖通过刺激氧化应激,会增加患者产生代谢记忆及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机率.代谢记忆已逐渐成为糖尿病治疗中新的挑战.一、波动性高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血糖紊乱分为持续性高血糖和血糖波动为特征的波动性高血糖[1].波动性高血糖是指间歇性或阵发性高血糖状态,亦称血糖飘移.早期的研究多关注于长期慢性高血糖与并发症的关系,随着血糖监测手段的发展,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波动性高血糖相对于持续性高血糖更能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相关,而且与血糖的波动性密切相关[2].血糖波动通过活化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损失内皮细胞参与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因此,对血糖波动的正确认识、评价和积极控制将有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波动性高血糖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能与血糖波动产生氧化应激产物激活血管损伤的4条途径有关[3].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干预糖耐量异常(IG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IG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穴位注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穴位注射组采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并配合合理饮食运动干预,对照组用单纯饮食运动干预。检测IGT人群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分别计算出2组人群的HOMA-IR值。将2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OMA-IR值、及中医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穴位注射组和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餐后2h血糖,穴位注射组HOMA-IR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IGT人群干预前后空腹血糖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对IGT人群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管饲喂养已成为不能正常经口进食的住院、住家患者的重要维生手段.老年人具有特殊的糖代谢: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升高和年龄有直接关系,每增加10岁,空腹血糖可增加10 ~ 20mg/L,餐后血糖可增加150 mg/L[1].血糖特别是餐后血糖控制不良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管饲喂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市售的含有缓释糖类的营养制剂能较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但因价格不菲限制了许多老年管饲患者的使用,自制食物匀浆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选择,并特别适宜于住家患者选用.我们用低血糖指数高膳食纤维的荞麦粉替代蒸米饭作匀浆膳主食,观察了总热能相等各营养素均衡的两种匀浆膳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和中长期血糖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们往往对空腹血糖比较重视,而对餐后高血糖的意义却知之不多.这导致了在诊断糖尿病时或平时的血糖监测中只抽空腹血化验,而不注重餐后血糖的检测.据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邸阜生介绍说,这样做既不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也不能全面反映糖尿病控制的真实情况,是非常片面的.  相似文献   

18.
倪青 《糖尿病之友》2011,(12):69-69
很多新发糖尿病患者往往只重视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实际上,近年来的研究清楚提示我们,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相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高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意义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天地》: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控制餐后血糖的重要性,然而很多患者依然只关注空腹血糖,请您介绍一下餐后高血糖有哪些危害?苏青教授:应该说餐后高血糖与多种糖尿病并发症都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血管疾病。大家知道,近八成的糖尿病患者最终都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多年来,广大的医务人员和患者比较重视对空腹血糖的控制,而对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性缺乏正确认识.本文将对餐后高血糖的危害及治疗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