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的操作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时施行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结果 40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2~3个月后大便成形,便前腹部有胀感,有一定的意识控制作用,该方法简化了手术操作.结论 腹腔镜Miles术中腹膜外隧道式结肠造口是一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在直肠Miles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10年6月,10例直肠低位癌患者行Miles手术中,应用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的手术方式。结果:应用此手术方式,10例患者术后无1例出现造口感染、内疝、肠梗阻、造口脱垂、造口回缩、造口旁疝及造口狭窄。结论:腹膜外造口发生造口坏死、内疝、造口旁疝、造口回缩、狭窄及造口脱垂等并发症较少,Miles手术腹膜外结肠造口,简单易行,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天明  李永秀 《吉林医学》2010,31(13):1902-1903
目的:探讨Mile′s术经腹直肌腹膜外回结肠造口效果。方法:对2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回结肠造口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术后造口情况良好,未发现有造口血运障碍、内陷、坏死,未发现有造口旁疝、腹内疝。3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黏膜水肿。结论:经腹直肌腹膜外回结肠造口能有效降低回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排便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希全 《中外医疗》2011,30(21):26+28-26,28
为探讨直肠癌miles术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的疗效,回顾分析38例行该术式治疗的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肠管脱出,回缩,无坏死出血,造口周围感染,造口狭窄,内疝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直肠下段恶性肿瘤行miles术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我院在1999~2003年间行直肠癌Miles术患者118例,均行永久性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平口造设,其中发生结肠造口并发症25例,现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在腹腔镜Miles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行腹腔镜Mile's术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都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造瘘肠管有1例发生扭转,无造口旁疝、内疝、狭窄、坏死梗阻、造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0周逐渐形成排便规律.结论 腹腔镜Miles术经腹膜外隧道结肠造口并发症低,控便能力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自2003~2006年收治的直肠癌施行腹膜外隧道乙状结肠造口术2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6例,术后造口粘膜出现缺血坏死l例,造瘘口感染l例,造口旁疝2例,其他病例恢复良好。经过3~36个月随访,6~9个月病人排便开始有规律,每天l~2次或隔天1次,每次基本上都能排净,随访病人中约60%病人有便意。结论 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具有并发症少、排便功能好、易于术后管理等优点,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腹膜外结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的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腹膜外结肠造口治疗低位直肠癌42例的病例资料,并与102例经腹结肠造口作比较,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造口的排便感。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腹膜外结肠造口40例经6~42个月的随访,有1例(2.5%)发生造口狭窄,35例(87.5%)患者获得排便感。腹膜内结肠造口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6%,28例(27.5%)患者获得排便感。两种方法比较,并发症发生及术后排便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排便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便于患者对造口的清洁护理,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92例直肠癌Mile’s术后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起因,总结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对92例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起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观察护理。结果92例结肠造口术患者共出现20例并发症(21.7%),其中造口肠回缩2例(10%); 造口狭窄6例(30%); 造口周围皮肤损害7例(35%); 腹泻2例(10%); 造口出血水肿2例(10%); 造口肠管缺血坏死1例(5%)。结论指导患者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严密监护造口肠道段血运和排便功能,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是促进结肠造口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应用管状吻合器经腹膜外途径结肠造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管状吻合器经腹膜外途径结肠造口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应用管状吻合器施行经腹膜外途径结肠永久性造瘘术的22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所有造口均一次性成功完成,造口时间(15±5)min.造口大小划一,外形美观平整.术中因吻合口渗血需电凝止血3例,无吻合器钉合不全,无黏膜坏死.术后无一例发生造口出血、坏死、感染、回陷、狭窄、肠梗阻和造瘘口旁疝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左右吻合钉逐渐脱落,随防6~24个月,造口通畅,无疤痕收缩狭窄,造口外形和功能均良好.结论 应用管状吻合器经腹膜外途径行结肠造瘘术,具有操作简便、外形划一美观、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Mile's术式的40例患者,给予相应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通过治疗及精心护理后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对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Mile's术的患者予以重视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引流及造口的护理是恢复良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在经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04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观察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患者,对照组52例为经腹腔镜Miles术并行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患者。随访24~60个月,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造口近期并发症(造口分离、造口水肿、造口缺血或坏死、造口肠管破裂、造口肠管梗阻)、造口远期并发症(造口回缩、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情况。  结果  观察组造口术后首次排气时间[(3.31±0.42)d]、首次排便时间[(4.18±0.55)d]高于对照组[(3.04±0.30)d、(3.93±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11.96±1.62)d]与对照组[(11.64±2.32)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造口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5.385% vs. 17.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5.769% vs. 32.692%)、术后第6个月排便感获得率(86.538% vs. 40.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Miles术时采用腹膜外斜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安全可行,并且能够明显减少术后造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排便感获得率。   相似文献   

13.
我院在 1990~ 2 0 0 1年共收治直肠癌患者 138例 ,其中 78例实施了Mille’s手术 ,术后有 3例出现人造肛门坏死 ,其中男 2例 ,女 1例 ,占总数的 2 .5 %。1 临床资料病例 1,患者 ,男 ,6 0岁 ,因“解柏油样便 3月余” ,以“直肠癌”入院。入院行Mile’s术式 ,术后第3d人造肛门大部分出现缺血坏死 ,再次手术将坏死肠段切除并缩小造口皮瓣 ,重新造口 ,术后人造肛门血供良好 ,7d切口拆线。病例 2 ,患者 ,女 ,5 2岁 ,因“便血 2d余”入院 ,入院后行纤维结肠镜 +活检证实为“直肠癌”。在行Mile’s手术后第 2d人造肛门局部暗淡 ,第 4d局部出现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乙状结肠造口段通过腹膜外隧道及腹外斜肌腱膜狭条裂隙拉出造口切口外,并在隧道内口处将乙状结肠沿纵轴折叠环形缝合形成一个缩窄环。用此术式对37例直肠下段及肛管癌患者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并对其术后并发症及排便次数、排便感觉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7例患者术后随访30例,均无内疝、造口旁疝、造口肠段回缩、脱出等并发症;大便成形后,排便前均有排便的感觉;随访3个月以上的28例患者日常排便除有腹泻外均为1-2次/日。结论:本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改进术式疗效佳,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Miles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Miles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原因。方法对121例行腹腔镜Miles术患者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1例患者都在腹腔镜下完成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分离,无中转开腹,行经腹膜内腹直肌型肠造口(A组)43例,经腹膜外隧道及腹直肌型肠造口(B组)78例,应用吻合器实施乙状结肠皮肤吻合造口115例,无手术死亡。112例(92.6%,112/121)患者术后随访3-90个月,中位随访期33个月,9例失访。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16.1%(18/112),两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为37.8%,B组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低于A组。结论腹腔镜Miles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与造口的方式有关,经腹膜外隧道的结肠造口是理想的造口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王大忠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59-2259
目的:通过135例乙状结肠造口术的临床观察,比对经腹膜内、外两种造口法之优劣。方法:将两种造口病例近远期效果及并发症资料进行比对。结果:腹膜内造口法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共12例,术后平均排便时间2d~4d;腹膜外造口法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共5例,术后平均排便时间4d~7d。结论:腹膜外造口法优于腹膜内造口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行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切除(APR)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采用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一期乳头成形联合生物补片重建盆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同时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和生物补片盆底重建的病例15例(试验组),以及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和未行盆底腹膜重建的病例50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术式在造口手术所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发生术后肠梗阻与造口并发症共17例(肠梗阻6例,造口附近皮肤溃疡3例,造口黏膜脱垂2例,造口回缩1例,造口狭窄1例,造口旁疝4例),试验组发生术后肠梗阻和造口相关并发症共3例(肠梗阻、造口溃疡、造口狭窄各1例)。对照组术后肠梗阻和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数量明显超过试验组(P<0.05),且试验组无一例发生补片排异反应。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联合盆底生物补片重建术在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PR)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和造口相关并发症更低,是更加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经腹膜内和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进行较为客观、准确评价.方法 对采用经腹膜内、外结肠造口的128例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造 口功能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腹膜内造口组、经腹膜外造口组在性别、年龄、造口定位选择、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无差异.经腹膜内 造口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少于经腹膜外造口组.经腹膜内造口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腹膜外造口组.一般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经腹膜外结肠造口组排 便信号出现的时间明显要比经腹膜内造口组早,自主控制排便功能明显强于经腹膜内造口组.结论 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术后造口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腹膜内乙 状结肠造口,具有更好控制排便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在Miles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行Miles术的直肠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腹膜外造口组(腹膜外组)和腹膜内造口组(腹膜内组),各53例,比较两组造口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腹膜外组与腹膜内组造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近期并发症发生率[(22.8±2.4)min比(16.4±1.5)min、(3.3±0.8)d比(3.9±1.4)d、(4.1±1.2)d比(4.4±1.1)d、(8.6±1.8)d比(10.3±2.3)d,15.1%(8/53)比20.8%(11/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外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腹膜内组[0%(0/53)比15.1%(8/53)],术后12个月ADL量表评分显著低于腹膜内组[(15.3±2.1)分比(31.8±3.8)分](P<0.05)。结论与腹膜内造口相比,腹膜外结肠造口能有效降低Miles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管状吻合器及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在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行AP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口乙状结肠经腹壁拖出方式以及与皮肤吻合方式分为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36例)、吻合器-腹膜内造口组(22例)、传统法-腹膜外造口组(9例)和传统法-腹膜内造口组(12例),对比分析各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造口满意情况。结果 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造口出现规律排便时间和排便次数少于吻合器-腹膜内造口组和传统法-腹膜内造口组(P<0.05);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造口旁感染发生率低于传统法-腹膜外造口组(P<0.05);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造口肠管旁腹内疝发生率低于吻合器-腹膜内造口组(P<0.05);4组造口旁疝、造口脱出/回缩发生率和患者对造口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器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应用安全,可减少术后造口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适用于行AP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