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用阴离子活性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聚苯乙烯大单体。测定了大单体(M_1)-MMA(M_2)在AIBN引发下溶液共聚时的表观竞聚率,发现它们与大单体的分子量无关,但温度对r_(2,app)有很大影响、(r_(1,app)=0.70℃时r_(2,app)=0.32±0.07,75℃时r_(2,app)=0.53±0.13),这一现象与链增长过程中的扩散因素有关。进一步测定了两种单体的共聚速率、表观活化能与共聚物的分子量,测得了末端为甲基丙烯酸申酯的增长链与大单体的交叉增长反应速率。实验发现在较宽的转化率范围内,大单体的共聚速率与其在体系中的浓度无关,我们认为这种反常的动力学行为是由于大单体在溶液中的形态以及大分子链之间相互缔合所致。通过不同的方法测定了同样条件下台成的大单体与聚苯乙烯的分子量,间接证实大单体在稀溶液中以弱的缔合体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端基为甲基丙烯酸酯的四种不同分子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大单体(M_1),分别与苯乙烯(M_2)共聚,用GPC方法和称重法测定共聚数据,以Kelen—Tüd■s方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此体系不符合Mayo-Lewis方程。而共聚机理分析说明式r′_2=ln([M_2]_0/[M_2])/In([M_1]_0/[M_0])仍可描述此体系。由此式计算了r′_2,值。r′_2随大单体分子量、大单体初始浓度及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而变化(r′_2=0.79-1.3)。在大单体共聚反应中,存在着较大的扩散控制因素,扩散过程减慢将使r′_2增大。  相似文献   

3.
按阴离子活性聚合的方法,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大分子链端带有甲基丙烯酰基的聚苯乙烯大单体。大单体的分子量可通过引发剂浓度控制,分子量分布较窄。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聚苯乙烯大单体-丙烯酸丁酯的梳形接技共聚物(热塑性弹性体),并考察了大单体与丙烯酸丁酯溶液共聚合反应的能力。用GPC和紫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了确证,并测定了梳形共聚物的平均组成、数均支化度与支化度系数。按此,只要控制聚合反应条件、用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大单体与丙烯酸丁酯共聚,就能合成一系列预期侧链长度、数均支化度与支化度系数的梳形共聚物,由此就能达到高分子分子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用热重分析法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的热降解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2气流,升温速率为5、10、15、20℃/min的条件下,聚苯乙烯的热降解机制为D3和A0.6热降解活化能随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异丙基苯钾(n-Cumyl potassium)作引发剂,α-甲基丙烯酰氯为终止剂,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不同组成的新型聚(苯乙烯-环氧乙烷)(疏水-亲水型)嵌段大单体[Poly(St-b-Eo)-MA magromer]。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它的数均官能度(?)_n,对大单体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在不同条件下的共聚反应也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应条件对大单体和烯类单体的共聚速率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丙烯酰胺/4-乙烯基吡啶胶束共聚合,并用^1H-NMR表征该共聚物。研究亲水单体用量、亲油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Rp∝[M]^1.24,Rp∝[E]^-0.33,Rp∝[I]^0.28。  相似文献   

7.
含氟聚合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化学稳定性以及电性能等而使其成为重要的工程材料。多年来研究开发含氟聚合物的一个活跃分支,是试图在保持它们的耐热性,耐化学性等的基础上,采用接枝或共聚的方法开发适合于一些特殊用途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生体应用高分子材料也是属于其中的一个领域。采用辐射或光化学引发接枝和共聚方法远比化学引发简便得多。为了改进含氟聚合物的亲水性能,作者对三氟丙烯和乙基乙烯基醚共聚合、三氟氯乙烯和无水马来酸共聚合、三氟氯乙烯和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合进行过研究。本文报道了  相似文献   

8.
在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中,加入少量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两者的质量分数小于6.0%)参与共聚,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机械分析仪(DMA)以及旋转流变仪对聚合物的黏弹行为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聚合物黏弹行为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功能单体用量增加,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储能模量、黏度等整体呈上升趋势,当m(MAA)∶m(HEMA)为0.5∶4.1以及1.2∶2.5时,黏弹行为变化显著。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表明,黏弹行为变化的主要因素并非由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变化引起。通过2组聚合物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实验,发现了凝胶现象,FT IR图谱证明此凝胶是由不同类型的氢键作用引起的,这也是导致聚合物黏弹性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四氢呋喃为极性添加剂,工业二乙烯基苯(DVB)为偶联剂,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星型聚丁二烯。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聚丁二烯鋰与工业DVB四种单体(p-DVB,m-DVB,m-EVB,p-EVB)的偶联共聚速率,同时测定了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工业DVB四种单体的反应速率都比在纯环己烷中快,其中p-DVB和m-DVB的反应速率增加尤为明显;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9.3,30.1,43.5和44.5kJ/mol,均比在纯环己烷中有大幅度地下降。改变THF/Li配比,p-DVB和m-DVB的反应速率随THF/Li增加而提高,而m-EVB和p-EVB的反应速率随THF/Li增加均出现极值。少量THF可加速偶联速率,当THF/Li=6时,在2~3分钟内可使偶联效率提高到90%。  相似文献   

10.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与苯乙烯组成无皂乳液聚合体系(PSSSS)制备了粒度不等的窄分布聚苯乙烯(PS)微球,微球粒径可在60~700 nm之间调节,粒径分布控制在2%之内。在PSSSS体系中SSS用量增多会使PS微球的尺度下降,但对粒径分散性没有影响。PS的数均分子量会随着SSS用量增多而略有下降。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多,PS微球粒径会下降,PS的数均分子量明显下降。在二氧化硅溶胶中可稳定制备聚苯乙烯微球,在PSSSS体系中引入纳米二氧化硅溶胶(NanoSiO2)组成NanoSiO2PSSSS体系,可对微球粒度进行调制,NanoSiO2用量的增多会导致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下降,对于微球PS的数均分子量影响很小。聚苯乙烯中引入SSS后会增加苯乙烯聚合速率,提高制备的聚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氧化偶联反应,由对苯二胺与端胺基被保护的苯胺二聚体,合成了包含苯胺五聚体的电活性大单体,这条合成路线的特点是,保护了苯胺二聚体的胺端基,防止其进一步反应。利用缩聚反应,由已二胺和1,1,2-十二二胺与大单体合成了电活性聚合物。  相似文献   

12.
应用稀土配位催化剂Nd(naph)3-Al(i-Bu)3,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制得白色和黄色的聚苯乙烯粉末,作者对两种聚苯乙烯的结构进行了IR、13C-NMR、1H-NMR分析。证明了白色和黄色聚苯乙烯是无规聚合物,黄色聚苯乙烯存在-C(CH3C6H5)-C(CH3C6H5)-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聚苯乙烯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稀土配位催化剂Nd(naph)3-Al(i-Bu)3,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制得白色和黄色的聚苯乙烯粉末,作者对两种聚苯乙烯的结构进行了IR,^13C-NMR,^1H-NMR分析。证明了白色和黄色聚苯乙烯是无规聚合物,黄色聚苯乙烯存在-C(CH3C6H5)-C(CH3C6H5)-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体系为例,在共聚单体敏感点组成附近做重复实验,进行了40、60、80、100、120℃下的低转化率的共聚合,用气相色谱测定共聚物的组成,用Mayo-Lewis微分组成方程的误差变量法计算竞聚率,同时给出竞聚率的95%可信椭圆区间。通过与FTIR、NMR方法的比较,对气相色谱法测定竞聚率的准确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气相含氟单体四氟乙烯 ( TFE) /偏氟乙烯 ( VDF) /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 PMVE)的乳液共聚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搅拌速率对共聚反应速率有较大影响 ,搅拌速率在550 r/ min~ 850 r/ min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搅拌速率增加而增大 ;当搅拌速率大于 850 r/ min时 ,反应速率随搅拌速率的变化趋缓。实验测得 60°C下该三元乳液共聚合反应速率对初始乳化剂浓度、初始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总压力分别呈 0 .0 58级、0 .40 6级和 1 .540级反应 ,由此推导得乳液共聚合的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rp=k S0 .0 58I0 .4 0 6p1.54 0 ,其中速率常数 k为 5.78× 1 0 -3 g-0 .4 64 · dm1.3 92 ·( MPa) -0 .54 0·min-1。由上述动力学方程式计算得到的补加单体乳液共聚合反应速率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用分散聚合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双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一次加料法在醇水介质中制备数个微米交联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苯乙烯(St)、丙烯酸(AA)、EGDMA的用量对粒子大小,粒径分布的影响。测量了微球表面羧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18.
应用染色体分染的方法对15例CML初诊患者进行细胞周期动力学测定(CK值)、结果表明;第一周期细胞(M1)比率越高,细胞周期时间越长。而CML患者的CK值与正常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CML的细胞周期时间比正常者显著延长(P<0.001)。因此证明CML时全身粒细胞总数增多并不是由于白血病细胞的迅速分裂,而是因为白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和细胞寿命延长所致。  相似文献   

19.
对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悬浮聚合体系作了系统的研究,找到适合该体系的最佳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化,引发剂用量,搅拌速度以及水油比。通过采用聚乙烯醇,CMC-Na盐,无机粉末混合分散剂,得到稳定的悬浮体系,产物为颗粒起先均匀分布在0.5-0.7mm范围内的IP树脂。  相似文献   

20.
人参总皂甙与单体皂甙Re对动物心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刘崇铭,王敏,满世伟沈阳药科大学药物研究所110015本草纲目记载[1]人参(PanaxginsengC.A.Meyer)的干燥根,甘、温、无毒.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