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琳  王岚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477-1478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为心、脑、肾等脏器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需长期治疗。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社会环境、不良行为及患者自身心理因素均为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1〕。我院对57例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焦虑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身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其中抑郁的发生率最高,对患者的影响也最突出[1],抑郁的存在会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预后及康复.  相似文献   

3.
<正>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由于疼痛、胸闷等不适症状以及入院后环境改变等因素而出现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尤以焦虑最常见,其次是抑郁,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我科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给予黛力新进行干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评估及其综合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老年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情况,并观察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对60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在入院时进行评估,然后进行6周的药物、心理和物理疗法的综合康复干预,并再次进行评估。结果:老年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经6周综合干预后,SDS及SAS评分分别由57.34±8.57和49.97±6.82降为47.38±6.59和41.45±5.38(P<0.01),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由78.3%和86.7%降为40%和65%(P<0.001,<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抑郁及焦虑负性情绪发生率高,药物、心理及物理疗法综合干预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海清 《山东医药》2001,41(10):53-53
高血压病发病 ,除躯体本身因素外 ,心理社会因素占有重要地位 ,强烈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负性情绪常是高血压病的发病诱因 ,抑郁症发生率可高达 82 %。谈跃等采用美国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 (CES- D)对 6 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高血压病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 ,多元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躯体疾病、心理社会变量与抑郁症状的产生密切相关。1 抑郁症导致高血压的机理长期的抑郁情绪 ,使血管紧张性增加 ,阻力加大 ,血压升高。同时交感神经长期兴奋使肾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辽源市龙山区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心理护理,干预时间为8周。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蒋美媛 《内科》2013,8(4):358-359,371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伴焦虑抑郁症患者在降压药基础上联用黛力新并进行生活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伴焦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在应用降压药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并进行生活心理干预,对照组用降压药物治疗及生活心理干预,疗程12周。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及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均〈0.01),且优于对照组(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患者在应用降压药基础上,联合黛力新与生活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可提高降压效果,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指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近1年后出现的以抑郁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状态,抑郁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原发精神分裂症本身、患者出现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等,患者以悲观消极或常出现自杀念头为主要表现。目前,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大多给予综合性治疗,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抗抑郁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等。本文就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及个性特征,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疗养院124名老年人(≥65岁)进行问卷调查,高血压69例,正常血压对照组55例,对数据主要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高血压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高于非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BSI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有可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稳定患者的病情,进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应用心理测试量表(HAMA和HAMD)评估7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用赛乐特(SSRI)及苯二氮卓类治疗,在治疗后2w,4w,6w再进行评分。74例患者中,焦虑,抑郁性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1.0%,25.6%,治疗好转率分别为86.9%,89.4%。治疗后2w时HAMA和HAMD积分即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并以4w,6w为显著。结论 焦虑抑郁性障碍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抗焦虑抑郁治疗的疗效显著,并与用药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失眠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失眠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1].目前,对失眠患者主要强调心理和药物治疗.尽管临床上常用的安眠药有十几种,但长期用药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和依赖性.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电位治疗,旨在观察电位综合疗法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多发生于青年人,常反复发病,最终造成残疾,是中青年神经性疾病致残的最常见原因.焦虑和抑郁是MS常见的神经心理异常.MS的病情常常因为焦虑和抑郁而加重,如加重患者的疲劳、肢体瘫痪等,增加MS的病死率.现就MS的焦虑与抑郁诊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癫痫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癫痫、焦虑和抑郁均为神经系统常见病,许多患者可同时出现这些疾病.有作者估计和癫痫相关的抑郁症终生患病率高达55%,但对癫痫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却不多.在癫痫的诊疗室中,常挤满了前来咨询的家属和患者,所问及的问题多集中于患者的癫痫发作情况及对其的相应治疗措施.但对临床医师来说,在治疗癫痫的同时能认识到患者的焦虑、尤其是抑郁症状也同样重要.抑郁显著降低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它通过剥夺患者的睡眠而增加癫痫发作的频率;抗癫痫药物有时也会导致患者抑郁,如未及时认识抑郁或治疗不恰当或不充分,有时会导致患者自杀,是个相当严重的后果.但这是一个可治疾病,癫痫专病医师可能会忽视抑郁诊断,既使诊断了,也未能给予很恰当的治疗.在社区初级诊疗中,许多全科医生并不乐意给患有抑郁症的癫痫患者服用抗抑郁药,担心会加重癫痫,癫痫患者的心理健康常因此被忽视.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6,(5)
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PLWHA)广泛存在精神心理异常,常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等多种负面情绪及心理状况,不但严重影响PLWHA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而且会增加疾病的传播和社会风险。本文就PLWHA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旨为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采取更切合实际的干预措施,有效防控艾滋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和门诊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合并有焦虑和抑郁,将所有患者分为焦虑抑郁组和非焦虑抑郁组,再根据是否抗焦虑抑郁治疗,将焦虑抑郁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24h动态血压和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存在焦虑70例(35.0%),抑郁65例(32.5%),焦虑抑郁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24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和夜间平均血压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组(P0.05),而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明显低于非焦虑抑郁组(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DNN和RMSSD减小是高血压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24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和夜间平均血压、SDNN、SDANN和RMSSD的差值明显增大(P0.05)。结论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比较,合并有焦虑和抑郁的高血压病患者有血压升高幅度大和心率变异性小的临床特点,心率变异性减低是导致焦虑和抑郁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抗焦虑抑郁治疗可能更有利于降压效果和改善心率变异性异常。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因及机制较为复杂,部分与抑郁、焦虑、躯体化及多种类型心理异常有关。对综合医院 疑诊心理因素相关FD患者可采用HAD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或PHQ-9(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GAD-7(广泛性 焦虑量表)进行初步筛查。也可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存在的多种心理相关的症状进行较全面筛查。汉密 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可用于判断抑郁,焦虑存在与否及程度,并可作为治疗前后疗效 的评估。PHQ-15量表可更全面评估躯体化症状和筛查躯体障碍与心理症状的共病情况。生活事件量表(LES)可判 断某事件对患者发病的正性或负性影响,判定患者症状是否与心理障碍有关。心理因素相关FD的治疗可应用促动 力药、抑酸药联合心理干预及中枢作用药物治疗,中医药对该类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9例出现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心理干预(48例)与非心理干预(41例)的对照研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医院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初步探讨抑郁/焦虑产生的环境因素,评价心理评估/社区干预对伴有抑郁/焦虑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制的调查表对社区门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心绞痛患者60例心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并与60名健康居民进行配比对照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前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结论社区冠心病患者心理问题常见而且严重,对其加以心理干预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障碍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冠心病与心理障碍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冠心病患者在出现躯体疾病的同时,常产生情感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作为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发展很快,冠心病患者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4月我院住院的脑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