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吡喹酮能增强大白鼠离体心房和灌流心脏的心肌收缩力,与异搏定和心得安有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大剂量吡喹酮灌胃后,家兔血压和心电图无改变。恒速静脉注射3%吡喹酮可使家兔和大白鼠心率逐渐减慢,血压先上升后下降;当注射量加大时出现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家兔静脉注射吡喹酮45mg/kg后,80%在注毕7分钟内出现心律失常,持续1~20分钟恢复,其中1%为传导阻滞,50%出现室性早搏,80%出现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1mg/kg)异丙肾上腺素(0.05mg/kg)和氯丙嗪(5mg/kg)有中止心律失常的作用,利多卡因(5mg/kg)仅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异搏定(0.04mg/kg)无效。静注吡喹酮后膈肌运动幅度立即增加100%,2分钟内恢复,青蒿琥  相似文献   

3.
以单向方波脉冲(波宽0.5~1ms,频率40~70HZ,电流强度5~100μA)刺激麻醉家兔下丘脑乳头体核及其周围区域,刺激期间和刺激停止后可引起持续时间较短的以期前收缩为主的心律失常和动脉血压明显升高。离断间脑以上中枢,并保持动脉血压在70毫米汞柱以上的动物,刺激仍可引起心律失常及动脉血压的显著增高,但对于刺激引起的心律失常反应的敏感性比离断高位中枢前对刺激的反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单向方波脉冲(波度0.5~1ms,频率40~70Hz,电流强度4~90μA),刺激麻醉家兔下丘脑乳头体核及其周围区域,刺激期间和刺激停止后可引起持续时间较短的以期前收缩为主的心律失常和动脉血压明显升高。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或去除双侧窦神经后,再刺激下丘脑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反应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病兔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吡喹酮 (praziquantel)治疗后 ,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血清中Ca2 + 、Na+ 等浓度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 4周后 ,经吡喹酮治疗 ,检测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中Ca2 + 、Na+ 、K+ 、Cl-浓度的变化。结果 :喂药后 2h血清Ca2 + 明显下降 ,2周后才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正常的浓度 ;血清Na+ 也下降 ,2周后才基本恢复用药前的水平。结论 :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经吡喹酮治疗后 ,血清Ca2 + 和Na+ 浓度低于喂药前的对照组 ,可考虑适当补充Ca2 + 和Na+ 制剂 ,防止血清低Ca2 + 、Na+ 对机体的损害 ,以提高吡喹酮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吡喹酮实验治疗家兔血吸虫病肝硬化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肝脏血管造型和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吡喹酮对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硬化的影响。感染尾蚴后18周,用吡喹酮100mg/kg/日进行两天治疗,所有治愈家兔肝脏血管模型、病理形态及组织学的异常变化均在停药后20~36周得到很好恢复,提示吡喹酮是一个治愈血吸虫病肝硬化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观察溴氰菊酯对家兔心血管机能的影响。溴氰菊酯2.5mg/kg 静脉注射能引起麻醉家兔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心电图异常。这些变化在30分钟时表现最明显,以后逐渐恢复,提示溴氰菊酯对麻醉兔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为短暂性的,能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机制所补偿。  相似文献   

8.
麻醉家兔无论在迷走神经完整或切断后,急性缩窄胸主动脉使血压升高时,约半数能诱发少量室性早搏等。但在迷走神经切断后它们潜伏期较短,且可被心得安所阻断。当缩窄胸主动脉或静滴苯肾上腺素使血压预先升高(未出现心律失常)时,可使刺激下丘脑室旁核诱发的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增加。这在迷走神经切断后更为明显,而且血压预先升得越高,刺激  相似文献   

9.
以单向矩形波脉冲(脉宽0.5~1ms,频率40~70Hz,电流强度100~300μa,A)刺激麻醉家兔下丘脑乳头体核及其周围区域,可以诱发以期前收缩为主要特征的心律失常和动脉血压明显升高。维持兔动脉血压处于不同水平。当动脉血压在较高水平时,刺激下丘脑乳头体区域所诱发的期前收缩明显增多;当动脉血压处于较低水平时,刺激所诱发的期前收缩显著减少,动脉血压的高低与刺激所诱发的心律失常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吡喹酮为一广谱抗血吸虫药,用于治疗各型血吸虫病,也可用于治疗肝脏华支睾吸虫病。吡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腹痛、腹泻、头痛、眩晕、嗜睡等,偶见发热、瘙痒、荨麻疹、关节痛、肌痛,少数出现心电图异常[1],但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国内报道尚少,我院曾收治1例,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因服吡喹酮后乏力、全身瘙痒10分钟而入院。该患有长期食生鱼史,因腹胀、乏力、食欲不振1个月,在我县疾病控制中心经便常规检查诊断为肝脏华支睾吸虫病(俗称肝吸虫病)。口服吡喹酮治疗。口服600mg后10分钟,自觉乏力、全身瘙痒,全身皮肤出现红色皮…  相似文献   

11.
吡喹酮(Praziquantel)在浓度大于0.1mM时,可抑制电刺激所致的离体大鼠膈肌的收缩作用。在浓度为0.45mM时,可抑制直接刺激膈肌所致的收缩作用。对有些制备,较低浓度的吡喹酮对间接刺激有兴奋作用。筒箭毒(1μg/ml)与低Ca (0.4、0.8mM)对吡喹酮表现为协同,而KCl(3~6mM)则表现为拮抗作用。新斯的明(2.5~6μg/ml)对吡喹酮作用无影响。吡喹酮(0.05~0.8mM)可使雏鸡颈二腹肌的张力提高,且可对抗乙酰胆碱(50μg/ml)所致的兴奋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吡喹酮对骨胳肌的抑制除主要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外,对骨胳肌本身也有直接作用。前者作用可能与乙酰胆碱竞争有关。KCl对吡喹酮的拮抗,提示了KCl对减轻吡喹酮在临床上引起神经肌肉方面的不良反应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肝素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表明,肝素可减少氯仿对小鼠的致颤率;可对抗Bacl_2所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可对抗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心律失常;但对乌头碱诱发大鼠的心律失常无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波宽3毫秒、频率10赫兹、电流强度0.2毫安的电流,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可引起家兔血压急剧上升,并伴刺激期间和停刺后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与心跳减慢或迷走神经的完整性无关,但与交感神经的功能极为密切。血压的急剧上升似与心律失常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清醒大白鼠ip羊蹄角碱水解提取物1g/kg,血压无明显变化;ip 2g/kg,血压降低30~45%,持续180分钟以上。麻醉犬iv羊蹄角碱水解提取物25mg/kg,血压呈双相反应,短暂升高后逐渐降低,180分钟时基本恢复正常;iv100mg/kg,可使血压明显降低,维持4小时左右逐渐恢复,此种降压作用可被去甲肾上腺素所对抗。羊蹄角和羚羊角碱水解液,水煎液对离体蟾蜍心脏均有抑制作用。羊蹄角碱水解液可使大鼠、犬的心率减慢,在心率恢复时心电R波电压升高,可能与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相似文献   

15.
吡喹酮是一种广谱抗蠕虫药物,广泛用于治疗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囊虫病和肺吸虫病等,疗效良好.1983年,重庆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将合成吡喹酮的中间体拆分,获得主旋和右旋吡喹酮,经红外、柴外、质谱和核磁共振测定与吡喹酮完全一致.通过小鼠急性半数致死量测定,证明右旋的毒性显著大于主旋吡喹酮(P<0.01).家兔毒性试验,证明异位节律的发生率以右旋吡喹酮最高(100%),左旋吡喹酮最低(20%),而消旋吡喹酮则介乎二者之间(60%),  相似文献   

16.
用实验性感染血吸虫家兔,在用吡喹酮治疗前后,作间接血凝试验(IHA)和环卵试验(COP),以期探讨IHA对血吸虫病疗效考核的价值。结果表明IHA滴度在吡喹酮治疗后迅速、明显下降,到第五个月时全部阴转;COP环沉率随时间降低,但转阴速度较慢,转阴率较低。结果提示IHA是血吸虫病疗效考核的一项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连续单相方波脉冲(波宽:0.5—1ms,频率50—100Hz,电流强度:0.01—0.3mA)刺激清醒家兔下丘脑乳头体核及其周围区域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ST—T缺血样改变和血压升高。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氨基甲酸乙酯和α—氯醛糖减弱或消除刺激下丘脑这一区域引起的心律失常和ST—T缺血样改变,对其加压效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高浓度吡喹酮溶液,初步考察其透皮吸收及对日本血吸虫病鼠的试验治疗效果.方法 由试验考察了高浓度吡喹酮溶液的稳定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吡喹酮在指定溶媒中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皮到家兔血液中吡喹酮的浓度.用70,150,200 g&#183;L-1的吡喹酮溶液对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病鼠进行治疗试验.结果 高浓度吡喹酮溶液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35~40℃之间,吡喹酮在指定溶媒中的溶解度迅速提高(由284 g&#183;L-1猛增到456 g&#183;L-1).透皮给药比灌胃给药吸收速度快,AUC及Pmax分别为灌胃的2.1和4.0倍.高浓度吡喹酮溶液透皮给药对日本血吸虫病鼠的治疗效果良好,减虫率可达100%.结论 高浓度吡喹酮溶液有望成为吡喹酮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9.
对正常人、甲亢和甲减患者各10名进行TRH试验,发现TRH可引起血压暂时性升高,峰值出现于静脉注射TRH后2分钟,收缩压平均升高1.46~2.21kPa(11.0~16.6mmHg),舒张压平均升高1.66~1.98kPa(12.5~14.9mmHg),平均动脉压平均升高1.60~2.19kPa(12.0~16.46mmHg),与基础血压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0.001)。三组间基础血压和峰值血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甲状腺功能状态对TRH的升压作用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疗效肯定,一般认为该药毒性低,副作用少,在血吸虫病治疗中为首选药。但自吡喹酮临床和现场大量使用以来,它所引起的毒副反应时有报道,如恶心、腹痛、乏力等。重度的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后果严重,如眩晕晕厥、消化道出血、瘫痪甚至死亡等,且各系统都有可能发生。吡喹酮也用于家畜血吸虫病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