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探讨食管癌的磁共振成像 ,对 39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矢状、冠状及轴位的磁共振扫描 ,并将磁共振成像 (MRI)结果同手术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提示 :MRI能较好地显示食管癌肿局部的形态、位置和长度 ,并通过MRI信号值的测定而将鳞癌和腺癌区分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肺癌患者行MRI检查。结果分辨肿瘤与大血管的关系,以决定能否切除肿瘤,并能发现肺门及纵隔内肿大的淋巴结和肿瘤侵犯胸壁软组织的严重程度,以便更好地进行临床分期。结论 MRI可以从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成像,因而能从三个方位显示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冠状面成像对显示主肺动脉窗淋巴结、气管隆突下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比横断面清晰,并能显示较小的肺尖部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及MRI表现。方法对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48例膝关节外伤患者行低场MRI检查,分析、总结MRI表现。采用0.32T低场MR扫描机,常规应用冠状位和矢状位SE序列、GRE序列及脂肪抑制STIR序列T1WI、T2WI成像。结果骨挫伤及骨折32例;关节囊积液18例;半月板损伤24例;后交叉韧带撕裂伤2例;内侧副韧带撕裂伤9例;外侧副韧带撕裂伤8例;仅3例未见异常。结论低场MRI可以很好显示膝关节损伤后的各种表现,可作为膝关节外伤后检查的首选或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跗骨窦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常规做横轴位和矢状位SET1和FSET2加权扫描,根据需要做冠状位和斜位扫描。回顾分析32例跗骨窦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特征。结果:MRI能清晰显示跗骨窦内正常组织及病变改变。本组32例跗骨窦综合征的MRI表现为T1信号降低28例,信号不均匀4例;T2呈高信号30例,混杂信号2例;15例伴韧带损伤,22例见邻近的跟骨、距骨局部挫伤。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跗骨窦的解剖及病理改变,能为临床提供较为完整的诊断信息,是诊断跗骨窦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可祥  兰庆茂  吕亚萍  毛勤香  黄宇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8):1230-1231,123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MRI及MRCP表现特征,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及MRCP检查,其中17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肝门区胆管癌8例、胆总管癌5例、胰头癌7例、壶腹及十二指肠乳头癌6例、胆囊癌3例、肝门淋巴结转移2例。MRI联合MRCP对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87%。结论联合应用MRI和MRCP对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有较高准确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ASTE成像磁共振尿路造影(MRU)对小儿先天性尿路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检查后疑诊为小儿泌尿系梗阻77例,术前行磁共振常规平扫轴位T1WI、T2WI和冠状T2WI;MRU使用冠状位扫描,采集方式有两种,二维屏气HASTE厚层块脂肪抑制成像和三维HASTE脂肪抑制重T2WI成像,后者图像后处理使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结果77例中MRU显示5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合并不同程度肾积水,狭窄段长度约5mm~20mm,MRI显示肾实质不等程度变薄;14例输尿管膀胱结合部狭窄,MRU显示输尿管扩张,输尿管膀胱结合部相对狭窄,伴不同程度肾积水;完全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9例,MRU显示4例上位肾盂及输尿管扩张,MRI表现对应的肾实质菲薄;5例上位肾盂小且扩张,输尿管显著扩张;2例腔静脉后输尿管,MRU显示右侧输尿管呈S形向内行走及狭窄。结论HASTE成像MRU能够显示小儿先天性尿路梗阻的部位、程度、范围及病因;与MRI相结合,可同时对肾实质萎缩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多发性大动脉炎(TA)诊断的价值.方法 31例资料完整,临床诊断为TA患者,均常规行MRI自旋回波(SE)序列横断位及斜矢位像以及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结果 31例中22例表现为T1加权像(T1WI)中有血管壁不同程度的增厚、毛糙,部分管壁显示不清,增厚的血管壁呈中等信号,信号较均匀,显示率达到70.97%.31例TA中共显示管腔狭窄、闭塞改变的有117段.结论 常规MRI SE序列和动态增强MRA,对于TA的管壁及管腔的改变、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可以准确的显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管梗阻疾病中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63例胆管梗阻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MRI及MRCP检测,检测后将其检测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诊断符合率。结果对患者给予MRI联合MRCP诊断,共确诊23例胆管结石,15例胆管炎,10例胆管囊肿,9例肝门区胆管癌,6例胰头腹壶癌。MRI及MRCP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检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胆管梗阻疾病患者,给予MRI及MRCP检查,能够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减少患者检查次数,并减少检查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季更生 《安徽医药》2011,15(1):76-77
目的探讨MRCP结合MRI对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RCP或手术病理证实129例低位胆道梗阻病人的MRCP及MRI资料。结果胆总管下段结石97例,胆管炎12例,胆总管下段癌4例,胰头癌11例,壶腹癌5例。结论认为MRCP结合MRI成像对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67例临床资料完整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图像并测量病变区及正常肝组织ADC值.结果 67例肝癌病灶在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对病灶123个区域测量ADC值约为(0.93~1.06)×10-3mm2/s,与正常肝脏ADC值(1.63~1.82)×10-3mm2/s对比明显减低.结论 扩散加权成像大大提高了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对肝癌诊断意义重大,应是肝癌患者的MRI检查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1.
尚华  刘怀军  耿左军  崔彩霞 《河北医药》2010,32(15):2001-2002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敏感性。方法采用3.0T磁共振SWI序列,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常规磁共振扫描序列进行对照。结果 SWI序列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数目最多,12例患者中SWI序列共发现170个病灶,而常规MRI序列共发现99个病灶。结论目前磁共振SWI序列能做到最完全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对该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胰胆管像(MRCP)在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MRI及MRCP检查,并经过病理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MRI、MRCP检查后,所有的患者均显示存在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正确率为100%。结论 MRI、MRCP的图像质量较高,不需要应用造影剂,没有发现相关的并发症,故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诊断安全、可靠。MRCP联合MRI可提高患者的胆总管结石的判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静脉血氧水平依赖成像(VEN-BOLD)对颅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11例脑AVM患者进行磁共振VEN-BOLD成像,对比分析VEN-BOLD与常规MRI及MRA对AVM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以及瘤巢的评价价值。结果磁共振VEN-BOLD对于脑AVM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与常规MRI及MRA序列无显著差异;但VEN-BOLD可清晰显示2例小的AVM瘤巢,而常规MRI及MRA序列则未见明显显示。结论 VEN-BOLD序列有助于对颅脑AVM尤其是小的AVM瘤巢进行简便有效的无创性检出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刘京 《中国实用医药》2011,6(8):121-12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的磁共振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磁共振扫描,包括横轴位T1WI、脂肪抑制T2WI平扫,横轴位三维动态增强T1WI以及脂肪抑制轴位及冠状位T1WI延迟扫描.结果 50例肝细胞癌患者磁共振扫描显示T2WI 均呈稍高或高信号,T1WI呈等、高或低信号;增强扫描43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4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信号.结论 MR对肝细胞癌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磁共振(MRI)扫描序列中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地采用GE Signa HDx 1.5T超导双梯度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颅脑扫描序列中SWI序列和DWI序列对2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扫描,再运用AW-44工作站对SWI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分析比较SWI序列和DWI序列显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单发20例,多发5例,其中1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SWI序列检出205个病灶,DWI序列检出74个病灶,SWI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检出率优于DWI序列。结论 MRI是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DWI序列和SWI序列相结合,能准确、全面地提供诊断信息,对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且SWI序列对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微小病灶的检出率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36例临床患者的诊断与研究,探讨磁共振(MRI)多序列成像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对36例患者进行MRI多序列成像检查。术后,与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36例患者均被MRI检查证实。其中,脑干损伤19例,胼胝体损伤7例,脑实质及脑皮层损伤7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与术后诊断符合率100%。结论磁共振(MRI)多序列成像技术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壶腹周围癌包括胰头癌、胆总管下端癌、乏特氏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占消化道肿瘤的第四位。过去常用钡餐造影,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及B超检查方法对早期病变均不能做出明确诊断。自1988年以来,我们用内窥镜逆行胰胆造影(简称ERCP)检查125人,查出壶腹周围癌27例,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就27例壶腹周围癌的ERCP的X线表现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磁共振成像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林  仇恒志  万立野 《河北医药》2008,30(8):1169-1170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男1例,女6例;年龄23~35岁.使用东芝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常规行SE T1W1、TSE T2WI及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检查,相位对比(PC)法2D及3D静脉血管成像(MRV).结果 MRI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高信号血栓影像,MRV静脉窭不能显影)和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信号),MRV可直观显示静脉窦部分或全部闭塞.结论 MRI常规成像方法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I多序列成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腕部MRI多序列成像,包括冠状位SE T1WI、GE T1WI、GE STIR,轴位TSE T2WI、矢状位 SE T1WI.30例注射GD-DTPA后行SE T1WI、GE T1WI增强扫描.结果 80例患者中,76例显示腕关节有不同程度的滑膜炎,增生滑膜和血管翳在GE T1WI及增强后图像上显示尤为明显.55例骨髓水肿,在T1WI呈低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GE STIR上呈斑片状高信号.56例骨侵蚀,表现为关节面边缘不规则小的缺损,T1WI为低信号,STIR为高信号,而GE T1WI稍高信号,强化较SE T1WI明显.58 例关节积液.70例肌腱炎,表现为腱鞘积液、腱鞘增厚、T2WI信号增高,增强扫描后有强化.结论 MRI多序列成像能够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对其诊断有高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行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CMRA)的成像技术,并分析影响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质量控制和参数优化.方法 采用外周门控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3 d-FIESTA),呼气末屏气扫描,结合脂肪抑制,呼吸导航及心电门控技术对27例受检者进行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结果 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满意率为92.59%(25/27),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冠脉内血栓、斑块显示好.结论 3 d-FIESTA对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满意,定位、线圈、序列、呼吸导航、触发延迟时间(TD)等参数是影响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