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变化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好转组(n=26)和死亡组(n=23),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重型肝炎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内毒素和人血小板活化因子值,统计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率.结果: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为85.71%(42/49),死亡组和好转组血清内毒素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血清ET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死亡组和好转组的血清PA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血清PAF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患者PAF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患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TBIL、ET、PAF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成正相关(P<0.05或0.01,OR=0.799、0.040、2.007),PTA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成负相关(P<0.05,OR=0.015),其中以PAF与预后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下降与肝功能改善、临床表现好转有密切关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可作为评价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在慢性肝炎患者病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负压采血管分别采集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 ,以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结果 两组病例组RBC、Hb、PLC、PCT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而MCV、PLC、PCT值均显著低于慢性重型肝炎组 ,MCV、RDW、MPV值均显著高于慢性重型肝炎组 (p <0 .0 1) ;慢性重型肝炎早期PLC、PCT值均显著低于慢性重型肝炎中期 ,PDW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并与肝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后随TBIL水平的下降Hb、PLC、PCT逐渐升高 ,而RDW、MPV、PDW逐渐下降 ,用药前与用药后相比 ,P <0 .0 1。结论 红细胞及血小板部分参数可作为判断慢性肝炎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4.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多种细胞产生的生物活化因子,在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中,起到微循环障碍,氧自由基活化,细胞内领导转导异常,增强其他细胞因子的作用。介导胰腺形态和机能的改变,并在急性胰腺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中起关键作用。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有潜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血小板计数变化对临床转归的意义.方法 回顾125例住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资料,分为好转存活和恶化死亡两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在住院初期和末期的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 住院初期和末期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患者比例,好转存活组分别为25.00%,恶化死亡组分别为52.38%和60.32%,两组同期相比均为P<0.01;住院初期和末期的血小板计数均值,好转存活组分别为(156.25±90.04)×109/L和(184.63±112.05)×109/L,呈上升趋向,恶化死亡组分别为(108.40±58.76)×109/L和(86.22±48.57)× 109/L,呈下降趋向,两组同期相比均为P<0.01.结论 重型肝炎临床转归与血小板计数变化关系密切,血小板计数下降预示病情恶化,而血小板计数上升则预示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6.
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4项指标的测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肝病患者血小板功能与肝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采用日本东亚SysmexF-800型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检测了150例肝炎肝硬化(LC)、150例重型肝炎、11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107例慢性肝炎和50例健康成人的血小板功能4项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显示:肝炎肝硬化组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PLT和PCT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特别是两组中的明显出血者降低更显著。提示血小板的4项指标除问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外,对评估病毒性肝炎的严重程度、出血倾向有重要的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型肝炎血小板功能与结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杰  王宇明 《肝脏》1997,2(2):119-122
血小板是一种生物学功能十分活跃的血液有形成分,有“多功能细胞”之称。在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早已发现肝病时也有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异常,但由于受方法学的限制,直到70年代,严重肝病的血小板研究才得以深入开展。大量资料表明,重型肝炎(重肝)及暴发性肝衰竭(FHF)不仅存在血小板功能和结构异常,而且有明显的血  相似文献   

8.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变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Born法、ELISA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电镜对38例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血小板功能、调节介质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发现: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TXB2及cAMP含量明显降低;PAR与血小板TXB2及cAMP、TXB2与cAMP之间均呈非常显著相关,血浆β-TG与PAR及cAMP之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超微结构以血小板活化和退行性变为突出改变。分析认为慢重肝患者可能因体内各种因素作用,使血小板发生持续性激活,引起获得性血小板贮存池病。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赤芍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对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剂量赤芍对慢性重型肝炎血小板分析参数等影响。方法32例慢性重型肝炎使用综合治疗作为对照,34例慢性重型肝炎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120克赤芍煎服,疗程一个月,检测其血小板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及肝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赤芍组血小板数量增多,血小板压积及体积增大明显(P<0.05),肝功能恢复较快(P<0.05)。结论大剂量赤芍可能通过改善血小板的质量,进而促进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小板功能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功能的改变及与老年慢笥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发展的关系。方法 生物定量法观察老年慢性呼吸衰竭组患者(55例)、老年健康人组(40组)及非老年健康人组(35例)血以激活因子(PAF)的改变,放免法观察血以膜GMP140、血小板释放功能、血小板粘附功能(PADT)和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的变化。结果 老年慢性呼吸衰竭组PAF为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细胞膜表面分泌的生物活性脂质,它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理和病理作用,实验证明PAF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采用PAF拮抗剂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   总被引:22,自引:13,他引:22  
目的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程度及其与血内毒素的关系.方法用光冈氏法定性定量分析肠道8种细菌,以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血内毒素.结果慢性重型肝炎组与对照组、慢性肝炎组相比较,类杆菌、双歧杆菌显著减少;而肠杆菌科细菌、酵母菌显著增加.慢性重型肝炎组血内毒素较对照组及慢性肝炎组均显著增加(P<0.001).血内毒素水平与肠杆菌科细菌值呈正相关(r=0.228,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存在严重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及细菌过度生长,其血内毒素升高可能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 (PAF AH)活性的变化 ,以及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 (PBMC)PAF受体 (PAF R)的表达。方法 :对 30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生物法检测血浆中PAF含量 ,酶水解底物显色法测定PAF AH活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上PAF R的表达。并与 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PAF含量 (11.12± 1.80 ) μg L ,PAF AH活性 (2 4 .5 0± 7.86 ) μmol (min·L)、PBMC上PAF R的表达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PAF、PAF AH、PAF R三者在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4,(11):122-128
  相似文献   

15.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定植抗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应用微生态学方法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定植抗力的变化.方法应用光冈法对肠道目的菌群(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计算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B/E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肠道肠杆菌(8.05±0.96对9.00±0.63,P<0.001)、肠球菌(7.19±1.04对8.62±1.07,P<0.001)、酵母菌(3.32±0.97对4.96±1.81,P<0.01)的数量显著增加,而双歧杆菌数量(9.62±0.88对7 45±2.00,P<0.001)及B/E值(1.23±0.18对0.83±0.23,P<0.001)显著下降.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肠道定植抗力下降,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6.
高血脂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血脂可通过影响到人体血流变成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最常见诱发因素,在这过程中还可影响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产生而加速冠心病发生及发展。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作为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对冠心病发展有重要作用。我们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对PAF水平、血小板聚集率(PAGT)及血栓素B2(TXB2)有关血小板活性变化影响,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病人,参照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冠心病规定标准,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者36例。合并高血脂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60~80岁,…  相似文献   

17.
哮喘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血小板聚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与哮喘的相关性,我们检测了哮喘息者发作期与缓解期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5min内最大聚集率(MAR),最大波幅所需时间,进行聚集曲线图像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①哮喘发作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11~69岁,平均年龄40.7岁,哮喘病史1~25年,平均9.2年。②哮喘缓解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11~62岁,平均42.5岁,其中38例来自上述发作组缓解期。哮喘诊断符合我国1984年《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定标准》[1]。③对照组:正常献血员18名,男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方法,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血小板的病理-生理过程,为PAF特异性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B)加入全血中,以阻断PAF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用PAF及二磷酸腺苷(ADP)分别加入全血中,激活血小板,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活化后血小板P-选择素(CD62P)的表达。结果:①PAF组、ADP组和对照组CD62P百分率分别为76.08&#177;7.36、64.74&#177;9.92、24.92&#177;4.49,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AF组、PAF加GB组和对照组CD62P百分率分别为76.08&#177;7.36、57.83&#177;7.04、24.92&#177;4.49,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DP组、ADP加GB组和对照组CD62P百分率分别为64.74&#177;9.92、52.67&#177;8.93、24.92&#177;4.49,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PAF及ADP均增加CD62P的表达,但PAF较ADP有更强的血小板活化作用。②GB明显抑制PAF诱导的CD62P的表达,但不能完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表明许多细胞因子及递质参与其中。③PAF受体拮抗剂(GB)也抑制ADP诱导的CD62P的表达,但不能完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表明PAF的自分泌作用及多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④GB有明显拮抗PAF的作用,在血体形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变化及血糖(Glu)水平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30例糖尿病合并高Glu患者(高Glu组)、30例糖尿病Glu正常者(正常Glu组)、2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Glu,ELISA法检测MMP-9,生物学方法检测血清PAF,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三组比较,高Glu组MMP-9、PAF水平最高,正常Glu组高于对照组(F=55.53,70.46,180.19;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高Glu组血清MMP-9与PAF、Glu水平呈正相关(r=0.539,0.881;P均〈0.01)。PAF与Glu水平呈正相关(r=0.429,P〈0.05)。糖尿病患者Glu正常组血清MMP-9与PAF水平呈正相关(r=0.820,P〈0.01),MMP-9和PAF与Glu水平无相关。对照组血清MMP-9、PAF、Glu之间无相关性。结论高Glu可致MMP-9、PAF等炎症介质表达水平变化,监测及控制MMP-9、PAF水平对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动脉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浓度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前、后的变化,探讨基线PAF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入选88例稳定冠心病患者,收集其临床、冠脉造影(CAG)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资料。所有入选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CI前留取的动脉(主动脉根部)血浆PAF水平。根据基线PAF水平分层,随访1年时的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次PCI、再次心血管原因入院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29例稳定冠心病患者在DES置入平均8个月后进行了CAG复查和PAF水平测定。结果:DES置入8个月后随访PAF浓度明显低于基线水平[(236.25±17.78)pg/ml∶(349.92±38.44)pg/ml,P=0.0109]。平均随访12.5月,PAF高水平(PAF≥260pg/ml)组死亡、非致死性ACS、再入院和再次PCI联合终点心血管事件较低水平(PAF〈260pg/ml)组明显增多(RR=1.714,95%CI:1.051~2.796,P=0.031)。结论:稳定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与短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药物洗脱支架置入8个月后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其有效地抑制了炎症反应和降低了血小板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