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评价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预测急诊科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发生心跳骤停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按照标准的2005年国际CPR指南给予患者CPR,连续测定PetCO2。选取复苏即刻(0min、5min、10min、20min)的测定值,依据复苏20min是否达到自主循环恢复分为初始复苏成功组和失败组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初始复苏成功组和失败组复苏即刻PetC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etCO2水平在其他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LS20min时PetCO2≤10mmHg预测复苏失败: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ETCO2水平与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预后相关,标准高级生命支持(ACLS)后20minETCO2水平不超过10mmHg可能能够提示救助者停止进一步复苏努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院外急救医疗纠纷、诉讼案件明显增多,赔偿额有明显增加趋势.其中影响大、后果严重的主要集中在救治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中.笔者结合我国实际从法律角度提出在这方面易被忽视的法律问题与相应对策,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Autopusle对心跳骤停模型犬心脏挤压产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并与标准徒手复苏进行比较,评价复苏效果。方法两只实验用犬在麻醉后,经右下腹切开暴露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送入导管,监测主动脉血压、右房压、血氧饱和度,经静脉推注氯化钾造成心脏停跳,即开始机械复苏5min,随后徒手复苏2min,交替重复至恢复自主心跳或复苏持续60min。结果两只实验犬在心脏停跳前动脉内血压平均为(225.53±46.70)/(180.54±46.95)mmHg,心率(177±32.14)b/min,呼吸(31.54±6.10)次/min,右房压(10.16±2.91)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99.38%±0.96)%,冠脉灌注压(185.38±46.19)mmHg;心脏停跳后,机械复苏(A-CPR)时动脉血压为(39.35±28.10)/(30.11±27.43)mmHg,右房压为(17.46±7.46)mmHg,冠脉灌注压(18.43±22.06)mmHg,血氧饱和度65.98%±21.28%;人工复苏(M-CPR)动脉血压(37.76±12.25)mmHg(P=0.78),冠脉灌注压(11.07±7.25)mmHg(P=0.15),血氧饱和度(50.70±16.44)%(P=0.005);机械复苏与徒手复苏比较,除血氧饱和度外,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复苏时间的延长,所有指标都有下降的趋势。结论Autopulse作为CPR辅助设备,可以节省人力,减少劳动强度,在犬心肺复苏模型中,机械复苏具有与徒手复苏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危重患者抢救时股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和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CU)286例需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进行抢救的急、危重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股静脉留置针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穿刺。观察并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及局部血肿发生率,以及穿刺完成时问。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穿刺并发症率更低,穿刺完成时间更短(均P〈0.01)。结论改良股静脉留置针穿刺法,简便快捷,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比较常规心肺复苏法和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法对心跳骤停兔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方法 健康32只新西兰白兔,于呼气末窒息8min制成心搏骤停模型,随机分成两组(n=16),分别实施常规心肺复苏(A组)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B组)和,比较二组自主循环恢复率,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膈肌下抬挤心脏组较常规心脏按压组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高,自主循环恢复率高,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腹手术发生心跳骤停时,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较常规胸外按复苏压法更有效,可能在于产生较高的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相似文献   

7.
2003年9月~2009年2月,浙江省吉安县人民医院对25例青少年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了抢救,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3年9月~2009年2月,浙江省士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3~38岁,平均32岁。  相似文献   

8.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士最常用的基奉护理技术,也是较难掌握的一项技术操作。因小儿具有天性好动,不配合,加之其血管细、深浅不一等特点,致使穿刺难度增大。快速、安全、准确地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有利于顺利进行临床诊治,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上路径(简称上路径)锁骨下静脉穿刺及锁骨下路径(简称下路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优缺点,旨在针对具体患者时能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探讨穿刺过程中意外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在医院急诊室进行中心静脉穿刺328例。患者年龄17~92岁。颈内静脉穿刺158例,上路径锁骨下静脉穿刺44例,下路径锁骨下静脉穿刺120例。对比三种主要中心静脉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三种方法的成功率分别为97·5%,97·7%,95·2%(P=0·579);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3·2%,4·5%,11·9%(P=0·011);导丝置入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2·5%,2·3%,13·5%(P=0·001);导管未入上腔静脉的发生率分别为3·1%,0·0%,9·5%(P=0·017);血气胸的发生率分别为0·6%,0·0%,2·3%(P=0·036)。结论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上路径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相对安全,临床需要时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急症入院时能否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救治药品能否及时应用,直接关系到救治的效果,更是拯救生命的基本保证。加之老年患者静脉管壁增厚、变硬,官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肌肉组织松弛[1],且血管易滑动,不易固定及血流缓慢等特点给临床护理带来许多困难。护理人员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技巧,才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及时、有效、迅速、有序地展开救治工作。现将武警总医院南一科2009年6月~2011年12月82名老年患者急症入院时静脉穿刺技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疗法广泛砬用于临床治疗,而静脉穿刺是护士每天必须操作的护理技术。影响静脉穿刺的因素有很多,如静脉选择,操作技巧等。除此之外,不同的止血带应用也是影响穿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北京朝阳医院引用耘型扁平止血带应用于静脉穿刺,并与常规乳胶管止血带进行比较,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穿刺置管是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者心腔,利用其测定各种生理学参数,同时为建立静脉营养和长期输液提供莺要途径,但是深静脉操作是经体表盲日性的操作,颈内静脉穿刺易引起气胸,误穿动脉引起血肿、堵管、导管脱落、导管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有报道并发症的发病率为l%~24.68%。  相似文献   

13.
两种复苏方法对心跳骤停免复苏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常规心肺复苏和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对心跳骤停复苏效果的影响,探讨开腹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时应采取的更为有效选择的复苏方法。方法健康的32只新西兰白兔,于呼气末窒息8min制成心搏骤停模型,分别实施常规心肺复苏和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比较2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6h后将兔处死,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对比2组的不同,结果膈肌下抬挤心脏组较常规心脏按压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自主循环恢复率高(P〈0.05)。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结果:膈肌下抬挤心脏组心肌组织细胞凋亡为(12.7±3.4)%,显著低于常规心脏按压组少[(22.5±5.2)%P〈0.05]。结论开腹手术发生心跳骤停时,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较常规胸外按复苏压法更为有效。其原因可能与该方法可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小儿心肺复苏中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收集急诊科和ICU收治的心跳停搏患者201例,其中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对照组)111例,垂体后叶激素(含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组(治疗组)90例。根据心跳停搏时间分为三组:心跳停搏1〉30min组、心跳停搏时间不详组和心跳停搏时间≤30min组。心跳停搏≤30min者又分成两组:单独重复使用(≥3次)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0.01mg/kg/次)组(标准对照组)32例,先单独使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0.01mg/kg/次),无效后加用垂体后叶激素为观察治疗组18例。治疗组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垂体后叶激素0.4U/kg/次,静脉注射;若无效每隔5min重复一次,肾上腺素剂量不变;垂体后叶激素剂量依次为0.6U/kg/次、0.8U/kg/次;乙组:垂体后叶激素0.6U/kg/次,若无效每隔5min重复一次,剂量依次为0.8U/kg/次、1U/kg/次;丙组:垂体后叶激素0.8U/kg/次,若无效每隔5min重复一次,剂量依次为1U/kg/次、1.2U/kg/次。各剂量组在注射3次复苏药后进行判断。结果各组病例多在2~3剂后见效并且复苏成功。少数注射3次复苏药后心跳不稳定或者无效,复苏时间〈30min,而不愿放弃者,继续使用复苏药。用第4剂复苏药的19例,其中初步复苏成功2例;用第5剂的仅1例,且无效。治疗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43.13%)和自主循环恢复率(37.25%)与对照组(45.9%、47.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0.217、0.85,P〉0.05。虽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疾病构成比略有差异,但治疗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26.67%)和自主循环恢复率(35.56%)与对照组(28.83%、30.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116、0.547,P〉0.05;心跳停搏≤30min对照组初步复苏成功率(45.9%)和自主循环恢复率(47.54%)与治疗组(37.25%、43.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217、0.85,P〉0.05。但观察治疗组初步复苏成功率(61.11%)高于标准对照组(25.00%),Х^2=6.38,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对部分单独重复使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无效的心搏骤停患儿有一定的近期复苏效果,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0.4~1.2U/kg的垂体后叶素与肾上腺素合用是有效且安全的,0.8u/kg的垂体后叶素静脉给药后的治疗效果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便携式超声在院外急救困难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院外急救科接诊的135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常规对照组,超声引导组将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静脉穿刺过粒,包含有操作前静脉血管评估,操作时实施引导,操作后进行确认评估。常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触摸或者触摸不到依据解剖学血管走向进行言穿。对照两组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引导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8.06%,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在院外急救中使用便携式超声引导静脉穿刺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遵循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的要求,对21例院外心肺复苏的患者分别经开放气道、呼吸支持、持续胸外按压、电击除颤、复苏药物的应用等治疗抢救。结果21例院外心肺复苏患者,经现场复苏至送达医院急诊科时出现自主呼吸、自主心率者2例(9.52%),无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心率者6例(28.57%),无自主呼吸、无主心率者11例(52.39%),现场复苏无自主呼吸、心率家属放弃送医院者2例(9.52%)。结论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的要求,普及急救常识,建立健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的建设,加强院外急救技术现场应用的熟练程度,可以提高院外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院内的心肺复苏,特别是促进脑复苏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明显改善及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通过骨髓腔输液与常规静脉输液对于院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北京急救中心中区分中心院外救治的创伤失血性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骨髓腔穿刺组(IO,n=50)和常规静脉穿刺组(IV,n=50)。分别应用骨髄腔穿刺或常规静脉穿刺进行快速补液治疗。比较建立补液通道所用的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现场救后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骨髓腔穿刺组建立有效补液通道时间明显比常规辞脉穿刺组短(P<0.05),骨髓腔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穿刺组(P<0.05),骨疏腔穿刺组现场救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穿刺组(P<0.05),骨髓腔穿刺组发生液体渗漏的患者明显少于常规静脉穿刺组(P<0.05)。结论常规静脉穿刺对救治环境和患者自身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院外现场急救因其特殊性有时难以保证常规静脉穿刺的顺利进行。采用骨髓腔穿刺建立补液通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输液通路穩定性高,方便及时给予抢救药物,可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骨髓腔穿刺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院外现场抢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中青年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核心和关键。现将近1年来浙江省举行的5场不同层次的中青年医务人员CPR比赛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电击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是院外急救中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死亡率很高,但是如果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可望抢救成功。笔者于2007年7月成功抢救一名电击致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经过现场10余分钟抢救后患者恢复心跳和呼吸,后完全康复出院。现将抢救过程和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静脉采血后止血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脉穿刺是护理技术的常规操作,由于老年人多有基础疾病和常年用药史等特殊性,如何保护老年人静脉血管、运用正确的止血法,有效地减少穿刺后渗血、疼痛等不必要的损伤是护士应掌握和实践的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