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ACS患者82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下降。治疗组轻度出血比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ACS治疗中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组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度分层高危组的患者180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纽(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d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性死亡,新出现的心肌梗死、脑卒中、顽固缺血状态伴ST-T改变,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30d内所观察MACE发生率有所降低(7.78%,26.67%,P〈0.05)。两组严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轻度出血比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高危ACS治疗中可减少30d内MACE,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非ST段抬高ACS高危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52例(替罗非班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48例(常规治疗).观察两组24h和3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等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9.6%、16.7%,P<0.05),两组均未见大量出血或小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ACS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李武军 《海南医学》2013,(16):2362-2365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非血运重建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4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行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抗血小板效果、肌钙蛋白(cTnT)变化、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和cTn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强化ACS标准治疗的抗凝、抗血小板效果,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改善心肌细胞的损伤,疗效安全确切。  相似文献   

5.
李武军 《海南医学》2013,24(16):2362-2364
目的 评价替罗非班对非血运重建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84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行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抗血小板效果、肌钙蛋白(cTnT)变化、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和cTn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强化ACS标准治疗的抗凝、抗血小板效果,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改善心肌细胞的损伤,疗效安全确切.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症介入治疗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高危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经封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高危ACS患者195例、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实验组(n=98)和对照组97例,均于入选后72h内接受PCI治疗.比较两组间基础资料,记录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随访术后30天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组术后30天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1%比8.2%);增龄(OR=1.362, P<0.001)、高血压(OR=5.254,P=0.042)和2型糖尿病(OR=11.542, p<0.001)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使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治疗期间、两组重度和轻度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出血并发症和轻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为1.0%.结论:高危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能及早强化抗血板治疗,有减少PCI术后MACE发生率的趋势.增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是ACS患者中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ACS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期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出血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ACS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经危险度分层为高危的老年NSTEACS患者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3例,对照组37例,观察住院期间及30d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所有入选患者PCI前后血清sCD40L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及30d内MACE发生率有所降低;两组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较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治疗前后血清sCD40L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替罗非班可减少MACE发生率,在老年NSTEACSPCI中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sCD40L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药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UA的患者284例,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24例)。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d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性死亡,新出现的心肌梗死、脑卒中、顽固缺血状态伴ST—T改变,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18.8%)相比,治疗组住院期间所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5.7%)有所降低,P〈0.05。两组严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轻度出血比对照组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在UA治疗中可减少30d内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47例行PCI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国产替罗非班组(n=125),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低分子肝素组(n=122),替罗非班组于PCI术前给予常规量低分子肝素,术后在半量低分子肝素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0.1 μg/(kg.min)共24 h,对照组于PCI术前?术后只给予常规量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TIMI血流分级?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用国产替罗非班组达到TIMI 3级血流的患者为96.0%(120/125);用低分子肝素组达到3级血流的患者为 86.9%(106/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血小板聚集率:两组患者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替罗非班组较低分子肝素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国产替罗非班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3个月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特异性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替罗非班对改善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血流再灌注及临床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接受急诊PCI的ASTEMI患者,按患者是否在PCI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n=44例)和对照组(n=4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术中使用肝素。观察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发生血栓负荷、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总的少量出血事件发生率、轻度血小板减少症、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大量、中量和局部出血事件、重度和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6个月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重建发生;替罗非班组便潜血阳性发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急诊PCI治疗的ASTEMI患者于介入治疗过程中开始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性相对较好;替罗非班治疗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国产替罗非班用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确诊的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行PCI术前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手术前加用替罗非班,并维持72h。观察两组30d发生的复合终点事件、介入治疗术后TIMI血流的恢复、术后出血事件及血小板情况。结果给药后24h及30d内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血运再重建等复合终点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性;治疗组术后恢复血流TIMIⅢ级比例为90%,而对照组为81%,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比对照组有增多,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可安全用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可进一步改善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肌微循环,减少其心肌坏死,最大程度上保护心脏功能,且可降低24h及30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张军  蒋健刚 《安徽医学》2012,33(2):155-15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行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ACS患者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组,n=21)和维拉帕米(维拉帕米组,n=24),两组手术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PCI中末次造影图像,评估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同时测定PCI术后7 d、14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计数(PLT),两组术后3 d内出血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首次及PCI结束前末次冠脉造影均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cTFC帧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CI术后7 d、14 d的LVEF均高于对照组,CK-M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 d内出血、术后30 d内MACE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ACS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降低术后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4.
王玲  康丽娜  吴道舒  邱明晶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20-1421,142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加用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观察组)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CI术后30 d,观察组出现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PCI术后48 h及30 d,2组轻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及术后48 h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进一步减少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加用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观察组)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CI术后30 d,观察组出现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PCI术后48 h及30 d,2组轻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及术后48 h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进一步减少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中近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我科收治的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NSTEMI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7例)及对照组(57例),所有患者PCI术前均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用药后24 h和30 d的复合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以及用药后48 h和30 d的出血和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CI后24 h内:对照组1例(1.8%)再发心绞痛,2例(3.6%)发生急性血栓;替罗非班组无上述事件发生.术后30 d:对照组2例(3.6%)、替罗非班组1例(1.8%)再发心绞痛;对照组2例(3.6%)发生亚急性血栓,替罗非班组无亚急性血栓发生.住院期间对照组及替罗非班组均有1例(1.8%)发生了上消化道出血.两组30 d内均无死亡、无皮肤黏膜出血、无颅内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24 h和30 d的复合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出血和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能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较对照组无显著增加,证明其在早期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使用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治疗+替罗非班,3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比较两组48 h和7 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治疗组48 h和7 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崔嵬 《海南医学》2011,22(22):39-40
目的 探究国产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1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双盲分为观察(n=53)与对照组(n=53),疗程36h,终点事件是36h和30d的复合缺血事件(死亡、新发心梗、顽固心肌缺血).结果 36h及30d的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率,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STEMI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期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出血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STEMI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血浆脑钠肽(BNP)含量的影响。方法 180例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90例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量肝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负荷量0.4μg·kg-1·min-1×30min,然后0.01μg·kg-1·min-1微量泵静脉泵入,疗程48~72h。结果 72h内观察组死亡、新的心肌梗死、顽固性缺血和30d内观察组死亡、新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d内复合终点事件及顽固性缺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2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及30d观察组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高危非ST段抬高ACS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