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社区健康管理在2型糖尿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海州区朐阳街道香江社区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参与社区健康干预的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社区健康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糖、血压、健康管理依从性及健康管理服务满意率。结果 管理后,观察组血压、血糖、BMI低于对照组,血压达标率、血糖达标率、BMI达标率、健康管理依从性、服务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BMI水平,提高血压、血糖、BMI达标率和健康管理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对健康管理满意度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估给予门诊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于不良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门诊2019年4月—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主体,选择应用方便抽样法将纳选对象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应用缬沙坦单药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对比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涉及指标包含血压水平、血糖指标、血压控制达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血糖指标降低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指标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压水平控制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压指标控制达标率为61.82%,观察组为87.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0,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5.45%,观察组所得数值为96.3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应用于门诊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期间取得的效果理想,对于控制患者血糖以及血压指标具有积极意义,可促使患者将血压水平控制于正常范畴内,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以及有效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愿意配合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则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与血压达标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血糖指标,提高血压达标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内分泌科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奇偶数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血压达标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行政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与血压,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建立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对海洛因戒瘾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行戒毒治疗的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管理;实验组给予社区规范化糖尿病管理。比较患者社区管理半年前、后的血糖控制及门诊戒毒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经过规范化管理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更理想,达标率更高,吗啡检测阴性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戒毒治疗全勤率更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对海洛因戒瘾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益,同时戒毒疗效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实施社区规范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6年11月在该社区就诊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以2015年规范建立社区慢病档案为界,常规药物治疗为基础,观察在实施社区规范管理措施前后,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控制水平、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情况,以及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血压及血糖水平较就诊时均有所下降,2015年始进行规范管理后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2015年以前未实施规范管理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015年规范建立社区慢病档案管理为界,患者心脑血管病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当中实施社区规范管理可取得良好效果,不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及血糖,而且还可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利于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值得在社会各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的影响,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的血压、血糖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的血压、血糖值下降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管理九年,分析综合管理效果与发生血管并发症事件的关系。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1月纳入在该社区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MS)分为两组:糖尿病组48例,糖尿病合并MS组73例。对入组患者按照我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综合管理、随访、收集血管并发症事件。于2017年11月对管理了九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两组基线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受教育程度、糖尿病病程、HbA1c、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合并MS组的BMI、腰围、臀围、颈围、SBP、DBP、血甘油三酯、血尿酸要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2)两组的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动态分析显示:血糖达标率(HbA1c7%)在基线时已达53%,管理后有所变动,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达标率(SBP140 mm Hg并且DBP80 mm Hg)在(DM+MS)组管理后历年均明显高于管理前基线时(25.0%~62.3%比6.9%,P0.01);血脂达标率(LDL-C2.6 mmol/L)DM组管理后历年均明显高于基线时(41.3%~65.2%比14.6%,P0.01),(DM+MS)组从2014年开始明显高于基线(47.8%~56.9%比24.7%,P0.01);血糖血压血脂联合达标率(DM+MS)组从2014年开始明显高于基线(13.0%~20.8%比1.4%,P0.01)。(3)两组发生血管并发症事件比较:九年来发生血管并发症事件和死亡事件共69例次。(DM+MS)组大血管事件发生率4.32/100人年明显高于DM组的1.85/100人年(χ~2=6.518,P=0.011);(DM+MS)组微血管事件发生率2.01/100人年与DM组的0.93/100人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3,P=0.142);两组的死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2/100人年比0.46/100人年,χ~2=0.106,P=0.745);两组复合终点事件(微血管事件、大血管事件、死亡事件)的平均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4/100人年比3.24/100人年,χ~2=12.225,P=0.000)。结论社区医生对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管理,不仅要长期控制好血糖,还要控制好血压和血脂,以利于减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特点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合并心脑血管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对比疗效。结果在嗜甜食、低血压发生频率≥1次/月、近1年有血糖发作、吸烟四项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血糖达标率两项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89.58%,对照组为9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诸多,临床有必要针对患者加强血糖监测、血压控制,同时根据合并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进一步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1例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6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餐后2 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治疗前餐后2 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黄伟英  徐富真  韩贵艳 《内科》2014,(6):768-76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与常规护理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控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血压达标率87.5%,高于对照组(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保健意识和增强其服药依从性,做到知行合一,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27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505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22例。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及2型糖尿病血压正常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与2型糖尿病血压正常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总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及血脂异常发生率均显著较高,空腹血糖水平显著较低,尿酸、肌酐水平显著较高,体质指数显著较高,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较高,以上各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区、文化程度、家庭年均总收入、每周锻炼频次、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血压监测间隔时间、血糖监测间隔时间、血压水平、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等。其中地区、糖尿病病程和血压水平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处在农村地区的、糖尿病病程较长的、血压水平较高的患者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马楚雄 《糖尿病新世界》2020,(7):192-193,196
目的分析瑞格列奈用于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5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作为主要对象,其收治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可有效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可明显降低低血糖发生率,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将该院内分泌科近期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西医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结果从患者患者血糖检测数值和血压达标率2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在血糖检测方面,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7.90±0.77)mmol/L和(10.57±0.68)mmol/L,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6.02±0.68)mmol/L和(8.52±0.71)mmol/L。在血压达标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达标率分别为60.78%和90.20%。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单中心老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现状。方法选择我院老年内科住院治疗的疑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56例,测定血糖、血脂水平,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相关指南推荐的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值判断达标情况。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入选者分为冠心病组208例与非冠心病组48例,比较2组上述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结果 256例患者中,209例(81.6%)合并高血压,24h、昼间及夜间平均血压达标率分别为75.1%、82.8%和59.3%;99例(38.7%)合并糖尿病,血糖达标率70.7%;154例(60.2%)合并血脂异常,LDL-C达标率41.4%。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血压、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LDL-C达标率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5%vs 54.2%,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病高危患者中,血压、血糖达标率高,LDL-C达标率较低,尤其心血管病极高危的冠心病患者LDL-C达标率更低,应重视老年患者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并进一步加强对血脂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社区患者的临床用药,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老年高血压160例和糖尿病140例的社区患者,2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血糖及,以及其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血压、血糖都比治疗前要好.2个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社区老年合并症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社区2017年1—12月期间的108例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4例社区老年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观察组54例社区老年患者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2组老年社区合并症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压水平以及血糖水平。结果组间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血压、血糖水平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组老年合并症患者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缬沙坦单一治疗,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保证用药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治疗效果,更利于血压、血糖水平地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该部诊治的9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案,并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控制血糖血压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3%、93.3%,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15.5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甚佳,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血压和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和血压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和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和血压水平,改善肾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取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98例,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49例,分别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单一用药治疗、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血压值观察,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值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值变化观察,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值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8%(2/49)、6.12%(3/4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药物选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在帮助患者控制血压、血糖效果上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