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取的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水平、术后平均留院时间、胸腰段脊柱骨折恢复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半年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JOA评分。结果观察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手术中平均出血水平、术后平均留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半年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但其中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固定效果优于跨伤椎固定,可更好恢复椎体高度和Cobb角,改善腰椎功能,减少并发症,减轻手术创伤,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固定方法不同将500例患者分为经伤椎组和跨伤椎组,各250例。经伤椎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跨伤椎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术后1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82.69±10.53)%高于跨伤椎组的(75.42±8.65)%,Cobb角(10.06±2.13)°小于跨伤椎组的(15.58±2.3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0%低于跨伤椎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均能维持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伤椎矫正度,但经伤椎固定能降低术后远期矫正度丢失,内固定失败率低,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extant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Sextant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VA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略低于对照组25.71%(P0.05)。结论采用Sextant经皮微创内固定系统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PKP治疗38例(44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对患者术前、术后5d、术后30 d的疼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评分,并记录Cobb角和椎体高度.结果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4±1.28)分改善到术后5d的(2.31±0.72)分,术后30d(2.36±1.71)分;Oswestry评分由术前(39.18±10.02)分改善到术后5 d(19.27±4.35)分,术后30 d(18.14±5.07)分;Cobb角由术前的(29.05±8.42)°改善到术后5 d(22.25 ±5.98)°,术后30 d (20.95±7.23)°.椎体高度(前缘、中部及后缘)由术前(1.72±0.49、1.89±0.67、2.62±0.44)cm改善到术后5d(2.36±0.34、2.43±0.24、2.56±0.35)cm,术后30 d(2.45±0.23、2.42±0.46、2.75±0.34)cm.VAS评分、Oswestry功能评分、椎体高度(前缘、中部及后缘)和Cobb角在术前与术后5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30 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与术后30 d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脊柱外科收治的4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0例(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和对照组21例(单纯后路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前及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背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并发症等。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大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1个月时,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的矫正度丢失均小于对照组,上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1个月时,研究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和连接棒断裂及其他并发症,末...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02-403
目的研究差异性固定方式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4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伤椎植骨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2.86%(3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2);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8.8±8.1)min、(176.5±16.4)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2±10.3)min、(187.7±19.3)ml。观察组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为(92.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6.2)%;Cobb角为(2.1±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显著,预后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采用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半年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和后凸Cobb角.结果:24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3.4±1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2±57)mL,均未放置切口引流管,无神经损伤病例,无切口感染病例.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和后凸Cobb角矫正,术前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为(55.3±6.8)%,后凸Cobb角为(24.3±4.3)°,术后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为(8.3±5.8)%,后凸Cobb角为(7.3±3.3)°,两者与术前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X线随访内固定稳定,椎体高度维持良好,无内固定断裂、松动发生.术后半年随访骨折节段腰背痛VAS评分0~3分,平均0.8分.结论: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该技术的关键是“盲打”状态下椎弓根螺钉的正确置入.目前该系统尚未能推广使用与价格昂贵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258-260
目的 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所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105个椎体),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个椎体)和观察组(54个椎体)各43例。对照组行经皮PVP治疗,观察组行PKP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伤椎椎体情况(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伤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骨水泥注入量较对照组多,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Cobb角小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ODI指数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与PVP均可促进骨质疏松致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恢复,但PKP治疗骨质疏松致胸腰椎骨折,在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侧突方面有较大优势,更利于伤椎功能的恢复,且患者疼痛较轻,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82例OVCF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研究组(伴椎体内裂隙样变)与对照组(无椎体内裂隙样变),每组41例。两组均行PKP治疗,6个月后随访。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后凸角(Cobb)、疼痛评分(VAS)及功能障碍评分(ODI)变化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并发症。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内裂隙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缓解疼痛感,改善机体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胸腰段椎体骨折伤椎单侧与双侧置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伤椎单侧(5钉组)和双侧置钉(6钉组)技术治疗86例(5钉组45例,6钉组41例)。分析对比组内及组间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矢状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和椎管内骨折复位情况;评估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和ODI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节段和损伤类型、TLIC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5钉组椎体前缘高度(23.1±4.3)mm、Cobb角11.7°±5.4°、VAS(1.4±0.9)、平均ODI(16.5%);6钉组椎体前缘高度(23.0±4.0)mm、Cobb角11.4°±3.4°、VAS(1.5±0.7)、平均ODI(17.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钉组出现2例骨折块复位不全,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型和部分B型胸腰段椎体骨折而言,伤椎单侧置钉技术同双侧置钉技术一样,可以有效地维持复位后伤椎的高度,维持胸腰段脊柱序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手术系统结合高粘度骨水泥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均行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手术系统结合高粘度骨水泥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系统结合高粘度骨水泥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在术后3 d、3、6个月时VAS评分的结果,以及患者术后症状疼痛缓解和住院时间的情况。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在术后的满意度结果。结果:在手术后的3 d、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有了明显的改善,且术后患者的症状疼痛缓解和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其差异结果显著(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与Cobb角无明显差异,经过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为(20.26±2.67)mm,Cobb角为(9.01±1.36)°,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18.83±3.62)mm和(11.34±2.35)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在术后的满意度高达92.5%,对照组的满意度仅为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μ=4.6399,P=0.0000)。结论: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手术系统结合高粘度骨水泥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地缩短患者的症状缓解疼痛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70例和经皮椎体成形术组80例,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脊柱功能障碍程度,观察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Cobb角较术前降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术后1、6个月时Cobb角明显低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6个月ODI指数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6个月ODI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63,P=0.802)。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明显改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侧后外侧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OVCF患者105例(123椎体),均行单侧后外侧入路PVP治疗。比较手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PVP均顺利,骨水泥弥散良好,未出现椎管内渗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4~26个月,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3.00±0.98)、(2.92±0.98)分]、ODI[(35.49±5.35)%、(35.38±5.36)%)、Cobb角[(14.45±0.89)°、(14.44±0.90)°]较术前[(7.07±0.89)分、(72.59±3.26)%、(16.05±0.99)°]降低,伤椎前缘高度[(18.22±2.93)、(18.22±2.92)mm]较术前[(16.56±2.66)mm)]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d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后外侧入路PVP治疗腰椎OVCF疗效满意,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术后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短节段经伤椎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72例获得随访,术后对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椎管容积、腰背痛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获得随访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95.2±3.5)%,脊柱Cobb角恢复至术后的(4.5±3.2)°,伤椎平均正中矢状径恢复至术后的(96.5±2.3)%,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腰背痛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的(9.4±0.6)分降到术后的(2.4±2.7)分。神经功能除术前4例A级的患者下肢感觉、运动无改善,剩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恢复;术后随访出现1例患者椎弓根螺钉断裂现象。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骨折复位满意,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术后功能锻炼对腰背痛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弓根旁注入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380例分为实验组(n=171)和对照组(n=209),分别行单侧经椎弓根旁注入PKP术和行双侧椎弓根注入PKP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SF-36评分、椎体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变化及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腰背痛均显著改善或消失,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SF-36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患者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大,Cobb角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单侧经椎弓根旁注入和双侧椎弓根注入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但单侧经椎弓根旁注入PKP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矫正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指标、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矫正率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矫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的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6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3例。研究组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参照组采用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疼痛程度及Cobb's角。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大于术前,疼痛评分低于术前,Cobb's角小于术前,且研究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大于参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Cobb's角小于参照组(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修复伤椎,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经确诊3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根据患者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度以及疼痛程度的改变.结果:所有病例经过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治疗,病变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术前骨折椎体前缘的高度为(9.21±4.85)mm,椎体成形术后为(19.38±4.66)mm(P<0.05).术前患者的VAS评分为(8.29±1.22)分,术后降至(2.47±0.88)分(P<0.01).术前患者cobb角为(21.24±6.58)°,术后恢复至(12.12±5.68)°,P<0.05.随访2~18个月,平均12.3个月,2例患者由于其他疾病导致死亡而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随访.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可有效减轻疼痛、恢复病椎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具有创伤小、疗程短、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或后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缓解疼痛和矫正椎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应用椎体成形或后凸治疗,在伤椎椎弓根建立工作通道,不用或应用球囊扩张后注射骨水泥,骨水泥固化后拔除工作套筒,完成手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前平均(8.5±1.1)分,术后平均(2.2±1.3)分;椎体矢状面指数(SI)术前平均57%,术后平均76%;Cobb角术前平均(24.3±3.5)°,术后平均(16.9±2.8)°。结论椎体成形或后凸在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有缓解疼痛及恢复椎体高度和形态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48-5549
将我院86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手术类型均为椎体成形术,观察组另口服补肾壮骨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骨密度变化。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与对照组88.10%比较显著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骨密度分别为(80.58±5.34)%、(-1.05±0.46)显著高于对照组(76.41±6.02)%、(-1.52±0.52),Cobb角度(9.25±1.96)°与对照组(10.68±2.05)°比较显著较低(P<0.05)。补肾壮骨汤联合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效果显著,不仅可增加骨密度,还可提高伤椎前缘高度,降低Cobb角,较单一手术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